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冰心:巴金这个人……》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 冰心:巴金这个人……》优化训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3 00: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冰心:巴金这个人……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病榻( ) 姊弟( ) 笃厚( ) 缔结( )
(2)巴金1994年5月20日给冰心的(tí)___________字:“冰心大姐……”
(3)还亲自(qiān)___________名聘任了顾问、副会长。
答案:(1)tàzǐdǔdì (2)题 (3)签
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滞留 倡议 元老 受之无愧 B.应酬 邀请 忧郁 树碑立传
C.报消 机缘 干涸 一蹴而就 D.名誉 琴弦 畸形 垂涎三尺
答案:B
解析:C项的“报消”应为“报销”。
3.为下列句子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21世纪教育网
(1)我素来____________(佩服 钦佩)冰心描写人物的机智。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是巴金_____________(倡议 建议)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最热情的支持者,她将巴金心想的事当自己的事。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金从小就爱读冰心的作品,______________(羡慕 仰慕)其人品,文品。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钦佩 “钦佩”的意思是敬重佩服,含义上比“佩服”多了敬重义,用在这里更加准确。(2)倡议 倡议的含义是首先建议。而“建议”一词没有突出首先的意思。(3)仰慕 “仰慕”的意思是敬仰思慕,而“羡慕”的意思是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填空。
(1)巴金,原名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四川成都人,现代作家。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大家庭中。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_____________,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等。
答案:李尧棠 芾甘 《雾》 《雨》 《电》 《家》 《春》 《秋》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5.文中三部分写的内容各有侧重。第一部分重在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继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冰心和巴金的友情,给人留下一个初步印象 他们的友情,但这种友情有了加深,并延续到他们的下一代 重在对他们的友谊作一个理性的探索并且谈到了研究者们对其的研究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冰心说,巴金的这种性格几十年还是这样,内向,忧郁,_____________心里有团火,有时_____________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
(2)以上这_________字画,将来我“走”后也要捐给文学馆。这种资料是文学馆___________的。
A.不过 暴发 几幅 必须 B.但 暴发 几幅 必需21世纪教育网
C.但 爆发 几幅 必需 D.不过 爆发 几副 必须
答案:C
2.请选出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
A.这么一位思想和情感都十分深沉的大师,经常给我的感觉却是一块纯净的水晶……
B.尽管她几次摔伤、骨折,尽管她遭逢不幸、失去老伴,她并不关心自己,始终举目向前。
C.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
D.他请我代问什么时候、什么机缘使巴金和冰心交上了朋友?怎样缔结既淡如水,又浓似蜜的友谊?
答案:B
3.结合课文,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常常从冰心关于巴金的片言只语的闲谈里,加深了自己对巴老的了解和认识。
(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际当以同怀视之。
答案:(1)冰心说过的关于巴金的一些话。(2)同胞兄弟姐妹。
4.请回答下列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冰心为什么那么钟爱玫瑰花?她回答说:“因为她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
解析:画线句子的中心语是“风骨”,“风骨”的产生离不开刺、花、香,而“刺”更加重要。
参考答案:玫瑰花的美丽不只是花朵、花香所产生的,她的刺也有很大的功劳,正因为有刺的作用才成就了玫瑰的独特之美。
5.以“冰心:巴金这个人……”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1)体现了本文通过冰心侧面写巴金的写作思路。巴金这个人主要是通过冰心的言谈来表现的,读来真实、亲切。(2)揭示了表现冰心、巴金纯真友情的主题。题中包含了文中的两个主人公,而冰心这一句话,又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相互的了解、仰慕和支持。(3)文章有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可以写生活上的,也可以写事业上的;可以表现人物的人品,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文品。21世纪教育网
6.怎样理解巴金眼中的冰心?
答案:在巴金眼中,冰心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民族前途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她是一个乐观向上、勇于追求人生目标的女性。在生活上,冰心帮他摆脱孤独;在事业上,冰心给他指明方向。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85年,冰心爱人吴文藻教授去世,巴金深为悲痛。冰心说,我暂不给巴金写信,你将一些情况告诉他,叫他放心,我好好的。过了不久,吴青写信给巴金,巴老在给吴青的回信中说:
吴青:
听泰昌说文藻先生逝世,非常难过。想写封信给你,但手抖得厉害,而且这个时候讲什么话好呢?我只能说:‘望务节哀!好好地照顾你母亲!’我知道冰心大姊是想得开的。请她多多保重。
问候你们全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祝好!
巴 金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八日
1986年5月18日上午10时,冰心应北方月季花公司邀请去花房赏花,邓颖超得知这个消息,10时40分赶去看望冰心。关于两位老人在月季花丛中相会的情景,冰心当天下午叫我去,说给我听,我随即写了一篇散记发表在《文艺报》上。文章见报后,冰心又叫我去,详细对我说,叫我告诉巴金。我说巴老看《文艺报》的,他肯定会知道,但冰心说,你没有参加这个活动,你写的内容是听我说的,我上次说给你的是打算公开的,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再给你讲,告诉一下巴金,也让他高兴,文藻去世后,他一定担心我情绪不好。
……
……1986年,作家出版社约我主编一本新时期《十年散文选》,在选冰心散文作品时,小林建议我就选那篇写玫瑰花的。小林还提醒我,去看老太太时“别忘了给姑姑送玫瑰花!”从此,我去冰心家都不忘送一束玫瑰花。冰心给人的永远是一副精神的面容,她生活在玫瑰花丛中。冰心为什么那么钟爱玫瑰花?她回答说:“因为她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21世纪教育网
1.选用巴金给吴青的回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而且这个时候讲什么话好呢?”巴金不知道讲什么好,原因是什么?
3.冰心为什么要“我”将更多细节告诉巴金?表现出冰心怎样的性格品质?
4.文中引用冰心说玫瑰“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有何作用?
1.答案:引用巴金的回信,表现了巴金在冰心丈夫去世后的深沉悲痛和对冰心的真诚劝慰,反映了他们友情之深。同时,这一段话也为下文写冰心赏花后托“我”告诉巴金让他高兴作了铺垫。
2.答案:内心悲痛,说不出话来;很不愿提及这件伤心事;除了安慰不能再说什么,而冰心大姊也是想得开的。
3.答案:冰心为了让巴金高兴,不要担心她的情绪不好。表现了冰心感情细腻、充满爱心、无私忘我的品质和大姐的风范。
4.答案:托物言志,既回答了喜欢玫瑰的原因,也借玫瑰自喻,表达了冰心的性格品质,印证了巴金对她的评价:“她要求‘真话’,她追求‘真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两棵树
刘长春
①万籁俱静。雪亮的灯光打在形状很美的两棵树上,四只弯曲的手臂伸向天空,树梢是尖尖的,没有风。两个剪影,好像两个站立在大地上的人,沉思着什么。晨风开始吹拂,树叶沙沙作响,小鸟飞上枝头……稍顷,音乐声起,随着旋律的此起彼伏,两棵树开始移动,靠近,又分开,翩翩起舞。随后,音乐声止,大地复归寂静。天,还是蔚蓝蔚蓝的;风,还是轻轻轻轻的;两棵树又靠近、靠近,再靠近,依然站成开幕时的两个剪影。
②是的,两棵树,两棵相依为命的树!经历风风雨雨而挺立的树!根与根相连相缠的树!
③这两棵树,现在就站立在浙江奉化溪口一个山坡上。一棵是楠树,另一棵也是楠树。一棵长得茁壮,雄姿英发;另一棵长得秀美,亭亭玉立。在它们站立的山坡边上,终年不断地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远处雪窦古刹的钟声,如九天飘落的梵音,回荡在白云之间;更远处的妙高台,雄踞绝顶,一览众山。眼前,也不显得高大的武岭城墙在大树浓荫的覆盖下,沉默。墙头,生野草,也生野花,在秋日的微风中俯仰自如。昨日那一段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时光,早已融入远方苍茫的历史天空。我提醒所有到了溪口的人,请你们要去看一看那两棵树——“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幽禁的张学良的住处后边的两棵树,那个时候活着的历史的一个见证!
④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想起人的脊柱。没有脊柱的人就不能完美地挺立。支撑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都是不同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蒙受“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张学良,可谓集国恨家仇于一身。1935年冬“偌大的华北,已容不下一张课桌”。中日战争已是鼙鼓可闻了。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一个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而声色不动,另一个心里却呼啸着“打回东北去”的呐喊。矛盾,民族的矛盾,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压倒了义结金兰的兄弟情分,张学良拍案而起,导演了中国现代史上实行兵谏的英勇一幕。时间难以磨灭,风雨不能剥蚀,地域无法割裂,浩然塞乎天地之间。
⑤树的绿叶,还会使我们想起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有强弱之分的,人的生命状态也是很不相同的。在那个大敌当前共赴国难的枪林弹雨中,有人退缩了,有人变节了,有人洁身自保了,当然也有人呼啸着冲上历史的高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的张学良,随机陪同蒋介石从西安飞往南京,旋即失去了自由。从此,陪伴这位少帅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七七事变”爆发,已身陷囹圄的张学良愤而上书蒋介石,要求带兵抗日,满腔热忱却换来了冷冰冰的“好好读书”一句话。报国无门,英雄失路,“栏杆遍拍,无人会登临意”啊!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满腔忧愤对谁诉?呼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问江问河,江河没有回声,不舍昼夜水自流……心碎了,人老了,可是,唯有生命之火不熄。把不是牢房的牢房坐穿,活着依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1901年6月3日的诞辰,2001年10月15日的忌日,活过了百岁,一个世纪的风雨雷电从他的耳边走过。生前,他还说:“我很想回到大陆,回到东北看看!”爱家的人,不管走得多远,生命之根还是在故乡的土地,就像那树——生命之树常绿。
⑥那两棵树,是他为她亲手栽种,为什么只种两棵?而且是楠树,岁寒不凋零的常绿乔木,也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在张学良最需要的时候来到了他的身边,陪伴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28年的磨难与考验,成就了一对夫妻如歌如诉如泣的爱情诗章!是的,那是天地之间让人感动得流泪的真正奉献给爱情的诗章!两棵树,并排站着,同呼吸、共命运,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总有一种彼此相融的气息在流动。太阳底下,我久久凝视着那两棵楠树,不禁想起萧·尼尔森的几句诗:“少女伫立在我身旁/她年轻的目光/在橘树的某处闪耀。”那是一种召唤,一声脚步,在阳光下或风雨中走动!江河行地,岁月长流,而树会长大长高。两棵树,两棵非凡的树,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一起站成我心里两个剪影,永远不再分开。日月辉映之下,每棵树都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或她的肩上……
5.从文中看,“两棵树”的具体含义和象征意义各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6.为什么文章要从晚会的舞蹈写起?
7.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日月辉映之下……”在文中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反复咏叹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舞台上“两棵树”的强烈的赞美之情,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
B.第③段的景物描写,有对比,有前后照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突出了两棵树的历史意义。
C.第⑤段的画线句子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衔接紧密,节奏感强,充分说明了张学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
D.最后一段,作者引用了萧·尼尔森的诗句,讴歌了张学良与赵一荻坚贞的爱情,同时也热情讴歌了张学良一腔赤诚的爱国心。
E.作者在解读自然景观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这样作品的凝重感、沧桑感汩汩流出,为作品增添了审美情趣。
5.答案:(1)具体含义:①晚会上双人舞的形象;②张学良手植的两棵楠树。(2)象征意义:①“西安事变”的历史见证;②张学良的爱国精神;③常绿的生命之树;④张学良与赵一荻的永恒爱情。(答出3点即可)
6.答案:(1)点题;(2)引出作者的写作对象(话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7.答案:含义:表达对张学良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张学良、赵一荻爱情的赞美。表达上的作用:①委婉含蓄,有意在言外的余味;②题文照应,结构严谨;③深化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8.答案:CD
解析:C项要说明的是张学良的满腔忧愤无人听,D项引诗只是用来赞美张、赵的爱情。21世纪教育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愿化泥土
巴金21世纪教育网
近年来我非常想念家乡,大概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吧。
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三年半了。我访问巴黎,在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家中吃晚饭。朋友是法籍华人,同法国小姐结了婚,家庭生活很幸福。我们在他家谈得畅快,过得愉快。可是告辞出门,我却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想法: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想。几十年来有一根绳子牢牢地拴住我的心。1927年1月在上海上船去法国的时候,我在《海行杂记》中写道:“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1979年4月再访巴黎,住在凯旋门附近一家四星旅馆的四楼,早饭前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扶手椅上,透过白纱窗帷看窗下安静的小巷,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却是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还有成都的街口有双眼井的那条小街……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好像我每天回国一次去寻求养料。这是很自然的事。
我经常提到人民,他们是我所熟悉的数不清的平凡而善良的人。我就是在这些人中间成长的。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我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越是不宽裕的人越慷慨,越是富足的人越吝啬。然而人类正是靠这种连续不断的慷慨的贡献而存在、而发展的。
近来我常常怀念六七十年前的往事。成都老公馆里马房和门房的景象,时时在我眼前出现。一盏烟灯,一床破席,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忘不了的永远不变的结论:“人要忠心。”住在马房里的轿夫向着我这个地主的少爷打开了他们的心。老周感慨地说过:“我不光是抬轿子。只要对人有好处,就让大家踏着我走过去。”我躲在这个阴湿的没有马的马房里度过多少个夏日的夜晚和秋天的黄昏。
门房里听差的生活可能比轿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舒畅、自然。后来回想,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我的心常常回到门房里爱“清水”恨“浑水”的赵大爷、马房里的轿夫老周的身边。人已经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净了。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
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它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主要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让一切都来吧,我能够忍受。”
我没有想到自己还要经受一次考验,我摔断了左腿。我没有能好好地过关。在病床上,在噩梦中,我一直为私心杂念所苦恼。以后怎样活下去?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漫长的不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忽然我看见了透过浓雾射出来的亮光:那就是我回到了老公馆的马房和门房,我又看到了老周的黄瘦脸和赵大爷的大胡子。我发觉自己是在私心杂念的包围中,无法净化自己的心灵。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使我的心没有在雾海中沉下去。我终于记起来,那些“老师”教我的正是去掉私心和忘掉自己。被生活薄待的人会那样地热爱生活,跟他们比起来,我算得什么呢?我几百万字的著作还不及轿夫老周的四个字“人要忠心”。(有一次他们煮饭做菜,我帮忙烧火,火不旺,他教我“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我多么想再见到我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阻碍,会闯过一切难关,回到我怀念的一切地方,它们会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烧成灰,使我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9.第二段作者认为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所指的“事”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说“很自然”?
10.文中穿插有“十年动乱的‘文革’”的交代。试简要回答作者这样着笔的用意。
11.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将“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还原为非比喻句。并结合该句所在段,简要回答这一设喻的作用。
12.从全文看,作者唯愿“化作泥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试简要概括。(不少于3点)
9.答案:指的事是:在巴黎,每天心魂回国一次去寻求精神的养料。说“很自然”是因为“我”是在平凡而善良的人中成长的,即使暂处异国,也无法忘怀这种教育与情感。
10.答案:用意主要有两点:懂得了通过受苦以净化心灵的意义,印证了被损害、受侮辱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11.答案:还原:想获得一种信念以驱除私心杂念,进而获得精神的救赎。作用:承上,再现了作者曾被“私心杂念”所苦的迷茫与挣扎,巧用比喻以描绘心灵获救的艰难。启下,与“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相呼应,借助回忆以明确比喻的内涵。
12.答案:(1)家乡有数不清的平凡、善良且热爱生活的人;(2)劳动人民的言传身教使作者的心灵得以净化;(3)作者自认为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
创新应用
13.(原创题)下面一则新闻缺少标题,请仔细阅读,加上合适的题目。
近来中国国内猪肉价格上涨较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十分关心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2007年5月26日一大早,他就前往陕西进行调查研究。
在华润万家超市,温家宝和前来购物的群众亲切交谈,了解市场供应情况。一位居民告诉总理,肉价是涨了一些,目前还承受得起,再涨的话就有点压力了。温家宝说,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政府正在采取各种办法,让大家吃得上猪肉,吃得起猪肉。
温家宝还来到白露湾小区看望低保户。在90岁老人孔秋霞家,他握着老人的手说,照顾好您是我们的责任,最近肉价涨了,还吃得起吗?孔秋霞老人说,社区对我照顾得很好,基本生活都没问题。
西安市的负责人告诉总理,针对肉价上涨情况,准备适时给低保户发放肉类补贴。温家宝说,政府部门就是要为群众着想,想办法解决好群众的生活困难。
当天晚上,温家宝主持召开陕西省、西安市有关负责同志座谈会。他指出,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不能掉以轻心。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答案示例:温家宝:政府正采取办法让大家吃得上、吃得起猪肉
14.(原创题)看下面漫画,试着分析其主要内容及其特点。100字左右。21世纪教育网
答案示例:丈夫用粗壮的手握着重重的锤子,俨然信心十足,正在实施钉钉子这一重要工程。然而,细心的人可以看出,关键的环节,也就是最危险之处换成了妻子纤细的手。漫画家运用反常和对比的手法,创造了这一生活场景,把丈夫的虚荣、自私和妻子的谦让、忍耐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运用娴熟的绘画技法,通过人物的身体语言,特别是眼、嘴部的变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态。
深层探究
15.《冰心:巴金这个人……》这篇文章在结构方面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请简单分析这种形式的好处。
解析:做此题首先要了解三个部分的内容,然后再理清其内容的关系。可以先概括每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层层深入。三个部分,由浅入深,从生活细节入手,到重大事件,再到两人的人品文品。由表及里,让读者深入了解两位老人友谊的精神基础。
片段作文
16.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以“友谊”为话题写一段话,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友谊,是一个圣洁而神秘、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探求它,答案千千万万;不知有多少人渴求它,尝尽了酸甜苦辣。有的认为,友谊就是千里共行,朝夕相对;有的认为友谊就是哥们义气;有的认为友谊就是金钱、地位的变形等等。真正的友谊,并不需要充足理由,它只需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原则去栽培,谅解去呵护。所以,真正的友谊,它不像茶,愈冲愈淡;它是酒,愈久愈浓。它不会因时间流水的冲洗而变淡,也不会因争吵而破裂,更不会因金钱的多少、地位的悬殊而断绝,真正的友谊它与日月同辉,与青山同在。
高考链接
17.(2007山东淄博二摸,16)依照下列句子,请以“风来了”或者“雪来了”为开头写一段话(必须使用描写、比喻的方法)。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
答案示例:雪来了,轻轻地洒落,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像撒了一层薄薄的棉絮。雪落无声,静悄悄的,从来不打扰别人,纯净里透出一种纯洁与无私。她一遇到温暖的大地就融化了,变成了水,如天使般施洒着她的滋润与美丽。
18.(2007四川高考,20)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答案示例:(1)① 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
示例② 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
(2)① 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
② 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