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内战烽火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知识点;掌握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及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识别插图处理信息?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梳理教材分析时局?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讨论探索?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
3、态度情感价值观:爱党情感?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她是值得信赖的?思想意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重庆谈判
2、教学难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重庆谈判的背景,时间,结果,影响
内战的爆发的时间、标志
刘邓转战大别山的时间,意义
2、课堂探究
1.为什么抗战后蒋介石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
2. 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
?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3、练习反馈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力量的壮大?????? B.国内人民要求和平???C.美国提出和平主张???? D.内战准备不充分?2.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A.《双十协定》? 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4.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5.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6.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2)陶希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说明了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更有文章好做”指的是什么意思?
对蒋介石的邀请,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 为什么要作出这一决定?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国共双方经过谈判,有什么结果?
8、阅读下列材料?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请回答:(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
(2)“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