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叶圣陶名言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新课导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自主阅读,领会文章内容,复述主要情节。
2.深入理解课文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
【张中行】(1909—2006年),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走近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丁卯年 商酌 譬如
累赘 拖沓 妥帖
mǎo
zhuó
léi zhui
tà
pì
tiē
字词积累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pèi)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修润】修改润色。
【譬如】比如。
【诲(huì)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品读题目
品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尊敬的情感。
整体感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
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 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心中罩上“双层的悲哀”。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教育人们铭记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理解叶老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细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特点。
细节探究
扣先生语言,品先生之形象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
——治学严谨
忆先生之身影,品先生之形象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热情、周到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碎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合作探究
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照应开头;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写法探究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
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用的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深挚。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述,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总
怀念敬佩赞美
品德过人
文墨方面
日常交往
写文章
文风
写作的各个方面
提出希望
待人厚
写话
简洁
求完美
铭记主张
律己严
分
板书设计
本文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时也阐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特别强调了写文章要“简明”的重要性。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敬佩和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解析】A项,“别”应读biè;B项,“帖”应读tiè;D项,“沓”应读tà。
C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谦虚 业绩 朦胧 正心修身
B.悔恨 悠久 出板 南腔北调
C.儒家 公寓 丁卯 躬行君子
D.微末 天坛 悲哀 学而不厌
【解析】B项,“出板”应为“出版”。
B
课堂检测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解析】B项中,“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应用“津津有味”。
B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半个小时左右,教室就被大家打扫干净了。
B.杨绛先生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C.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D.通过这次写作大赛,使全校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解析】A项语义重复,可删去“近”或“左右”;C项搭配不当,“善待”应改为“维护”;D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
B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
拓展阅读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很现代的叶圣陶
拓展探究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一个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还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
拓展探究
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拓展探究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叶圣陶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
拓展探究
叶圣陶文笔练迭,文章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个谦恭温良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拓展探究
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的有活力作了铺垫。
说明叶圣陶先生书法工整,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
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
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拓展探究
3.选文的标题中,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
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
课下作业
1.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课下交流: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
2.根据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修改一篇习作,看看有什么效果。
课下作业
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面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快步服务台品,并为其女的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本文所叙述的事情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确实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
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