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优化训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2 23: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1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5分钟训练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渣滓(zǐ) 堕落(duò) 缴械(jiǎo) 叨天(dāo)
B.夤缘(yín) 蹶倒(jué) 敷衍(fū) 琐屑(xuè)
C.曲阜(fǔ) 淫佚(yì) 嗤笑(chī) 恓惶(xī)
D.简练(liàn) 惰性(duò) 附丽(fù) 耸身(sǒnɡ)
解析:A项中“叨天”的“叨”应读“tāo”;B项中“琐屑”的“屑”应读“xiè”;C项中“曲阜”的“阜”应读“fù”。
答案:D
2.请选出对加点的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一语破的(箭靶的中心,比喻事物的要害) 附丽(好看,美丽)
B.席不暇暖(空闲) 躬耕(亲身)
C.贪污淫佚(同“逸”,放纵) 夤缘(攀附上升)
D.信笔直书(随意用笔) 蹶倒(仆,跌倒)21世纪教育网
解析:A项中的“附丽”应为“依附,附着”的意思。
答案:A
3.填空。
本文作者朱光潜,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徽省桐城人。1919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在上海、浙江中学教书。1925年留学英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自己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自我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最重要的著作。21世纪教育网
答案: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 翻译家(三者之中任选其二即可) 《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史》 《谈美》 《悲剧心理学》(任答其中两者即可)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我过于相信自然______________,不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
(2)其实我们涉身处世,随时随地都横着两条______________,一是抵抗力最低的,一是抵抗力最大的。
(3)意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精妙境界。
(4)懒,所以遇______________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
A.显露 路径 洗濯 诱拐 B.流露 路径 洗练 引诱
C.流露 道路 洗练 诱拐 D.显露 道路 洗濯 引诱
解析:“流露”指(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显露”指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现出。(1)句横线前有“自然”一词,故用“流露”才恰当。“路径”,道路(指如何到达目的地说),但与“道路”一词不同,“路径”为抽象的,而“道路”却常常用于具体的。“洗练”指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而“洗濯”是用水等洗的意思。“引诱”是诱导,诱惑,“诱拐”是用诱骗的方法把别人家的妇女或儿童弄走。
答案:B
5.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请归纳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3—7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自身体验谈起,指出人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分析并举例论述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3)把中心论点上升到国家和时代的层面上来。
10分钟训练
1.请选出下列熟语运用得不恰当的一项( )
A.他们在道德学问事功各方面都决不会有成就,万一以庸庸得厚福,也是叨天之幸。
B.听了这话,我捏了一把冷汗,起初还有些不服,后来对于前人作品多费了一点心思,才恍然大悟……
C.这种人在事实上失去最高生命的特征,堕落到无生命的物质的水平线上,和死尸一样东推东倒,西推西倒。
D.比如当学生,不席不暇暖地去做学问,只敷衍功课,混分数文凭……走抵抗力最低的路径。
解析:A项中“庸庸得厚福”指的是一个人非常平庸却得到了很大的好处。B项中的“恍然大悟”是形容忽然醒悟。C项中的“东推东倒,西推西倒”的意思是没有什么生命力。D项中的“席不暇暖”是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忙得很。此处不当,应该使用“死心塌地”。
答案:D
2.请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得完全正确的一项( )
照这样看,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①抵抗力所屈服。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②抵抗力所拿出的③抵抗力,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④意志力。
A.①②③相同,④与前面的都不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单独一个意思,②③相同,④与前不相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解析:理解时一定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否则就可能望文生义。这里前两个词的含义是诱惑力,而后面的两个是“人”所拥有的对抗的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3.朱先生认为人与物的一个最大的区别点是什么?
答案:物质永远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
4.结合全文,说说朱先生认为假如缺乏了意志力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解析:认真分析第7段的内容,尤其要注意“我曾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这句话,后面的内容就是谈恶果。
参考答案:朱光潜先生从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指出了“懒”的恶果。假如是人,便会走向堕落;假如是社会,便会走向腐败。21世纪教育网
5.“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什么?
解析:重点分析后三段,后三段是在分析“抵抗力大”和“抵抗力小”的基础上的总结和归纳。
参考答案:人要敢于追求,敢于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30分钟训练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提出这个题目来谈,是根据一点亲身的体验。有一段时间,我学过作诗填词。往往一时兴到,我信笔直书,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成了自己读读看,觉得很高兴,自以为写得还不坏,后来我把这些习作拿给一位精于诗词的朋友看,请他批评,他仔细看了一遍后,很坦白地告诉我说:“你的诗词未尝不能作,只是你现在所作的还要不得。”我就问他:“毛病在哪里呢?”他说:“你的诗词都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喜欢取巧,显小聪明。”听了这话,我捏了一把冷汗,起初还有些不服,后来对于前人作品多费了一点心思,才恍然大悟,那位朋友批评我的话真是一语破的。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我过于相信自然流露,不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意境要经过洗练,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精妙境界。洗练推敲要吃苦费力,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福楼拜自述写作的辛苦时说:“写作要有超人的意志,而我却只是一个人!”我也有同样感觉,我缺乏超人的意志,不能拼死力往里钻,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这一点切身的体验使我感触很深。它是一种失败,然而从这种失败中我得到一个很好的教训。我觉得不单在文艺方面,就是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1.作者用自己学“作诗填词”的事例是说明什么的?作用是什么?用自身的事例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福楼拜自述写作辛苦时说的“写作要有超人的意志,而我却只是一个人”这句话?21世纪教育网
3.作者用语朴素、亲切、自然,但非常有逻辑力量和严密性。请举一例来说明。
1.解析:理解本题的内容要结合文段。说明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观点——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但作者运用这一事例的作用却有许多。
参考答案:说明本文的观点: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作用:(1)引出本文谈论的话题;(2)论证本文的观点;(3)说明本文谈“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一话题的来由。好处:显得亲切生动,并且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解析:题目中只是问“如何理解……这句话”,要求并不是很具体,但在解答这道题时,要答出这句话的本意,也要答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名家名言,是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参考答案:这句话极言写作的辛苦,说明要获得写作的成功,必须有超人的意志,人必须不断与自身的惰性斗争,努力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作者在这里是引用论证,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3.解析:本文的语言特点还有许多,但答题时切忌随意选择角度来回答,一定要从本题题目里的要求——“用语朴素、亲切、自然”几个角度来回答。其实符合这样的特点的语言在所选的段落中也有许多。另外在解答时切忌泛泛而谈,要选中一个现象作深入的分析。
参考答案:如“我觉得不单在文艺方面,就是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一句,其中“不单”表示某种范围,“任何”表示适用于所有方面,“必定”表示没有其他可能。观点鲜明,语言严密,无懈可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这是比较显著的例子。其实我们涉身处世,随时随地都横着两条路径,一是抵抗力最低的,一是抵抗力最大的。比如当学生,不死心塌地去做学问,只敷衍功课,混分数文凭;毕业后不拿出本领去替社会服务,只奔走巴结,夤缘幸进,以不才而在高位;做事时又不把事当事做,只一味因循苟且,敷衍公事,甚至于贪污淫佚,遇钱即抓,不管它来路正当不正当——这都是放弃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而走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这种心理如充类至尽,就可以逐渐使一个人堕落。我曾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懒,所以因循苟且,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懒,所以随俗浮沉,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知识阶级懒,所以文化学术无进展;官吏懒,所以政治不上轨道;一般人都懒,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懒是百恶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
4.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5.作者说:“懒是百恶之源。”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段论述“懒”的文字?
4.参考答案:最后一句是中心论点。“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这是在列举一系列反面事例的基础上自然提出的。
5.解析:联系本段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略
6.参考答案:与前面的孔子的正面事例形成对比,这样正反结合,更具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渴 望
罗 兰
每天都听广播员报过了“现在是凌晨1时”与“今天”全天的播音节目之后,带着怅惘的心情去准备入睡。怅惘的是,我找不到夜。夜尚未到手,便已被另一个“今天”所取代。没有今夜,而只有“今天”的24小时与“明天”的24小时。今天尚未过去,次一天就已迫不及待地赶着登场。夜就在一个“今天”与另一个“今天”之间被挤扁。现代生活就是如此匆匆,匆匆到以零秒的速度跨过每一个日子,以零秒的速度去争取每一点滴的时间。
每次,我带着一整天的疲倦,好容易料理清楚种种样样的杂事,刚想舒一口气,就被“×月×日凌晨1时”所唤醒时,我就感到一阵难言的失落。我觉得现代人真如同一个个被时间之鞭所驱策催逼着的奴隶。你无权拥有上天赐予的深夜,而你能够“享受”的,只有分秒必争的白日与白日。你无权驻足喘息,随时总有人把你从朦胧中唤醒,告诉你,你所拖挽的这列生命之车是一列从生到死的直达车,这旅程,没有中途站。
于是,在这样的匆匆里,你既无暇对你所置身的这个世界略作观赏,你也无暇对在这世界上奔劳跋涉的自己做一刻心灵的内省与感觉的回顾。
一个今天,接着一个象征终结的今夜。“Tomorrow is another day”,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和过去那个年代的人们,即使在苦难中,尚有余地让他们在一个辛劳的日子过后,把自己躲进一切静止、一切消隐的黑夜里。在那样的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惊闪,没有机器的喧闹,没有工作数字的竞赛,没有连夜赶工的加班,没有透支生命的游乐。夜是一道护城河,隔开白日与白日的战役,躲开另一天生命之鞭的驱使,找到一枕沉酣。在那样的时代里,人们过一天,有一天应得的休息。“明天”隔着迢迢长夜,那是一个段落,一次结算;黑夜过去之后,是另一个起点。
而现在,人们活着是以“一生”为单位。你降生了,就给你上足了弦,让你“嗒嗒嗒嗒”马不停蹄地奔向终站。这世界是不舍昼夜地吵吵嚷嚷,有日校夜校在不舍昼夜地读书,有日班夜班在不舍昼夜地工作,有日场夜场在不舍昼夜地游乐。于是,生命也如不舍昼夜的江水,在喧腾澎湃中,义无反顾地流逝。不错,这是一段没有休止的奔驰,是一首“永动曲”。这一生,是一张大面额的纸币,只够你一口气把它挥霍。
我渴望一个法定的夜,赋给它应有的权威,去撑开一个又一个忙碌的白日,让这一生有较多的单位数量,使我觉得手头丰裕,而心情安闲。正如我喜欢一些不会贬值的零钞,让我可以有较从容的心情,慢慢地去选择自己微小的用项,以便多有一些收获,而不愿如同一个奢华的浪子,把仅有的一张整钞孤注一掷地花完。
(选自《精美散文》)
7.文章的题目是“渴望”,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渴望的是怎样的生活。
8.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叙述和描写现代生活的特点的?
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对待现代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10.下面是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
A.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多角度地描写现代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此外,还抒写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B.对现代生活的基本特点,作者是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亲身感受的角度描述的。
C.为了更加深刻地揭示现代生活的特点,作者把现代人一天的生活与“郝思嘉和过去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忙碌的一天的生活做了比较。
D.文章最后一段,用形象化的语言,从“希望的”和“不希望的”两个角度,表达了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E.本文的语言十分生动、精美,大量使用了比拟、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7.解析:这种“渴望”可以说是贯穿全文,但我们更应关注最后一段。这一段虽然语言含蓄,但我们可以从作者的“渴望”里找出作者的渴望的内容,再联系前文,应该能够较好地表达出问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作者所表达的是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渴望”:有黑夜把白天隔开,让现代人一辈子有无数个休息、观赏和内省的机会。
8.解析:第1—3段为一个意思,是对一昼夜而言的;第4段是对一生而言的;最后一段是总结。
参考答案:就一昼夜而言,只有连续不断的“白天”,没有可以休息的“黑夜”;就一辈子而言,是马不停蹄地奔向终点站的直达车,是“一段没有休止的奔驰”“是一首‘永动曲’”。
9.解析:本文中的态度非常明显,从字里行间完全流露出来,尤其是最后一段更是明确。
参考答案:作者对现代生活的过于紧张和忙碌表示了痛惜和无奈,并希望现代生活具有理想的生活节奏。
10.解析:C项作者是用“郝思嘉和过去那个时代的人们”有张有弛的一天,与现代人一辈子无休无止的生活作比较。E项文中没有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答案:CE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生命的一抹
郭 枫
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什么叫作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奇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河干,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呀!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
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丽!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织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织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21世纪教育网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静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11.第3段中说:“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这种“粗浅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哪两点?21世纪教育网
12.第4段中,作者把自己比作蜘蛛:
(1)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说:“说我像那只……蜘蛛,不如说那只织网的蜘蛛像我。”这两种说法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13.第6段最后说,“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从全文来看,
(1)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
(2)“充实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字)
(3)“美化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11.解析:首先认识到这句话与上段的关系,这句话实际上是承接上段的,是对上段的总结,上段的内容可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喜欢之情、喟叹之情。
参考答案:一是面对生命繁荣时的喜悦;二是面对生命凋零时的喟叹。
12.解析:第一个问题在这个比喻句后有说明,即“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这句话。第二个问题要考虑语气的重点,这种说法在汉语中属于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因为有时我们抓不准重点,对语感的能力要求也很高。
参考答案:(1)生命都局促在一个孤寂的世界里。(2)前者强调蜘蛛的孤寂,后者则是突出“我”的孤寂。
13.参考答案:(1)在缤纷的物质世界里,一个人应该拥有一个自由的精神境界。(2)我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识,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3)在平淡的现实生活中,我感到了醇厚的情趣。
创新应用
14.(原创题)仿照例句,写两句话,句式可以不同,但内容必须有联系。
“雄鹰翱翔天空,难免伤折飞翼;骏马奔驰大地,难免失蹄折骨。”挫折与困境会死死缠绕着你。要么你低头向它们求饶,要么它们羞愧不已,溜之大吉。
选择后者,我们就在挑战人性的弱点,让人性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让自我的人格高尚。
选择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仿写要求比较宽泛,不要求在句式上的相同或相似,只要求内容上的关联。那么,大家就应该着重分析它们的联系。“后者”是什么?后者就是“它们羞愧不已,溜之大吉”。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这样呢?战胜这些挫折和困境。战胜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会有什么意思,这是需要大家仿写的内容。
参考答案:我们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开创一个个美好的明天,真正成为成功者。 才能领略过程的美丽,虽然爬陡峭的山历经艰险,但却是步步向上的,并且最终达到顶峰,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壮观风景。
深层探究
15.作者认为人如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会“失去最高生命的特征”。你同意这种见解吗?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要求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否则就流于形式。要进一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深化情感体验。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人“最高生命的特征”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而人如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是惰性大于意志力,只会“和死尸一样东推东倒,西推西倒”,在道德学问事功各方面都绝不会有成就,只能庸碌无为。应该说作者的观点很有道理。联系实际内容略。(在谈自己的看法时关键是要联系实际)
片断作文21世纪教育网
16.联系本文,联系我们在生活、学习、社会、自然、自身等各个层面会碰到的各种“抵抗力”,写一小段关于意志力的感悟文字,要求有思想的深度,且有文采,200字左右。
高考链接
答案示例:奥运冠军刘翔,他很有跑步的天赋,通过超越常人的艰辛和反复的训练,最终赢得了冠军。刘翔说:“我的目标是认真地训练,每一天过得充实些,而不是为了某一个奖项或者某一个冠军。我只是为了我的梦想。”刘翔表示,他是从自己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我们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放任自流,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发展,结果是浪费了自己的一生苟存在这个世界上,只能自己等着被社会淘汰。
17.(2007广东佛山高三质检,6)看下面的漫画,先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再揭示漫画的寓意。
(1)说明漫画的内容。(不超过75个字)
(2)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漫画的标题为“小祖宗在军训”。图中烈日下有两个孩子身穿军装正在齐步走,一个孩子挥汗如雨;另一个孩子脚下却有阴凉,原来,他的母亲正隔着篱笆为他撑伞。(标题与图中内容的顺序可以互换)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讽刺了家长溺爱子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