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活与化学》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麦芽糖和蔗糖 B.蛋白质和氨基酸 C.油和脂 D.淀粉和纤维素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火腿肠颜色更鲜红,可多加一些亚硝酸钠
B.为了使婴儿对食品有浓厚兴趣,我们可以在婴儿食品中加少量着色剂
C.食盐加碘是防止人体缺碘而加的营养强化剂,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为保证人体所需足够蛋白质我们要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
3.蛋白质溶液分别做如下处理后,仍不失去生理作用的是
A.高温加热 B.紫外线照射 C.加食盐水 D.加福尔马林
4.下列药品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是
A.阿司匹林 B.青霉素 C.氢氧化铝 D.麻黄碱
5.下列物质经过彻底水解后,其产物是两种糖的是
A.蔗糖 B.麦芽糖 C.淀粉 D.纤维素
6.下列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
A.Mg(OH)2 B.CaCO3 C.Na2CO3 D.Al(OH)3
7.下列对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可以水解 B. 都符合Cn(H2O)m的通式
C.都含C、H、O 三种元素 D. 都有甜味
8.某饮料的配料表:纯净水、蔗糖、苹果汁、维生素C、维生素A、乳酸钙。此饮料不含有的营养素是:?
A.糖类????? B.维生素??? ? C.水??????? D.油脂
9.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饮用矿泉水。如图是某饮用天然水部分商标图,图中列出了理化指标。我据此回答:这里的钙、镁、钾、钠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10.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 、含碘食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
B、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本饮料由纯天然物质配置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
D、“超纯水”、“超纯蒸馏水”绝对卫生,经常饮用,对人体有益
11.关于维生素C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 B.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功能
C.在水溶液中容易被还原 D.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
12.下列用连线方法对部分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内容中,有错误的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合成核酸――治疗肺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
酸能与碱中和-----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
B、保护环境:
控制“白色污染”——禁止使用所有塑料制品
防止水的污染——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C、基本安全常识:
饮用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食用假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
D、生活中的一些做法:
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洗涤
使煤燃烧更旺――可增大煤与空气接触面积
13.现在,我们把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而最初,专家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做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做白色食品。根据最初的说法,下列属于绿色食品的是
A.大米??? ??B.海带???? ?? C.食醋??? ?? D.食盐
14.某些氨基酸在人体中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补给,这样的氨基酸有多少种
A.8种 B.12种 C.20种 D.21种
15.下列食品添加剂与类别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着色剂-亚硝酸盐 B.疏松剂—碳酸氢铵
C.调味剂-苯甲酸钠 D.防腐剂-醋酸
16.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品 B. 用工业食盐腌制泡菜
C.霉变的大米、花生 D.牛奶经发酵后得到酸奶
17.人体内所含微量元素是指总含量不到万分之一,而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千分之一的二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元素肯定不属于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是
A.Zn B.H C.Fe D.Cu
18.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纯碱稀溶液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她们对蔬菜上残留农药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残留农药一般都有一定的水溶性 B.农药残留液的pH一定大于7
C.残留农药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溶或能与碱性物质反应 D.农药残留液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9.同学们喜欢的油炸食品中,含有一种叫丙烯醛(化学式C3H4O)的有毒物质。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
A.它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 B.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 D.丙烯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20.青霉素是下面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A.钱恩 B.弗莱明 C.诺贝尔 D.柯尔贝
21.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推断它不应具有的性质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金属钠反应 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22.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钠可以致癌
B.我们应该禁止使用防腐剂
C.苯甲酸钠可以作雪碧饮料的防腐剂
D.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在过量使用时对人体有害的
23.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在安全条件下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下列实验能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的是:①证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②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③证明炉子生火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④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现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4.下列关于药物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虽然药物能治病,但大部份药物有毒副作用
B.使用青霉素时,不用进行试验直接静脉注射
C.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副作用
D.对于标记“OTC”的药物,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区分方法
A
蒸馏水和自来水
①蒸发 ② 看颜色
B
食盐和面碱(Na2CO3)
①加食醋 ②测其溶液酸碱性
C
小苏打和碳酸氢氨
①灼烧 ②做焰色反应
D
黑醋和酱油
①闻气味 ②尝味道
26.如图所示,在一熟苹果切片上分别滴上1滴碘水和银氨溶液,颜色变化如图所示,根据这些实验现象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熟透的苹果中含有脂肪
B.熟透的苹果中不含淀粉
C.熟透的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的糖
D.熟透的苹果中不含还原性的糖
27.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了测定水解的程度所需的下列试剂是 ① NaOH溶液 ② 银氨溶液 ③ 新制Cu(OH)2悬浊液 ④碘水 ⑤BaCl2溶液
A.①⑤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她们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29.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品 B、 用工业食盐腌制泡菜
C.霉变的大米、花生 D、牛奶经发酵后得到酸奶
30.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31.下列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HNO3呈黄色 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
C.鸡蛋白遇浓HNO3呈黄色 D.在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H2时,火焰呈黄色
3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里加(NH4)2SO4溶液可提纯蛋白质
B.中毒时,可饮用大量的鸡蛋清解毒,这是利用了蛋白质的盐析这个性质
C.温度越高,酶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越高
D.任何结构的蛋白质遇到浓HNO3都会变为黄色
33.坏血病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鱼肉和猪肉 B.水果和蔬菜 C.鸡蛋和鸭蛋 D.糙米和肝脏
34.下列家庭化学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KIO3)中含有碘
B.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D.用鸡蛋白、食盐、水完成蛋白质的溶解、盐析实验
35.下列有关葡萄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加氢生成六元醇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D.能被氧化为CO2和H2O
36.金属元素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钾元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及代谢。如果人体缺钾会出现肌肉不发达、心律不齐等症状。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叫做果味钾的补钾药,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酸钾(C6H5K3O7·H2O)。下列有关对柠檬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每个分子中含有25个原子
B.该物质中碳、氢、钾、氧元素间的质量比是6∶7∶3∶8
C.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该物质是由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37.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化学式为C6H8O6,结构如下图所示。人体缺乏这种维生素C易得坏血症,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含维生素C,如新鲜的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mg/L左右。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C能使溴水褪色
B.维生素C可作食品添加剂
C.维生素C可发生水解反应
D.维生素C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38.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下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④②⑤③ B. ②⑤④①③ C. ⑤②①④③ D. ④①②⑤③
39.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在英国诞生,“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它们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C.酶通常在强酸或强碱的条件下发挥作用 D.高温或紫外线的照射会降低酶的活性
40. 现有三种常见治疗胃病药品的标签:
① ② ③
药品中所含的物质均能中和胃里过量的盐酸,下列关于三种药片中和胃酸的能力比较,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 O: 16 ; Mg: 24 )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A
D
C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A
B
D
D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A
A
C
C
C
D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B
A
C
D
D
B
C
C
第一单元 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体的必需元素,了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知道它们各自的生理功能
2.了解血红蛋白中二价铁与氧气结合的原理,能解释煤气中毒原因。
3.了解含氟牙膏防止龋齿的机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检测加碘盐中碘含量的方法,认识合理补碘的重要性
2.通过龋齿的原理和含氟牙膏防止龋齿的机理,能理解、运用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合理摄取人体必需元素的重要性,养成健康良好生活习惯。
2.感悟化学知识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人体元素的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教学方法:阅读比较、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1.1 人体的必需元素
【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也逐渐提高。吃得好是否就身体好呢?如果饮食不合理会引起营养不良。如何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
【多媒体显示】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健康报报道)
【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么,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的万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我们人体中的元素约有80多种,含量较多的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5%。
【阅读】P42 表2-1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
【讲解】在人体中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或称宏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对人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讨论归纳并板书】一、人体的必需元素
1、人体必需元素27种:常量元素11种 微量元素16种
【设问】钙、碘、铁、锌等几种元素在人体的生理作用
【阅读】P43 “资料卡”----“几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2、几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多媒体显示】(佝偻病患者)
【设问】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指导阅读】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什么?2、该金属对人体有何影响?
【讨论】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归纳小结】1、成人体内约含有钙1.2kg。钙是构成骨、牙齿的重要成分,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2、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生长迟缓、骨骼变形,出现佝偻病、牙齿发软,易患龋齿等症状。成人缺钙,发生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因此人体必须摄入足够的钙。幼儿、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我国营养学会1998年对每日膳食中的钙供给量提出建议:婴幼儿400 mg~800 mg,青少年1 000 mg~1 200 mg,成年人800 mg,老年人1 000 mg~1 200 mg。
【设问】哪些食物中含有钙元素呢?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对答得最多的学生给予表扬。)
【多媒体显示】常用食物中的钙含量(mg/100 g)
【讲解】在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及奶制品最好,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杯牛奶拯救一个民族”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多年前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比较矮小,但是近几年日本青少年的身高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青少年,这是为什么呢?当然,除了生活水平存在差异以外,我想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两个数据:日本目前每年人均牛奶消耗量达到68 L,而中国仅为6.6 L。造成身高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两国青少年自牛奶中获取的钙量存在差别。
【设问】食物中含有如此丰富的钙,怎样才能合理吸收呢?前两天报纸上曾登过这样一篇文章。
【多媒体显示】“晚餐最好这样吃”
晚餐早吃: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到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经上床入睡,尿液便滞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的含量不断增加,容易沉淀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下午6点左右吃晚餐较合适。
晚餐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而蛋白质、脂肪类吃得越少越好。
据美国研究报告,晚餐时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钙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体内的钙贮存,诱发儿童的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另一方面尿中钙浓度高,患尿路结石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归纳】 1)钙元素的生理作用、膳食中的钙元素
【过渡】缺碘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后果。
【多媒体显示】
【归纳】2)碘元素的生理作用、加碘盐
【设问】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缺铁又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呢?
【学生回答】缺铁性贫血。
【多媒体显示】
【归纳】3)铁元素的生理作用 补铁食品
【讲解】另外我们再介绍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硒:生命的奇效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治疗高血压等疾病,但是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
锌:智慧元素,微量的锌可以强化记忆力,延缓脑的衰老,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小结】微量元素同其他元素一样,受体内平衡体制的调节和控制。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是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和水中缺锰,可能是芬兰和中国某些地区癌症发病率高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情景交流】如果你也有上图中的一些症状,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分成两大组,一组问一组答。
1、如果你的记忆力差,注意力又不能集中,怎么办?
2、如果你贫血、脸色苍白怎么办?
3、如果你的舌头紫红,嘴角烂怎么办?
二课时 §2.1.2~3 合理摄取人体必需的元素
教学过程
【复习】人体的必需元素 种,常量元素 种、微量元素 种
【讨论】人体所需元素是否越多越好?
【小结】各种必需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都有一个最佳范围,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机能。
【读图】P43 2-1 必需元素含量与生理机能的关系
【讲授】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地摄取人体必需的元素。
【板书】§2.1.2 合理摄取人体必需的元素
二、合理摄取人体必需的元素
1、补碘与加碘盐
【幻灯】
缺碘症状
【讨论】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形态
【实验探究】检验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
【幻灯】正确贮用加碘盐
碘是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碘就会发生甲状腺肿大等疾病;缺碘影响胎儿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生长发育迟滞或永久障碍;缺碘还可导致流产、死胎、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科学研究表明,碘缺乏是世界上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我国是碘缺乏比较严重的国家,防治碘缺乏病最主要、最经济、最简便的手段是食用加碘盐。
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碘酸钾等碘化物制成的。食物中的碘只有转变成碘离子后才能在体内发挥其生物活性。碘化物物质极不稳定,容易挥发。因此,在贮存及食用碘盐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密封保存 因为碘盐在热、光、风等物理因素作用下容易氧化分解而使碘损失,所以家庭保管的方法是将碘盐放在密封加盖的器皿中,放在离开灶台的阴凉干爽处,避免受阳光曝晒和高温的影响。另外,要随吃随买,一次不要买很多。
防止高温爆炒 高温能加速碘的挥发。因此烹调时不要先把碘盐放在锅里炒,更不要放在油锅里煎炸,而应在食物快熟时放入,以减少碘的挥发。
提倡使用植物油 科学实验证明,动物油易使碘挥发。炒菜时使用植物油,碘的利用率为25%;而使用动物油,碘的利用率只有2%。
避免过分用醋 酸性物质能加速碘的损失。以芹菜炒肉片为例,加醋时碘的利用率为39%~47%,不加醋时碘的利用率为70%~88%。
碘是极其重要的智慧元素,在人体内适宜剂量的范围很大。非碘缺乏病地区的人食用加碘盐,对身体也有益无害。我国自然环境普遍缺碘,因此全民食用加碘盐是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提高全民族智力水平的重要举措。
2、补铁与铁强化酱油
1) 人体中铁的存在:
【阅读】P45 血红蛋白输送O2和CO2的原理
【解释】 ① Hb + O2 HbO2 ② Hb + CO2 HbCO2
在肺部:O2浓度高,CO2浓度低,②向左移,①向右移,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在人体组织:O2浓度低,CO2浓度高,①向左移,②向右移,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讨论】煤气中毒的原理及处理方法
【幻灯】2) 缺铁性贫血症状
缺铁性贫血多见于青少年、妇女和儿童。该病是人体对铁的吸收及利用发生障碍,血液中生成缺铁性红细胞所致。婴幼儿尤其是人工喂养者,由于牛乳含铁少,导致铁的摄入不足;生长发育期儿童代谢旺盛,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妇女月经过多,男子痔疮出血等长期慢性失血,造成铁的丢失;这些都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归纳起来,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有:铁的摄入不足,铁的丢失过多,铁的需要量增多,铁的吸收障碍,铁的利用不良。缺铁性贫血症状:
1.软弱无力、疲乏困倦;
2.皮肤、粘膜、指甲、口唇等颜色苍白;
3.气短、心悸;
4.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
5.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等等。
3)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首先认真查找引起失血的原因,如钩虫病、肠道息肉、溃疡、疟疾、经血不调等。及早治疗,达到根治。
1.家中炒菜做饭尽量用铁锅。
2.尽量增加瘦肉和肝脏食物,猪血、鸡鸭血等动物性蛋白食物。
3.主食多吃粗面粉,含铁量比大米高。
4.豆腐、芝麻、绿叶蔬菜、蘑菇、木耳、虾皮、海带等均含大量铁。黑木耳每100克含铁180毫克以上,是补血上品,最好和肉、鱼、鸡、肝等搭配着吃,提高铁吸收率。
5.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主义等。
6.提倡饭前喝一杯桔子汁,或者吃个生西红柿,饭后不马上喝茶或咖啡,增加铁的吸收机会。
7.正确选用强化含铁食品,如强化奶粉、强化铁饼干、猪血饼干、含铁酱油、强化铁的面粉等,快速纠正缺铁性贫血。一般强化铁的日摄入量为10mg左右,是防治贫血的好办法。
另外,纠正贫血要持之以恒,切忌操之过急。尤其食用强化铁食品,不宜过量,否则会使短时间内铁的摄入大大超过机体耐受性,造成铁中毒。
3、龋齿与含氟牙膏
【阅读】P46 (中间一段)了解人体中钙、磷的存在形态;牙齿的主要成分
【讨论】1) 龋齿的原理
【讲解】牙齿中的主要成分羟基磷酸钙在水中能极少量溶解
Ca5(PO4)3OH(S) 5 Ca2+(aq) + 3 PO43-(aq) + OH- (aq)
人若吃糖过多,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酸性物质,导致上述溶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牙齿受损,长此以往将出现龋齿。
【幻灯】龋齿的原因
“龋齿”俗称“蛀牙”是中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牙病。造成龋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是虫蛀的,而是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龋洞形成后,不会自愈,可影响咀嚼功能,如不及时治疗修复就会变大变深,并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甚至牙冠全部毁坏成为残根,形成病灶,遇到冷、热、酸等刺激时人会感到酸疼,严重的可引起持续疼痛。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会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引起关节、心脏、肾脏等全身疾病。
【设问】那么该如何预防龋齿?
1.注意口腔卫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以减少口腔中的致病菌,清除食物碎屑,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注意营养和锻炼身体。在儿童少年日常饮食中应供给足够的维生素、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使牙齿得到正常的发育。
3.采取氟化物防龋。除高氟地区外,可使用加氟的牙膏,也可以用0.2%氟化钠液含漱口,每周漱口一次,每次2分钟,再用清水漱口。(5岁以下小孩不宜用)
4.窝沟封闭法防龋。
5.定期口腔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可每二年一次对中小学生进行全面的龋齿普查普治
【阅读】P46 最后一段,含氟牙膏防止龋齿的原理
【讲授】2)含氟牙膏防止龋齿的原理
牙膏中的F-能和Ca2+及PO43-反应生成更难溶的Ca5(PO4)3F,使牙齿更坚固。
4.富含锌的食物与补锌
【幻灯】人体中的智慧元素锌
锌是一种金属元素,它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可起着促进智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对人的性功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假如,缺锌过量,幼儿、小孩会出现厌食、臆食、影响智力、影响发育等症状。也就是厌食、挑食,严重者吃土坷垃、烟头等现象。影响智力发育表现为小孩好哭,心理智商显得比他实际年龄要小。成年人除经常发生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一般认为缺维生素,其实补锌效果较好),个别人爱啃手外,其它症状不明显。
【讨论】锌在人体中作用那么大,怎样做才能不缺锌呢?
【归纳】一是食补。目前,我国多数人的饮食结构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不足。平时,应多吃些锌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牛、羊肉、猪瘦肉等。蔬菜中辣椒锌含量比较高。
二是药补。可适量吃一些锌胶囊、锌口服液药物。特别是口腔溃疡,含服一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疼痛症状马上会缓解。
【设问】怎样才能判别缺不缺锌呢?
【归纳】一是靠化验。就是到医院化验。
二是根据缺锌容易引起的症状判断。如,厌食、臆食、啃手、撕肉、口腔溃疡等症状。
在这里强调一下,锌在人体中既然是微量元素,就是人体内锌元素多了也会引起锌中毒。所以,补锌要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幻灯】人体中的“吉祥三宝”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一旦缺乏,人体会产生各种病变。有三种元素作用巨大,被称为人体中的“吉祥三宝”,它们是锌、铜和硒。
健康助手——锌?
锌是人体智力发育、生殖遗传、免疫、内分泌、神经、体液等重要生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肉类中的猪肝、猪肾、瘦肉等;海产品中的鱼、紫菜、牡蛎、蛤蜊等,其中牡蛎含锌最高,每百克含锌为100毫克,堪称锌元素宝库;豆类食品中的黄豆、绿豆、蚕豆等;硬壳果类中的花生、核桃、栗子等,均可选择食用。
? 人体卫士——铜
?铜参与人体内多种金属酶的合成,具有促使心脏和血管壁保持弹性之功能;铁是人体造血的重要原料,但必须依靠铜元素的帮助。富含铜元素的食物除海产品外,还有蚌、黄鳝、羊肉、肝、黑木耳、豌豆、蚕豆、芝麻、白菜、萝卜苗、葡萄干、西红柿、果仁及豆制品。
?生命灵丹——硒
?硒被称为主宰生命元素的微量元素,它有控制癌细胞发育的作用,可破坏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病。硒在小麦、玉米、大白菜、南瓜、大蒜和海产品中含量较丰富。蛋类含硒量多于肉类
【作业】 P48 第1、2、3、4、5题
【附板书】
第一单元 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一、人体的必需元素
1、人体必需元素27种:常量元素11种 微量元素16种
2、几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二、合理摄取人体必需的元素
1、补碘与加碘盐 2、补铁与铁强化酱油
3、龋齿与含氟牙膏 4、补锌与富含锌的食物
第二单元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
②结合油脂的结构式,了解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
③认识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④了解维生素的分类、性质特点和主要来源,认识维生素C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它的生理功能;
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和启发和实验验证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②通过与生物学中的有关知识的比较、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的意识,
③通过“生活中有哪些食用油脂”实践活动,明确油脂的组成和分类,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④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维生素对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全面摄取多种营养,保持膳食平衡,促进身体健康,
②认识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持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③通过介绍结晶牛胰岛素,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④使化学贴近生活,形成正确的饮食观。
教学重点:1、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2、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3、维生素C的主要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归纳法
教学用具 P50 、 P57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2.1 糖类
【创设情景引入】我们常听人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为什么会觉得饿,为什么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补充一定量食物呢?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和健康,并从事各项劳动和运动,人类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为我们提供能量,使我们有能力进行正常活动。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各种成分叫做营养素,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油脂、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六类,通称为六大营养素。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在人体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转变为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今天你们吃糖了吗?
【提问】什么是糖? 哪些物质属于糖?
【课前提出问题】课前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学并制定活动方案。
(1)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物质,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淀粉和纤维素能否转化为葡萄糖,怎样用实验证明?
(3)淀粉和纤维素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
【讲解】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曾经用一个通式来表示:Cn(H2O)m;因为在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1,当时就误认为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
注意:1)通式并不反映结构:H和O 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
2)并不是所有糖都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 C6H12O5? 。
3)符合此通式的化合物并不都是糖,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乳酸等。
【阅读】P49 相关部分
【板书】一、糖的分类
分类标准: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
单糖:不能被水解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
二糖:能水解生成两个单糖分子的糖类。如:蔗糖、麦芽糖。
多糖: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如:淀粉、纤维素。
【讨论】1)葡萄糖、果糖的化学式以及它们的关系。
2)蔗糖、麦芽糖的化学式以及它们的关系。
3)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以及它们的关系。
【归纳】葡萄糖、果糖的化学式都是C6H12O6、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蔗糖、麦芽糖的化学式都是C12H22O11,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探究活动】淀粉的水解
1.引导学生联系咀嚼含淀粉的食物时会感到有甜味,说明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水解反应。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淀粉能否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怎样判断淀粉是否水解了?水解的产物是什么?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并评出最佳方案。
3.根据最佳方案,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实施实验。
4.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小结】在硫酸或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等多糖以及二糖都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二、二糖、多糖的水解
【讨论】马、牛、羊等是草食动物,人是杂食动物,那么人能否像牛、羊一样以食草为生呢?
【小结】不能。人体内无纤维素酶,不能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供人体吸收利用。但纤维素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可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
【板书】三、淀粉的水解
【活动与探究】 P50
【归纳】淀粉 稀硫酸 淀粉水解液 新制Cu(OH)2悬浊液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淀粉 稀硫酸 淀粉水解液 碘水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
【过渡】在单糖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学习葡萄糖以及简单了解其它单糖。
【板书】四、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A、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 甜味水果 蜂蜜)
分子式:C6H12O6??? 最简式:?? CH2O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2OH(CHOH)4CHO???? 或 CHO (CHOH)4CH2OH
B、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
①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 +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 + 2Ag + H2O + 3NH3
②与新制Cu(OH)2作用(医疗上检验糖尿病):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Cu2O↓+ H2O
2.与氧气反应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酯化反应:与乙酸、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
C、制法:淀粉催化(硫酸)水解
D、用途:作营养物质
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过程。在消化道中,葡萄糖比任何其他单糖都容易被吸收,而且被吸收后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人体摄取的淀粉和蔗糖都必须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机体内能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反应放出一定的能量。
C6H12O6(s)+6O2(g)→6CO2(g)+6H2O(1)+2804kJ·mol-1
【小结】
【布置作业】
1.找一找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哪些是含有淀粉的食物?
粮食类:面粉、大米、玉米、小米、红薯、豆类等
蔬菜类:土豆、芋头、蚕豆、百合、莲藕、南瓜、山药等
果类:荸荠、栗子等
2.怎样检验它们是否含有淀粉?选择一种或几种食物进行试验。
3.用土豆自制一些淀粉。(根据教科书上的要求做。)
附板书:
第二单元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第一课时 §2.2.1 糖类
一、糖的分类
二、二糖、多糖的水解
三、淀粉的水解
四、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课时 §2.2.2 油脂
教学过程
【调查活动引入】厨房中常用的油脂有哪些?各种油脂的成分和消耗量有什么不同?人类生命活动对油脂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课堂交流】学生展示自己或本小组的调查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通过一般性的答辩,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深入讨论】油脂在人体内的变化以及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达到必需能源的要求?人类最佳的油脂需求数量和种类是什么?
【小结]油脂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合理且适量地食用油脂有益于身体健康。有些人企图通过不吃油脂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大量减少体内脂肪的存储,这种做法对身体健康不利。
【阅读与交流】
1.什么叫油脂?脂与酯有何区别?
2.什么叫高级脂肪酸?写出四种常见的高级脂肪酸的结构简式。
3.什么叫单甘油酯?什么叫混甘油酯?
4.油脂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小结并板书】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定义: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2、结构:甘油三酯:油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酯
3、分类:分为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大多数为混甘油酯。
【随堂训练】——判断正误:
1、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是混合物。
2、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3、油脂都不能使溴水退色
4、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5、精制的牛油是纯净物
【提出问题】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油脂属于酯类,酯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交流与讨论】
【小结】在人体内油脂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消化过程实质上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讨论】油脂是酯类物质,酯类有什么重要性质?
【板书】二、油脂的水解:
【提出问题】水解后产生的高级脂肪酸在人体内有哪些功能?
【阅读、交流】
【小结】三、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
1、供给人体热量:1g油脂在体内氧化释放的热能约为39KJ,远远高于等质量的糖类和蛋白质。
2、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脂肪储存在人体中:成人脂肪约占体重的10 ~ 20%。
3、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如磷脂、固醇等。
4、有多种生理功能:如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提出问题】油脂的品种很多,吃哪一种更有利于健康呢?什么是必需脂肪酸?
【阅读】指导阅读P53“生活向导”----“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
【小结】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油脂,称为人体必需脂肪酸。
人体必需的几种不饱和脂肪酸
名 称
结构简式
亚油酸
CH3(CH2)3(CH2CH=CH)2(CH2)7COOH
亚麻酸
CH3(CH2CH=CH)3(CH2)7COOH
花生四烯酸
CH3(CH2)3(CH2CH=CH)4(CH2)3COOH
EPA
CH3(CH2CH=CH)5(CH2)3COOH
DHA
CH3(CH2CH=CH)6(CH2)COOH
【讲述】亚油酸、亚麻酸、EPA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花生四烯酸是合成许多生物流行性物质的基础原料;DHA是大脑形成和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豆油、花生油中的亚油酸含量较高;亚麻油中的亚麻酸含量较高;动物的脂肪中含少量花生四烯酸;鱼油中含丰富的EPA、DHA。食用这些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食品可以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软脂酸甘油酯酸性水解
2、硬脂酸甘油酯在KOH中水解
【本课小结】
【作业】P59第1、2、3题
附板书:
§2.2.2 油脂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二、油脂的水解
三、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
第三课时 §2.2.3 蛋白质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今天我们来关注安徽阜阳农村的一件怪事,2004年,安徽阜阳农村的一百多名儿童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本来健康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出现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这些婴儿的脑部显得偏大 ,当地人称这些婴儿为“大头娃娃”。现在阜阳已经有8名婴儿因为这种怪病而夭折。那么这些婴儿到底得的什么病,病因到底在哪里呢?根据医院的诊断,这些婴儿所患的都是营养不良综合征,而扼杀这些幼小生命的“元凶”,正是蛋白质等营养元素指标严重低于国家标准的劣质婴儿奶粉。蛋白质是形成生命和进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如:在生物新陈代谢中起催化作用的酶,起调节作用的激素,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以及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抵抗疾病的抗体都是蛋白质。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更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提出问题】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哪些生物体内?
【讨论、并展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讲解并板书】一、蛋白质的组成和存在
1、组成元素:C H O N S P Fe Zn Mo…… 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存在于动物的肌肉、毛发、蹄角、血液、激素、抗体、乳汁、酶等
2、摄入人体的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3、氨基酸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石,如:
甘氨酸(α—氨基乙酸):H2N—CH2—COOH
丙氨酸(α—氨基丙酸):
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
【归纳】通式(α—氨基酸):
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
【阅读】P55 检索与咨询—氨基酸与多肽
【讲授】在一定条件下,α-氨基酸发生缩聚反应,通过肽键形成蛋白质。如:
其中:“—CO—NH—”叫肽键;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形成的肽叫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形成的肽叫多肽。
【讨论】人体内氨基酸的种类有多少种?存在的状况怎么样?什么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板书】4、人体必需氨基酸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常氨基酸大约有20种,部分在人体内可以合成;而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等8种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它们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提出问题】蛋白质有哪些性质?
【小结】二、蛋白质的性质:
1、盐析(物理变化;可逆)
条件: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
2、变性(化学变化;不可逆)
条件: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盐,甲醛、酒精、苯甲酸等有机物等。
3、颜色反应(化学变化)
【思考】
1.重金属盐为什么会使人中毒?如何解毒?
2.蛋白质的变性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
3.生活中对伤口的处理有哪些消毒的方法?
【问题】蛋白质有哪些用途?
动物的毛、蚕丝是很好的纺织原料
︱
人类的主要食品 — 蛋白质的用途 — 各种生物酶都是蛋白质
︱
动物胶、酪素
【小结】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次用氨基酸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 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在人工合成蛋白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布置作业】P59第4、5、6、7题
附板书:
§2.2.3 蛋白质
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1、组成元素
2、摄入人体的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3、氨基酸
4、人体必需氨基酸
二、蛋白质的性质
1、 盐析
2、 变性
3、 颜色反应
第四课时 §2.2.4 维生素
教学过程
【引入】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虽然需要量很少,每日仅以mg或μg计算,但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不同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它不是作为碳源、氮源或能源物质,不是用来供能或构成生物体的组成部分,但却是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已知绝大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因为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不同,缺乏不同的维生素产生不同的疾病,这种由于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
【提问】维生素通常分为那两类?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1、维生素的分类(习惯上按溶解性的不同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VA、VD、VE、VK加油炒熟,排泄率低,摄入过多会中毒。
水溶性:VB、VC 宜生吃,凉拌,排泄率高,多吃也不中毒。
重要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来源及缺乏症
【阅读】P57 了解维生素A的分子式、存在、缺失症状
【归纳】2、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化学式为C20H30O 存在于胡萝卜等蔬菜和鱼肝油中,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干眼疾等眼疾。
【讲授】根据键线式计算分子式的方法
【阅读】P57了解维生素C的分子式、存在、缺失症状
【小结】3、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化学式为 C6H8O6,俗名:抗坏血酸 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幻灯】富含VitC的食物
【幻灯】 各种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
【讲述】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为190~192℃,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有可口的酸味……
【讨论】1、.维C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哪些官能团?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答:维生素C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碳碳双键,维生素C有酸性、有较强的还原性。
2、如何验证维C的还原性?
答:维C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C还能使I2、Fe3+、淀粉溶液褪色。
【科学探究】P58
【小结】1、含“—OH”数目越多,物质的水溶性越高。
【探究实验】p58实验一和实验二并记录实验现象。
【小结】2、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将I2 和Fe3+ 还原。
【布置作业】完成表2-3
第三单元 优化食品品质的添加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2.知道食品着色的两种方法,了解这两种着色方法的原理
3.知道常见的调味剂,了解食醋、味精的化学成分及主要作用等
4.知道常见的疏松剂,了解食品疏松的作用原理
5.知道常见的防腐剂,了解苯甲酸防腐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能初步运用纸层析法进行简单的色素分离。
2.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鲜味剂(味精、鸡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发色剂发色原理,认识亚硝酸盐的毒性,辩证地认识发色剂,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观。
2.通过苯甲酸的防腐作用原理,能运用平衡的知识,说明PH对苯甲酸防腐的影响。
3.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
4.能通过食品的标签识别食品添加剂,并能说出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亚硝酸盐的发色原理
2.发酵粉使食品疏松的原理
3.苯甲酸防腐的作用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调查、讨论、比较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3.1 着色剂 发色剂 调味剂
【引入】色、香、味俱佳,口感好的食品深受大家的喜爱。当你们在享用食品时,你是否想过食品的色、香、味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使食品更受欢迎或保存更长的时间?在这其中化学起到什么作用呢?
【阅读】P60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含义、功能和分类
【幻灯】食品添加剂的含义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一般可以不是食物,也不一定有营养价值,但必须符合上述定义的概念,即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防止食品腐料变质、增强食品感官性状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食品添加剂一般不能单独作为食品食用,且使用量很少并且有严格的控制。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有五个方面:一是提高食品质量;二是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并可开发食品新资源;三是有利于食品加工,使加工工艺变得容易可行;四是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并增强食品的个性特征;五是有利于原材料的综合应用。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一般来说,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按用途,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大同小异,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板书】一、着色剂、发色剂
【阅读】P60 了解给食品着色的两种方法
【归纳】1、给食品着色的方法
着色剂: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
发色剂:加入的物质与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食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讨论】区别两种着色的原理,两类色素的优缺点
【归纳】着色剂的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波反映出来,不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发色剂与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探究】P61 用纸层析法分析色素
【归纳】纸层法的原理、运用?
【阅读 】P61 发色剂发色原理
【归纳】2、发色剂发色原理
肉类的加工过程中,添加了适量的亚硝酸盐,主要是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在肉类中的乳酸作用下会转化为亚硝酸。亚硝酸不稳定,常温下就易分解,可产生亚硝基。亚硝基极容易与肌红蛋白结合,生成鲜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由于亚硝基-肌红蛋白的结构十分稳定,因而使这些肉制品能持久地保持鲜红色。
3HNO2===HNO3+2NO↑+H2O
Mb+NO== MbNO
【幻灯】亚硝酸盐的毒性
亚硝酸盐不但使肉类呈鲜艳的红色,还能改善制品的品味,增加香味和鲜味。另外,也能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从而减缓食品的腐败变质,延长保值期,是一种很好的食品添加剂。但同时,亚硝酸钠又是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必须严格控制在肉制品中的添加量,并做到适量食用这些食品,才能保证人体健康。人体摄入0.2-0.5克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3克可以致死。另外肉制品中由亚硝酸钠转化生成的亚硝酸能与人体中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反应生成致癌性极强的亚硝酸胺类物质。
在亚硝酸钠的使用中发生过许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因其误食而中毒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亚硝酸盐急性中毒原因多为:
1.将亚硝酸盐误作食盐、面碱等食用。
2.掺杂、使假。
3.投毒。
4.食用了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蔬菜,尤其是不新鲜的叶类蔬菜。
慢性中毒(包括癌变)原因多为:
1.饮用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井水、蒸锅水。
2.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
【幻灯】预防亚硝酸盐中毒措施:
1. 购买熟肉制品应尽量购买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包装产品。千万不要在路边小贩处购买散装肉制品,千万不要购买色泽太鲜艳的熟肉制品,以免误食亚硝酸盐。
?2.不买私盐,不得在厨房和食堂库房存放亚硝酸盐。食品工业、建筑工地使用亚硝酸盐不得散装、散放,应设明显标记,专人专库保管存放,避免误用。肉制品用亚硝酸盐作发色剂时,应严格遵守用量标准,不得超过30mg/kg。
3.学习一点鉴别食盐和亚硝酸盐的知识,亚硝酸盐发潮,粘塑料袋,往外倒时没有食盐的砂粒感,含亚硝酸盐的食品、菜汤味道稍苦。
4.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不吃存放过久的蔬菜或新腌制的菜,菜一般约20天左右才能腌透。
事实上,除了作为食品添加剂以外,亚硝酸盐还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特别是食物中。在大米、面粉、豆类、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中都可以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一般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亚硝酸盐对肉制品独特的发色作用短时间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只要做好亚硝酸盐的相应管理,了解了它的性质,掌握了它的使用方法,就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到谈亚硝酸盐而色变的地步,而能让其用于食品而无害于人类健康。
【板书】二、调味剂
【阅读】P62 常见调味剂
1.酸味剂 醋酸
【讨论】醋酸的结构、性质
【归纳】A、结构简式 CH3COOH (官能团:羧基)
B、物理性质 冰醋酸
C、化学性质 酸性:CH3COOH > H2CO3
酯化:原理
【阅读】生活向导 食醋
2.鲜味剂 味精
【阅读】P63 资料卡 味精
【归纳】味精的结构、官能团、性质、使用注意事项等
【作业】P65-66第1、2、3、4题
第二课时 §2.3.2 疏松剂 防腐剂
教学过程:
【板书】三、疏松剂
【阅读】P63 疏松剂的作用、分类
【讨论】 常用疏松剂的作用原理及不足
【小结】1、常用疏松剂NaHCO3、NH4HCO3
2NaHCO3===CO2↑+H2O+Na2CO3 ?①
NH4HCO3===CO2↑+NH3↑+H2O ?②
碳酸氢钠分解后残留碳酸钠,使成品呈碱性,影响口味,使用不当时还会使成品表面呈黄色斑点。碳酸氢铵加热时产生带强烈刺激性的氨气,虽然很容易挥发,但成品中还可能残留一些,从而带来不良的风味。
【阅读】P64 了解复合疏松剂
【小结】2、复合疏松剂
复合疏松剂是由多种成分配合而成的,如发酵粉即是。
发酵粉为白色粉末,遇水加热产生二氧化碳。在凉面坯中产气缓慢,加热后产气多而均匀,分解后的残留物对食品的风味、品质影响也较小。常用于生产糕点、馒头等,用量为1~3%。
【阅读】P64检索与咨询 油条为什么松脆可口
【小结】发酵粉的疏松原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Al3+ + 3HCO3- = Al(OH)3 + 3CO2↑
【幻灯】油条不可多吃
烧饼、油条几乎是每个市民早餐的必需品,油条、油饼这类食品中含铝较多,这是因为在炸油条时面中掺入了硫酸钾铝(明矾),以一个50克重油条来说,就含铝10毫克左右,如果每天吃2根油条,1个月可摄入铝600毫克。一般体重70公斤的正常人体中,只含61毫克,就这些也正是人体所需要的。铝对脑神经是有害的,脑对铝有亲合性,脑组织含铝过多,能催人衰老,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行动迟缓,有人用X射线及电子显微镜发现,老年性痴呆者的脑组织内含铝量超过正常人的4倍,甚至30倍,在体内超过正常人的5至10倍。为了预防老年性痴呆,宜少吃或不吃加入明矾的油条、油饼。
【板书】四、防腐剂
【阅读】P64 了解常用的防腐剂
【归纳】1、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
交流与讨论 P65 苯甲酸的防腐原理
【归纳】 2、苯甲酸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是一种弱酸。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
C6H5COOH C6H5COO- + H+
苯甲酸的防腐作用主要依赖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
在酸性条件下:平衡左移,防腐效果好
在碱性条件下:平衡右移,防腐效果差
【幻灯】苯甲酸的使用
苯甲酸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在9-15小時內,可与甘氨酸作用生成马尿酸,从尿中排出,剩余部分与葡萄糖化合而解毒。故符合标准者,對人体无害。因上述解毒作用是在肝脏內进行的,故肝功能不好的人不宜使用。过量食入苯甲酸則引起流口水、腹泻、肚痛、心跳快等症狀。有些人也会有皮肤过敏反应。欧州及日本严格限制使用在孩童食品上。苯甲酸类毒性较大,国家限制了苯甲酸及其盐的使用范围,许多国家已用山梨酸钾取代。苯甲酸类在我国可以使用在面酱类、果酱类、酱菜类、罐头类和一些酒类等食品中,现在国家明确规定苯甲酸类不能使用在果冻类食品、肉类食品中。
【阅读】P65 “生活向导”---“提倡食用绿色食品”
【小结】绿色食品的标志、特点、与普通食品的不同之处。
【作业】P66第5题
附板书:
第三单元 优化食品品质的添加剂
一、着色剂、发色剂
1、给食品着色的方法
①着色剂: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
②发色剂:加入的物质与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食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2、发色剂发色原理
二、调味剂
1、酸味剂 醋酸
2、鲜味剂 味精
三、疏松剂
1、常用疏松剂:NaHCO3、NH4HCO3
2、复合疏松剂:发酵粉
四、防腐剂
1、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
2、苯甲酸--防腐原理
第四单元 造褔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到药物是与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人类的生存需要高效、安全的药物保障。
②初步了解青霉素抗酸药的多样性,知道常见抗酸药的作用原理。
③知道阿司匹林的结构,了解其发现史、药效和合理使用。
④知道磺胺的基本结构,了解磺胺类药物的多样性。
⑤了解青霉素的发现过程,知道结构修饰是药物发展的重要途径。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药品说明书来学习药品中的化学。
②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药品成分的检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知道一些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培养从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审视和合理用药的意识,拒绝毒品。
教学重点、难点:抗酸药的作用机理,阿司匹林的结构、发现、药效和合理使用。
教学方法:阅读法、实验探究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三课时 §2.4.1~4 生活中常用的药物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你知道一些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数据吗?如身高、体重、体温、脉搏、血压、血型、视力等。你到医院看过病吗?你曾经服用过哪些药?你家中是否备了一些常用药?(若你是住校生,你备常用药了吗?)
【投影】
以上两项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原因主要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医学水平大大提高,各种药物得到了普遍应用!
讨论:1949年时我国的平均寿命为35周岁而2000年时为70.8周岁,我们身边也
出现很多老寿星,在这当中药物起了什么作用?
【归纳】我们生活离不开药物
【板书】 §2.4.1 生活中常用的药物
1、抗酸药 氢氧化铝
【讲授】人体胃液里有胃酸,胃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某些食物的水解消化,并抑制
细菌的生长。
【阅读】P67 资料卡 人体胃液
【讨论】当胃酸过多时,可服用的抗酸药有哪些?
【小资料】 常用的抗酸药有哪些
常用的抗酸药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吸收性抗酸药,也就是说这类药物口服后除在胃里中和胃酸外,还可以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和尿液,因此还可以用来治疗酸中毒和碱化尿液。这类药物常用的是碳酸氢钠,也叫小苏打,是一种白色带有咸味的药片,遇酸性物质则起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口服后能迅速中和胃中过多的胃酸,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每次口服0.5—1.0克,每天3次,饭前服用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碳酸氢钠在中和胃酸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胃内压力增加,对严重胃溃疡病人有引起胃穿孔的危险,所以胃溃疡病人应慎用。并且长期大量服用,碱化血液可能引起碱血症,也须注意。
另一类为非吸收抗酸药,有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片)、氢氧化铝凝胶。这类药物含有难以吸收的阳离子,口服后只能中和胃而不能被胃肠道吸收。有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局部止血作用,效力较弱,缓慢而持久。目前,片剂已很少使用,多用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15毫升,每天3—4次,宜在饭前1小时和睡前服用。因可引起便秘,长期便秘的病人要慎用。另外还有极少量的药物可在胃内转生成氯化铝而被吸收,并从尿中排泄,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服用后可使血中铝离子浓度升高,可能引起痴呆,故使用时也应慎重。
【生】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
【追问】请写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
HCI + Na2CO3 == NaCI + NaHCO3
(或2HCI + Na2CO3 =2NaCI + CO2 + H20)
HCI + NaHCO3 == NaCI + CO2 + H20
2HCI + MgCO3 == MgCI2 + CO2 + H2O
AI(OH)3 + 3HCI ==AICI3 + 3H20
Mg(OH)2 + 2HCI == MgCI2 + H2O
【展示】各种抗酸药及其说明书
【板书】(1)有效成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能与盐酸作用,对身体无害的物质。
(2)主要作用:治疗胃酸过多
【展示】胃苏平(复方氢氧化铝)药品说明书
【讨论】(1)何为复方?
(2)“现在假药也比较多,你能否设计实验检验这药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铝呢?”
(3)“重新看说明书,为什么这药要在饭前服用呢”
【实验探究】 P68 胃舒平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药物名称
胃舒平
有效成分
不良反应
实验步骤
结 论
【归纳】Al(OH)3 有两性,与酸、与碱都能反应。
2、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
【展示】阿司匹林药片及其说明书。
【阅读】P69“化学史话” 源于植物的“阿司匹林”
【归纳】 阿司匹林
学名:乙酰水杨酸
结构式:
官能团:羧基 酯基
医药功能:治感冒,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学生活动】让一位学生简要念一下阿司匹林药片的说明书,并把阿司匹林的化学名、分子式和结构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 2、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
(1)化学名:乙酰水杨酸 分子式:C9H8O4
结构式:
(2)主要用途:解热镇痛,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的治疗,防心血管老化等。
【实验】 将少量的阿司匹林放入试管中,加水,观察现象,并结合课本归纳其物理性质。
(3) 物理性质:
【师】 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机酸,是第一个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熔点为135℃,难容于水。
(4)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
【师】从阿司匹林的结构式来看,它含有羧基,因此它具有羧酸的性质 酸的通性、酯化反应。比如,阿司匹林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发应生成钠盐和水,生成的钠盐易溶于水,所以称之为可溶性阿司匹林,疗效更好。请同学们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
+ NaOH + H2O
(5)制备:以水杨酸为原料,使之与乙酸酐直接反应可制备阿司匹林:
+ + CH3COOH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乙酸
【讨论】“为什么要制成肠溶片呢?”
【阅读】“生活向导” 认识糖衣片、肠溶片和胶囊
【归纳】有些药不能研碎服用。
【小资料】 阿司匹林的神奇功效
近年研究证实,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口服0.5~1.0毫克的阿司匹林,能够对眼底视网膜和基底膜以及其他组织脏器也有一定保护作用,可防止角膜组织僵硬,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出现。
美国《医师健康研究》揭示:服用阿司匹林的男性,心脏病发生率减少了44%,而患有糖尿病的男性,其心脏发病率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国外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有预防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作用。
美国研究发现,按时服用抗炎药物(阿司匹林类)治疗或预防其他疾患(如关节炎、心脏病)的患者,一般不会患老年痴呆症。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服用阿司匹林长达10~19年的人,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了30%;用药时间超过20年以上者,其发病率会下降44%之多。
? 英国对500名25~35岁女性试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眼角出现皱纹较晚,而且皮肤显得光滑柔嫩。阿司匹林有可能成为一种廉价有效的防皱、保青春药物。
大多数研究艾滋病的专家认为,阿司匹林也许能在控制艾滋病的多药物疗法中起到重要作用。
【小资料】 阿司匹林使用的八不宜
(1)溃疡病人不宜使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2)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如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
(3)哮喘病人应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
(4)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5)孕妇不宜服用。孕后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较大出血危险,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
(6)饮酒后不宜用,因为能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7)潮解后不宜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8)不宜与某些药同用,与维生素B1同服,会增加胃肠道反应;与抗凝药双香豆素合用,易致出血;与降糖药D860同用,易致低血糖反应;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与速尿同用,容易造成水杨酸中毒。
【板书】 3、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药物
【师】磺胺是一种化学药物,由于它们都是氨苯磺胺的衍生物,都有共同的化学结构,故将这类药品通称为磺胺类药品。磺胺类药品是最早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的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一个对位氨基和一个磺酰胺基。其中对位氨基与抗菌作用有密切关系。如果对位氨基的结构稍有改变(如取代其中一个氢原子),其抗菌效力就会大大减弱,必须恢复其对位氨基后才能发挥其抗菌作用。但是磺酰胺基上的氢离子如被取代,抗菌作用反而加强,人们利用这种原理,通过改变磺酰胺基的化学组成,合成了一系列磺胺药物,如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噁唑(SMZ)等,一系列具有不同抗菌作用的磺胺药物。
【板书】磺胺SN的结构简式: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的结构简式(磺胺类药物的结构简式):
【小资料】 磺胺类药物发现的故事
最早的磺胺药却是染料中的一员,从染料变成抗菌消炎的尖兵,其经过是颇耐人寻味的在磺胺药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总是棘手得很,因无特效药可施。19世纪后半叶,微生物学家发明细菌染色法后?,有人观察到某些燃料的杀菌作用,可是后来又发现,不少染料在试管内虽有杀菌作用,但对人体却有毒性而不能应用。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Prontosil)的红色染料,虽获得一些疗效,但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未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偶氮染料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实验,获得成功。此间,杜氏的小女儿正巧因手被刺破引起感染,不久发生了败血症,虽经名医多方医治,均无济于事。杜氏在焦急不安之中决定用“百浪多息”给女儿一试,结果她竟从九死一生中得救。?
1935年初,杜马克发表论文报告了他应用“百浪多息”的效果。当时许多学者对这种染料在试管内无杀菌作用,而在动物及人体内竟会有如此大的功效,莫不感到惊讶与迷惑,因此纷纷对这种奇妙的红色染料进行研究。不久,法国特利弗尔等研究认为,上述染料的抗菌消炎作用,是由于它在体内分解为氨苯磺胺(简称磺胺)的缘故。他们将“磺胺”进行动物实验,发现对链球菌的疗效与“百浪多息”相同,于是磺胺的名字迅即在医学界广泛传播。其实,氨苯磺胺早在1908年就被化学家合成了,可惜它的医疗价值当时没有被人们发现,因而默默无闻了20多年。磺胺药迄今仍然是消炎杀菌的重要“武器”之一。
【阅读】P71 拓展视野 “磺胺类药物为何能抗菌”
磺胺是如何抗菌的呢?简单来说磺胺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来达到抗菌目的。细菌在合成核酸和蛋白过程中需要一种“生长物质”,即对氨苯甲酸(PABA),而磺胺的基本结构与PABA相似,故与PABA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妨碍细菌利用PABA。后来的研究发现,PABA是合成叶酸的重要物质,而叶酸又是细菌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必须物质。由于磺胺能够通过竞争,代替PABA形成无功效的叶酸类似物,结果细菌由于得不到叶酸而使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配合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板书】对氨基苯甲酸的的结构简式:
【归纳】磺胺类药物的结构、功能、不良反应等
【过渡】 下面介绍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无数生命的抗生素,即消炎药,它就是青霉素。(除青霉素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消炎药?)
【板书】 4、抗生素 青霉素
【阅读】 P71 “化学史话”青霉素的发现
【归纳】青霉素的发现堪称20世纪医学的伟大奇迹,青霉素最初是从青霉的培养液中取得的,所以称为青霉素。
【展示】 不同种类的青霉素及其说明书。
【板书】(1)种类:青霉素F、G、X、K、V
【学生活动】 让一位学生简要讲述第一次打青霉素的经历。
【讨论】青霉素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以下的“综合”只是提供资料参考)
【综合】青霉素是医院最常用的药品,具有较广的杀菌作用,且治疗作用快而好。其的作用,主要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破裂而死亡。虽经三千万倍稀释,仍有疗效,适用于因葡萄菌和链球菌等引起的血毒症,如肺炎、脑膜炎、淋病和外伤感染等。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用,拯救了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被誉为与原子弹、雷达齐名的当时三大发明之一。它的发现是堪称20世纪医学的伟大奇迹。
虽然青霉素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好效果,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毒性也低,但不良反应还需引起注意。特别是过敏反应,轻的可引起头痛、恶心,重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出冷汗、心跳微弱、口唇青紫。为此,?用青霉素前必须先作皮肤试验(经皮内试验预测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保护率较高)才可按所需剂量注射。
【板书】(2)主要用途:治疗细菌类的感染(阻止多种细菌生长,能治疗多种炎症)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师】青霉素是含有青霉酸的一类物质,属于弱酸性物质。用得较多的是青霉素G的钠盐,俗称盘尼西林,是一种良效广谱抗生素。青霉素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氨基酸,其结构式为:
【板书】(3)青霉氨基酸的结构式:
(4) 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 (讲解类似于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
【快速阅读】 P72 “拓展视野”—“青霉素的结构”
【小资料】抗生素的危害是什么
(1)抗生素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这是大家屡见不鲜的。比如小孩使用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出现了耳聋,以后会成为聋哑儿童,成人使用可能会有肾脏的问题。还有红霉素里面的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问题。
(2)无规律服药。一些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抗菌素的药效有赖于其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3)多多益善。有人认为吃抗菌素越多越好,只要是抗菌素就能消炎,甚至把几种抗菌素一起服用。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只能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
【小结】
【布置作业】P77第3、4、5、6题
第四课时 §2.4.4 请合理用药
教学过程:
【过渡】每当我们去看病,医生都会开一些药,那是不是每次医生给你开的药都是一样的呢?为什么?
【生】不一样,因为得的病不一样。
【师】 对,医生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但对于一些小病我们往往不去看医生,而是自己到药店买药解决,同学们肯定去药店买过药,会发现有的药我们很容易就买到,而有些药却要有医生处方才能买到,这是什么原因?(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什么病用什么药)
【生】因为有些药的副作用大,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归纳】药物是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类特殊商品,如果用药不当,则会损害自己甚至后代的身体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对常见的药物有所了解,并合理用药。
【板书】二、请合理用药
【阅读】P74 “各抒已见”栏目和“资料卡”—“手性分子”
手性分子乳酸 手性分子CHFClBr
【板书】1、手性分子:不能与其镜像分子重叠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
手性是生命过程的基本特征,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分子绝大多数都是手性分子。人们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具有手性,被称为手性药物。手性药物的“镜像”称为它的对映体,两者之间在药力、毒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别,有的甚至作用相反。20世纪60年代一种称为反映停的手性药物(一种孕妇使用的镇定剂,已被禁用)上市后导致1.2万名婴儿的生理缺陷,因为反映停的对映体具有致畸性。因此,能够独立地获得手性分子的两种不同镜像形态极为重要。
【阅读】P75 检索咨询“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归纳】2认识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需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得到、并要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就称之为处方药,用符号R表示,我们在药店看到的符号OTC则表示非处方药,即是指消费者不需要持有医生处方就可以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
【阅读】P75 中间一段 药物的不良反应
【归纳】3、用药常识
(1)站着服药,多喝几口水,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千万注意,不可干吞药品,
(2)服药时间不能自作主张
(3)应当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要求服药。每日一次是指药固定时间,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服用。每日服用2次是指早晚各一次,一般指早8时、晚8时。每日服用3次是指早、中、晚各1次。饭前服用一般是指饭前半小时服用,健胃药、助消化药大都在饭前服用。不注明饭前的药品皆在饭后服用。睡前服用是指睡前半小时服用。空腹服用是指清晨空腹服用,大约早餐前1小时。
(4)有些片剂如肠溶片和胶囊不能掰开或研碎服用,必须整颗咽下。
(5)口服用药应用足量的白开水送药。不提倡用茶水、果汁等其他水送药。
【阅读】P75 “生活向导” 怎样准备家庭常用药
【阅读】P76 中间一段 毒品的含义
【幻灯展示】毒品和兴奋剂:能够产生依赖性(成瘾性)
【归纳】 4、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本课小结】 略
【作业】P76第1、2题
1.有关微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含量仅占人体重量的0.01%以下,对生命活动不太重要
B.微量元素又称为矿质元素
C.青少年或成年人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D.摄入的铁越多越有利于身体健康
解析:选C。组成人体的11种常量元素和16种微量元素中,碳、氢、氧、氮、硫等组成有机物,其余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统称为矿质元素,故B项不正确。微量元素缺少或过多摄入,都可能导致患病,A、D错误。
2.已知某乳制品中富含钙元素,则下列食品中也富含钙元素的是( )
A.水果 B.动物肝脏
C.海带 D.豆类
解析:选D。水果中富含钾元素以及维生素,A选项错误;动物肝脏中富含铁、锌、铜、镁等元素,B选项错误;海带中富含碘元素,C选项错误;豆类食品中富含钙元素,D选项正确。
3.在人体的血液中,如果钾元素含量偏高,会引起心脏衰竭,甚至死亡;如果钾元素含量偏低,又会影响肌肉和神经的功能,这时就需要补充钾。一种医用含钾化合物的水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化合物是( )
A.KNO3 B.K2CO3
C.KCl D.KOH
解析:选C。据题意,这种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显然是AgCl沉淀。
4.自从实施全民补碘的措施以来,我国云南、河南等10余省的碘缺乏地区的碘缺乏症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________。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雄性激素
(2)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碘盐的供应,易患________。
A.甲状腺亢进 B.佝偻病
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D.糖尿病
(3)可用盐酸酸化的碘化钾和淀粉检验食盐中的碘酸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了一些卫生保健的常识及与其有关的化学知识。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这一病症可用食用含碘食盐的方法来预防。这些内容属于卫生保健的常识性知识。而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则需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在酸性条件下,IO可氧化I-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I+KIO3+6HCl===6KCl+3I2+3H2O,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5∶1。生成的碘单质能够使淀粉溶液变蓝。
答案:(1)B (2)C (3)5KI+KIO3+6HCl===6KCl+3H2O+3I2 5∶1 溶液变蓝色
1.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内总量不到万分之一,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的千分之一的二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元素不是微量元素的是( )
A.I B.F
C.H D.Mn
解析:选C。H是常量元素,而不是微量元素。
2.下面是小王在医院做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的部分内容,小王应该注意补充的微量元素是( )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红细胞计数
2.3
3.5~5
1×1012/L
2
血红蛋白
75
110~150
g/L
3
血小板计数
205.5
100~300
109/L
A.硒 B.锌
C.铁 D.碘
解析:选C。小王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
3.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
①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防治碘缺乏症 ②用工业酒精兑制饮用酒以降低成本 ③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④加工香肠时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鲜艳、新鲜
⑤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或碳酸氢钠使馒头松软
A.②和④ B.①和③
C.③和⑤ D.②和⑤
解析:选A。工业酒精中含有较多量有毒的甲醇,不能饮用;亚硝酸钠对人体有毒,要严格控制加入量,过量对人体有害。
4.江苏太仓市金星村是一个富裕村,但这几年一直有一种怪病侵扰着这里的百姓,头晕、乏力、胸闷,这里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因为怪病,有的人的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通过中国最高水平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太仓市得出了一个震惊了所有人的结论:太仓市贫血患病率达到61.9%。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这种病的元素是( )
A.K B.Ca
C.Na D.Fe
解析:选D。贫血是一种与铁元素密切相关的血液病,体内缺少铁元素就导致贫血。
5.某人患轻微的贫血病,医生建议他服用一段时间的补铁保健食品。补铁保健食品中的铁显示的价态为( )
A.0价 B.+2价
C.+3价 D.各种价态都有
解析:选B。亚铁离子在体内有携带氧的功能,因此补铁保健食品中的铁显示+2价。
6.下列属于强化营养型保健食品的是(双选)( )
A.乳酸钙 B.乳酸锌
C.木糖醇 D.深海鱼油
解析:选AB。木糖醇属于健康异常人群的保健食品;深海鱼油属于特殊人群的保健食品。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锌能提高脑神经的兴奋性
B.钙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C.缺铁能使人贫血
D.缺氟能使人甲状腺肿大
解析:选D。A、B、C三项均正确。缺碘能使人甲状腺肿大。
8.对人体中的所需元素,下列四位同学的归纳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小芳认为,人体缺乏某些元素,会得不同疾病
B.小宝搜集资料发现,生活中人们常通过下列途径来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如:
C.小蓉为某些元素设计了一句广告词来反映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碘——抗癌之星
硒——智力之星
氟——龋齿克星
D.小红搜集资料发现,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为此她提出下列建议:
解析:选B。A项应为: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钙——会得佝偻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C项应为:碘——智力之星;硒——抗癌之星;氟——龋齿克星。D项应为:少吃油条——油条中含有明矾;治疗胃酸过多——尽量不服用含Al(OH)3的胃舒平;使用铝锅——加醋后不能长时间炖煮。
9.为实现中国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可和I-发生反应:IO+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①自来水 ②蓝色石蕊试纸 ③碘化钾淀粉试纸
④淀粉 ⑤食糖 ⑥食醋 ⑦白酒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解析:选B。若食盐中有KIO3,则加入淀粉碘化钾和食醋后,发生如下反应:IO+5I-+6H+===3I2+3H2O,生成的碘遇淀粉呈现蓝色。
10.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微量元素的平衡摄入量。幼儿缺碘元素,会造成痴呆、发育不良;成人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为控制该病的发生,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加碘食盐。我国卫生部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20~50 mg的碘元素。
(1)碘是合成________的主要原料之一。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2)加碘食盐包装袋上通常印有如下建议:“菜未熟不宜加入碘盐”。请简述其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KIO3可用电解方法制得。其原理是:以石墨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在一定电流强度和温度下电解KI溶液。总反应方程式为KI+3H2OKIO3+3H2↑,则此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__。
解析:从KClO3的性质类推KIO3的性质,其实生成的KI也可能继续被氧化为I2。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称氧化,降低称还原。
答案:(1)B (2)2KIO32KI+3O2↑
(3)H2O KI
11.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血红蛋白中的铁是人体内氧的输送者,缺铁易患贫血。
(1)一种添加了营养剂的“铁强化”酱油已经面市。根据卫生部铁强化剂添加标准,每100 mL酱油中铁营养剂添加量是200 mg,该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为12.5%。根据实验测得,酱油中铁只有10%能被人体吸收,以某人一天使用16 mL该酱油计算,他一天从酱油中吸收的铁元素是多少毫克?
(2)某贫血患者除正常饮食吸收铁元素外,还需服用含铁元素的某种药物。若治疗一个疗程需补充1.12 g铁元素,则服用药物中的铁元素相当于需要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多少克?
(3)若硫酸亚铁是由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得,且反应后的溶液经过降温恰好完全转化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假设溶质和溶剂均无其他损失),要得到上述的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1)设16 mL该酱油中含铁元素质量为x
由题意得:100 mL∶(200 mg×12.5%)=16 mL∶x
解得:x=4 mg
所以,此人一天从酱油中吸收的铁元素质量为4 mg×10%=0.4 mg
(2)设需要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质量为y
Fe ~ FeSO4·7H2O
56 278
1.12 g y
56∶1.12 g=278∶y
解得y=5.56 g
(3)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z,稀硫酸的质量为m,则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为mz,水的质量为m(1-z),所以,FeSO4·7H2O中结晶水的质量为m(1-z)
设生成的FeSO4质量为p
Fe+H2SO4===FeSO4+H2↑
98 152
mz p
98∶mz=152∶p
解得p=152mz/98=76mz/49
所以,(76mz/49)∶[m(1-z)]=152∶126
解得z=43.8%
答案:(1)0.4 mg (2)5.56 g (3)43.8%
12.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包装标签上脂肪≥3.3 g,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的质量至少为3.3 g。那么一盒牛奶至少含钙多少克?(保留到0.01 g)
(2)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 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解析:(1)×250 mL=0.28 g。
(2)w(Ca)=×100%
=×100%=39.8%。
(3)设喝x盒牛奶,则:
x×0.28 g=0.6 g×90%
解得:x=2。
答案:(1) 0.28 g (2)39.8% (3)2盒
13.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缺锌者可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保健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请回答:
(1)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至0.1%)
(2)现有一支20 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 mg,那么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析:(1)由题给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55,则锌元素的含量为65/455=14.3%。
(2)该口服液中含锌6.5 mg,则含葡萄糖酸锌的物质的量为=9.99×10-5mol,物质的量浓度为9.99×10-5mol/0.020 L=5.00×10-3mol·L-1。
答案:(1)14.3% (2)5.00×10-3mol·L-1
专题二 第一单元 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编制:徐小芳 审核:高二化学组 包科领导:杨德豪
【学习目标】
1.知道人体所需的常见微量元素及其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
2.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及其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
【学习内容】
知识点一、人体的必需元素
活动一:阅读教材P42-P43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各种元素在人体内含量的高低,可以分成哪几类?分别包含哪些元素?
2.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分别有什么生理功能?
练习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缺乏它易导致 疾病。
练习2.为防止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 ) A.铁 B.锌 C.钙 D.碳
知识点二、合理摄取人体必需元素
活动二:阅读教材P43-P48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2.摄取人体必需元素的方法通常有哪两种途径?
(一)加碘盐与补碘
1.碘摄取过多或过少有哪些危害?
2.我国通常用加碘盐补碘,加碘盐中碘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补碘?
3.已知碘酸钾受热易发生分解,你认为用加碘盐进行烹饪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练习3.(2010小高考)青少年及成人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将导致甲状腺肿大,而且会造成智力损坏,该微量元素是( ) A.碘 B.铁 C.钙
(二)铁强化酱油与补铁
1.铁摄取不足或过量会造成哪些危害?我国采取何种方式改善缺铁性贫血?
2.当发现煤气泄漏时,应如何处理?
练习4.(09小高考)人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发生贫血,这种微量元素是 。
练习5.(11小高考)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中的营养成分。肉、鱼和红枣等食物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同位素
(三)龋齿与含氟牙膏
1.缺钙有何危害?
2.吃糖过多为什么易导致龋齿?适当使用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为什么?
(四)富含锌的食物与补锌
1.人体缺锌会有哪些危害?人体中的锌的摄取主要有哪些方法?
2.哪些食物中富含有锌?锌摄入过量有何后果?
【达标检测】
1.国内外医学界最新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的话,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下列元素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Fe B.Ca ? C.H D.K
2.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名词,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3.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缺铁会患贫血症 B.为防治佝偻病,过量补钙
C.摄入糖分不足,会患低血糖 D.缺碘人群可多食用海带、虾皮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4.下面对芝麻酱说明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不含微量元素 B.不含糖类和油脂
C.婴儿最好不食用 D.钙铁含量低于豆腐和鸡蛋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碘,可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
B.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抵抗力差,食欲不振
C.为了防止龋齿,人人都要使用含氟牙膏
D.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食用铁强化酱油预防
6.继“食盐加碘”后,我国又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酱油加铁”的意义是: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③改善酱油的味道;④增加黑色素;⑤减少厨房污染物;⑥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⑥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③
7.已知:IO3-+5I-+6H+==3I2+3H2O,为了证明加碘食盐中含有K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①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KI-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醋;⑥白酒。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
8.下列元素中是常量元素的有____________,摄入不足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元素是________,
摄入过多引起甲亢的元素是________,缺乏易导致佝偻病的元素是________,摄入不足
易导致贫血的元素是_________。
①H ②Na ③O ④Fe ⑤Zn ⑥P ⑦I ⑧Ca ⑨K ⑩F
【学习反思】
课件39张PPT。第一单元 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课堂互动讲练探究整合应用知能优化训练第一单元 摄取人体必需的
化学元素课前自主学案课前自主学案一、人体的必需元素
1.有些元素是人的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被称为_____________ (也称为“生命元素”)。目前已确认的必需元素共有______种。根据这些元素在人体中含量的高低,可分为__________ (macroelement,或称宏量元素)和___________ (microelement)。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______________,人体中常量元素约占体重的99.95%;必需元素27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___________,人体中微量元素约占体重的0.05%。
2.常量元素构成人体的_______与组织,并参与多种_______过程,如神经传导、体液平衡、肌肉收缩的调节等。微量元素通过
___________的活性,在人体内许多生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思考感悟
1.人体缺少什么元素,能使人的生长、蛋白质的合成等都将发生障碍?
提示:锌元素(Zn)。
微量元素细胞生化激活酶二、合理摄取人体必需元素
1.加碘盐与补碘
成人每天需碘量为_________,在我国许多缺碘地区,人们需要食用_______以补充碘元素。
如果为了补充碘而食用过多的加碘盐或含碘食品,反而会导致体内碘含量过高,引起
_______________。
思考感悟
2.如果成人全部从加碘盐中获取碘,每天需要食用多少克左右的加碘盐才能满足需要?
提示: 7 g。
150μg碘盐甲状腺疾病2.铁强化酱油与补铁
人体缺铁,会患______________,儿童缺铁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通常,人们通过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或口服补铁剂来补充铁。我国政府早就开始推广铁强化酱油,但过量服用补铁剂也可能会引起铁中毒。
思考感悟
3.(1)铁元素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其功能的?
(2)CO、N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
缺铁性贫血提示:3.龋齿与含氟牙膏
成人每天需摄入钙约0.7g,需摄入磷约1.4g;钙离子和磷酸根进入人体后,形成不同形式的钙的磷酸盐,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
[Ca5(PO4)3OH]最稳定;人体内99%以上的钙和85%左右的磷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适当使用含氟牙膏能防止________。牙膏中的F-能和Ca2+及 反应生成更难溶的Ca5(PO4)3F,使牙齿更坚固。但如果氟摄入过多,可能导致__________。羟基磷酸钙羟基磷酸钙龋齿氟斑牙因此,生活在水中含氟量较高的地区的人,不宜使用含氟牙膏。
4.富含锌的食物与补锌
锌对人的____________起关键作用。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抵抗力差,食欲不振;孕妇缺锌可使胎儿_____发育不全,出生后智力低下;老年人缺锌常引起免疫功能退化,缺乏抵抗力。严重的缺锌病人可按医生要求服用一些补锌药物,如____________或葡萄糖酸锌制剂等。
生长发育脑硫酸锌糖浆1.下图为农夫山泉矿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饮用天然水的理化指标。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解析:选D。矿物元素在人体内以及溶液中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但在测定时测定的是元素的含量,故D项正确。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组元素全部是微量元素的是( )A.Na、K、Cl、S、O
B.F、I、Fe、Zn、Cu
C.N、H、O、P、C
D.Ge、Se、Cu、Mg、C
解析:选B。A、C中全部为常量元素;D中Ge既不属于常量元素也不属于微量元素;只有B中全部属于微量元素。
3.1994年,国务院发布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使用加碘盐应避免高温煎炒,以防分解,加碘盐中含有( )
A.单质碘 B.碘化钠
C.碘离子 D.碘酸钾
解析:选D。因为I-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IO相对较稳定,故食盐中碘是以KIO3形式加入的。
课堂互动讲练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巨能钙”牌保健食品经检测,H2O2含量超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推测该保健食品中钙以怎样的方式存在________。
A.钙单质 B.Ca(OH)2
C.CaCO3 D.乳酸钙
(2)试写出超标的H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成年女子,经验血知缺铁,如果该女子也使用补铁保健品,能否与该“巨能钙”保健食品同时食用________,如果不能,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巨能钙”为强化营养的保健食品,其中的钙应以无腐蚀性且易产生能被人体吸收的钙离子的物质形式存在;“巨能钙”中含有的H2O2具有强氧化性,而补铁保健食品中的铁以Fe2+形式存在,如果和该“巨能钙”保健食品同时食用,H2O2能将Fe2+氧化为Fe3+而降低效果。
变式训练1 电视中各种广告铺天盖地,判断下列广告用语的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补足钙铁锌硒维生素,花一样钱补五样微量元素
B.“××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牌”补血口服液,补充人体所需血红蛋白
D.为了预防甲状腺疾病,请食用合格“碘盐”
解析:选D。钙属于常量元素,A选项错误;矿泉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B选项错误;所谓补血口服液,实质上是补充Fe2+,治疗缺铁性贫血,C选项错误;缺碘导致甲状腺肿大,需使用加碘盐,D选项正确。
在食盐中加入少量的碘的化合物(KIO3)。
由于碘酸钾在热、光、风、湿等条件下易分解挥发,故保存食盐时应注意:
①少量购买,吃完再买,以避免碘酸钾分解挥发。
②食用时不可加过量醋,碘与酸性物质结合会遭到破坏。
③碘盐放入容器中,要加盖及时密封,并存放在阴凉、通风、避光处。④防止高温。碘盐中的KIO3受热易分解挥发,炒菜做汤时,忌高温加碘盐。一般应在菜出锅前加入为好。
全民补碘15年来,缺碘人群大大减少,但是近两年甲状腺病患者剧增,这是否由过量补碘引起,各家媒体讨论异常激烈,据此,卫生部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初步形成调整现行食盐加碘量的意见,有关调整方案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公布。下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补碘的方式是在食盐中加入碘单质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解析】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结合碘酸钾的性质可知:高温时碘酸钾会分解,A正确;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B错;淀粉溶液可检验碘单质的存在,不可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C错;由信息可知该碘盐中碘元素含量为20~50 mg/kg,D错。本题答案为A。
【答案】 A
【规律方法】 碘酸钾的性质类似于氯酸钾的性质,高温会分解;检验碘盐中含有碘元素,可用食醋、碘化钾淀粉溶液,若反应后溶液变蓝可证明。
变式训练2 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吃海带,这是由于海带中含较丰富的( )
A.碘元素 B.铁元素
C.钾元素 D.锌元素
解析:选A。在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适量的碘可以防治甲状腺肿大。
1.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主要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铁主要参与血红蛋白(Hb)、肌蛋白、细胞色素及酶的合成,与许多酶的活性有关。
2.缺铁的危害与防治
体内缺铁将会导致人的记忆能力、免疫能力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等生理功能下降。如果体内的铁不足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就会发生贫血。我国已经实施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的措施,以解决广泛存在的缺铁性贫血问题。 铁元素是人体的重要营养元素,但铁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极少,成人体内铁的正常含量约为4~5 g,属于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1)请举一例说明铁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而硫酸铁无此药效。硫酸亚铁药片外表包有一层特制的糖衣,该糖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如何用实验方法来检验某硫酸亚铁药片是否变质(即是否含Fe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属于记忆知识,只要记住了知识点,便能回答。
(2)FeSO4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失效,为此,用糖衣将FeSO4与O2隔开。若药片被氧化变质,则产生Fe3+,Fe3+与SCN-作用显血红色;Fe2+与SCN-作用时不显血红色。注意:在进行检验时,应先将药片配成溶液。
【答案】 (1)血红蛋白中的铁是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者,它把肺吸进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供细胞中的物质氧化用,同时又把细胞中物质氧化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运到肺部呼出体外。铁还是细胞色素酶和其他几种辅酶的主要成分。如果人体内缺乏铁会引起贫血,肌肉细胞利用氧产生能量的功能下降,从而减少热能的来源(任举一例)
(2)防止硫酸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失效 刮去糖衣后把药片研碎,在试管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滴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显血红色,则已氧化变质;否则,未变质变式训练3 铁元素是人体的重要营养元素,铁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以血红蛋白(含低价铁)的形式参加氧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以及在体内用于生产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细胞能量ATP。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应该含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低铁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成Fe2+
D.亚硝酸盐被氧化
(2)乳酸可以与精制铁粉制备一种药物,反应式为:2CH3CH(OH)COOH+Fe―→
[CH3CH(OH)COO]2Fe+H2↑
反应式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产物乳酸亚铁可以治疗的疾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Fe2+具有还原性,而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氧化性,因此,误服亚硝酸盐后,低铁血红蛋白中的Fe2+便被氧化成Fe3+而丧失输氧能力,导致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现象,说明维生素C又可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低铁血红蛋白,故本题答案应为B和C。
(2)因金属单质的化合价只能升高,因此反应中还原剂必为Fe,氧化剂应该是乳酸(其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因乳酸亚铁属于低价铁的化合物,因此,用它可治疗缺铁性贫血。
答案:(1)BC (2)乳酸 Fe 缺铁性贫血
探究整合应用加碘盐中碘含量的测定
(1)实验步骤
①取配制好的食盐水50 mL
(含加碘盐10 g),加入锥形瓶中。
向锥形瓶中滴加1 mol·L-1KI溶
液约1 mL,再滴入几滴稀盐酸及
少量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_____。
(2)为预防碘缺乏病,我国卫生部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20~50 mg碘元素。为检验某食盐中是否含有KIO3,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 g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用硫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结果溶液呈蓝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验证该样品是否为合格产品,该同学又用0.030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当用去18.00 mL时蓝色刚好褪去(反应方程式为:
),由此可判定该加碘食盐为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
(3)单质碘与氯酸钾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碘酸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从以上反应能否得出I2的氧化性比Cl2强的结论?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试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包装袋上的说明书所列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知加碘食盐中KIO3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
1.有关糖类物质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是具有甜味的物质
B.糖类是具有Cn(H2O)m通式的物质
C.葡萄糖是一种单糖
D.淀粉是一种白色粉末,本身没有甜味,不是糖
解析:选C。糖类的定义与生活中的“糖”的意义有较大差别:它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与是否有甜味并没有直接关系;糖类的碳水化合物通式Cn(H2O)m也并不是普遍规律,所以只有C项是正确选项。
2.蔗糖是常见的二糖,广泛存在于甘蔗和甜菜中。下列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2倍
B.向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
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出现
解析:选A。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的2倍再减18(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 在一熟苹果切片上分别滴加1滴碘水和银氨溶液,颜色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熟透的苹果中含有脂肪
B.熟透的苹果中不含淀粉
C.熟透的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的糖
D.熟透的苹果中不含还原性的糖
解析:选C。滴加碘水变蓝色,说明熟苹果中含有淀粉;滴加银氨溶液变黑色,说明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糖。
4.(2010年连云港市调研)下列“油”中都属于油脂的是( )
①豆油 ②酱油 ③牛油 ④甘油 ⑤汽油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解析:选A。甘油属于醇;汽油属于烃的混合物;酱油的成分除水外,主要是氨基酸。
5.血液中含葡萄糖(血糖)过高会引发糖尿病,低血糖又会导致人易发生昏厥。正常人的血糖应为3.9~6.2 mmol·L-1。某学生验血后得知其血糖的质量分数为0.1%。已知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若血液的密度为1 g·cm-3,则该学生血液中血糖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否符合正常人的范围? (注:1 mmol=1×10-3 mol)
解析:1 L血液中含血糖的质量m=1 g·mL-1×1000 mL×0.1%=1 g
血糖的物质的量浓度c==5.56×10-3 mol·L-1=5.56 mmol·L-1
该学生的血糖符合正常人的标准。
答案:符合
1.云南特色小吃“过桥米线”做法如下:先用滚沸的鸡汤一碗,上罩浮油,再辅以切得极薄的生肉片、乌龟片、火腿片、葱头等,最后把主料米线放入拌食即成。“过桥米线”汤鲜、肉嫩、料香、米线滑润,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以下有关“过桥米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层浮油沸点较高,难以挥发
B.浮油对下层汤水起到很好的“液封”作用,使下层汤水及热量难以外逸
C.去掉上面的一层浮油,将减弱“过桥米线”的保温效果
D.上层浮油高温水解即产生美味的物质
解析:选D。上层浮油成分是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2.下列关于淀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淀粉是由葡萄糖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是纯净物
C.淀粉惟一的作用就是为人体提供热能
D.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全部来自葡萄糖的氧化
解析:选A。淀粉是由很多葡萄糖单元经分子间脱水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表示为(C6H10O5)n,故A项正确。由于n值的不同,高分子化合物为混合物,故B项错误。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一部分经氧化为人体提供热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糖元,以能源的形式储备起来,故C项错误。人体所需要的热能60%~70%来自葡萄糖的氧化,20%~25%来自油脂的氧化,还有10%~15%来自蛋白质的氧化,故D错误。
3.某广告称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甜不等于没有糖
B.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须谨慎
D.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解析:选B。由于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引起多余的糖随尿液排出,从而引起糖尿病。如果食品中有糖类,其水解能产生葡萄糖,则该食品对糖尿病人不适宜。在该八宝粥中,桂圆、红豆、糯米中含有淀粉,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故对糖尿病人不利。
4.糖原(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的肌肉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和肝糖。下列关于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糖原与淀粉、纤维素属于同系物
C.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糖原只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解析:选C。糖原与淀粉、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n不一定相同,所以A错误;糖原属于多糖,不具有还原性,能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5.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水解后的产物经氧化为人体提供热能
B.油脂能溶解维生素A、D、E、K
C.油脂能储备热能
D.多吃动物脂肪比多吃植物油好
解析:选D。人体生长不可缺少而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它主要来自植物油,故多吃植物油比较好。
6.“小油脂,大道理”。只有少女体内脂肪含量正常,才能正常产生性激素,促进少女的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形成特有的女性美。因害怕发胖而拒食含脂肪食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③④润滑油 ⑤花生油 ⑥石蜡
A.①② B.④⑤
C.①⑤ D.①③
解析:选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丙三醇)形成的酯。②项中中间碳原子没有连接酯基;③项中是无机酸酯;④项和⑥项中的润滑油和石蜡均是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烃的混合物。
7.(2011安徽巢湖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苹果汁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解析:选D。本题考查维生素C的还原性。维生素C能够防止Fe2+被氧化为Fe3+,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D选项正确。
8.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解析:选D。由于在水解液中加入了过量NaOH溶液,I2会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碘盐而导致无法判断中和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存在,因此也就无法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若改为加入过量的碘水则可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或在水解液中加入碘水也可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9.被称为“脑黄金”的DHA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出的不饱和程度很高的脂肪酸,它的分子中有6个,称为二十六碳六烯酸,则其甘油酯的结构简式为( )
A.(C25H51COO)3C3H5
B.(C25H39COO)3C3H5
C.(C26H41COO)3C3H5
D.(C26H47COO)3C3H5
解析:选B。饱和的二十六碳酸应为C25H51COOH,含有6个碳碳双键的二十六碳六烯酸则应减少12个氢原子,即C25H39COOH。
10.下面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索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的一组实验:将下列四种液体分别取2 mL加到2 mL的新制Cu(OH)2悬浊液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液体
葡萄糖溶液
乙醇
甘油(丙三醇)
水
实验现象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
根据上述实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B.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
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D.葡萄糖分子碳链呈锯齿形
解析:选B。本题一定要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四个选项对葡萄糖分子的叙述均正确,但所做的实验只有推断B是正确的。
11.淀粉溶液与稀硫酸共热可水解生成葡萄糖,为证明淀粉已开始转化为葡萄糖,可在先加入适量________后,再加入________或________进行检验;为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可加入________,现象是不显________色。
解析:为证明淀粉已经开始水解,主要是检测其中有葡萄糖生成,但需先用碱液中和硫酸;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则检验有没有淀粉剩余。
答案:NaOH溶液 银氨溶液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碘水 蓝
12.人们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淀粉类物质,以维持机体的营养均衡。这是因为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或在酸性环境下可以水解成葡萄糖:
(C6H10O5)n+nH2OnC6H12O6
(1)已知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试推导葡萄糖分子的结构简式,已知多元醇与新制Cu(OH)2悬浊液混合可形成绛蓝色溶液。
(2)实验证明,人在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的情况下,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症状。而当一个人多食少动使得摄入的糖类过多时,又会导致肥胖。试由此推导葡萄糖在人体内的变化。
解析: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已知葡萄糖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现在我们要证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OH,1个—CHO,可以结合羟基和醛基的化学性质来考虑,设计出合理的实验。
人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会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说明机体缺乏能量,因而可推知葡萄糖可以氧化分解,放出能量;人在肝功能减退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可推知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元。而人在多食少动的情况下会发胖,说明葡萄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
答案:(1)①取适量葡萄糖溶液和新制Cu(OH)2悬浊液混合,形成绛蓝色溶液,说明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OH。
②将该混合液加热析出红色Cu2O沉淀,说明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
③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和H2发生加成反应,被还原为己六醇,另外,它也可以和乙酸反应,生成葡萄糖五醋酸酯,说明分子结构中有5个羟基,1个醛基。
④由化学知识可知两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稳定。综上所知,葡萄糖分子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4CHO。
(2)葡萄糖在人体内有三种变化:①C6H12O6
CO2↑+H2O+能量;②C6H12O6肝糖元、肌糖元;③C6H12O6脂肪。
13.参考下列①~③项内容,回答问题:
①皂化值,是使1 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②碘值,是使100 g油脂与碘加成时消耗单质碘的克数。
③几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
花生油
亚麻仁油
牛油
黄油
硬化大豆油
大豆油
皂化值
190
180
192
226
193
193
碘值
90
182
38
38
5
126
(1)甘油酯(C17H33COO)3C3H5(相对分子质量为884)形成的油用KOH皂化时,其皂化值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回答:
①亚麻仁油比花生油所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
②黄油比牛油所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
③硬化大豆油的碘值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碘值为180的100 g鱼油硬化,所需的氢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L。
解析:(3)22.4×=15.9(L)。
答案:(1)190
(2)①不饱和脂肪酸(酸根)多 ②低级脂肪酸(酸根)多 ③不饱和键少
(3)15.9
14.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 kJ·mol-1,当氧化生成10.8 g水时,放出多少热量?(保留4位有效数字)
解析:1 mol葡萄糖完全燃烧得6 mol水,
所以,Q=×2 804 kJ=280.4 kJ
答案:280.4 kJ
课件39张PPT。第1课时 食物中的营养素——糖类 油脂 课堂互动讲练探究整合应用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课前自主学案一、糖类
1.分类:糖类可分为____、____和____。它提供人体所需要的____________。
2.糖的水解:在_______或人体内___的催化作用下,淀粉等多糖以及二糖都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________。生成的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将蓝色的Cu(OH)2还原为红色的_______。可以利用这个反应来进行尿糖和血糖的检测。单糖二糖多糖大部分能量稀硫酸酶葡萄糖Cu2O思考感悟
1.(1)如何用实验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2)医疗上如何诊断糖尿病?
提示:(1)实验操作:将葡萄糖溶液加入斐林试剂中,加热。
现象:产生红色沉淀。结论:葡萄糖被Cu(OH)2氧化成了葡萄糖酸,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2)用试纸和血糖仪分别检测尿液、血液中的含糖量,若含糖量超过安全值,则患糖尿病,含糖量越高,病情越严重。检测所依据的原理是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3.葡萄糖在人体内的作用:人们食用含糖物质后,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升高,一部分血糖进入细胞内被氧化,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另一部分血糖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贮存于人体内。人体平均每天摄入的糖类氧化产生的能量占每天所需总能量的60%~70%较为合适,摄入过少易患低血糖;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肥胖。合成糖元脂肪二、油脂
1.油脂的成分与存在:油脂包括固态的________和液态的__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油脂主要存在于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和动物的脂肪中。
2.油脂对人体的作用:油脂是储存机体代谢所需能量的物质,为人体提供____和_____________。动物脂肪植物油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热量必需的脂肪酸人体摄入油脂后,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___________和_____。一部分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_____;另一部分在酶的作用下,重新合成人体所需的_____等物质,储存于人体中。如果人体摄入的油脂过多,容易发胖,可能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高级脂肪酸甘油能量脂肪思考感悟
2.(1)油脂的熔点高低与其不饱和程度有何关系?
(2)油脂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示:(1)不饱和程度越高,熔点越低。
(2)①水解②不饱和油脂中的 可发生加成反应。
③燃烧。解析:选D。淀粉全部水解为葡萄糖需人体内多种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生成麦芽糖。解析:选A。润滑油一般指石油产品,其成分属于烃类物质;油脂属于酯类物质。3.油脂在代谢过程中首先发生水解反应,其共同的水解产物是( )
A.葡萄糖 B.麦芽糖
C.丙三醇 D.氨基酸
解析:选C。从油脂的结构可知水解产物中都有丙三醇。课堂互动讲练1.糖的分类
以水解状况进行分类,糖分为:
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的糖,如葡萄糖、果糖。
二糖:每摩可水解出2摩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每摩可水解出多摩单糖的糖,如淀粉、纤维素。特别提醒:1.葡萄糖可与菲林试剂发生反应此类反应的颜色变化显著,可用来检验有机物中是否含有醛基(—CHO)。营养学研究表明,人体平均每天摄入的糖类氧化产生的能量占每天所需总能量的60%~70%较为合适。如果糖类摄入不足,人容易患低血糖;但是如果糖类摄入过多,它在人体内转化为多余的脂肪,引起肥胖,可能引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发生病变,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因而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很高,大量的糖只能通过尿液排出。特别提醒:1.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和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含糖量越高,病情越严重。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血液和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判断病情。
2.用尿糖试纸检测尿糖较为简便。
3.通过检测血糖判断病情比检测尿糖准确。【解析】 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提供热能,故A、B、C三项正确;葡萄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酵生成酒精,不属于人体内变化,所以D项错误。
【答案】 D变式训练1 最近我国科学家正在研究牛胃与人胃的区别,并研制出一种使纤维素能较快地转变为低聚糖的酶,如能实现了,就不再为米面发愁,吃绿色植物就可以过日子了。不但如此,大量的无用的短纤维,也可以转换成乙醇,供工业上使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由纤维素转变为葡萄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确定与葡萄糖分子等氢原子的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其中熔、沸点最低的烷烃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解析:此题入题时起点高,实质是落点低。在第(2)问中注意掌握的规律:在同系物中,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在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结构越对称,熔、沸点越低。1.组成: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其结构简式为:结构简式里的R1、R2、R3分别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它们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如果R1、R2、R3相同,这样的油脂称为单甘油酯。如果R1、R2、R3不同,就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特别提醒:1.在常温下,植物油脂一般为液态,习惯上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呈固态,习惯上称为脂肪。
2.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也是纯净物。
3.天然油脂是混合物,有其他杂质。2.油脂的转化:在人体内,油脂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消化过程实质上是在酶的作用下,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为:3.油脂的生理功能
(1)油脂氧化为人类提供能量;
(2)构成机体组织,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3)作为合成人体所需其他化合物的原料;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
(5)滋润皮肤、保护脏器、隔热保温。 油脂是油与脂肪的总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碳碳双键(C===C)有关的是( )
A.适量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解析】 本题考查油脂的性质。本题要求选出“与其含有的不饱和双键有关”的性质,这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A、B、D三项是油脂的共性,与结构中是否含有双键无关。C中的“氢化”就是与H2的加成反应,是不饱和双键的特性。
【答案】 C
【规律方法】 只有准确把握住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含官能团—COOR,另某些油脂的烃基中含不饱和键,有关油脂的问题可迎刃而解。解析:选D。该题主要考查了油脂的结构和性质,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作用生成的酯,而高级脂肪酸有饱和的,也有不饱和的(即含 )。当含有 时则能使溴水褪色。探究整合应用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之一是缺乏胰岛素,主要表现为血糖增高。合理的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肥胖者要限制热量,减轻体重;消瘦者要有足够的热量以恢复理想的体重。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不要高于总热量的55%~60%,胆固醇每日摄入量要低于300 mg,糖的食用要有节制 。(具体数据略)
(资料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 专家对糖尿病人每日主要营养成分的推荐摄入量和食谱的实测数据见下表。(1)已知每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产生了17 kJ、38 kJ、17 kJ热量;该食谱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小王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对该食谱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
(4)小王对食谱的评价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得出结论三个环节。【解析】 该食谱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0×17÷10 910=12.5%,50×38÷10 910=17.4%,450×17÷10 910=70.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提供的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不要高于总热量的55%~60%,而该菜谱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高达70.1%,所以该食谱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偏高,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偏低。根据资料,体重与糖尿病有一定的关系,并且资料中还对每日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量做出了限制。所以如果要对该食谱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还需要的数据有体重和胆固醇的实测数据等。小王对食谱的评价过程包括获取资料、数据处理和得出结论等三个环节。
【答案】 (1)12.5% 17.4% 70.1% (或13% 17% 70%) (2)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偏高,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偏低 (3)体重 胆固醇的实测数据 (4)获取资料 数据处理
1.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列对GFP结构和性质预测正确的是( )
A.GFP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和醇类
B.GFP在硫酸铜或浓硫酸钠溶液中发生盐析,盐析是可逆过程
C.GFP在福尔马林溶液中会发生变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
D.可以用过滤法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GFP
解析:选C。GFP是一种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和性质。GFP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A错;GFP在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变性,在浓硫酸钠溶液中发生盐析,B错;福尔马林溶液的主要成分是甲醛(HCHO),它能使GFP变性,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用盐析法分离、提纯GFP,D错。
2.下列关于纤维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双选)( )
A.竹笋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是一种热量极高的上品蔬菜
B.随着生物酶技术的发展,将来人类也可以像牛一样吃草充饥
C.人体不能分泌出纤维素水解酶,所以不能消化纤维素
D.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所以与人类的营养无关
解析:选AD。A项中的竹笋所含纤维素并不是人类的供能物质;B项是指将来人类可以依靠生物酶技术在人体内合成或口服纤维素水解酶,而将纤维素水解成可供人类直接吸收利用的单糖,B项正确;C项阐述了纤维素水解与消化的关系,是正确的;纤维素虽不能水解,但可以帮助人进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所以D项不正确。
3.下列关于维生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都极易溶于水
B.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
C.服用维生素越多,对人体越有好处
D.牙齿发黄、掉渣是因为缺少维生素
解析:选B。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A项错误。坏血病的病因是血管内壁的胶原蛋白难以形成,所以容易出血,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所以能防治坏血病,故B项正确。维生素摄入过多也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如维生素A摄入过多将会引起中毒,症状为食欲减退、头痛、视力模糊等,故C项错误。牙齿发黄、掉渣是氟元素引起的,并非缺少维生素,故D项错误。
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中的蛋白质,先水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B.氨基酸是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产物
C.绝大多数酶本身就是蛋白质
D.多肽和蛋白质在结构上有严格的区别
解析:选D。A、B、C均正确,多肽和蛋白质有严格的区别,但在结构上是相同的,仅仅是构成多肽或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多少不同而已。
5.某酒厂所生产的啤酒,放置久了则产生沉淀,使酒浑浊,造成产品积压滞销。经化验,得知沉淀是蛋白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两种方案。甲:在酒中加入少量蛋白酶;乙:在酒中加入少量氨基酸氧化酶。请评价这两种方案:
(1)方案________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________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酒厂所生产的酒,放置久了产生沉淀物蛋白质,说明酒中存在氨基酸这种营养物质。如果加入少量蛋白酶,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所以既能水解蛋白质、消除沉淀,又不破坏酒中原有的氨基酸。而如果加入氨基酸氧化酶,不但不能水解蛋白质、消除沉淀,又会氧化分解氨基酸,降低啤酒品质。
答案:(1)甲 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这样既能消除沉淀,又保存营养成分
(2)乙 氨基酸氧化酶不能水解蛋白质,不能消除沉淀,还会分解营养成分氨基酸
1.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蛋白质变性的是( )
A.用紫外线灯照射病房
B.用蘸有75%的酒精溶液的棉花球擦试皮肤
C.用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
D.常温下淀粉和淀粉酶混合
解析:选D。加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紫外线、酒精、甲醛等均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B、C三项正确。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故D项中蛋白质没有变性。
2.波尔多液由CuSO4溶液和石灰乳混合而成,其防治病虫害的原因是( )
A.硫酸铜能使菌体蛋白质发生盐析而凝固
B.石灰乳能使菌体蛋白质水解而失去生理活性
C.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使菌体蛋白质性质改变而发生聚沉
D.蛋白质可以溶解在波尔多液中
解析:选C。波尔多液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液。硫酸铜能使菌体发生变性,故A项错误。石灰乳不能使蛋白质水解,而是使蛋白质变性,故B项错误。蛋白质在波尔多液中凝固变性。
3.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植物种子
解析:选A。A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是盐析过程,析出的蛋白质性质并无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加水后析出的蛋白质仍然溶解,A项不属于化学变化。B项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后显黄色属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化学变化过程。C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析出沉淀,为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D项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杀灭种子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也属于使蛋白质变性,是化学变化。
4.(2009年高考天津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选A。B项,糖类中的单糖、二糖及油脂均属于小分子化合物。C项,煤的气化和液化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聚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C、D三项均错。
5.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遇到了“哑泉”,士兵饮后致哑、腹痛甚至死亡。之后经过一位老叟指点,饮“安乐泉”水而解毒。1995年10月国内某报刊报道,经科研人员研究,“哑泉”水中溶有CuSO4,“安乐泉”水质偏碱性。下列有关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
A.“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B.“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SO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C.“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D.“安乐泉”能解“哑泉”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Cu(OH)2↓
解析:选A。B、C项错误,Cu2+为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
6.2006年3月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英国食品标准局对英国与法国贩售的芬达汽水、美年达橙汁等230种软饮料进行了检测,发现含有高量的致癌化学物质——苯,报道指出汽水中如果同时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C6H5COONa)与维生素C(抗氧化剂,结构简式如下图)可能会相互作用生成苯,苯与血癌(白血病)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
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C.维生素C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D.维生素C可溶于水
解析:选C。C项错误,维生素C含有酯基,不能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
7.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强电解质
B.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供能物质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D.等物质的量的维生素C和食盐溶于水,其溶质质量相同
解析:选C。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属于弱电解质,食盐属于强电解质,A项错。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它和食盐都不是供能物质,B项错。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C项正确;维生素C和食盐的摩尔质量不同,等物质的量的维生素C和食盐溶于水,其溶质质量不同,D项错。
8.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皂化是取代反应,硬化也是取代反应
C.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都具有两性
D.饱和Na2SO4、CuSO4溶液均可用于蛋白质的盐析
解析:选C。单糖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A错;油脂的硬化是加成反应,B错;饱和Na2SO4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CuSO4溶液使蛋白质变性。
9.已知维生素A的结构简式可写为:
。式中以线示键,线的交点与端点处代表碳原子,并且氢原子数补足四价,但C、H原子未标记出来。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30O
B.维生素A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醇
C.维生素A是分子中有异戊二烯的碳链结构
D.1 mol维生素A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可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选AC。由题目条件提供键线式书写原则及所提供的结构简式可求得该物质分子式C20H30O,故A正确。由键线式可以看出,该物质中含有一个羟基(亲水基)和较大的烃基(憎水基),可推测其难溶于水。由键线式的写法可知异戊二烯可表示为可知维生素A中含有异戊二烯的结构。因分子中只含有5 mol C=C键知其最多能与5 mol H2加成。故答案选A、C。
10.阿斯巴甜(分子式为C14H18N2O5)具有清爽的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阿斯巴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阿斯巴甜属于蛋白质
B.其水解产物中有两种氨基酸
C.它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1 mol该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
解析:选A。本题要求判断物质的类别。根据分子中含有肽键和酯基,判断其可以水解,水解生成3种物质,其中2种为氨基酸;1 mol该物质与NaOH反应时肽键、酯基各消耗1 mol NaOH,羧基消耗1 mol;由分子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得知它具有两性;阿斯巴甜是小分子,肯定不是蛋白质。
11.糖类 、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识别这些物质的真伪,既可以检验同学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可以减少伪劣物品对我们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请根据下列的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①烧焦羽毛味 ②蓝色 ③银镜(析出银) ④砖红色沉淀 ⑤黄色
被鉴别的物质(填物质名称)
鉴别物质(或鉴别方法)
现象(填入序号即可)
新制氢氧化铜
碘水
硝酸
燃烧
银氨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现象描述。
答案:葡萄糖 ④ 淀粉 ② 蛋白质 ⑤ 蛋白质
① 葡萄糖 ③
12.(1)从鸡蛋白的溶液中提取鸡蛋白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蛋腐败时,常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化氢),说明蛋白质中含有________元素。
(3)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现________色,这是由于浓硝酸与某些蛋白质发生了________反应的缘故。
解析:(1)从鸡蛋白的溶液中提取鸡蛋白的方法有盐析。(2)鸡蛋腐败时,常闻到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硫化氢,说明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3)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这是因为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性质改变而聚沉。(4)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浓硝酸与某些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
答案:(1)盐析 (2)S (3)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性质改变而聚沉 (4)黄 颜色
13.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进行下列实验:取30.0 mL牛奶用盖达尔法分解蛋白质,把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用0.500 mol/L的H2SO4溶液 50.0 mL吸收后,剩余的酸用 1.00 mol/L的NaOH溶液中和,需37.0 mL。求:
(盖达尔法:蛋白质硫酸铵氨)
(1)30.0 mL牛奶中共含有多少克氮元素?
(2)已知牛奶的密度近似是1.0 g/mL,蛋白质中含氮16.0%(质量分数),求此牛奶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设NH3的物质的量为n(NH3)
0.500 mol·L-1×2×0.05 L=1 mol·L-1×0.037 L+n(NH3)
n(NH3)=0.013 mol
m(N)=0.013 mol×14 g/mol=0.182 g。
(2)w(蛋白质)=×100%=3.79%。
答案:(1)0.182 g (2)3.79%
14.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6H8O6+I2―→C6H6O6+2HI。
现欲测定某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的步骤及测得的数据如下。取10 mL 6 mol/L CH3COOH,加入100 mL蒸馏水,将溶液加热煮沸后放置冷却。精确称取0.200 0 g样品,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加入1 mL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浓度为0.050 00 mol/L的I2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中的蓝色持续不褪为止,共消耗21.00 mL I2溶液。
(1)为何加入的CH3COOH稀溶液要先经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
(2)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解析:(1)根据题意,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O2,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由于温度升高,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增强,为减缓在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被氧化的速度,故需将溶液冷却。(2)反应中消耗I2的物质的量为n(I2)=0.050 00 mol·L-1×21.00 mL×10-3L·mL-1=0.001 050 mol。
由反应C6H8O6+I2―→C6H6O6+2HI可知:n(C6H8O6)=n(I2)=0.001 050 mol,所以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100%=92.40%。
答案:(1)煮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冷却是为了减缓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被氧化的速度。
(2)×100%=92.40%
课件39张PPT。第2课时 食物中的营养素——蛋白质 维生素 课堂互动讲练探究整合应用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课前自主学案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与水解产物:蛋白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四种元素组成,有的蛋白质还含有S、P等元素。它主要用来组成人体组织,人体摄入蛋白质后,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_______。因此它也可以看成氨基酸聚合的产物。C、H、O、N氨基酸思考感悟
1.蛋白质的水解是如何进行的?提示: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 ,蛋白质水解时断键与成键的情况如下:2.必需氨基酸:天然蛋白质水解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其通式是 。最简单的α-氨基酸是______。构成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大约有20种,其中有____不能在人体内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我们称这些氨基酸为____________。α-氨基酸甘氨酸8种必需氨基酸思考感悟
2.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
提示: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NH2、—COOH脱水相互连接,形成的含肽键的高分子化合物便是蛋白质。化学键的变化可表示为
―→ +H2O。3.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溶液遇到浓的无机盐溶液会发生_____,这是一个____变化。当蛋白质溶液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甲醛等化学物质或者受热会发生变性。
二、维生素
1.分类:不同的维生素其分子结构差异很大,一般按照维生素的_______把它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2.特性: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又称抗坏血酸。它易被氧化,遇热易分解,因此在烹饪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时,要注意防止维生素C被破坏。盐析物理重金属盐强酸强碱溶解性脂溶性水溶性思考感悟
3.(1)维生素A1的结构简式为素C易溶于水,这是为什么?
(2)如何检验维生素C?
提示:(1)由结构简式看,维生素A1的极性基团—OH 远少于维生素C,故维生素A1的亲水能力远低于维生素C,这就造成了维生素A1难溶于水,而维生素C易溶于水。结论:维生素C将Fe3+还原成了Fe2+,即维生素C被Fe3+氧化,药片中含维生素C。
维生素C将I2还原,即I2将维生素C氧化,药片中含维生素C。(2)解析:选A。从题意“植物蛋白类饮料”可知,该饮料与蛋白质的性质与用途有关。解析:选C。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易被氧化。3.下列营养物质,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的是( )
A.无机盐和维生素
B.蛋白质和糖类
C.脂肪和糖类
D.脂肪和蛋白质
解析:选A。从学过的知识可知,蛋白质、脂肪、糖类都需要消化而吸收。课堂互动讲练1.蛋白质
(1)组成
蛋白质的组成与水解产物: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有的蛋白质还含有S、P等元素。它主要用来组成人体组织,人体摄入蛋白质后,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因此它也可以看成氨基酸聚合的产物。(2)性质
①天然蛋白质的水解
a.水解产物α-氨基酸
b.产物结构简式 ②盐析和变性(3)生理功能
①水解后重新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糖类或脂类物质。
②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2.氨基酸
(1)结构特点
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和氨基(—NH2)两种官能团。
(2)常见的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3)氨基酸与多肽
①肽
氨基酸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肽,两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
②肽键
结构简式
③二肽的形成
写出由 形成二肽的化学方程式:④人体必需氨基酸
a.定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的氨基酸。
b.8种必需氨基酸
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特别提醒:氨基酸与多肽、蛋白质的相互关系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①分子中必定含有碱性的氨基和酸性的羧基。
②分子中氨基和羧基的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③分子组成相同的氨基酸,由于氨基所连碳原子的位置不同,可能形成多个同分异构体。
(2)与多肽、蛋白质的相互关系A.该实验说明生命起源的初始阶段是从无机小分子合成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B.生命的起源是地球上产生了氨基酸和蛋白质
C.生命离不开C、H、O、N等元素及闪电等条件
D.在月球上没有发现水,所以月球上不可能有生命,这也说明水是生命的基础【解析】 生命的基础是蛋白质而不是水,D错;蛋白质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C正确;地球上的生命正是从无机小分子逐渐合成有机小分子,进而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质,A、B正确。
【答案】 D
【规律方法】 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最重要的形式,它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物质成分,也是生命和非生命的科学分界。变式训练1 用石灰水保存鲜蛋是一种化学保鲜法,石灰水能保存鲜蛋的原理是( )
①石灰具有强碱性,杀菌能力强 ②Ca(OH)2能与鲜蛋呼出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薄膜,起保护作用 ③石灰水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蛋白质盐析 ④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A。保鲜就是为了保证其内部不发生变化,③④都会导致内部蛋白质发生变化。1.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在体内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或作为辅酶催化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维生素能调节各器官的机能并维持各种细胞的特性。2.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比较3.维生素C
(1)结构
分子式:C6H8O6
结构简式:(2)存在: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如山楂、鲜枣、柠檬、辣椒、西红柿、豆角、白菜等。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3)重要功能: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它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细胞间质的正常结构,促进伤口愈合,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帮助无机盐和某些氨基酸的吸收,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有解毒的作用等。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约60 mg的维生素C。【解析】 A、C、D三项的说法均正确。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中,除维生素D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在人体内合成、维生素A能由摄入的β-胡萝卜素转化而来以外,人体需要的其他维生素都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故B项错误。
【答案】 B【规律方法】 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维生素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是维护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是维生素也不能多吃。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它是一种能提高免疫能力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使免疫细胞成熟,提高抗体以及巨噬细胞的功能,而且维生素C本身就能抵抗病毒以及细菌,并可以化解细菌产生的毒素。变式训练2 小明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患了夜盲症,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给他提供补充维生素A的食谱。下列食品对补充维生素A没有明显作用的是( )
A.鱼肝油 B.蛋黄
C.绿叶蔬菜 D.豆制品
解析:选D。豆制品中不含维生素A。探究整合应用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它的分子式是C6H8O6,人体缺乏这种维生素,易患坏血症,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 mg·L-1左右。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牌子的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测定实验分析报告。请填写下列空白:
(1)测定目的:测定××牌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2)测定原理:C6H8O6+I2→C6H6O6+2H++2I-。
(3)实验用品及试剂:
①仪器和用品(自选,略)。
②试剂:指示剂________(填名称),浓度为7.50×10-3mol·L-1标准碘溶液、蒸馏水等。(4)实验过程:取20.00 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剂。向其中逐滴加入标准碘溶液,消耗碘溶液15.00 mL时,溶液恰好变蓝色。则此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________mg·L-1。
从分析数据看,此软包装橙汁是否是纯天然橙汁?________。
A.是 B.可能是 C.不是
制造商可能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
A.加水稀释天然橙汁
B.橙汁已被浓缩
C.将维生素C作为添加剂(5)请你站在国家质检执法人员的角度对××牌软包装橙汁作出处理意见________。
A.继续生产
B.停产整顿
C.调查后再作结论显然不是天然橙汁,那么制造商可能采取什么做法?可能有人会选B,这是缺乏社会常识的选择,因为制造商毕竟要赚钱,选B必然亏本。这时再读题干,“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维生素C”说明维生素C价格低廉,所以选C。制造商也可能加入某种不是维生素C的还原剂,故应调查后再作结论。
【答案】 (3)②淀粉溶液 (4)990 C C (5)C
1.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近几年,北京郊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采用真空包装后供给消费者,成为不使用防腐剂的放心菜
B.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牛奶中的食品添加剂
C.朝鲜泡菜中使用了食盐作为调味剂和防腐剂
D.山西陈醋是中国传统的食品添加剂
解析:选B。为改善食物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防腐和加工的需要,在食品中加入适宜、适量的食品添加剂,但要合理使用。但是食品添加剂不能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工业原料等物质,三聚氰胺是工业阻燃剂,可引起肾结石,严重的可导致肾衰竭致人死亡。
2.(2011年东北育才模拟)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做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在鸭子的饲料中添加苏丹红,可以产出蛋黄特红的红心鸭蛋
B.利用工业酒精与水勾兑制得成本低的饮用白酒
C.为了提高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添加三聚氰胺
D.在食品包装袋里加一小包氧化亚铁防止食品被氧化
解析:选D。苏丹红是有毒物质;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三聚氰胺是化工原料,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3.火腿中加入亚硝酸钠,可使肉类长时间保持鲜红色,其原因是( )
A.亚硝酸钠是防腐剂,可抑制细菌生长
B.亚硝酸钠本身为鲜红色,覆盖在肉类表面
C.亚硝酸钠跟肉类中的蛋白质反应
D.亚硝酸钠跟氧气反应,抑制了肉类的氧化
解析:选D。肉类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被氧气氧化为难看的暗棕色,加入的亚硝酸钠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从而使肉类较长时间保持鲜红色,也避免了肉类的变质。
4.为了健康,提倡发展“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是( )
A.不施用化肥 B.多种植绿叶菜
C.生物防治害虫 D.人工控制气候
解析:选C。“绿色食品”要求食品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良好,食品的生产过程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产品经过专门监测单位严格检测,包装、储存、运输等过程也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因此生物防治害虫最有可能。
5.误食亚硝酸钠会造成人畜中毒。亚硝酸钠像食盐一样有咸味,但有很强的毒性。实验证明,它还有很强的氧化性。
(1)已知亚硝酸钠溶液能和氢碘酸发生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黄色,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即变为红棕色,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两种粉末,一种为亚硝酸钠,另一种为氯化钠,请用两种方法鉴别它们。
解析:(1)由题意得,NaNO2将HI氧化为I2,本身被还原为NO。
(2)可根据Cl-和NO性质分别进行检验。
答案:(1)2NaNO2+2HI===I2+2NO↑+2NaOH
2NO+O2===2NO2
(2)方法1: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
方法2:用氢碘酸检验,加入氢碘酸变浅黄色的是NaNO2。
1.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五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三价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催化剂
B.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是三价砷
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
D.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
解析:选B。由生活常识知河虾是可以食用的,维生素将河虾中的+5价砷还原到+3价砷,+3价砷有毒,所以可推知砒霜中的是砷+3价砷,在反应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
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可用适当方法在包装袋中装入( )
A.无水硫酸铜、蔗糖 B.生石灰、硫酸亚铁
C.食盐、硫酸亚铁 D.生石灰、食盐
解析:选B。抓住题目中的“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这句话,防止食品受潮应放入干燥剂,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应放入还原性物质,故B项符合题意。
3.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解析:选A。由题干信息可知需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A选项纯碱水解呈碱性,故A符合题意。
4.我们将100 g食品烧成灰分,加足量的水溶解形成溶液。用0.1 mol/L的酸或碱进行中和,所需酸或碱的体积(单位:mL)定为该食品的碱度或酸度。现已知某一块豆腐的碱度为2.00,则中和100 g此豆腐的灰分所消耗0.1 mol/L酸的物质的量是( )
A.0.2 mol B.0.0002 mol
C.0.05 mol D.5 mol
解析:选B。此豆腐的碱度为2.00,则说明100 g此豆腐的灰分需消耗酸2.00 mL,其物质的量为0.1 mol/L×2.00 mL×10-3L/mL=0.0002 mol。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疏松剂碳酸氢铵制作的油条口感较差
B.食品添加剂只要控制好用量,对人体是无害的
C.购买银耳时越白的质量越好
D.“吊白块”对人体健康有害
解析:选C。A.NH4HCO3分解出NH3,造成油条口感较差;B.大部分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而许多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合成的,只要控制好用量,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C.银耳销售者用硫黄漂白银耳,故购买银耳时应选淡黄色的;D.“吊白块”是有毒物质。
6.(2011年广东惠州模拟)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 ℃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B.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C.谷氨酸钠受热不分解
D.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
解析:选B。谷氨酸钠到焦谷氨酸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C不正确。
7.(2011年广东揭阳期末会考)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哪些物质的含量在食品中是严格控制的( )
①烧烤食品中苯并芘的含量 ②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③硝酸盐的含量 ④苯甲酸钠的含量 ⑤淀粉的含量
⑥二氧化硫的含量 ⑦亚硝酸盐的含量 ⑧甲醛的含量
A.①②③⑥⑦⑧ B.①③④⑥⑦⑧
C.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⑥⑦⑧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STS的紧密关系。①烧烤食品中苯并芘属于强致癌物;②奶粉中三聚氰胺会导致饮用者患肾结石;③⑦亚硝酸盐属于强致癌物;④苯甲酸钠用于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⑤淀粉乃是食品中基本的、重要的营养物质;⑥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⑧食品中甲醛的含量过多可致癌。故D项正确。
8.(2009年安徽宿州联考)最近,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硫黄熏制白净的粉丝
B.用福尔马林保鲜海产品
C.用三聚氰胺作食品添加剂,以提高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
D.腌制食品中严格控制NaNO2的用量
解析:选D。本题考查食品安全问题。用硫黄熏制白净的粉丝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有毒,A选项错误;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是甲醛,而甲醛是一种高刺激性有毒气体,B选项错误;三聚氰胺能够导致结石,不能够提高蛋白质含量,C选项错误。
9.(2011年江苏连云港期末联考)从毒韭菜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关于食品质量的报道中不断有①“致癌农药”、②“苏丹红”、③“碘元素”、④“亚硝酸盐”等化学名词出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化学性污染正成为危及食品安全的一大“杀手”。上述化学名词所提到的物质中,在某食品添加剂中允许含有但符合限量时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只有③
解析:选C。根据题述几种化学物质中,在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不会引起中毒。
10.在“禽流感”肆虐时期,很多人通过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来给人体补充维生素C,增强机体抵抗力。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药片会不断溶解,同时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即成为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主料为维生素C;辅料为阿朴胡萝卜醛、橘味香精、橙味香精、维生素B、糖精钠、碳酸氢钠、氯化钠、蔗糖和酒石酸晶体。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气体,产生气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腾片在投入到水中以前不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生素C泡腾片的贮藏条件是低温、避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题中维生素C泡腾片的成分,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此时产生的气体只可能是CO2,且CO2应该来自碳酸氢钠与较强的酸(只可能是辅料中的酒石酸晶体溶于水所得,因为其他成分都不是酸)的反应。(2)因为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属于典型的离子反应,而在投入到水中以前,泡腾片中的酒石酸晶体和碳酸氢钠均以固体形式存在,几乎没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几乎没有反应发生,所以,泡腾片在投入到水中以前没有气体产生。(3)由(2)的原因可知,维生素C泡腾片贮藏时除了置于低温、避光处外,还应该避免潮湿,否则会迅速反应而变质。
答案:(1)CO2 碳酸氢钠与酒石酸晶体溶于水后发生反应
(2)投入到水中以前,泡腾片的酒石酸晶体和碳酸氢钠均以固体形式存在,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3)避免潮湿
11.新闻中不断报道有人误将亚硝酸钠当成食盐食用,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消息。将亚硝酸钠当成食盐食用后,能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还原MnO(在很稀的溶液中Cl-不能还原MnO),也可以将I-氧化成I2,为了区别食盐和亚硝酸钠,可从下表中选择哪些试剂,进行哪些操作,根据哪些现象判断是食盐还是亚硝酸钠?将表中序号填入空白处。
试剂
操作
现象
①稀硫酸
②高锰酸钾溶液
③碘化钾溶液
④硝酸酸化的
硝酸银溶液
⑤淀粉溶液
A.把样品放入碘化钾的硫酸溶液中,再加淀粉溶液
B.把样品放入高锰酸钾的硫酸溶液中
C.把样品放入水中,溶解后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D.把样品放入盐酸中,再加硝酸银溶液
甲:生成白色沉淀
乙:溶液显蓝色
丙:溶液紫色褪去
(1)选用试剂________,进行________操作,根据有________现象发生,可以判断被检的样品是________。
(2)选用试剂________,进行________操作,根据有________现象发生,可以判断被检的样品是________。
(3)选用试剂________,进行________操作, 根据有________现象发生,可以判断被检的样品是________。
解析:NaCl与AgNO3反应会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AgCl沉淀,而NaNO2不能;NaNO2在酸性稀KMnO4溶液中可将MnO还原,而使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而NaCl不能;NaNO2能将KI氧化成I2,I2又能与淀粉作用变蓝,而NaCl不能。
答案:(1)④ C 甲 食盐
(2)①② B 丙 亚硝酸钠
(3)①③⑤ A 乙 亚硝酸钠
12.国家质检总局查处了在食品中使用“吊白块”七大案例。“吊白块”化学名称为甲醛次硫酸氢钠,违法者向食品中添加“吊白块”是为了漂白、增色、防腐、增加米面制品的韧性及口感。但人食用“吊白块”后,刺激肠道,引起过敏和食物中毒,容易致癌。已知“吊白块”是由甲醛和次硫酸氢钠反应制得:
回答下列问题:
(1)“吊白块”________(填“易”、“微”或“难”)溶于水。
(2)甲醛能使________变性凝固,所以可用其浓溶液保存动物标本和尸体。
(3)甲醛是非常重要的合成原料。纯净的甲醛在
[F3B←O(CH2CH3)2]的催化下,生成聚甲醛——一种优良的工程塑料,聚甲醛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合成聚甲醛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在1861年首次发现在弱碱作用下,六个甲醛分子通过加成反应得到己糖,则此己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_。
解析:由信息可知“吊白块”()分子中含有羟基,羟基是亲水性基团,因此“吊白块”易溶于水。HCHO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六个HCHO分子通过加成反应得到己糖,则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答案:(1)易 (2)蛋白质 (3)?? 加聚反应 C6H12O6
13.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人体保健、医疗卫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1)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________。
A.用“苏丹红一号”作食品添加剂
B.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
C.加过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质鲜美
D.把霉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2)低血糖患者每天都应注意摄入一定量含淀粉的食物,以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请你列举两种富含淀粉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
(3)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3H4O),丙烯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丙烯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盐是人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人体细胞中约含NaCl 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NaCl的量为4.5~9 g。
①某病人因食盐摄入量不足,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现医生确定每天为他注射200 g生理盐水,则每天可为他补充约________g食盐。
②小明同学根据NaCl+AgNO3===AgCl↓(白)+NaNO3这一反应原理,对一瓶生理盐水进行分析时,不知道加入的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帮他完善该实验方案。
探究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1)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________溶液过量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还需进行下一步探究
(2)另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溶液
解析:(1)苏丹红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适量使用可增长肉类食品的保鲜期,但过量时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霉变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而蒸馒头时所加的纯碱是为了使馒头变得疏松多孔。(2)人类主食如馒头、面包、窝头、面条等的主要成分都是淀粉,即糖类,在人体内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3)丙烯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4O+7O26CO2+4H2O。(4)①由于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所以200 g生理盐水中的NaCl的质量为:200 g×0.9%=1.8 g。②由于反应原理已知,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只要对应起来即可完成。
答案:(1)B
(2)馒头、面包、窝头、面条(从中选两种即可)
(3)2C3H4O+7O26CO2+4H2O
(4)①1.8
②
探究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1)NaCl
AgNO3
(2)AgNO3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NaCl溶液过量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专题二 第三单元 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
编制:何忻 审核:高二化学组 包科领导:杨德豪
【学习目标】
1.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2.知道食品着色的两种方法,了解这两种着色方法的原理;认识亚硝酸盐的毒性,辨证地看待
发色剂;
3.知道常见的调味剂,了解食醋、味精的化学成分及主要作用等;
4.知道常见的疏松剂,了解食品疏松的作用原理;
5.知道常见的防腐剂,了解苯甲酸防腐原理。
【重点难点】亚硝酸盐的发色原理; 发酵粉使食品疏松的原理; 苯甲酸防腐的作用原理
【学习內容】
知识点一:着色剂、发色剂—使食品色泽更诱人
活动一、阅读课本P60~P61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性能是什么?
2.着色剂与发色剂的着色原理一样吗?
3.列举常见的着色剂、发色剂。
思考:在肉类腌制通常加入的发色剂有哪些?
练习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品中使用的发色剂本身不是色素,但使用后可以使食品呈现一定的颜色
B.人工合成的色素大多无营养价值,有些使用过量还对人体有害
C.食品中绝对不能加入亚硝酸盐,因为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
D.人工食用色素具有成本低廉、着色力强、不易分解等优点
知识点二:调味剂—使食品口味更鲜美
活动二、阅读课本P62~P63完成下列问题:
1.常见的调味剂有哪些?
2.为什么在烹调鱼虾时,要添加少量食醋?食醋对食物能起到什么作用?
3.味精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哪些主要的官能团?使用味精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知识点三:疏松剂—使食品口感更良好
活动三、阅读课本P63~P64完成下列问题:
1.常用疏松剂有哪些?疏松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2.阅读教材P63“交流与讨论”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发酵粉与单一疏松剂相比有什么优点?
练习2.食品疏松剂在受热时会产生气体,使食品内部形成均匀致密的海绵状多孔组织,让食
品酥脆、疏松。下列物质可作为食品疏松剂的是( )
A.碳酸氢铵 B.碳酸钠 C.氢氧化铝 D.亚硫酸钠
知识点四:防腐剂—使食品保质更长久
活动四、阅读课本P64~P65回答问题:
在食品中加入防腐剂有什么作用?常见防腐剂有哪些?
练习3.下列哪种物质常用于保护食物,以免被微生物侵蚀而腐败( )
A.MgCl2 B.NaCl C.H2O D.Na2CO3
【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和醋可同时用作食品防腐剂和调味剂
B.亚硝酸钠可以用作防腐剂,但不宜过量
C.适量苯钾酸钠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
D.为了使火腿肠颜色更鲜红,可多加一些着色剂
2.下列物质既可以做防腐剂,又可以做调味剂的是 ( )
A.食盐 B.苯甲酸钠 C.柠檬黄 D.味精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火腿肠颜色更鲜红,可多加一些亚硝酸钠
B.为了使婴儿对食品有浓厚兴趣,可以在婴儿食品中加少量着色剂
C.食盐加碘是防止人体缺碘而加的营养强化剂,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D.为保证人体所需足够蛋白质我们要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
4.我国规定,所有销售的食品包装标签配料表上,食品
添加剂应使用规定的产品名称或种类名称,其中甜味
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注明。右图标签注明的添加剂中
属于着色剂的是( )
①柠檬酸 ②山梨酸钾 ③甜味素
④菠萝香精 ⑤柠檬黄 ⑥日落黄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⑤⑥ D.③④
5.(08小高考)(1)某肉制品包装上印有相关配料:精选瘦
肉、食盐、亚硝酸钠、苯甲酸钠。其中属于调味剂的是
,属于发色剂的是 ,属于防腐剂的是 。
(2)亚硝酸钠有毒,其外观和咸味与食盐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误食亚硝酸钠而发生事故。
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性质
亚硝酸钠
氯化钠
1.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
微热分解为NO和NO2
微热时不分解
2.熔点
271℃
801℃
3.室温时的溶解度
约80g
约35g
请根据表中信息设计一种鉴别NaNO2和NaCl的方法,写出简单的操作过程、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课件44张PPT。第三单元 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 课堂互动讲练探究整合应用知能优化训练第三单元 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课前自主学案课前自主学案一、着色剂、发色剂
1.着色剂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色素。其中前者是来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后者是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有机色素。
2.在食品中使用的发色剂本身不是色素,它与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_________,使食品呈现良好的色泽。天然色素人工食用化学反应思考感悟
1.请在着色剂和其对应颜色之间用线连接起来。
着色剂 颜色
(1)β-胡萝卜素 ①酸性条件下淡黄色,
碱性条件下暗红紫色
(2)辣椒红 ②橙红
(3)姜黄 ③橙黄
提示:(1)③ (2)② (3)①二、调味剂
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味道、增强食品原有的味道或添加一些额外的味道。如食盐是一种能增强食品_____的调味剂,可促进人的食欲;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_____的调味剂,可促进人体胃酸分泌、增进食欲,并有防腐作用;味精能增强食品的鲜味。
三、疏松剂
1.疏松剂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食品内部形成均匀致密的海绵状多孔组织,使食品酥脆、疏松。咸味酸味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疏松剂思考感悟
2.油条为什么疏松多孔?四、防腐剂
1.防腐剂能使食品保质更长久。我国规定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绝大部分食品都含有__________,很容易使细菌和真菌滋生,产生毒素,使食物变质,因而保存时需加入防腐剂。防腐剂能_____微生物呼吸系统酶的活性,防腐效果随pH的升高而降低。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营养物质抑制山梨酸是_______脂肪酸,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最终被氧化为_____和_____,对人体无毒害作用,所以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防腐剂,由于山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故常用__________来代替。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防腐效果_____,它们也是目前主要的食品防腐剂。肝功能异常的人不宜过多食用含有苯甲酸的食品。不饱和CO2H2O山梨酸钾相同1.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合成品,都有副作用
B.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膨松剂
C.防腐剂使用量越大,保质期越长
D.在食物中添加的维生素不是食品添加剂
解析:选B。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品,只要限量使用,则对人体无害,故A项错误;防腐剂超量使用会影响人体健康,故C项错误;在食物中添加维生素是为提高食物营养成分,这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之一,故D项错误。2.下列 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
A.味精 B.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
C.食盐 D.主食中的淀粉
解析:选D。淀粉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3.下列食品添加剂属于调味剂的是( )
A.NaNO2 B.维生素
C.味精 D.胡萝卜素
解析:选C。NaNO2和胡萝卜素属于着色剂;维生素是营养强化剂;味精属调味剂。课堂互动讲练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很多,作用各不相同。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着色剂、发色剂——赋予食品诱人的颜色。
2.调味剂——改善食品的味道。
3.疏松剂——使食品松软或酥脆。
4.防腐剂——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存时间。
5.营养强化剂——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对改善食品品质,增强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但使用不当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危害。就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和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是________。
①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期限
②改善食品色、香、味,增强人的食欲
③改善食品状态,使食品更加可口
④增添微量元素,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
⑤降低食品成本,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
⑥预防和医治疾病,促进人体健康(2)关于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使用食品添加剂与提倡“绿色食品”相违背
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尽量少食用,以防中毒
③天然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故不限量
④食品添加剂在合理限量范围内不影响人体健康
⑤只有不法商贩才使用食品添加剂
⑥三聚氰胺能提高牛奶中的含氮量,是一种营养强化剂
⑦“苏丹红”系列是良好的着色剂,但不能用于食品(3)简述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使用食品添加剂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改善食品的感官和状态,更加适合人的口味;二是补充部分营养成分,增加营养价值;三是防止食物变质,延长保存期。使用添加剂,并不一定能降低成本,食品添加剂不是保健食品,不是用来防病治病的。(2)食品添加剂分为天然提取物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作用和效果是相同的,都只能合理使用,不能过量使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利,与“绿色食品”不相违背。但一些已经证明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品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
(3)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
【答案】 (1)①②③④ (2)④⑦
(3)严格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包括使用的品种、剂量、使用范围等变式训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剂就是为增加食品的营养而加入的物质
B.只有不法商贩才使用食品添加剂
C.不使用添加剂的纯天然食品最安全
D.在限量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解析:选D。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物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防腐和加工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化学合成品或天然物质。为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的是营养强化剂,也被列入食品添加剂的行列,故A、B两项错误。不使用食品添加剂未必就安全,例如有些食品如果不做防腐处理往往容易变质而引起中毒,故C项错误。3.发色剂
(1)原理(以亚硝酸盐为例,Mb表示肌红蛋白)
亚硝酸根离子进入肉类,生成不稳定的亚硝酸,其分解产生NO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可用化学反应表示为:
3HNO2=== HNO3+2NO↑+H2O
Mb+NO=== MbNO(亮红色)
(2)亚硝酸盐的毒性
亚硝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血红蛋白中的Fe2+氧化成Fe3+,造成组织细胞缺氧而中毒。特别提醒:亚硝酸钠的使用
(1)使用范围:肉制品和腌制类肉罐头、盐水火腿等
(2)最大使用量:0.15 mg·kg-1
允许残留量:0.07 mg·kg-1
(3)用途:用作发色剂,使肉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抑制引起肉类变质的微生物的生长。
(4)危害: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缺氧;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可能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
①用石灰水保存鲜鸡蛋
②为了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③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
④为了让猪长得瘦,用加了“瘦肉精”的饲料养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 亚硝酸钠是食品添加剂中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可以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缺氧。同时,亚硝酸钠还有一定的致癌性,所以作为发色剂的亚硝酸钠在食品中不能过量使用。“瘦肉精”是一种兴奋剂,用于饲料添加剂时的使用量要达到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提高瘦肉率的效果才得以体现,且需在屠宰前20天连续使用才能见效。这样大剂量的“瘦肉精”在猪肉组织中得以残留,尤其在内脏中的残留量相当大,且代谢缓慢。这种残留的“瘦肉精”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必然会导致人体中毒。
【答案】 D变式训练2 亚硝酸钠作为发色剂,在食品加工工艺中使肉和肉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但是亚硝酸钠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物质,还有一定的致癌性。亚硝酸钠有咸味,常被误作食盐食用而引起中毒。已知亚硝酸钠能与氢碘酸(HI)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碘单质。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试验,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进行试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解析:(1)氢碘酸必须拆写且须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3)用碘遇淀粉变蓝的性质来验证产物。1.疏松剂
(1)疏松剂的作用
疏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使面坯在焙烤过程中变得松软、多孔。
(2)疏松剂的分类
根据组成成分的不同可分成单一疏松剂和复合疏松剂两类。2.防腐剂
(1)使用防腐剂的原因
食品中所含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可以被微生物利用,导致食物腐败。人们希望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使食品的营养成分得到有效保持。保存食品的手段之一是增加一定量的防腐剂。
(2)防腐剂的概念
防腐剂是指能防止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以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食品添加剂。(3)使用防腐剂的优点
与其他的防腐方法相比,它的最大的优点是不改变食品的感官性状,保存时间较长。
3.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营养类食品。特别提醒: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1)控制食品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微生物变化,以减少因食品变质而引起的损耗,降低微生物的危害,保证食品的质量。
(2)延长食品的有效保存期。
(3)便于食品加工,有利于加工工艺。
(4)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2)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因为它________。
①热稳定性差 ②增加甜味
③产生二氧化碳 ④提供钠离子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能直接鉴别氯化钠和葡萄糖两种未知浓度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颜色 B.测量比重
C.加热灼烧 D.分别闻味(4)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其结构简式如图。以下对苯甲酸钠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属于盐类 B.能溶于水
C.属于烃类 D.不易分解(3)两种待鉴别的溶液都是无色、无气味、透明的液体,皆不易挥发,故A、D选项不正确;在溶液浓度未知时不能确定其密度的相对大小,B不正确;氯化钠溶液蒸发后得氯化钠白色固体,灼烧显黄色(Na+焰色),而葡萄糖蒸发后得白色固体,灼烧时分解生成碳而变黑,答案选C。
(4)苯甲酸钠属于钠盐,易溶于水且不易分解,但所含元素除C、H外还有O、Na,不属于烃类。
【答案】 (1)CD (2)B (3)C (4)C变式训练3 关于防腐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防腐剂不改变食品的感官性状,保存时间较长
B.常用的山梨酸和苯甲酸都属于酸型防腐剂
C.山梨酸是安全的防腐剂
D.福尔马林是效果最好的防腐剂
解析:选D。A、B、C的说法均正确。福尔马林是含甲醛质量分数为35%~40%的水溶液,在生物上常用来浸制标本,对人体有害。探究整合应用急需正名的食品添加剂
中国乳制品业的三聚氰胺丑闻曝光,国人纷纷戒掉喝奶的习惯后,又不约而同
地将目光盯上了其他名目繁多的
食品添加剂,唯恐再浑然不觉地
上当受骗。只要标签上注明含有
添加剂的东西,便一律敬而远之,
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一知半解。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三聚氰胺是化工原料,不是食品添加剂。“三鹿”等乳制品企业为了应付检测中所谓蛋白含量,对三聚氰胺的存在视而不见,完全是见利忘义的犯罪行为。酿成此次事端的直接原因是不法分子的贪得无厌,而不是无辜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不仅无罪,而且是我们能够享受美味佳肴的功臣,可以这样说,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的天然野生食物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这么多花样无穷、琳琅满目的食品;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就无法完美制作和妥善保存。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 ,除了从课本中学习记忆外,还需加强同日常生活的联系。 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用作食品调味剂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1)苹果酸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苹果酸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取代反应
(3)物质A(C4H5O4Br)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苹果酸和溴化氢。由A制取苹果酸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羟基 羧基
(2)①③
1.关于合理用药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症下药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
B.能被充分、快速吸收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可在饭前口服
C.一种药物的用量,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大量的临床研究确定的
D.服药一般用温开水,止咳糖浆也可以用水冲服
解析:选D。服药一般用温开水,但止咳糖浆不能用水冲服。若用水冲服会使糖浆稀释,不能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降低药效。
2.下列关于药物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司匹林是一种治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使用青霉素时,不用进行皮试可直接静脉注射
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胃肠道反应是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注射NaHCO3溶液
D.胃酸过多的病人都可以服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碳酸钠等中和胃酸的药
解析:选A。青霉素使用前应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B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停止用药即可缓解,C错;治疗胃酸过多不能服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因为它们对身体的刺激性太强,D错。
3.抗酸药的药理作用是(双选)( )
A.中和胃酸 B.抑制胃酸分泌
C.促进血液循环 D.导泻
解析:选AB。抗酸即中和过多的胃酸,或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有两种药性作用。
4.下列关于药物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虽然药物能治病,但大部分药物有毒副作用
B.青霉素是与原子弹和雷达齐名的20世纪三大发明
C.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副作用
D.我们生病了都可以到药店自己买药吃,不用到医院
解析:选AB。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一方面可以治病,同时也可能有毒副作用,A正确、C错误;有些病因明显、医治简单的疾病可以到药店自己买药吃,但复杂一些的疾病要到医院去请医生医治。
1.在购买抗酸药与胃黏膜保护药时,执业药师会提醒你:服用时请以七日为限。下列药物中,不能用作抗酸药的是( )
A.氢氧化铝 B.氢氧化钠
C.碳酸钙 D.碳酸氢钠
解析:选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会严重腐蚀人体的食道和肠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解热镇痛药的特点是既能降低正常人的体温也能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
B.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成瘾性、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
C.为减轻乙酰水杨酸对胃的刺激,可采取餐后服药或同服抗酸药
D.某同学不慎受凉感冒发热,他可以服用麻黄碱来治疗
解析:选C。A项错误,解热镇痛药有解热作用,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下降至正常,但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B项错误,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受刺激为多见,偶能引发“阿司匹林性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但不会成瘾;C项正确,阿司匹林在胃液的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性,饭后胃酸被中和一部分,或同服抗酸药也可减轻对胃的刺激;D项错误,受凉感冒应用解热镇痛药,可服用阿司匹林。
3.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板蓝根属于天然药物,适合长期食用
B.保健食品有益无害,还能治病
C.买药时要看药效和生产日期,还要看不良反应
D.有毒的药就叫做毒品
解析:选C。A项错误,“是药三分毒”,板蓝根也不能长期食用;B项错误,保健品过量食用也可能有害,且保健品一般不能治病;D项错误,我国对毒品有明确的规定,并非有毒就叫做毒品。
4.1928年9月的一天,弗莱明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中发现,一个葡萄球菌培养皿被青霉菌污染后,葡萄球菌菌落变得半透明,最后则完全裂解。于是,他从该青霉菌分离纯培养物,在培养基上定期传代,一传就是10年……青霉素的问世,救治了大批因战伤感染的盟军战士,当时的英首相丘吉尔非常感慨:“青霉素是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3个重要原因之一。”下列有关青霉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
B.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
C.它可以用来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D.弗莱明因为发现它而获得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解析:选C。青霉素即消炎药(俗名盘尼西林),是发现最早的一种天然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等,但它对病毒引起的疾病无治疗效果。
5.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2010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参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毒品曾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吸毒人员中80%是青少年,而他们大多又是出于好奇而沾染毒品的。“死亡是吸毒者的朋友,请远离毒品!”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推测,下列物质中一定不属于毒品的是( )
A.吗啡 B.甘油
C.可卡因 D.海洛因
解析:选B。甘油是油脂水解的产物之一,无毒。
6.早在远古时代,古代埃及人就发现葡萄藤中含有能降温止痛的物质(后来科学家发现这种物质是水杨基酸),他们煮葡萄藤水喝来治病。但是水杨基酸能引起胃出血、呕吐等病症。1897年德国拜尔制药公司的科学家霍夫曼将另外一种酸与水杨基酸合成阿司匹林,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阿司匹林。英国对500名25~35岁女性试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眼角出现皱纹较晚,而且皮肤显得光滑柔嫩。阿司匹林有可能成为一种廉价有效的防皱、保青春药物。关于百年经典药物阿司匹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
B.阿司匹林属于抗生素
C.阿司匹林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D.阿司匹林成为经典药物是因为服用该药物没有不良反应
解析:选A。阿司匹林不属于抗生素,不易溶于水,某些人服用阿司匹林也有轻微的反应——“是药三分毒”。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酸药能中和胃里过多的盐酸,缓解胃部不适,是一类治疗胃痛的药
B.MgCO3、BaCO3都能制成抗酸药物
C.青霉素过敏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故用药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D.青霉素是最重要消炎药
解析:选B。BaCO3溶于盐酸生成重金属离子Ba2+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有毒,所以碳酸钡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8.下列关于药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霉素是一类弱酸性物质,用得较多的是青霉素G的钾盐,是一种良效广谱抗生素
B.为了预防、治疗疾病,许多家庭会自备一些常用OTC药物,以供急用
C.三硅酸镁抗酸原理是2MgO·3SiO2·nH2O+4HCl===2MgCl2+3SiO2·nH2O+2H2O
D.“是药三分毒”,药物作用人体,除了有治疗功效外,还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
解析:选A。通常使用的是广谱青霉素G的钠盐,而不是青霉素G的钾盐。
9.霉酚酸酯(MMF)是器官移植中抑制细胞增殖最常用的药物。下列关于MMF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MF能溶于水
B.MMF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C.1 mol MMF能与6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 MMF能与3 mo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解析:选D。选项A,由于分子中除—OH外,其他均为非极性基团,所以它不溶于水;选项B,该物质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不会发生消去反应;选项C,含1个苯环,2个碳氧双键,1个碳碳双键,但—COO—中的C===O不会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只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选项D,该物质中含有一个酚羟基,同时含有2个可以水解的酯基结构,所以可以和3 mo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10.(2010年高考上海卷)右图是某“泡腾片”的标签,将这样一粒泡腾片放入水中,药片完全溶解,同时产生大量气泡。这个过程( )(原子量:Ca-40,C-12,O-16)
A.溶解了500 mg的Ca2+
B.释放了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
C.发生了反应:CO+2H+―→CO2↑+H2O
D.说明了柠檬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泡腾片
每片含:
碳酸钙 500 mg
维生素 C1000 mg
柠檬酸 1350 mg
用量:××××
用法:××××
解析:选D。CaCO3不溶于水,但“泡腾片”能溶于水,500 mg CaCO3完全溶解,则Ca2+小于500 mg,A错误;此反应的原理为强酸制弱酸,柠檬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正确;CaCO3属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成离子,C错误;根据元素守恒,1 mol CaCO3~1 mol CO2,此时n(CaCO3)==0.005 mol,则n(CO2)=0.005 mol,V(CO2)=0.005 mol×22.4 L·mol-1=0.112 L=112 mL,B错误。
11.胃病是人类易患的疾病,“氢氧化铝”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胃药,下表是它的说明书。
[药品名称]复方氢氧化铝片
[成 分]每片含主要成分氢氧化铝0.245克、硅酸镁0.105克、颠茄流浸膏0.0026毫升。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
[适应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2~4片,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或胃痛发作时嚼碎后服。
(1)氢氧化铝可中和胃酸(盐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人每次若服用3片,可中和胃酸(pH=1)________mL(不考虑其他反应)。
(2)药片中除含有铝元素外,还含有镁、硅等元素,将它们溶解在稀硫酸中,得到一种白色沉淀,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将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直至过量,现象为____________;另一份逐滴加入氨水直至过量,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药品说明书为背景,从氢氧化铝的性质逐步扩展到硅酸的性质;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性质的比较及Mg2+、Al3+,氨水与氢氧化钠性质的比较;综合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的应用技能。
答案:(1)Al(OH)3+3H+===Al3++3H2O 282.7
(2)MgSiO3+2H+===H2SiO3+Mg2+ 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有白色沉淀产生且逐渐增多,然后又逐渐减少到一定量后即不再减少 有白色沉淀产生且逐渐增多至一定量后即不再改变 Mg2++2NH3·H2O===Mg(OH)2↓+2NH4,Al3++3NH3·H2O===Al(OH)3↓+3NH
12.(1)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按青霉素发现的过程进行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弗莱明用一小滴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滴在正在生长的葡萄球菌上,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奇迹般地消失了
②弗莱明发现由于培养皿的盖子没有盖好,从楼上飘落蓝绿色霉菌(一位研究青霉菌学者的窗口飘进来即青霉菌)的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
③或许是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或许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代谢物质杀死或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④他将青霉菌的代谢物质稀释1 000倍进行实验仍然有效;并试着用青霉菌的代谢物质治疗局部多种细菌感染的伤口也获得成功
⑤他把这种代谢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④③⑤ D.①④③②⑤
(2)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与弗莱明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有关。他采用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进行实验,主要想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
A.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
B.青霉菌产生的某种代谢物质刺激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C.青霉菌的生长以葡萄球菌为营养
D.青霉菌产生的某种代谢物质杀死或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3)仔细分析(1)题的句子,归纳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中得到的三个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可以得出科学研究大致分为五个步骤。请在图中每个小方框中填入科学研究的某个步骤,并用箭头(→)把方框连接起来。
解析:由题给的过程时间次序性可推知其大致顺序为:②①③④⑤。
答案:(1)B (2)D
(3)青霉菌产生的代谢物质杀死了葡萄球菌或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低浓度的青霉菌产生的代谢物质仍然能杀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青霉菌产生的代谢物质不仅能杀死和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还能杀死或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
(4)
13.某抗酸药每片含有碳酸钙534 mg,氢氧化镁180 mg。
(1)抗酸药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2)写出该抗酸药发挥功效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服用抗酸药时,为什么一般要嚼碎后吞服?
解析:抗酸药的作用原理就是酸碱中和,利用显碱性的抗酸药来中和过多的胃酸,达到治疗效果。
答案:(1)抗酸药药片中除了含有能与盐酸作用的有效成分之外,还含有调味剂(如糖),黏合剂(如淀粉)等。
(2)CaCO3+2HCl===CaCl2+CO2↑+H2O,
Mg(OH)2+2HCl===MgCl2+2H2O。
(3)将抗酸药嚼碎后吞服,可以防止抗酸药片黏附在胃壁上,不能充分与酸作用,以及可能导致呕吐等不良现象。
专题二 第四单元 造褔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第1课时)
编制:赵晓敏 审核:高二化学组 包科领导:杨德豪
【学习目标】
1.认识药物是与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人类的生存需要高效、安全的
药物保障。
2.认识抗酸药的多样性,知道常见抗酸药的作用原理。
3.知道阿司匹林的结构、发现史、药效和合理使用。
【重点难点】
抗酸药的作用机理,阿司匹林的结构、药效和合理使用。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抗酸药
活动一、阅读课本P67,回答下列问题:
1.胃酸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分别是什么?
2.当胃酸分泌过多时,治疗措施常用哪两种途径?
3.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常服用抗酸药以缓解病症,请结合教材填写下表。
常见抗酸药的名称
作用原理(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加以表示)
4.某同学欲检验抗酸药中是否含有Al(OH)3,操作如下.取药剂3-4片研碎,向样品中加入
过量的盐酸,过滤,得澄清溶液,向澄清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继
续加过量NaOH溶液,白色沉淀又溶解.你能得出该抗酸药中是否含有Al(OH)3______(填
含或不含),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③
思考:若某病人因胃酸过多,导致胃溃疡,能否使用碳酸氢钠这种抗酸药进行治疗?
练习1.抗酸药的作用是( )
A.促进腹泻 B.促进血液循环 C.抑制胃酸分泌 D.中和过多盐酸
练习2.列举常见的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
活动二、1.阅读课本P69,写出阿司匹林的物理性质。
2.写出阿司匹林的化学名、结构简式、官能团,推测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3.阿司匹林有哪些医药功能及不良反应?
练习3.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推断它不应具有的性质 ( )
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与金属钠反应
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练习4.(11小高考)阿司匹林具有 作用。长期服用大量阿司匹林,其水
解产物水杨酸()可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需静脉注射小苏打(NaHCO3)溶液,利用小苏打与水杨酸酸中的羧基反应生成水杨酸钠,使症状缓解。写此水杨酸与小苏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 )
A.Mg(OH)2 B.CaCO3 C.Na2CO3 D.Al(OH)3:
2.下列物质不能和NaOH发生反应的是 ( )
A.阿司匹林 B.重晶石 C.氢氧化铝 D.小苏打
3.以下都是常见的抗酸药,对于胃溃疡较重的病人,不适合使用的抗酸药是( )
A.Mg(OH)2 B.Al(OH)3
C.NaHCO3 D.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
4.(08小高考)人生病时要合理用药。下列药品与其作用相匹配的是( )
A.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B.阿司匹林:消炎抗菌
C.氢氧化钡:胃部透视 D.医用碘酒:人体补碘
5.抗酸药物的种类很多,其有效成分一般都是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
化镁等化学物质。
⑴抗酸药物具有抗酸作用的原因是 。
⑵某品牌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糖衣、碳酸镁、氢氧化铝、淀粉。
①写出该抗酸药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
、 。
②淀粉在抗酸药中作填充剂、粘合剂,淀粉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
转化为(写分子式) 。
6.阿司匹林具有 作用,不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专题二 第四单元 造褔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第2课时)
编制:李文军 审核:高二化学组 包科领导:杨德豪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合成抗菌药以及抗生素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2.了解青霉素的发现过程
3.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知道一些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培养从化学科学的角度认知、
审视和合理选用药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合成抗菌药
活动一、阅读教材P70-71相关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最早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的人工合成抗菌药是什么药物?
2.磺胺类药物的功效及不良反应分别有哪些?
知识点二:抗生素
活动二、阅读教材P71-73相关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抗生素有哪些医药功能?
2.青霉素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分别有哪些?
3.阿莫西林属于哪类药物?
练习1.关于抗生素青霉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霉素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 B.阿莫西林是一种青霉素
C.使用青霉素前需要进行皮试 D.青霉素有杀菌作用
知识点三:请合理用药
活动三、阅读教材P74-76相关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OTC和R的含义
2.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试讨论:
⑴什么是毒品?常见的毒品有哪些?
⑵有人说,西药是人工合成药,有毒,不能随便吃; 中药是天然的,无毒,多吃少吃都
没关系。 你认为对吗?
练习2.下列关于药物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虽然药物能治病,但大部份药物有毒副作用
B.使用青霉素时,不用进行试验直接静脉注射
C.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副作用
D.对于标记“OTC”的药物,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达标检测】
1.毒品曾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吸毒人员中有80%左
右是青少年。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推测,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都属于毒品的是( )
A.冰毒、甘油 B.尼古丁、大麻 C.味精、可卡因 D.吗啡、维生素
2.下列关于用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青霉素时,直接静脉注射可以不用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B.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没有任何副作用
C.随着药物的普及,生病了都可以到药店自己买药吃,不用到医院
D.能被充分、快速吸收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可在饭前口服
3.对于药品的使用和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霉素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在使用之前要进行过敏性实验
B.吗啡、海洛因等虽有麻醉、止痛、镇静作用,但易上瘾且有害,这类物质属于毒品
C.青霉素是一种天然抗生素 D.R表示非处方药,OTC表示处方药
4.毒品严重危害人类社会,我们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冰毒的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该毒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完全燃烧后只有两种产物 B.相对分子质量是135
C.冰毒除有其他毒性外,它不完全燃烧时还可以生成一氧化碳
D.C、H、N元素质量之比为10:15:1
5.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某品牌的阿莫西林的说明书中有“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
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对肺炎链球菌、溶血
性链球菌等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的内容,该药适用于下列病症中的 ( )
A.感冒头疼 B.胃胀、胃痛 C.腿部扭伤 D.伤口感染发炎
6.下列用连线方法对部分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合成核酸――治疗肺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
酸能与碱中和-----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
B.保护环境:
控制“白色污染”——禁止使用所有塑料制品 防止水的污染——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C.基本安全常识: 饮用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食用假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 D.生活中的一些做法:
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洗涤 使煤燃烧更旺――可增大煤与空气接触面积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酸药能中和胃里过多的盐酸,缓解胃部不适 ,是一类治疗胃痛的药
B.碳酸镁、碳酸钡都能制成抗酸药
C.青霉素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优异功能 D.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8.某药品标签上贴有OTC,它表示 ,若是R标记则表示 ,我们平时能自己到药店买到的药如阿司匹林属于哪类药
9.某抗酸药每片含碳酸钙534mg,氢氧化镁180mg,每片该药可中和多少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6.2%的盐酸?
【学习反思】
课件53张PPT。第四单元 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 课堂互动讲练探究整合应用知能优化训练第四单元 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课前自主学案课前自主学案一、生活中常用的药物
1.药物概念:具有预防、诊断、缓解、治疗疾病及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一类物质。
2.抗酸药
(1)胃酸作用:胃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某些食物的水解消化并抑制细菌生长。当胃酸分泌过多时,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吐酸水恶心胃疼思考感悟
1.胃酸酸性很强,而胃却不会受到腐蚀,这是为什么?
提示:胃能分泌一种黏稠的弱碱性液体,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胃酸对胃黏膜的腐蚀。
(2)治疗胃酸过多有两种途径: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服用弱碱性药物来中和过多胃酸抑制胃壁细胞分泌盐酸思考感悟
2.(1)因胃酸过多而形成胃溃疡的病人,治病时,最好服用胃舒平,而不服用胃得乐或碳酸氢钠片,这是为什么?
(2)患胃酸过多的病人,为什么不能长期服用胃舒平?
(3)有些人用土法治疗胃酸过多病,其做法是:将鸡蛋皮洗净,在火上烤黄,磨成细粉,以水冲服。请问这种方法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鸡蛋皮又为什么要在火上烤黄?提示:(1)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为Al(OH)3,胃得乐主要成分为MgCO3,碳酸氢钠片主要成分为NaHCO3,它们都能与胃酸(盐酸)反应,都能治疗胃酸过多。但MgCO3、NaHCO3与HCl反应产生CO2,会造成胃中压强变大,有引起胃溃疡穿孔的可能,而Al(OH)3与HCl反应不产生气体,对胃溃疡没有不良影响。
(2)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它与胃酸(盐酸)反应产生AlCl3,这样就在人体内引入了Al3+。若长期大量服用胃舒平,则会在体内引入较多的Al3+,造成对身体的伤害。(3)鸡蛋皮主要成分为CaCO3,服用后 CaCO3与胃酸(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故此法可治疗胃酸过多。
将鸡蛋皮烤黄的目的是:通过灼烤鸡蛋皮,使其上面的细菌蛋白质变性,用来杀菌消毒。3.解热镇痛药
(1)解热镇痛药的作用:可以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并起__________的作用。
(2)水杨酸类药物性质:水杨酸及其盐类均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效用。这类药物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_。它又名__________,通常为白色晶体或结晶粉末,在干燥的空气中比较稳定,遇潮湿空气或水能缓慢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缓解疼痛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3)阿司匹林对人体的刺激:阿司匹林通常制成______,因为___________的酸性会刺激胃黏膜。为了缓和这种刺激,将这些药物配制成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等。肠溶片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钠乙酰水杨酸钙思考感悟
3.可以治病的活性物质是水杨酸 ,而不是 ,为什么将 做成药剂,而不将 做成药剂?
提示: 药效不能持久,
缓慢水解产生 ,形成持久药效。4.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药物的用途:它最早用于治疗__________的人工合成抗菌药。它的发明使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磺胺类药物大多是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SN)的衍生物。磺胺SN的结构简式为 。
5.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能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或能杀灭某些微生物。最著名的抗生素是________,它能抑制___________的生长,致使细菌因细胞破裂而死亡。全身性感染青霉素细菌细胞壁二、请合理用药
1.合理用药原则: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是_________,在选择药物时还要_____________。在服用药物时要严格注意___________。除了_________类药不能用水冲服,服药一般_________。吃药期间不要喝茶。
2.对吸食毒品的限定:药物依赖性又称“药瘾”,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凡不是以医疗为目的的滥用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都属于吸毒的范围。对症下药注意药的质量药物的用量止咳糖浆用温开水生理依赖心理依赖1.阿司匹林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
A.NaHCO3溶液 B.FeCl3溶液
C.甲醛 D.乙酸
解析:选A。解析:选D。青霉素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所以D是错误的。课堂互动讲练(1)功效
用于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疾病。
(2)种类及治疗原理名师点拨:几种抗酸药的性能对比
胃舒平、胃得乐、碳酸氢钠片都是常用的抗酸药,其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与HCl反应,消耗H+,从而降低酸性,但它们在使用时各有利弊。
(1)胃舒平中除Al(OH)3外,还含有三硅酸镁(2MgO·3SiO2·nH2O),不仅可抗酸,还不产生能刺激胃壁的CO2气体,同时可生成胶状SiO2附着在溃疡表面,起保护和收敛作用,特别适合胃溃疡患者。但中和酸后同时生成Al3+,人摄入过多的铝会患老年痴呆等疾病,因此要尽量少用。(2)胃得乐(主要成分MgCO3)、碳酸氢钠片虽可避免产生Al3+,但会生成CO2气体,很易造成胃溃疡患者的胃穿孔。因此在选择以上抗酸药时应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特别提醒:抗酸药的选择
服用的药物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从而降低胃液中盐酸的浓度,起到抗酸作用。理论上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即可降低胃酸的浓度,但在具体选择物质时还要考虑对人体的危害性、刺激性以及反应后产物对人体的影响,如BaCO3能与盐酸反应使盐酸的浓度降低,但生成物BaCl2易溶于水,其电离产生的Ba2+属重金属离子,能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引起中毒,故不能使用BaCO3作为抗酸药。 人的胃液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的液体,pH在1.2~3.0之间,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其中H+的浓度比血液高几百万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1)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胃镜检查发现胃有少量出血,说明溃疡已深及__________(胃结构),胃溃疡患者胃酸过多可考虑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A.小苏打粉 B.氢氧化铝粉
C.氧化钙粉 D.纯碳酸钙粉
(3)三硅酸镁晶体(Mg2Si3O8·nH2O)是一种常见的用来治疗胃溃疡的药物,该药物不溶于水,但能中和胃酸且作用长久。写出该药物中和胃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胃液中的盐酸具有多种功能,它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能激活胃蛋白酶,能为胃蛋白酶提供所需要的酸性环境,可以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还可以杀死随食物进入胃中的细菌,此外,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使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又有助于铁和钙的吸收。(2)由于该胃病患者已出现局部溃疡,此时只能选用含Al(OH)3成分的药物去中和胃酸。由于CaO、Na2CO3的碱性很强,易损伤胃黏膜,故绝不能选用。另外,也不可选用小苏打(NaHCO3),因为NaHCO3与胃酸(HCl)反应可生成CO2气体,使胃内压强增大,这样可压迫溃疡处,使病痛加剧,甚至造成从溃疡处穿孔,加重病情。不选CaCO3作中和胃酸的药剂,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3)Mg2Si3O8·nH2O与HCl作用的产物为MgCl2、SiO2(H2SiO3)和水,由于生成的不溶性的H2SiO3附着在药剂上,使之与胃酸的反应速率减缓,故作用更持久。【答案】 (1)帮助消化;使蛋白质变性促进水解;杀死细菌;促进分泌胰液和胆汁,有助于吸收铁和钙
(2)胃黏膜下层 B
(3)Mg2Si3O8·nH2O+4HCl===2MgCl2+3SiO2+(n+2)H2O[或Mg2Si3O8·nH2O+4HCl===2MgCl2+3H2SiO3+(n-1)H2O]【点评】 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胃病有多种病症,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就是由胃酸过多引发的,如胃酸、胃胀、胃痛等。治疗这类胃不适,我们通常服用抑酸剂,减少胃内盐酸的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胃液混合后,能形成凝胶覆盖在胃黏膜表面,缓慢而持久地中和过多的胃酸并保护胃黏膜,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解析:选B。生成的Cu2+有毒。①结构与物理性质特别提醒:水杨酸与阿司匹林及肠溶片
水杨酸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但由于其酸性较强,用于临床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而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是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水解才会缓慢地产生水杨酸,特别是其钠盐或钙盐,这种水解反应发生的速率是缓慢的,不仅减轻了对胃肠道的刺激,还可以更缓慢更长效地通过水解反应而释放出水杨酸,从而达到缓解的目的。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常使用其钠盐或钙盐,并且制成肠溶片,以增强其药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0年高考重庆卷)贝诺酯是由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eCl3溶液可区别阿斯匹林和扑热息痛
B.1 mol阿斯匹林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C.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
D.C6H7NO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解析】 A选项中,扑热息痛中含有酚羟基,阿斯匹林中不含,故可用FeCl3溶液区别。1 mol阿斯匹林最多消耗3 mol NaOH,故B项错误。C项中的贝诺酯比扑热息痛分子大,而且没有亲水基团,溶解度要小。D选项中,扑热息痛中存在
,可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生成C6H7NO。
【答案】 B变式训练2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为:
。在适宜条件下,阿司匹林可发生的反应有:①水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酯化反应;④消去反应;⑤银镜反应;⑥中和反应。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⑥ B.③④⑤⑥
C.只有②④ D.只有③⑥
解析:选A。在结构中因为有—COOH,故能发生中和反应和酯化反应, 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1.种类及有效成分的结构
现在已知的青霉素至少有青霉素F、G、X、K、V五种,它们的结构均有青霉素酸,是一种弱酸性物质。青霉素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素氨基酸。其结构为:2.功能和疗效
青霉素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优异功能,虽经3000万倍稀释,仍有疗效,适于医治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引起的血毒症,如肺炎、脑膜炎、淋病和外伤感染。但是青霉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无治疗效果。
3.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是使用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故在用药前使用者一定要进行皮试。4.使用青霉素的时候要注意:天然青霉素的毒性是抗生素中最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其发生率居各种抗菌药之首。使用青霉素时应注意:①仔细询问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有其他药物过敏史者应慎用;②确定选用后必须做皮试,反应呈阳性者禁用,在治疗过程中若停药3天或更换批号需重新做皮试;③给药后注意留病人观察30 min;④在皮试或用药过程中,应备好急救药品肾上腺素和器材。 下列关于抗生素青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青霉素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
B.从青霉的培养液中提取的青霉素有F、G、X、K、V五种
C.青霉素的水解产物是
D.使用青霉素前不需要进行皮试【解析】 青霉素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优异功能,无中和胃酸的作用。从青霉的培养液中提取的青霉素有五种,即青霉素F、G、X、K、V。青霉素在体内的酸性环境中水解后,得到青霉氨基酸,结构式为 。
为防止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所以在使用青霉素前应进行皮试,所以B、C正确,A、D不正确。【答案】 BC
【规律方法】 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消炎药。应注意掌握它的功能、来源、种类、水解产物、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变式训练3 青霉素V钾的化学结构式: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青霉素V钾为芳香族化合物
B.青霉素V钾的分子式为C16H17KN2O5
C.青霉素V钾在酸性条件下最终生成青霉氨基酸
D.使用本产品前需先进行青霉素皮肤敏感试验
解析:选B。青霉素V钾中含有苯环,所以是芳香族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最终生成青霉氨基酸;在青霉素使用前都需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青霉素V钾的分子式为C16H17KN2O5S。探究整合应用阿司匹林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药片中一般都添加有一定量的辅料如硬脂酸镁、淀粉等难溶物质,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来测定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可先加入已知量的过量的NaOH标准溶液,使乙酰水杨酸充分水解,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氢氧化钠进行测定。这种方法称为返滴定法。2.实验程序
(1)阿司匹林有效成分中羧基和酯基官能团的检验
(2)阿司匹林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司匹林被誉为“百年新药”,阿司匹林药片的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它是一种白色晶体,难溶于水。其结构简式为:COOH (相对分子质量为180)。OCCH3O
已知:①阿司匹林药片中一般添加少量的辅料(都不溶于水,也不与NaOH反应);②酚类物质与FeCl3溶液在弱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显色反应。
某课外学习小组为检验阿司匹林有效成分中的官能团并测定乙酰水杨酸在药片中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Ⅰ.验证乙酰水杨酸中具有羧基和酯的结构(—COOR)。
①将一片阿司匹林研碎后溶于水,静置,各取清液2 mL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
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即证明乙酰水杨酸中有羧基;
③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几分钟,冷却后逐滴滴入稀硫酸,再向其中滴入FeCl3溶液,边加边振荡,若观察到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色,即证明乙酰水杨酸中具有酯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上述三处空白补充完整。
(2)实验中滴加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该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测定乙酰水杨酸在药片中的含量:
①称取阿司匹林样品m g;
②将样品研碎,溶于V1 mL a mol·L-1NaOH溶液(过量)中并加热,除去辅料等不溶物,将所得溶液移入锥形瓶;③向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用浓度为b mol·L-1的标准盐酸返滴未反应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 mL。
回答下列问题:
(3)往阿司匹林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能将阿司匹林溶于水后直接用NaOH溶液进行滴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Ⅰ.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为: ,属多官能团化合物,可用NaHCO3粉末验证其分子结构中含—COOH: +NaHCO3―→
+CO2↑+H2O;要验证其分子结构中含酯基,可先加NaOH煮沸后调整溶液pH,再验证其水解产物( 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Ⅱ.在进行中和滴定测乙酰水杨酸在药片中的含量时,因乙酰水杨酸微溶于水,与NaOH反应缓慢,指示剂不能灵敏指示出反应终点,故不能直接用NaOH溶液滴定。而采取将阿司匹林样品研碎,然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再用盐酸滴定过量NaOH溶液的酸、碱滴定方法。设m g样品含乙酰水杨酸质量为x,则课件40张PPT。【例1】有关微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含量只占人体的1%以下,但其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和发育却是极为重要的
B.C、N、I、Fe、Zn等元素均属于微量元素
C.青少年或成人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D.铁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人体摄入量越多越好【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自主解答】选C。微量元素含量只占人体的0.01%以下,选项A错误;C、N属于常量元素,选项B错误;人体摄入的铁若过量,会引起铁中毒,造成胃肠道出血性坏死,应合理摄入。【例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碘,可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
B.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食用铁强化酱油预防
C.为了防止龋齿,人人都要使用含氟牙膏
D.儿童缺锌可导致生发育不良、抵抗力差、食欲不振【规范解答】选C。适当使用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但若摄入过多,可能导致氟斑牙,因此,生活在水中含氟量较高地区的人,不宜使用含氟牙膏。【互动探究】人体必需元素是否摄入的越多,对人体健康越有利?
提示:适量摄入对人体健康有利,但摄入量过多会造成疾病。如摄入碘量过多会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过量服用补铁剂可引起铁中毒,造成胃肠道出血性坏死;摄入氟过多,会导致氟斑牙。【变式训练】人体内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
A. Ca B. K
C. Na D. Fe
【解析】选A。Ca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人体缺Ca会导致骨质疏松。一、选择题
1.人体内所含微量元素是指总含量不到万分之一,而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四分之一的十几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元素肯定不属于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是( )
A. H B. Zn C. F D. Fe
【解析】选A。Zn、Fe、F属于微量元素,H属于常量元素。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锌能提高脑神经的兴奋性
B.钙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C.缺铁能使人贫血
D.缺氟能使人甲状腺肿大
【解析】选D。甲状腺肿大是因为缺碘造成的。3.下面是小王在医院做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的部分内容,小王应注意补充的微量元素是( )
A. 硒 B. 锌 C. 铁 D. 碘
【解析】选C。从表中的数值可知:小王身体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含量偏低,而铁是构成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故小王应补充的微量元素是铁。4.碘是公认的“智力元素”,儿童缺碘会导致发育迟缓,成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我国强制推行食用加碘盐。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食用加碘盐的有关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C。在食盐中加的碘为KIO3,而不是I2或KI。5.(2010·三明高二检测)今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继“食盐加碘”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工程。“酱油加铁”的意义是( )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②预防缺铁性贫血病
③改善酱油的味道
④增加黑色素
⑤减少厨房污染物
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解析】选D。“酱油加铁”目的是对人体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预防缺铁性贫血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故D项正确。6.(2010·杭州高二检测)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超纯水”、“超纯蒸馏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益
B.本饮料由纯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
C.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D.含碘食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解析】选D。“超纯水”、“超纯蒸馏水”中不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因此长期饮用对人体无益;饮料中含水等化学物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不能预防骨质疏松。7.已知IO3-+5I-+6H+====3I2+3H2O,为证明加碘食盐中含有K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KI-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醋;⑥白酒。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
【解析】选B。③提供I-和淀粉,⑤提供H+,故③⑤符合条件。8.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随着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食品卫生。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
A.烹饪时使用加铁酱油
B.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元素
C.用石灰水保存鲜鸡蛋
D.用硫磺(S)熏蒸漂白银耳【解析】选D。硫磺燃烧后生成SO2,用SO2漂白的银耳对人体健康有害。二、非选择题
9.请你将人体缺乏的元素与由此而引发的疾病用直线连起来:
缺钙 甲状腺肿大
缺碘 贫血
缺氟 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铁 龋齿【解析】这是一道考查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缺乏症的题目。要了解几种常见疾病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10.下表是某地区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初中化学和生物学科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要在食盐中加碘,是因为碘是人体内合成______
激素的主要原料,缺碘会引起疾病。
(2)食盐中加碘,这碘指的是_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单质”)。
(3)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4)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可推测碘盐中含碘物质的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容易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碘在人体中主要是在甲状腺中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2)食盐中加入的碘元素是指KIO3。
(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判断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4)根据表格中碘盐的食用方法判断,KIO3受热易分解,故应在冷暗处保存。
答案:(1)甲状腺 (2)元素 (3)+5 (4)分解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课件78张PPT。【例1】人们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淀粉类物质,以维持机体的营养均衡。这是因为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或在酸性环境下可以水解成葡萄糖:
(C6H10O5)n+nH2O nC6H12O6(1)实验证明,人在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的情况下,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症状。而当一个人多食少动使得摄入的糖类过多时,又会导致肥胖。试由此推导葡萄糖在人体内的变化。
(2)由玉米可生产燃料乙醇,其生产过程如图所示:①粉碎玉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方案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a的操作是______。
A. 蒸发 B. 萃取 C. 蒸馏 D. 分液【规范解答】(1)人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会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说明机体缺乏能量,因而可推知葡萄糖可以氧化分解,放出能量;人在肝功能减退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可推知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元。而人在多食少动的情况下会发胖,说明葡萄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 (2)①固体物质粉碎成粉末状其表面积大大增加,其参加反应的速率会加快。②解答本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与新制Cu(OH)2反应的条件;二是结论中水解程度的有关说法。
方案甲,溶液变蓝色,说明其中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明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方案乙,无红色沉淀生成,原因是操作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但与新制Cu(OH)2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虽然该方案不会发生与新制Cu(OH)2反应,但不能说明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方案丙,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葡萄糖,说明淀粉已经水解。
③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用蒸馏的方法。答案:(1)葡萄糖在人体内有三种变化:①C6H12O6
CO2↑+H2O+能量;②C6H12O6 肝糖元、肌糖元;③C6H12O6 脂肪。(2)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不正确。因为最终溶液变蓝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不正确。淀粉水解液呈酸性,不能与新制Cu(OH)2反应,因此不能推断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正确。有红色沉淀生成,因此可以推断淀粉已经水解
③ C【例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油脂均为固态
B.油脂在体内直接氧化产生热量
C.多吃动物脂肪比多吃植物油有利
D.有些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但在人体内却不能合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掌握以下三点:【自主解答】选D。油脂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前者为固态,后者为液态,故A项错误。食物中的油脂在代谢过程中,首先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经氧化释放热能,故B项错误。吃油脂最好选择水解产物富含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特别是必需脂肪酸的植物油,故C项错误。【变式训练】下列关于油脂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油脂在人体内的水解、氧化可释放能量,所以油脂可在人体内提供能量
B.为人体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原料
C.保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
D.促进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的吸收【解析】选D。油脂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脂肪酸,脂肪酸氧化释放能量,油脂也能为细胞膜、神经、脑组织提供原料,脂肪不导热可保持体温。油脂能溶解维生素A、D、E、K,但不能促进维生素B族、维生素C的吸收。【例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生吃鸡蛋比熟吃好
B.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产生丁达尔效应
C.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使蛋白质变性
D.天然蛋白质中仅含C、H、O、N四种元素【规范解答】选 B。【变式训练】(2010·陕西师大附中高二检测)利用蛋白质的变性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医疗卫生服务。下列实例利用了蛋白质的变性的是①利用过氧乙酸对环境、物品进行消毒;②利用高温、紫外线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③蒸煮鸡蛋食用;④松花蛋的腌制;⑤用蛋白质灌服重金属中毒的病人( )
A.全部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解析】选A。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蛋白质变性;高温、加热、紫外线照射、重金属盐等都可使蛋白质变性。【例4】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是
, 它的分子式是____。 由于它能防治坏血病,又称为_____________。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______性;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少量蓝色的含有淀粉的碘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性。【思路点拨】
【自主解答】由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其分子式为C6H8O6,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显红色,说明其水溶液呈酸性,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被I2氧化,因此含有淀粉的碘水蓝色会褪去。
答案:C6H8O6 抗坏血酸 酸 溶液蓝色褪去 还原【变式训练】维生素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求量也很小,但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却不可缺少维生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有多种,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各不相同
B.人体通过生理活动可以合成维生素C,故不需另外补充
C.维生素C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烹饪时不宜长时间加热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D.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解析】选B。现已发现的维生素有多种,各种维生素分子结构差异很大,生理和营养功能也各不相同,A正确;维生素C不能通过人体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补充,B错;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性,受热易分解,故对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烹饪时,不宜过长时间加热,C正确;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的,D正确。一、选择题
1.下列富含糖类的食品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选D。玉米、大米中富含糖类物质,豆油中富含油脂,鱼中富含蛋白质。2.误食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下列不能用于解毒的措施是( )
A.服用大量鸡蛋清
B.服用豆浆
C.喝大量牛奶
D.喝食盐水【解析】选D。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凝结而变性,误食重金属盐会使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中毒,如果立即服用大量鲜牛奶、蛋清、豆浆,可使重金属离子与牛奶、蛋清、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作用,从而减轻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3.过去,糖尿病的检测手段是将病人的尿液取样,将其加入到CuSO4与NaOH的碱性混合溶液中加热,若产生红色沉淀,即可证明病人尿样中含有( )
A.葡萄糖 B.酒精
C.无机盐 D.乙酸
【解析】选A。这是检查糖尿病的一种简便方法(现在采用试纸法),将病人的尿液取样加入到CuSO4与NaOH的碱性混合溶液中,尿液中如果含有葡萄糖,加热时,葡萄糖就和刚生成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的Cu2O沉淀。4.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A.①② B.④⑤
C.①⑤ D.①③
【解析】选C。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如C15H31COOH)与甘油所形成的酯,故①、⑤属于油脂。5.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是( )
A.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材料
B.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
D.大量补充人体所需能量
【解析】选C。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材料是油脂和蛋白质,A项错误;人体内的供能物质主要是糖类,其次为油脂和蛋白质,维生素不是供能物质,B、D项错误。6.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其中含有亚铁离子,在榨取后不久往往会变为棕黄色,生产上常在其中加入维生素C以防止其变色,这是利用了维生素C的(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解析】选B。苹果汁中的Fe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而变成棕黄色,加入维生素C的目的是防止苹果汁变色,维生素C起还原剂的作用。7.(2010·厦门高二检测)下列各种营养素中,不能提供能量的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纤维素
【解析】选D。蛋白质、糖类、油脂都能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而为人体提供能量;由于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氧化的酶,所以纤维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D项。8.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是
B.人体内氨基酸具有两性
C.人体内所有的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
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解析】选C。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选项A中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正确。人体内氨基酸具有—NH2、—COOH,故有酸性和碱性;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以后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有8种氨基酸不能在人体中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故称之为必需氨基酸,所以“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二、非选择题
9.(1)淀粉、油脂、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_________;高级脂肪酸和_______;_________。
(2)淀粉、油脂、蛋白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3)淀粉、蛋白质溶于水后都能形成胶体,当一束光通过其溶液时,都产生______效应,若鉴别它们可用_______。【解析】(1)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油脂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2)淀粉、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虽然较大,但它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是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3)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由于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所以鉴别淀粉和蛋白质可用碘水。答案:(1)葡萄糖 甘油 氨基酸
(2)淀粉、蛋白质
(3)丁达尔 碘水10.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_____。
A.金属镁 B.食盐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 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往其中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西红柿在食用时一般采取生吃或炒熟,不宜采用高温煎炒。据此请你推测维生素C除了具有还原性外可能还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解析】(2)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若石蕊试液由紫色变红色,则证明维生素C具有酸性;若石蕊试液不变色,则证明维生素C无酸性。
(3)由于维生素C具有酸性,维生素C溶液中的H+可以被金属镁置换出来生成H2,也可以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4)①由题意知,由于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能将I2还原为I-,当还原等量的I2时,需要的新鲜西红柿的汁液少,说明维生素C的含量高。③由题意知,西红柿食用时一般采用生吃或加食醋凉拌,说明维生素C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高温时维生素C易分解。
答案:(2)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3)A、C
(4)①新鲜西红柿
②要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③在温度低和酸性条件下稳定 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课件45张PPT。【例1】(2010·宁波高二检测)(1)毒品曾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吸毒人员中80%左右是青少年,而他们大多又是出于好奇而沾染毒品的。根据你的知识判断下列物质中一定不属于毒品的是______。
A.甘油 B.吗啡 C.冰毒 D.海洛因(2)请将药品与它的主要用途对应起来。
药品:A.阿司匹林 B.青霉素
C.抗酸药 D.麻黄碱(磺胺类药)
用途:医治脑膜炎______,防止心脏病发作______,治疗哮喘______,治疗胃病_______。
【思路点拨】在生活中,要知道哪些是毒品,哪些是药品及常见药品的作用。【自主解答】甘油是丙三醇,是组成油脂的物质之一,故不是毒品,其他的都是毒品。医治脑膜炎用消炎药青霉素,防止心脏病发作用阿司匹林,治疗哮喘用麻黄碱,治疗胃病用抗酸药。
答案:(1)A (2)B A D C【变式训练】人生病时要合理用药。下列药品与其作用相匹配的是( )
A.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B.阿司匹林:消炎抗菌
C.青霉素:解热镇痛 D.医用碘酒:人体补碘【解析】选A。【例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为:
,在适宜条件下,阿司匹林可发
生的反应有:①水解反应; ②加成反应;③酯化反应;④中和反应。
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
C.只有② D.只有③【规范解答】选A。根据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可以分析
出其结构中含有—COOH、苯环和 ,由于结构
中含有—COOH,故能发生中和反应和酯化反应,有酯基
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选A。【变式训练】关于百年经典药物阿司匹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
B.阿司匹林属于抗生素
C.阿司匹林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D.阿司匹林之所以成为经典药物是因为服用该药物没有不良反应【解析】选A。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难溶于水,长期大量服用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和水杨酸反应等,故B、C、D错误。一、选择题
1.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为: ,
把阿司匹林放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能发生反应的化学键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选C。与NaOH反应的结构为酯
和羧酸 。2.(2010·济南模拟)有关合理用药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症下药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
B.能被充分、快速吸收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可在饭前口服
C.一种药物的用量,是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临床实验确定的
D.服药一般用温开水,止咳糖浆也可用水冲服【解析】选D。服药一般用温开水,但止咳糖浆不能用水冲服。若用水冲服会使糖浆稀释,不能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降低药效。3.抗酸药的药理作用是( )
A.中和胃酸
B.抑制胃酸分泌
C.促进血液循环
D.导泻
【解析】选A。人的胃壁细胞能产生胃液,胃液里含有少量盐酸,称为胃酸。胃酸过多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痛。抗酸药是一类治疗胃酸的药物,能中和胃里过多的盐酸,缓解胃部不适。4.药物是人类抵御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下列有关药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胃得乐”(主要成分为碳酸镁)是一种抗酸药
B.鸦片、吗啡、海洛因等这些物质属于毒品
C.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长,致使细菌因细胞破裂而死亡
D.“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
【解析】选D。阿司匹林不是抗生素,是最常用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5.下列药物知识,正确的是( )
A.OTC是处方药的标志,可以自行购药和按方法使用
B.中草药麻黄碱可用于治疗失眠等症状
C.抗生素能抵抗所有细菌感染,可以大量使用
D.凡是不以医疗为目的的滥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属于吸毒范围【解析】选D。OTC即over the counter,也就是非处方药。该类药品主要用于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判断、自我治疗的常见疾病,购买时无需医师处方,因此A错。服用麻黄碱的不良反应是有时会出现由于中枢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症状,B错。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也可能造成细菌抗药性增强,威胁人体健康,C错。6.青霉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为 ,
它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
A.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B.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C.与盐酸反应生成盐
D.发生银镜反应【解析】选D。青霉氨基酸分子中有羧基(—COOH),能发生中和反应、酯化反应等;还有氨基(—NH2),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不含醛基(—CH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7.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 )
A.冰毒、黄连素
B.海洛因、黄连素
C.大麻、摇头丸
D.黄曲霉素、尼古丁
【解析】选C。冰毒、海洛因、大麻、摇头丸、鸦片等均属于毒品。8.某同学胃酸过多,他应该用下列哪种药品治疗( )
A.阿司匹林 B.青霉素
C.麻黄素 D.胃舒平
【解析】选D。胃舒平的成分中除Al(OH)3外,还含有三
硅酸镁,能中和胃酸。二、非选择题
9.人们为保证身体健康,生病时需要服药,但药品通常既有治疗作用,又有副作用。据此回答:
(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____________。
(2)麻黄碱是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草药,但具有副作用,属于________剂。(3)抗酸药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类药品。请写出以下几种抗酸药中和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
①Al(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引起_______和_______。【解析】(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有胃肠道反应和水杨酸反应。
(2)麻黄碱是一种天然药物,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属于兴奋剂。
(3)胃酸中含有盐酸,与Al(OH)3和NaHCO3反应。
(4)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引起肠胃不适和泌尿系统结石等。答案:(1)胃溃疡、胃出血等
(2)兴奋
(3)①Al(OH)3+3H+====Al3++3H2O
②HCO3-+H+====H2O+CO2↑
(4)肠胃不适 泌尿系统结石10.(2010·厦门高二检测)了解一些用药常识,有利于自我保健。现有下列药物:碳酸镁、青霉素、阿司匹林、氢氧化铝。
(1)其中属于解热镇痛的药物是________。
(2)青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
(3)碳酸镁可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药片常用淀粉作黏合剂,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解析】碳酸镁和氢氧化铝都是抗酸药,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降低胃酸的浓度;青霉素为抗生素,能阻止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消炎作用;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淀粉为多糖,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
答案:(1)阿司匹林 (2)消炎
(3)MgCO3+2H+====Mg2++H2O+CO2↑
(4)葡萄糖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