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缺口的馒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
2、体会抗战中军民是如何以民族大义为重,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文中要求识的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质疑导入) 7~
1、板书课题:一个有缺口的馒头?
2、解题:为什么会有“缺口”?谁留下的“缺口”?
3、学生自由读,录音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顺。
4、师范读、自由读检查学生读书情况,随机纠正,指导。
5、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理解课文 18~
(一)??讨论问题:
?1、大胡子为什么要为饥民跪下?
?2、大家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为什么又将抓到手的馒头默默地放到车上?
?3、当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的坟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你们此时心情如何?
(二)、?讨论方式;
??1、自主读书感悟。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三、积累内化。识字指导 10~
???1、?在文章中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
???2、识字:“触、栓、搐、振”是翘舌音不要念成平舌音。
教师出示生字,指生认读。
四、总结本课 5~
本文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名国民党军队的少校押送弹药和食品上前线,途中遭遇饥民哄抢歌颂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战斗精神。
五、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一个有缺口的馒头
起因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事情发展的顺序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程的观念,我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录音读、师范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还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水到渠成达到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