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实验室安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一节实验室安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2-28 21: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从实验到化学
教学目的1:
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1、化学实验安全(A)
⑴ 实验室规则
⑵ 实验室安全守则
药品安全存放
药品安全取用
实验操作的安全
意外事故的处理
化学火灾的扑救
⑶ 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 常用仪器的使用
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 、 、 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 瓶、 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
酒精灯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② 加热方法: 、水浴加热
③ 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
气体收集: 、
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⑷P4图标的识别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⑴ 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
二低: 。
三靠: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⑵ 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 。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⑶ 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 。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 进,从 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 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 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 检漏 ② 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③ 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 ④ 静置分层。 ⑤ 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 SO42-=== BaSO4↓
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 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Ag++ Cl—==AgCl↓
⑶CO3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或稀HNO3后,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a2++ CO32-=== BaCO3↓ BaCO3 + 2HNO3 == Ba(NO3)2 + CO2↑+H2O
4、多种离子共存时,如何逐一除尽,应把握什么原则(B)
分离提纯时,先考虑物理方法(一看,二嗅),再考虑化学方法(三实验),后综合考虑。
三个必须:加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必须最佳实验方案。
四个原则: (新杂质); (被提纯物);
易分(被提纯物与杂质); 复原(被提纯物)。
除杂要注意:为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的操作中便于除去。
[基础达标1]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2.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对试管加热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试管外壁有水珠不一定要擦干,加热时会自然挥发
B.应握紧试管夹,大拇指按在短柄上
C.试管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可以使试管的受热部位在火焰上方先上下移动,后集中加热
3.下列关于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g
4.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 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 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6.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药品时,将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C.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接液烧杯内壁
D.在由氢氧化铜分解制氧化铜时,要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
8.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10.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夹、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蒸发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11.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13.能够用来鉴别BaCl2???、 NaCl?、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1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A.蒸发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15.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面对蒸发皿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D.在三脚架上放置泥三角,将蒸发皿放置在泥三角上加热
16.下列各组物质(最后一种过量)加水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一种不溶物质的是
A.Fe、Ag、CuSO4 B.A12(SO4)3、NaCI、NaOH
C.Na2SO4、Ba(OH)2、HNO3 D.BaCl2、AgNO3、H2SO4
17.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对人体的皮肤和其它的物质有很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盛放硫酸的容器上应贴上的标签是
?????? A??????? ??? ??B?????? ??? ??C??????? ????D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D
C
CD
B
A
C
A
B
C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D
D
D
B
D
ACD
C
C
课后有感
本节复习内容基本是属于了解记忆性的知识,内容较为繁琐,应该在强调记忆的同时,更要融汇贯通,增强常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