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元曲三首》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9 元曲三首》优化训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2 23: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元曲三首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兀的(wù) 蒯通(kuǎi) 凭阑(lán) 睢景臣(suī)
B.差使(chāi) 銮舆(yú) 糨洗(jiànɡ) 一壁厢(xiānɡ)
C.银铮(zhēnɡ) 辕条(yuán) 小觑(xù) 揪捽住(jiū)
D.咸阳(xián) 干戈(ɡě) 南柯(kē) 蟾宫曲(chán)
解析:B项,“銮舆”应读“yǔ”;C项,小“觑”应读“qù”;D项,“干戈”应读“ɡē”。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南柯 蒯通 删改 蟾宫
B.马蹬 蹭蹬 辕条 恣雎
C.凭阑 阑干 銮舆 鸾鸟
D.拽坝 揪捽 猝然 耽搁
解析:B项,恣雎—恣睢。
答案:B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百二山河(一百二十) 几阵干戈(战争) 梦说南柯(幻灭的梦)
B.畅好是(正好是) 胡踢蹬(乱踢乱打) 大作怪(非常奇怪)
C.凭阑(靠着阑干) 銮舆(皇帝的车驾) 排门告示(通知)
D.几面旗舒(飘扬) 见放着(看见) 旋拨还(马上)
解析:A项,“ 百二山河”,“百二”表示多数,并非确数;B项,“胡踢蹬”,胡乱地;D项,“见放着”,见,通“现”,现成的。
答案:C
4.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无论是失败的项羽,还是胜利的刘邦,都如南柯一梦般值得总结。
B.韩信功兀的般证果。——为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竟是这般的报应。21世纪教育网
C.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事情的成败好坏都出于同一个人。
D.醉了由他。——所谓的功名事业,都由他去吧。
解析:A项,梦说南柯:都如南柯梦一般地幻灭了。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5.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倩女离魂》。
B.“南戏中兴之祖”是人们对南戏优秀作品《琵琶记》的誉称,该剧为元末高明所作。
C.“临川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神灵梦感来启开情节,故得此名。
D.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散曲作家中成就最高者。其中《天净沙·秋思》及《夜行船·秋思》尤为著名。
解析:“元曲四大家”指元曲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其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汉宫秋》。
答案:A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南柯一梦:今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B.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谓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C.胡阑:本为“环”的谐音。曲连:本为“圈”的谐音。
D.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但有,所有;推故,推给故交朋友。
解析:“推故”意思是借故推托。
答案:D
2.下列对课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双调】蟾宫曲·叹世》意在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但全篇并无一字针砭当世,而只是罗列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的联想来体味作者的意图,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
B.《【南吕】四块玉·别情》写男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C.《【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突出体现了元曲特点,即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与唐诗宋词用语力求典雅不同。
D.《【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嘲讽刘邦的骄傲丑态,揭露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表现对他的蔑视,富于思想的进步性。
解析:B项,《【南吕】四块玉·别情》写的是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答案:B
3.对《蟾宫曲·叹世》这首元曲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咸阳”句用“百二”形容“山河”,强调咸阳一带山河险固,意在表明楚汉在此的争夺异常激烈。
B.“项废”句,在作者看来,取胜的刘邦比失败的项羽值得歌颂。
C.“南柯”用典恰切,表达了作者“成败兴废都是梦,功名富贵不必求”的观点。
D.“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双关,一是说韩信的成与败都与萧何相关,二是表达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种人情反复的讽喻。
解析:在这首曲中,作者没有对成功的歌颂,或者对失败的批判。其内容是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如同南柯一梦一样,醒来都烟消云散了。
答案:B
4.《四块玉·别情》运用了层层设障、加深缠绵的愁思的写法。请结合全曲具体分析。
答案:杨花纷飞,既是障人视线的物,又暗喻离人的漂泊,还可用飞絮的杨花来表现女子愁思的缠绵,其一语双关为全曲设定了感伤凄迷的氛围。杨花这个具有春天时节特征的景物所造成的气氛,正好衬托出女子为离情别恨所愁苦的难以抑制的心情,如此看来,春光不仅热闹,还含有春意缭乱、春情难遣之意。拂开眼前的杨花,看到的是“溪又斜”,“山又遮”,即弯弯的溪水曲折流向远方,重重的山峦起伏绵延,青山遮住了视线。接连的障碍,女子的愁绪随景物变化不断地加深,变得凝重,有着欲罢不能的感伤,当心爱的人已经远去了,看不见时,只好叹惜道“人去也”。“凭阑”目送原是为了对爱人的思念,谁知越送愁越重,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了。所以,层层的设障,是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女子“愁思无穷尽”的心境。
5.〔尾声〕末几句:“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说明了什么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直接称呼刘邦死后的谥号,虽然于事理不符,但却将农人不识进退、懵懂憨直的性格特征与知解能力和盘托出,不惟算不得破绽,竟可谓神来之笔。在这一部分中,农人的知解能力与叙述材料的真实情况之间的反差达于极限,作品的戏剧性反讽效果也随之达于极致。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南吕】四块玉·别情》(关汉卿),完成1—3题。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拂袖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这支曲子所写的主人公的情感特点是怎样的?请具体分析。
2.“凭阑拂袖杨花雪”一句有什么作用?
3.曲子最后三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与前数句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1.答案: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强调别情沉重更合乎情理。
2.答案:二重意味:首先点名季节为暮春,此时节最容易动人离愁,或许还有暗示别时情景的作用;二是点明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且怅惘许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拂袖”。
3.答案:别时景象。“关系”可作多种理解:①顺承,女主人公由望中情人的去路而引起伤神;②可看做作者在章法上作了倒叙腾挪,使得作品的结构不直致,结尾有余韵。③可以看做是前两种意见的融合,因为倒叙也可以看做是女主人公的追忆。
(二)阅读《【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片段,完成4—8题。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21世纪教育网
〔二煞〕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
4.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 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见那大汉后,“险气破我胸脯”?
6.曲中为什么把刘邦称为“刘三”?
7.文段中“三煞”“二煞”“一煞”“尾声”是什么意思?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元曲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8.元曲是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曲中不少对称的句子。试从上面文段中找出三组对偶句来。
(二)4.解析:这几个字除了第一个字之外,其他两个都是多音字。那么在注音和解释时一定要注意到语言的特殊环境,不能离开语言环境来注音或解释。
答案:“拽”读“zhuài”,意思为“拉”;“秤”读“chēnɡ”,意思是“测定重量”,不过这个意义的用字现在一般写作“称”字。“量”读“liánɡ”,意思是“用尺、容器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来确定事物的长短、大小、多少或其他性质”。
5.乡民深知刘邦的低微出身及发迹经历,见他车马仪仗豪华地回乡,心里产生了不平。
6.说明村民对刘邦非常熟悉,同时表明村民对封建统治者的轻蔑态度。
7.解析:“三煞”等是常识性的知识,是需要掌握的。语言特点应该抓住本文与众不同的内容来思考回答,尤其是口语化的特点应答出。
参考答案:是曲牌名。最大特点是运用民间口语,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
8.解析:此题难度不大,掌握了对偶的常识就很容易解出,只是在选择答案时要注意尽量选出严对的一些例子,若没有则再求其次。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①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②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③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④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三)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9—10题。
【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9.“嫦娥”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0.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
(三)9.答案: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
10.答案:运用了比喻修辞,以一轮飞镜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1—12题。
山坡羊 潼关①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②,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①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为西都屏障。②西都:历代王朝在关中建都的都城,统称西都。
11.曲子开头怎样描写潼关形胜?作用是什么?
12.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议论针对什么事实而发?
(四)11.答案:一句写山,用“峰峦如聚”作形象的描绘,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二句写河,用“波涛如怒”作形象的描绘,赋予黄河以生命和感情;三句写“山河表里潼关路”,总括山、河,归到潼关,着一“路”字,极言潼关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关系着在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这样写为后面的抒情、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12.答案:无数个王朝的兴、替,百姓之苦依然如故。
(五)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3—15题。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
乔 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3.本曲第一句“瘦马驮诗天一涯”描绘出了怎样的一位诗人的形象?
14.本曲第二句诗人笔锋一转,描写金陵道上之所见。与首句对仗,意思相对,又彼此相成,共同构成一种意境。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试结合这两句进行简要的分析。
15.比较这首元曲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写法上的异同。
(五)13.答案:描绘出一位骑着疲惫无力的瘦马,风尘仆仆地行进于荒郊道上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14.答案:移情于物。这两句,构思新颖别致,作者以李贺自况,写远离故园,流落他乡,却不说自己对漂泊生活感到厌倦,而说鸟儿知倦;不说自己哀愁,而说鸟儿呼愁,赋予物事以人的思想感情,曲折写出异地游子的无穷乡思,景物描写和感情抒发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15.解析:《金陵道中》是一首描写行役羁旅苦情的佳作。开头两句巧妙地化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创造的意象,“瘦马驮诗天一涯”指作者自己,“倦鸟呼愁村数家”是景物。由我及物,物也有了倦意和愁感。作者从萍踪逆旅的主题,引申到时光易逝的感叹上:“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青春不再,满头青丝,变成如霜白发。柳花无意,诗人有情,无限感慨蕴于诗底。小令仅有四句,却有两层意思,又层层递进,气脉相连,耐人咀嚼,促人憬悟。
参考答案:相同点:二者都用衬托;不同点:前两句景与情统一,后两句景与情对立。
(六)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16—17题。
【双调】水仙子·讥时
张鸣善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熊。
16.试分析这支曲子意象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17.试分析这支曲子语言和结构上的特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六)16.答案:选择形似而实非的意象,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丑化、变形,讽刺元代社会高官显位以假充真、腐朽虚伪的现实。
17.答案:语言:鼎足对(兼用对偶与排比)的运用,容易收到联珠炮似的效果,适宜于嬉笑怒骂的内容;结构:由放而收,由收而放,呈对称形式,读起来节奏感极强,兼有错综与整饬之韵味。
(七)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8题。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18.高度的夸张手法是本小令的主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七)18.答案:这是一首表达强烈讽刺意义的小令精品。起首三句,在三个分述和一个总括中,无一字言“贪”,而贪者形象自然跃然纸上。五、六、七句用三个逐步深入的意象,继续挖掘贪者之心:对一切可以捞一把的事物,从不轻易放过。鹌鹑吞到嗉里的豌豆,他要掏出;鹭鸶细长腿上,他要劈下精肉;蚊子小肚内,他要刮出脂油。这一系列艺术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鲜明地突出了“贪小利者”的本质。结句精警,抨击有力。所谓“老先生”者,实指元代的各级官吏。全曲寓庄于谐,嬉笑怒骂,皆成妙文,体现出元曲爽朗、幽默、风趣的特色。
(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19.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八)19.解析:这首词上半阕的一个重要词语是“渐觉”,正是这个“渐觉”引出了词人对春天景色的富有层次的感受,先是春水,后是柳烟,再后是杏火。上半阕另一个重要词语是“闹”,正是这个“闹”字写出了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宋祁因此词而出名,人称“红杏尚书”,可见词中“红杏”一句在文人中的影响。尤其是句中的“闹”字,王国维誉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当然,诗词的鉴赏有一定的主观性,即使对这个“闹”字,古代也有人认为“写良辰而用此等字眼,无理甚矣”,因此我们如果从反面立论也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得到肯定。
参考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云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新应用
20.有人认为《【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中的农民具有反抗精神,你是怎么看的?请谈一谈。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同学们可以自由解答,只要能够根据文本,谈得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略
21.(原创)补写出文中的空缺部分。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早在1931年就说过:“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贻琦讲这句话的背景是1931年清华大学的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学校已把重点放在引进大师上,而不是过多地关注房子。
解析:一个是在句式上的模仿,这在句中非常明确。写作的内容当是梅贻琦讲这句话的背景。
答案示例: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22.(原创)为下面一则新闻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
中新网北京8月30日电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九次会议今天表决通过了反垄断法草案、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就业促进法草案、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和关于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草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30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反垄断法,将自明年8月1日起施行。
解析:新闻标题要求简洁、明了,体现新闻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人大常委会通过反垄断法等五项法律草案
2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元曲……任你徜徉,任你吸吮,它给了你诗的情怀,真的教诲;抑或是你拓展了它的内涵,增添了它的光彩……
请以“唐诗(宋词、元曲)与我”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写作提示:刚学了唐诗宋词元曲,我们应对它们有更深切的体会。话题要求它们要“与我”发生联系,所以我们写这段文字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别人的观点,而是自己的感受,是自己学过诗词曲之后所受的教益或一些体会。可以写自己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美,也可以写自己懂得了鉴赏的方法。总之,抓住其中一点谈就可以了。要注意的是,不要泛泛而谈,而是要结合具体的事例来分析或谈感想。
高考链接
24.(2007湖南高考,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案: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25.(2007广东饶平高考模拟,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渡桑干21世纪教育网
刘 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
(2)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作者的“客中怀抱”是什么?又是如何“曲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①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②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③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2)①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②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一样。这就曲折而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或:如果把“更渡”理解成作者的回乡之“渡”,只要扣住作者回乡途中竟觉得客居十年的并州就像故乡一样让人留恋这一感情上的矛盾作答,亦可。)?
快乐时光
天平的砝码
有这样一则幽默:一个面包师一直从他隔壁的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觉得本应是3磅的一包黄油似乎太轻了点。于是他开始定期地称一称黄油,发现每回都分量不足。他特别生气,便开始向执法机关提起诉讼。
“您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有哇,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农民回答道。“有很准的砝码吗?”“没有,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码。”“没有砝码,那你怎么称黄油呢?”“这好办,”农民回答说,“你瞧,就在面包师从我这儿买黄油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买他的面包。我总是要同样重量的面包。每次这些面包就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于是法官判定农民无罪,而面包师不得不承担诉讼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