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自然环境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指图说出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概括亚洲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在地形图上找出亚洲不同流向的河流及分布特点;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归纳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点;3、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与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亚洲的地形区分布以及河流的流向
教学难点 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本节是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的开端,虽然初一年级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的总论部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还缺少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本节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认知方法,初步形成亚洲自然环境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地图的能力及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展示亚洲地理景观图,以《亚洲雄风》歌曲片断为背景音乐。[讲授新课]地形特征1、认识亚洲主要地形区2、亚洲地势特点二、河流特征亚洲主要河流及流向 [过渡]同学们,通过展示图片以及《亚洲雄风》这首歌深切地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等地形区,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结合“图6.8亚洲的地形”和“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说出你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
首先交代清楚内外流河的意义。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①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② 欣赏歌曲思考自然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学生读图思考分析,进一步认证亚洲地势特点。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内流区、外流区,对河流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慷慨激昂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小组合作,动手完成,调动多种感官,记忆更为深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通过读图了解亚洲河流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3′10′10′
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的关系[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亚洲主要大河,并圈出它们注入的海洋,看看亚洲河流是否都注入了海洋。(注意区分内外流河)
布置几个思考题回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 (2)思考河流流向受什么因素影响。 (3)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通过学习亚洲,类比北美洲,完成书上第8页的活动题。比较项目亚洲北美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东西高,中部低地形特征起伏大,复杂多样多样河流流向由中部向四周流由东西部向中部流河流分布呈放射状分布呈扇形分布1、大屏幕上练习练习册5-8页 让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认识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具体知识点由学生补充完整。 培养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表格对比分析,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5′5′3′
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一地形 1、地形单元 2、地形特征二河流 1、分布特征 2、与地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