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 音乐 第8课 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 音乐 第8课 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18 20:3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洒热血写春秋》
执教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 型:戏曲欣赏课
教学内容:欣赏《甘洒热血写春秋》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了解和学习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的学习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背景
教学的突破与创新:
本节课以激发、体验、创造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手段,强调创造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戏曲操引入课程,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打击乐器引入锣鼓经让难点前置,引导学生念会锣鼓经。再由英雄故事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拜之情,为之后教唱唱腔的学习做铺垫。最后再以“创”运用到活动中,教师只向学生提供一些元素性的材料,着眼于发挥和挖掘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激励学生进取,使学生在努力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从而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1.教材分析:
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此唱段属于老生行当的唱腔,西皮快二六。该选段1/4拍,节奏紧凑,速度较快。表现了侦察排长杨子荣胆大心细、足智多谋,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英雄形象。整个选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一字多音京剧唱腔比比皆是。如:“日”、“志”等。每一句话的起拍都在弱拍,落拍多在强拍,唱腔咬字归韵也很到位,色彩明朗。第二部分运用了长拖腔,如:“秋”字,演唱铿锵有力,流畅自如。
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欣赏过不少京剧中的唱段,具备了对京剧艺术的初步了解,但是唱段中拖腔的行腔比较难以模仿,需要重点练习;其次,本阶段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直观思维能力还占主导地位,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放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培养其对京剧的喜爱热情。
3.教学方法:听赏法、表演法、合作法、示范法、
4.技术准备:课件和电子琴、打击乐器。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艺术中的国粹--京剧的音乐风格与韵味,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2.技能目标:在聆听、模唱旋律、身段表演、念锣鼓经、为京剧伴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京剧相关知识,进一步体验和表现京剧的韵味。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现代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在反复聆听中感受京剧唱腔特点和韵味,并学唱唱段。
2.难点:锣鼓经的念法和拖腔的唱法
五、作业布置:
学生完整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学了一套特别的体操,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跳跳操,活动活动筋骨,好吗
请同学们起立。(播放音频一起跳戏曲操)
同学们你们跳的真好,你们觉得感刚刚我们跳的操与平时我们跳的体操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戏曲的动作,有京剧的韵味。)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这套操就是根据京剧改编而成的戏曲操。
【设计意图:通过活泼的戏曲操为学生打开戏曲学习的大门,学生会觉得很轻松,为之后的表演做准备。】
(二)复习旧知
师:京剧在我国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的国粹。大家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京剧的四大表演形式是:唱、念、做、打。(播放幻灯片)
【设计意图:再次加深学生对京剧重点知识的掌握,也是为之后的引出打击乐器、学念锣鼓经和体会唱腔特点做铺垫】
(三)新授内容
1.观看视频
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这段视频并思考两个问题。
a.这个场面属于唱念做打中的哪种表演形式
b.你从中听出了什么乐器?(播放视频)
生:(打的表演形式)
师:你回答的真棒!
生:(我听出了锣的声音)。
师:你的耳朵真灵敏。
2.锣鼓经的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把这些乐器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一试?你知道你拿的是什么乐器吗?演奏一下试试。(大家一起演奏一下)。
师:同学们,在京剧里,这些乐器可不能随便的演奏,它们要按照一定的组合形式有节奏的演奏,这就是锣鼓经。在锣鼓经里大锣念(仓)、小锣念(台)、钹念(才)。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念一段锣鼓经。(出示图片)
锣鼓经:
才台 台 才.台 乙台 才台 台台
才台 乙台 才 台台 才台 台台乙 才
生:才台。。。。
师:大家一定发现锣鼓经中的“乙”字,它代表的是休止。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有节奏的念一念锣鼓经。
3.欣赏《甘洒热血写春秋》
师:刚才我们看的这段视频是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一个片段。在这部戏中,还有一个更为经典的唱段,那就是《甘洒热血写春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视频同时板书课题)
4.讲故事
现在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杨子荣,大家看,这就是杨子荣(出示图片)。故事发生在1946年,中华大地已经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巩固我们的革命根据地,我军决定对东北地区的匪帮欲孽进行围剿。我们的侦察排排长杨子荣接到任务后,假扮成匪徒胡彪,只身一人上山献联络图,并潜伏在山上,为我军传递情报。最后在除夕之夜,杨子荣和我军部队里应外合一举歼灭了土匪。刚刚我们看到的片段就是土匪头子座山雕看到联络图之后,要为杨子荣庆功。杨子荣表面上看很高兴,实则在内心更坚定了打败土匪的决心和信心。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们觉得杨子荣是一个怎样的人呀?
生:(勇敢、机智……)
师:对,他是一个威武、正义凌然、机智勇敢的人!你们说的真好。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英雄!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来感受一下英雄的气概!(播放视频)。
5.再次欣赏
师:这段唱腔有何特点?
生:(有力量、有气势、豪迈。)
师:这段唱腔唱的铿锵有力、气势豪迈!你们说的真好。这段唱腔为京剧行当中的老生唱腔2/4、1/4拍子。我们知道2/4拍子是一强一弱,在京剧里强要说板,弱要说眼(板书)。2/4拍子就是一板一眼,我们一起打一下,“板”拍手,“眼”的时候右手食指点左手手心。而1/4拍子就是一小节只有一个拍子,这在京剧里叫做有板无眼(板书),怎么打呢?我们来打一打1/4拍子。一起拍手,感受1/4拍子的力度。
【设计意图:通过念锣鼓经、故事背景介绍、初步感受了京剧的韵味,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6.念戏词
师:下面老师一边打板一边读戏词,看谁能发现老师为什么把这几个字标成了红色。
生:(这些字都是拍过板之后才念的)。
师:对,你说的很好,这些红色的字都是打过板之后才念的,这就是板后起眼。一起跟着老师念一念。
生:(今日痛饮庆功酒)
师:大家发现最后一个字是一个大大地“秋”字,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这个字念得很长)。
师:对,最后一个“秋”运用了京剧拖腔,要拖很长的音。
6.教唱唱段
师:以前学习京剧都是口传心授,今天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学唱。现在跟着老师唱。注意板后起眼的字。老师唱的时候你们认真听,有些字是一字多音的。一字多音的地方我们来画圆圈,一起跟老师来唱。还有几个字力度比较强,如“饮”“酒”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唱拖腔时要有感情的渐强,我们再来一遍。拖腔的地方有点难我们多唱两遍。演唱京剧讲究字正腔圆,铿锵有力,更何况我们唱的是英雄的唱段。所以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字唱圆润,唱扎实。
7.加锣鼓经,为唱段伴奏。
师:大家还记的锣鼓经吗?
生:(记得)。
师:我们用它来为唱段伴奏好吗?可是从哪里开始伴奏呢?大家认真听音乐,小声跟唱唱段,听出锣鼓经从哪里进入。
生:(唱完秋之后才接锣鼓经的)。
师:大家听的真仔细。锣鼓经是从唱完“秋”字开始的。下面老师来唱,你们来接锣鼓经好吗?哪位同学愿意试试?唱的真好,伴奏的真好!我们分组来唱一唱。一组唱唱段,一组接锣鼓经。我们配合的真默契,为我们自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孩子聆听音乐,使孩子清楚的知道锣鼓经从哪里进入,并和老师合作试着接锣鼓经,加深锣鼓经的伴奏,再分组合作巩固锣鼓经伴奏 】
(四)拓展环节
师:同学们还记的座山雕收到联络图之后说了句什么吗?
生:(献图有功,劳苦功高)。
师:对“献图有功,劳苦功高”。这是京剧表演形式中的哪一种?
生:(念白)。
师:对,念白在京剧里也很重要。同学们你们想来表演座山雕吗?
生:(不想)。
师:不想啊,那你们想扮演谁啊?
生:(杨子荣)!
师:原来你们都想当英雄啊,好,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老师扮演座山雕。那杨子荣成功打入土匪内部,博得了座山雕的信任,发出了自豪的笑声,同学们如果你们现在是杨子荣的话,你们会怎么笑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整演绎这段唱腔。分为两组,一组同学唱唱段,同时加入一些动作,我们做过戏曲操,大家可以借鉴戏曲操中的动作,比如按掌、托掌都可以使用,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动作,大胆表演。另一组同学拍手念锣鼓经。最后我们一起发出自信的笑声。
【设计意图:把念白、演唱、身段表演、念锣鼓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听觉,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甘洒热血写春秋》领略了杨子荣的英雄气概。我们每个时期都需要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同学们我们要牢记历史,让英雄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传承和发扬。
八、板书设计
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板:强 眼:弱有板无眼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以戏曲操引入,让课堂变得轻松活泼。以观看武打视频来引出打击乐器,并让同学们亲身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近距离的聆听了它们的声音。进而引出锣鼓经,用锣鼓经为唱段伴奏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我把它放在前面,先让学生学会念锣鼓经,以各种形式的念,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接着看视频引出《智取威虎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杨子荣的英雄形象,再在此基础上感受此唱段的唱腔特点。讲解此唱段的节拍,让学生知道板和眼。在板和眼的基础上念戏词,用口传心授的方法教唱唱段。在学生熟练演唱唱段的基础上加上念白、锣鼓经,和学生分角色、分小组完整演绎此唱段。达到了预期效果。不足之处就是1.自己的戏曲动作做的还不太到位,以及唱功上还需要再提高。2.教唱环节,可以多选几位同学唱一唱,以便对学生的演唱程度进行了解和评价。3.一字多音的地方,应该把这些字再标注出来,以便学生能明白,在哪里是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好这些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