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 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挖掘教材比较概括?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共同的
3、态度情感价值观:爱国情感?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是近代文艺的主旋律,仍需继承发扬。??思想意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詹天佑、魏源、严父及其代表性成就
2、教学难点?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三、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有哪些?
2、了解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2、课堂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爱国心,在不同领域以实际行动捍卫民族的尊严,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成就。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思考】(1)请把材料二人物的成就与材料一对应起来。
(2)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思想在中国探索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一事件中得以实践?
(3)《天演论》中提出了怎样的进步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在中国探索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一事件是这一主张的实践?
(4)我们从材料二中人物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3、练习反馈
1. 詹天佑针对外国人对京张铁路修建中的挖苦,他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这种思想,表达了詹天佑的(?? )A. 对外国的蔑视精神?????????????? B. 民族自强精神C. 以中国为荣精神????????????????? D. 立志报国精神2.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邓稼先3.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 (???? )A. 农业科技???? B. 文化教育?????? C. 电子工业????????? D. 化学工业4.“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对哪一事件的评价(??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废除科举制度5.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严复──“红三角”纯碱C. 詹天佑──京张铁路?????????????????? D. 侯德榜──师夷长技以制夷6.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右图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人物是谁?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
(2)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这一策略是什么意思呢?
四、课堂小结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与科举制的废除
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代表作
2、过程与方法: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认识作用分析利弊?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讨论探索?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3、态度情感价值观:社会进步发展观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 ,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与科举制的废除
2、教学难点?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与科举制的废除
三、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与科举制的废除的时间、背景
2、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代表作
2、课堂探究
1.阅读“新式教育的开端”一目,结合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材料二 《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探究思考】(1)结合材料一,指出迈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的是什么。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近代新式教育体制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对照今天我们的课程和课时,看看与材料二中的课程和课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探究思考】(1)请分别说出材料一中图1~4的作者。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五四运动后的中国进步文学、艺术家还有哪些。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代赋予了他们怎样的神圣历史使命?
(3)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3、练习反馈
1、北京大学的前身,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翰林院 D.清华大学
2、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 )
A.1905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49年
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扉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
4、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不可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是 ( )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孔乙己》 D.《子夜》
5、《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宣传了同样的主题,此主题的核心是( )
A.歌颂祖国山河 B.宣传抗日救亡
C.追求革命理想 D.反对黑暗统治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