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单元测试AB卷 第八单元生物和环境B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单元测试AB卷 第八单元生物和环境B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8 20:2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B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区域。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2.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登顶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当海拔超过8000米时,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进入了“死亡地带”。限制人类在“死亡地带”存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气压 B.阳光 C.氧气 D.水分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属于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①葵花朵朵向太阳;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④草盛豆苗稀,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⑥北雁南飞;⑦草尽狐兔愁。
A.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④⑤⑥⑦
4.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能够吞食一些小动物,如蜘蛛和青蛙。猪笼草生长地区的土壤呈酸性,并含有一些营养物质。图为猪笼草的示意图。猪笼草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
A.共生 B.竞争 C.寄生虫与宿主 D.捕食与被捕食
5.下列有关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食物网是生物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
C.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D.食物网中任意食物链均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通道
6.下列对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成语所表示的一条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B.成语中的三种动物所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蝉、螳螂的发育均为完全变态发育
D.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7.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农田中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
D.某食物链“甲→乙→丙→丁”中,若因某种原因丙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乙会大量增加,丁会大量减少
8.下列不能完整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花生→鼠→蛇 B.树→虫→啄木鸟
C.水稻→蝗虫→青蛙 D.小虾→小鱼→大鱼
9.生态系统的组成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C.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D.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环境
10.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②高山上的油松;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菇;⑤树上的麻雀;⑥河边的青蛙;⑦树叶上的毛毛虫;⑧土壤中的蚯蚓;⑨鲜艳的大丽花。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 C.③⑥⑧ D.③④⑧
11.郑州市龙湖湿地公园遍布芦苇、菖蒲等植物,有天鹅、鸳鸯等多种野生禽鸟在此栖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植物和动物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天鹅、鸳鸯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1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
B.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等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1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就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1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做法能增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B.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D.保持动物和植物数量相等
1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B.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掏
C.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D.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缓和
B.环境问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C.环境问题全部都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
D.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类自我为前提
17.“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向世界阐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B.开展陡坡种粮、退耕还林还草行动,改善生态环境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18.2020年11月底,苏州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已基本完成试点区内的试点项目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19.家居环境一直是家居生活热门的话题,保持良好的家居环境,是每个家庭所希望的,家居环境好了,有益家人的身心健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家居环境——家庭的居住环境,也可以叫居家环境
B.既包括你家所在地周围的生活环境,也包括自己的家庭内部环境
C.充足的日照是衡量家居环境是否良好的标准之一
D.有没有高档的家居,豪华的装修是评价的主要依据
20.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下列关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在农田就地焚烧,灰分还田经济划算
B.可以作为造纸、纤维板的原材料
C.铡碎掩入田中,有机物缓慢分解
D.用于沼气发酵或饲养牲畜后再作为肥料还田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6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水稻公园由袁隆平院士谋划、选址、题名,规划面积约6662亩(1亩=666.67平方米),是集农业、科研、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隆平国际现代农业水稻公园内的水稻与杂草间有_______关系,害虫与水稻间有_______关系。
(2)2017年10月,袁隆平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亩产1149.02千克,创造了亩产量记录。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把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__________,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我们又以水稻为食,从而获得了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3)影响水稻生长的杂草、害虫等称为_________因素,阳光、土壤等称为_________因素,二者合称_________因素。
22.(10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简图,请回答:
(1)光、二氧化碳、水等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写出图示中的食物链: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通过________和食物网实现的。
23.(10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共有________种。如果蛇被大量捕杀后,会导致________数量增加。
(2)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最终________体内有毒物质富集最大。
(3)如图中各生物间通过_________关系构成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4.(10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我市一农田生态系统,绘制了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绿色植物、植食性昆虫、蛇、猫头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因素。
(2)该图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__和非生物部分。
(3)在图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有4对,即杂食性鸟与植食性昆虫、杂食性鸟与蜘蛛、青蛙与蜘蛛、_______。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
(4)农民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是为了让_______获得更多的能量。
25.(10分)2021年5月,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通报了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结合2016年~2019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后公布的统计数据,近五1年全国城乡人口及性别构成统计数据如表所示:
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
具体指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年末总人口(万人) 138271 139008 139538 140005 141178
城乡人口 城镇人口(万人) 79298 81347 83137 84843 90199
乡村人口(万人) 58973 57661 56401 55162 50979
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万人) 70815 71137 71351 71527 72334
女性人口(万人) 67456 67871 68187 68478 68844
性别比(女=100) 104.98 104.81 104.64 104.46 105.07
注释:①全国人口是指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②2016年~2019年为1‰人口变动调查样本数据推算而来,2020年为普查数据。
③表中数据的处理遵循四舍五入的原则。
(1)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全国人口在________年达到14亿,近五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逐年________。
(2)依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曲线图。(3)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5.07,而2019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4.46.这两年的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4分)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农业。如图是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鸡、鸭、牛在该生态农场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鸡、鸭与蚯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生态农业能实现人类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在利用鸡、鸭的粪便和牛粪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该生态农场的_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促进物质循环。
(4)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________,营养结构复杂,因而________能力较强。
(5)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海拔每升高1 km,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黄山松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区域,体现了温度影响黄山松分布。
2.答案:C
解析:限制人类在“死亡地带”存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氧气和温度。
3.答案:A
解析:①葵花朵朵向太阳;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⑥北雁南飞分别体现了太阳、水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而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④草盛豆苗稀;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⑦草尽狐兔愁都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答案:D
解析: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能够捕食蚊子、蜘蛛和青蛙等。猪笼草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与被捕食。
5.答案:C
解析: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还包括分解者,C错误。
6.答案:D
解析:该食物链应表示为植物→蝉→螳螂→黄雀;生态系统还包括非生物环境;蝉、螳螂的发育均为不完全变态。
7.答案:C
解析:动物、植物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8.答案:D
解析: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正确。
10.答案:D
解析: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腐食性动物都属于分解者,因此D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植物和动物只是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2.答案:D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13.答案:C
解析:“地球之肾”是指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14.答案:B
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从而降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错误;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C错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应保持相对平衡,而不是相等,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但不能增强自我调节能力,D错误。
15.答案:D
解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河床升高的根本原因。
16.答案:B
解析:农业种植范围扩大,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和放牧等活动,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与地理环境局部不和谐,A错误;环境问题不仅由自然原因造成,还有人为原因,C错误;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D错误。
17.答案:B
解析:我国西部有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土壤沙化、沙尘暴频发的地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地种粮,B错误。
18.答案:D
解析:“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不利于雨水的下渗和储存等,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
19.答案:D
解析:高档的家居、豪华的装修可能会污染家庭环境,不是评价良好家居环境的依据。
20.答案:A
解析:燃烧秸秆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不符合生态农业的模式。
21.答案:(1)竞争;捕食
(2)有机物;化学能
(3)生物;非生物;生态
解析:(1)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空气、水分等,二者间有竞争关系;害虫以水稻为食,二者间有捕食关系。
(2)植物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3)环境中影响生物分布等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因素,包括影响该生物的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另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
22.答案:(1)非生物;绿色植物;细菌
(2)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
(3)自我调节能力
(4)食物链
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题图中的光、二氧化碳、水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题图中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细菌属于分解者。
(2)题图中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23.答案:(1)草;4;鼠
(2)鹰
(3)吃与被吃;草→鼠→蛇→鹿
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有兔、鼠、蛇、鹰四种。如果蛇被大量捕杀后,鼠会因为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数量增多。
(2)有毒物质不能被分解,会随食物链积累,在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体内最多,该生态系统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是鹰。
(3)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建立的链状结构。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4.答案:(1)生态
(2)分解者
(3)猫头鹰和蛇;7
(4)农作物
解析:(1)在生物学上,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图示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图中食物链有:农作物、草等绿色植物→杂食性鸟→蛇→猫头鹰;农作物、草等绿色植物→植食性昆虫→杂食性鸟→蛇→猫头鹰;农作物、草等绿色植物→植食性昆虫→蜘蛛→杂食性鸟→蛇→猫头鹰;农作物、草等绿色植物→植食性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农作物、草等绿色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农作物、草等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农作物、草等绿色植物→鼠→猫头鹰;共7条食物链。在图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有4对,即杂食性鸟与植食性昆虫、杂食性鸟与蜘蛛、青蛙与蜘蛛蛇和猫头鹰。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越短,所能传递的能量越多。所以农民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可以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25.答案:(1)2019;增加
(2)见下图:
(3)2019年的数据为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误差,2020年的数据为普查数据,更为准确
解析:(1)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全国人口在2019年达到14亿,近五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2)依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曲线图,见答案。
(3)2019年与2020年的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2019年的数据为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误差,2020年的数据为普查数据,更为准确。
26.答案:(1)农作物;消费者;捕食
(2)太阳能
(3)分解者;无机物
(4)繁多(或较多);自我调节
(5)湿地;生物圈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鸡、鸭、牛在该生态农场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鸡、鸭吃蚯蚓,鸡、鸭与蚯蚓之间有捕食关系。
(2)太阳能是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3)在利用鸡、鸭粪便和牛粪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该生态农场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或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我调节能力越差。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
(5)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湿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