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实业家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
2、过程与方法:归纳概括?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分析判断形成观点?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联系比较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解释历史,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3、态度情感价值观:爱国情感?用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思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它的两面性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殊国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教学难点?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及特征
三、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找出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口号、目的、结果
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进程
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
2、课堂探究
1、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
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几个阶段?
3、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4、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非常短暂的原因是什么?
5.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些部门?这说明了什么?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是什么?
3、练习反馈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是:A.方举赞???????? B.陈启沅??????????? C.张謇???????????? D.孙英德2.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自然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初现C.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原因不包括:A.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张謇等爱国实业家致力于实业救国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5.一战期间,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D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C.北洋军阀的分裂???????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右图中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A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资金少,规模小7、材料解析题:民族资本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虽然其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请回答:(1)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大幕被拉开,1882年,李松云在上海创办了铁厂,在其制造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国旗”,这是为什么?
?
(2)1895年—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哪位民族企业家的创业活动成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他投身实业之前的身份是什么?
?
(3)1914年—1923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外部原因是什么?
8、材料一:中国近代民办企业创办情况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989
74
1432
材料二: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你能看出中国近代米组工业产生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中?
(2)结合材料二,你知道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倡导的著名主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1916年前后世界上正发生着什么大事?
四、课堂小结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
《申报》、商务印书馆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2、过程与方法:?理解资料处理信息?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认识作用分析利弊?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讨论探索?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3、态度情感价值观:社会进步发展观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 ,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思想意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的变迁
2、教学难点?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了解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
了解《申报》、商务印书馆、了解社会习俗的变化
2、课堂探究
1.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她)在说什么?
?
?2.有的报纸上的广告太夸张了,那是不是说明它在欺骗读者呢???
3.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2、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
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
3、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
4、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5、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练习反馈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3.下列改变文化生活的成就中,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可以提供直接帮助的是(? )A.照相机 B.电影与照片 C.《申报》 D.课本与字典4.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 )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 )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6.下面哪一剧照反映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7.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什么呢?(??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