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鱼 书》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鱼 书》优化训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2 23: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鱼 书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柯灵( ) 一缕( ) 咫尺( ) 参商( ) 暌违( ) 觌面( )
乍来( ) 旧箧( )
答案:kē lǚ zhǐ shēn kuí dí zhà qiè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志同道合,在同一条道路上xié( )手并进,可以成为战友,也可以产生亲密无间的情谊。
(2)但是这种恶zhá( ),却只能算是例外。
(3)从不yè( )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
答案:(1)携 (2)札 (3)谒
3.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融洽 鬼蜮 义气相投 B.漂泊 匿名 神驰心往
C.凌辱 分歧 寥寥数行 D.隔阂 信笺 分道扬镳
答案:A
解析:A项中“义气相投”应为“意气相投”。
4.填空。21世纪教育网
《鱼书》作者_____________,现代作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们常把_____________称为“鱼书”。
答案:柯灵 《望春草》 《暖流》 书信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巴金语)
B.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巴金语)”。
C.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巴金语)。
D.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巴金语)。
答案:C
2.重新排列下列语句,使之连贯通顺。(只填序号)
①邮政的发明就是一种
②天涯海角,变得近在咫尺
③近代物质文明对人类的恩泽是可感的
④因为它缩短了人类心灵的距离
⑤因为它们填平了多少的人间缺陷
答案:③⑤①④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相隔千里的亲人朋友,只要借助于书信,就能把一腔的情意,寄与远方的亲人,其给人的快乐和安慰,并不亚于亲人间的直接的欢聚。
4.用“鱼书”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富有神秘色彩,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新颖、别致、含蓄,更能活跃人们的想像力;有古朴、文雅的气息。
5.本文在流畅的现代汉语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试从文中找出一例并体会课文的这种语言特点。
答案:“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在这里,作者用“暌违”而不用“分离”,用“雁羽”而不用“书信”,用“觌面”而不用“见面”,这些词语古朴典雅,含义丰富而又意思明白浅显,一点也不晦涩深奥,从而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深度。21世纪教育网
6.请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鱼书》是作者柯灵的一篇随笔,文章从自己懒于动笔写信而导致亲朋故友来信日见稀少而引发的寂寞谈起,点明作为维系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书信,缩短了心灵的距离,并撷取了个人生活中一些值得吟味的人生片断,从中折射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弥足珍贵的友情的渴望。21世纪教育网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最后读到的是一封匿名信,其中表露的却是一种社会的病态。那时我在故乡县城的教育团体里找到了一枝之栖,那职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收入仅堪维持温饱,只是比较清闲,自然也有人看得眼红。我任职不久,就收到了这封恐吓信,淋漓尽致的辱骂,一直从祖宗三代骂起,十足表达了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精神文明”。信里最要紧的,却不过是旁边重重地打了密圈的一句话:“如不快快跑回家去,你的狗命就要难保!”一个办事员的位置,竟要以生命为代价,也可见这世界上“生存竞争”的剧烈了。但是这种恶札,却只能算是例外。不过世乱如麻,人情鬼蜮,例外的事着实不少。匿名恐吓,还算是小焉者也,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都利用了鱼书雁足,这真是对人类尊严和良心的最大凌辱!在不合理的世界,是什么东西都会变质的。
1.根据文意,说说画线句子中“精神文明”的含义。
2.本段是作者描述的与鱼书有关的三个“人生小景”之一,试给它加一个小标题,并找出文中最能暗示写这件事的主旨的句子。
1.答案:文中用的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利用鱼书这一传送亲情友情之物来辱骂恐吓的恶行的尖锐讽刺。
2.答案:小标题:匿名信。句子是:“在不合理的世界,是什么东西都会变质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松子茶
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
“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21世纪教育网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3.当朋友知道我要将松子下油锅后,为什么要“大惊失色”?
4.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
5.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请问作者阐发的是什么人生道理?(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答案:松子外形晶莹细白,是历经冰雪,经过锻炼才长出来的,具有高远的境界;“松子下油锅”,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
4.答案: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相互配合才能产生出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意思对即可)
5.答案: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静寂的园子
巴 金
没有听见房东家的狗的声音。现在园子里非常静。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
忽然我听见洋铁瓦沟上有铃子响声,抬起头,看见两只松鼠正从瓦上溜下来,这两只小生物在松枝上互相追逐取乐。它们的绒线球似的大尾巴,它们的可爱的小黑眼睛,它们颈项上的小铃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索性不转睛地望着窗外。但是它们跑了两三转,又从藤萝架回到屋瓦上,一瞬间就消失了,依旧把这个静寂的园子留给我。
我刚刚埋下头,又听见小鸟的叫声。我再看,桂树枝上立着一只青灰色的白头小鸟,昂起头得意地歌唱。屋顶的电灯线上,还有一对麻雀在吱吱喳喳地讲话。
我不了解这样的语言。但是我在鸟声里听出了一种安闲的快乐。它们要告诉我的一定是它们的喜悦的感情。可惜我不能回答它们。我把手一挥,它们就飞走了。我的话不能使它们留住,它们留给我一个园子的静寂。不过我知道它们过一阵又会回来的。
现在我觉得我是这个园子里唯一的生物了。我坐在书桌前俯下头写字,没有一点声音来打扰我。我正可以把整个心放在纸上。但是我渐渐地烦躁起来。这静寂像一只手慢慢地挨近我的咽喉。我感到呼吸不畅快了。这是不自然的静寂。这是一种灾祸的预兆,就像暴雨到来前那种沉闷静止的空气一样。
我似乎在等待什么东西。我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我不能够静下心来。我一定是在等待什么东西。我在等待空袭警报;或者我在等待房东家的狗吠声,这就是说,预行警报已经解除,不会有空袭警报响起来,我用不着准备听见凄厉的汽笛声(空袭警报)就锁门出去。近半月来晴天有警报差不多成了常例。
可是我的等待并没有结果。小鸟回来后又走了;松鼠们也来过一次,但又追逐地跑上屋顶,我不知道它们消失在什么地方。从我看不见的正面楼房屋顶上送过来一阵的乌鸦叫。这些小生物不知道人间的事情,它们不会带给我什么信息。
我写到上面的一段,空袭警报就响了。我的等待果然没有落空。这时我觉得空气在动了。我听见巷外大街上汽车的叫声。我又听见飞机的发动机声,这大概是民航机飞出去躲警报。有时我们的驱逐机也会在这种时候排队飞出,等着攻击敌机。我不能再写了,便拿了一本书锁上园门,匆匆地走到外面去。
在城门口经过一阵可怕的拥挤后,我终于到了郊外。在那里耽搁了两个多钟头,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还在草地上吃了他们带出去的午餐。警报解除后,我回来,打开锁,推开园门,迎面扑来的仍然是一个园子的静寂。
我回到房间,回到书桌前面,打开玻璃窗,在继续执笔前还看看窗外。树上,地上,满个园子都是阳光。墙角一丛观音竹微微地在飘动它们的尖叶。一只大苍蝇带着嗡嗡声从开着的窗飞进房来,在我的头上盘旋。一两只乌鸦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叫。一只黄色小蝴蝶在白色小花间飞舞。忽然一阵奇怪的声音在对面屋瓦上响起来,又是那两只松鼠从高墙沿着洋铁滴水管溜下来。它们跑到那个支持松树的木架上,又跑到架子脚边有假山的水池的石栏杆下,在那里追逐了一回,又沿着木架跑上松枝,隐在松叶后面了。松叶动起来,桂树的小枝也动了,一只绿色小鸟刚刚歇在那上面。
狗的声音还是听不见。我向右侧着身子去看那条没有阳光的窄小过道。房东家的小门紧紧地闭着。这些时候那里就没有一点声音。大概这家人大清早就到城外躲警报去了,现在还不曾回来。他们回来恐怕在太阳落坡的时候。那条肥壮的黄狗一定也跟着他们“疏散”了,否则会有狗抓门的声音送进我的耳里来。
我又坐在窗前写了这许多字。还是只有乌鸦和小鸟的叫声陪伴我,苍蝇的嗡嗡声早已寂灭了。现在在屋角又响起了老鼠啃东西的声音,都是响一回又静一回的,在这个受着轰炸威胁的城市里我感到了寂寞。
然而像一把刀要划破万里晴空似的,嘹亮的机声突然响起来。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声音多么雄壮,它扫除了这个园子的静寂。我要放下笔到庭院中去看天空,看那些背负着金色阳光在蓝空里闪耀的灰色大蜻蜓。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21世纪教育网
6.作者描写的是“静寂的园子”,可是为什么多次写到松鼠追逐、小鸟歌唱、麻雀讲话、苍蝇嗡嗡、乌鸦叫声、蝴蝶飞舞以至老鼠啃东西的声音?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7.“房东家的狗”在作品中共出现了几次?作者反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8.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写作本文过程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9.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似乎在等待什么东西”,作者在“等待”什么?这“等待”里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文章结尾处写作者看“那些背负着金色阳光在蓝空里闪耀的灰色大蜻蜓”,作者为什么感慨“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
6.答案: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它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以物衬人,一方面突出了园子的静寂,另一方面更突出了作者在表面静寂掩饰下的不平静,流露出作者面对侵略者的肆虐所表现的激昂义愤的心情。
7.答案:作品的开头、中间、后面共三次提到房东家的狗。作者反复这样写是为了强调战争使人们居无定所,突出整座城市为躲避敌人的狂轰滥炸,家家“人去楼空”的现实。
8.答案:文中一共五处写到作者的写作过程:①我坐在书桌前俯下头写字,没有一点声音来打扰我。我正可以把整个心放在纸上。②我写到上面的一段。③我回到房间,回到书桌前面,打开玻璃窗,在继续执笔前还看看窗外。④我又坐在窗前写了这许多字。⑤我要放下笔到庭院中去看天空。
这样写更真实地反映了战争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不安定和巨大的灾难,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9.答案:(1)作者一方面在等待空袭警报响起,以便随着疏散的人群躲避敌人的轰炸;另一方面更等待预行警报的解除,盼望恢复正常安定的生活。“等待”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怨愤之情及对结束灾难战争的期盼之情。
(2)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飞机;作者从中看到国人抗击入侵者的行动和力量,似乎也看到把敌人驱逐出神圣的疆土,所以他感叹道“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
创新应用
10.(原创题)看下面消息,为《百家讲坛》写一段推介词,50字左右。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推动和谐文化建设
五年前收视率几乎为零的央视《百家讲坛》,今年收视率攀升至第二位,刘心武、易中天、阎崇年、纪连海等学者家喻户晓。一时间,洛阳纸贵,《刘心武揭迷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等成为发行数十万册的畅销书,《品三国》一书版权拍出了140万的高价。于丹的《〈论语〉心得》更是以高涨的人气,提高了这个节目的收视率。
答案:民众文化需求的增强,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结果。学者通过电视传播文化,有利于推动和谐文化的建设。
11.(原创题)下面是中国广东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会徽,请你写出其设计意图。
答案:以书法体汉字“广”、大学生的英文首字母“U”和数字“8”为造型元素构成运动员奋力拼搏冲刺的瞬间形象,借以体现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同时象征着新阶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新广东形象和时代精神风貌。“8”有“发”之吉祥意,寓示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广州圆满举行,并积极促进广东实现新时期的大跨越。
深层探究
12.同学们都知道,鱼书雁足正在悄悄远离我们的生活,那种企盼来信的焦苦,那种接读来信的喜悦,那种深夜写信的温馨,都在悄悄远离我们的心头。难道未来的天空将会只有电波的传递?对此,你怎么看呢?
答案:书信交流速度慢,寄、收信较费时,麻烦些,但情感交流更具体细腻,写信本身就有一种倾吐的快感,等待收信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书信是最能保持历史原汁原味的文字资料,书信有收藏的价值,可鲜活记忆,延伸过去的时光,好的书信既是一篇文学作品,也可是一幅书画作品……信本身就是件艺术品,信封、信纸、邮票、邮戳融为一体。书信是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的综合载体。书信像手工艺品,是写信人精心创造的,有收藏的价值。书信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尽管现代书信及电子邮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现代生活中人们通信、通讯手段也多种多样,在这个迷恋速度的喧嚣年代,个人化的书信像纯然手工的东西一样越来越少了。但书信仍保留着它独特的美和艺术价值,在人们心中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我们认为:不老的书信,不变的情怀,其他方式是代替不了书信的。
片段作文
13.在散文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请以“考试”为题写一段“画龙点睛式”的结尾。
答案示例: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高考链接
14.(2007湖北襄樊调研,22)今天是某校学生刘小玉的爷爷七十岁生日,她要通过电台为爷爷点一支歌曲以表祝福。
(1)她拨通了电台热线电话,礼貌而简练地向主持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她该怎么说?(50字以内)
(2)主持人愉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她又拨通了爷爷的电话,告知爷爷,该怎么说?(50字以内)
答案示例:(1)您好!我叫刘小玉,今天是我爷爷的七十大寿,我想点播《生日快乐》这支歌送给爷爷,祝他老人家快乐长寿,好吗?
(2)爷爷,您好!我在电台为您点播了《生日快乐》这支歌,作为我送给您的生日礼物,祝您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15.(2007浙江高考,23)下面是一份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请你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不超过80字)
稿件处理单
题名
一个平淡故事的悬念
文体
小说
作者姓名
王某
职业
作家
通讯地址
北京
一审意见
这篇小说虽然写得一般,但作者王某是著名作家,对提高我刊的知名度和发行量极为有利。建议作为重点稿件刊发。21世纪教育网
责任编辑:张××
×年×月×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审意见
此稿从质量看不像著名作家王某所写,而且据了解,近两个月王某一直在美国,不可能从北京寄稿,作者不留详细地址,显然是另一个王某。不过张编辑的意见也有一定道理。是否刊发,请王主编酌定。
编辑部主任:李××
×年×月×日
终审意见

执行主编:王××
×年×月×日
答案示例:质量是立刊之本,必须维护我刊的声誉。此稿质量一般,不能刊发。现在社会上存在投机取巧、恶意炒作的现象,此风不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