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2-28 21:2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解决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复述史实?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注意捋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 ?研究资料理解原因?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处心积虑、蓄谋策划,蒋介石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则进一步助长了日军侵略气焰 ?讨论探索辩证分析?中共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化
3、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2、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三、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2、课堂探究
⑴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请回答:(1) 材料中的“此案”指什么事件?
(2) 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
(3) 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⑵、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不论我们对这一时间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由谁发动的?
“这场军事政变”发动者的政变动机是什么?
“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⑶西安事变最后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并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3、练习反馈
1、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 A.四一二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重要原因是: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 D、日军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 3、中共制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矛盾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多数国民党将领要求与共产党合作 C、国共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D、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解决 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5.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6、西安事变之所以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C.中共方面作出的巨大的努力???????????? D.蒋介石先生作出了重大让步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四: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
(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
?
(3)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
?
(4)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5)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谈谈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的原因吗?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