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20:15:06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3、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背诵全诗。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狂放愤激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将进酒(qiāng) 岑夫子(cén) 钟鼓馔玉(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须沽取(gū)
2.弄懂词义。
①将:请。
②会须:应当。
③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④馔玉:美好的食物。
⑤径须:干脆,只管。
⑥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⑦尔:你。
⑧销:同“消”。
重点梳理
【重点01】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重点02】诗歌的前六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明确 ①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②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③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④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重点03】整首诗歌情感是如何变化的,找到相应语句并分析。
明确 ①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
成雪。”写青春不再的感慨,个体的渺小,流露出无尽的悲伤。
②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③愤。“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辞。
④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反客为主,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这狂,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集中体现。
【重点04】诗歌中的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
(课堂展示)
①、诗→“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 → 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李白的人格魅力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志气、豪气、骨气。也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信不疑精神,“输肝剖胆效英才”的积极奋进精神,“安得折腰事权贵”的果敢叛逆精神。
先说志气。李白特别热爱生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祖国的千山万水充满了激情;对农民、基层工等都有无限深情。
李白用天才的诗笔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李白有诗:“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这就是说,他曾经立志要像孔子那样总结论述一代政教文化,辉映千载。而实际上,阴错阳差,苦读书,勤走路,多写作,他却像司马迁一样用文史家的良知、真心反映了所处的时代的精神风貌。他坚信自己的文笔可以达到“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效果。
再说豪气。他决心用自己的才能报效社会,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种豪气,豪壮气概,他认为总会有一天长风破浪渡沧海,冲破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大量诗文可以说“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歌颂姜太公、鲁仲连、剧辛、乐毅、张良、诸葛亮,就是表明自己要像这些历史上的功臣那样,报效国家。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可以说实现了“输肝剖胆”的诺言。
三说骨气。他大写“行路难”、“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里有很深的人生哲理。表面上写行路的艰难,实际上是表明人生旅途上的艰险。他的豁达胸怀,类似庄子,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借酒销愁,抒发情怀,类似陶渊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对李白有很大影响。李白说“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愁之后干什么?还是要“效英才”啊。
总之,李白的志气,是他生活的底气;豪气,是他生活的风度;骨气,是他生活的气概。这三种气质构成了李白的人格魅力。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对诗句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朗读韵律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了解诗句的大意,把握诗句语法结构和感情的变化,根据常见的规律,准确划分节奏。
D项,“锦城”“云乐”“不如”“还家”都是双音节词语,中间不宜断开;“虽”“早”是两个单音节词,要分别与前后断开。最后的节奏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屏住呼吸)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D项,坐:徒,空。句意: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然长吁短叹。
故选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①何:疑问代词,什么。句意:西行的友人什么时候回来。
②何:疑问副词,多么。句意:青泥岭多么曲折盘旋。
③但:副词,只。句意: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④但:副词,只。句意: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故选C。
【点睛】
文言虚词要“三抓”, “三抓”是指:(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
4.下列不符合《将进酒》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来圣贤皆寂寞”,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评”,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的寂寞。
B.“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酒至酣畅之处,不由得“忘形到尔汝”,反客为主了,豪放至此,令人叹服。
C.“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孤独与李白同。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大济苍生”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由积极进取变成消极颓废。
【答案】D
【详解】
题干是“下列不符合《将进酒》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内容和情感。D项,“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该句情感理解错误,错在“由积极进取变成消极颓废”。实际上此句诗中表达了诗
人由狂放转而为愤激的情感。故选D。
5.下列对《将进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用了夸张、比兴和反衬的手法,以黄河奔流入海喻时光飞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语言豪壮,慷慨悲凉。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极言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虽怀才不遇但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D.诗歌结束于“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将一己的愁苦夸张成“万古愁”,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激之情。
【答案】D
【详解】
试题分析:D“万古愁”表现了诗人历史的眼光,与“古来圣贤皆寂寞”相呼应,指出怀才不遇的愁苦古已有之,将一己之愁推广至了自古以来怀才不遇的英雄。且此句表达的是狂放之情而非愤激之情。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应该的意思)将进酒(请)
B.钟鼓馔玉不足贵(食物珍美如玉。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古来圣贤皆寂寞(默默无闻)
C.陈王昔时宴平乐(以前的大王)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
D.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答案】C
【详解】
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C“以前的大王”解释错误,陈王是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植的封号。所以选C。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2)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3)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5)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7.(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会须一饮三百杯 (3)与尔同销万古愁 (4)五更鼓角声悲壮 (5)人事音书漫寂寥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销”“寥”。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8.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舞幽壑之潜蛟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而耻学于师
11.翻译下列句子。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答案】
8.D
9.B
10.C
11.(1)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2)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分析】
8.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错。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故选D。
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看词语是否活用,首先看它本身的词性;然后看这个词语在句子中做什么句子成分,应当是什么词性,从而判断是否活用,以及是什么类型的活用。
A项,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B项,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C项,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D项,舞,使动用法,使……舞动。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将古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比较,看看有没有词语位置调换;然后分析这个词语在文言句子中做什么句子成分,再看是前置了还是后置了;或者翻译完有没有出现“是”“被”等标志词。考生最好记住常考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A项,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句;
B项,不被世俗局限,“于”表被动,被动句;
C项,“……也”,判断句;
D项,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于”字是状语后置句的标志,状语后置句。
故选C。
1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有:(1)扪,触摸;参、井,星宿名;历,过;膺,胸;坐,徒。(2)如此,这种地步;嗟,感叹词,唉呀;尔,你;胡为,宾语前置句,为胡,为什么。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
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劳地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险要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
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致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1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体现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14.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2.B
13.C
14.陈王曹植才华横溢,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能,借以自比,一方面表现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更重要的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错。“将进酒”是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略给人空浮之感”错。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
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诗人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陈王曹植才华横溢,李白钦佩他的才能,借以自比,表现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
C.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诗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
D.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语言生动辛辣,极具讽刺性。
16.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答案】
15.D
16.①颔联将当年欢聚赏花的逸兴与衰老、乱离之时的借酒浇愁对比,以表现被乱世颠沛流离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②颈联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生动揭示当时世态炎凉、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③全诗将回顾的“泪满缨”与前瞻的“开口笑”对比,说明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或说明诗人虽强作笑颜,但笑之苦涩,更使人感到诗人内心苦痛之深重,含蓄深沉,意味无穷。)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语言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逐句理解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辛辣”“极具讽刺性”程度过重,应该说语言整体是含蓄的,有些语句有讽刺意味。
故选D。
16.本题考查对诗歌对比手法的鉴赏能力。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指出表达效果。此类题目答题一般分两步走:一、指出哪里运用对比手法,什么和什么对比。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颔联“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乱离社会,世态炎凉,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将当年欢聚赏花的逸兴与衰老、乱离之时的借酒浇愁对比,以表现被乱世颠沛流离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
颈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中“贫”“贵”,“陋巷”“豪家”可以看出是对比手法。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生动揭示当时世态炎凉、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全诗将回顾的“泪满缨”与前瞻的“开口笑”对比,“泪满缨”说明诗人十年流离不寻常,相遇故人泪潸潸;“开口笑”中既有无奈,亦含希望。说明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也说明诗人虽强作笑颜,但笑之苦涩,更使人感到诗人内心苦痛之深重,含蓄深沉,意味无穷,读来给人以唏嘘之感。
【点睛】
选择题是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②西使还已到晋昌
(唐)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地名,即今甘肃武威。晋昌即瓜州,即今甘肃敦煌。②宇文判官:岑参的好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景物描写似有一丝苍凉,而黄鹂成了这边塞城楼的一抹亮色,有一缕温情蕴含其中,彰显了诗歌的含蓄之美。
B.“边柳挂乡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游子的乡愁,好像这乡愁变成了实体物质,挂满了边塞的杨柳树。
C.颈联“白发悲明镜”与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情感是一致的,都抒发了年华已去的感伤。
D.诗题“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全诗结构谨严,对仗工整,情感真切而又有波折变化。
18.从全诗来看,尾联在内容表达上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7.B
18.出人意料:尾联表达了好友出使顺利返回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而前三联主要表达诗人自己的乡愁和年华逝去功业未成的感伤,尾联与前三联的情感表达看似不相关,出人意料。情理之中:①尾联与诗题照应;②尾联在为友人出使返回高兴之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仍然留守边塞的感伤,这与前三联表达的情感内容是紧密关联的。
【分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错误。“边柳挂乡愁”的意思是“行人的乡愁挂在边地的柳树上”,诗人将乡愁具体化,化无形为有形,运用了比拟中的拟物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首联“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岸雨飘过城头之后带来的漫天大雨,从这雨就告诉读者这边塞环境之苦之恶劣;
颔联“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中,一个“飘”字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边柳挂乡愁”把游子的那种浓浓的乡愁具体化、形象化;
颈联“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抒发了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
诗歌前三联,都表达了诗人的乡愁和年华逝去功业未成的感伤,从情感基调来说是悲伤的。但尾联笔锋一转,“此次您又承当了远行万里的使命,听说现在已经到了瓜州”,表达了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之情,与前三联情感基调并不相同,显得出乎意料。但同时,友人虽已经回到瓜州,而作者自己仍然滞留在边塞(武威),且归期无着落,在为朋友高兴之余,同时夹杂了作者自己的伤感与无奈,在情感表达上又显得情理之中了。而句中的“瓜州”也照应了诗歌标题的“晋昌”,在结构上前后照应,非常紧凑。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①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②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③。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④接武曳长裾⑤。高流端⑥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⑦初不数刘伶?
[注]①浆:水。②六国:秦末复起的齐、楚、燕、韩、赵、魏。三秦扫: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③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逃匿山中,后被张良以太子名义请还。④裂荷焚芰:语出《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此处是指四皓应聘出山自毁高洁。⑤接武:犹言接踵。武:足迹。曳长裙:依附于王侯权贵。⑥端:真。⑦二豪:贵介公子、缙绅处士。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城下路”六句,词人由城下道路上风露凄迷和岸头沙边蒹葭苍苍的景象,想到古今变化——古人坟墓今已成田,有人耕犁;昔时流水,今已成陆。
B.词人用“开函关,掩函关”代指朝代的更替,富贵不能长久:用“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一句表明千古
以来,不见有人闲下来参与你争我夺。
C.“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裙”是作者惋惜商山四皓不该在皇家的收买面前,改变初衷,临老还接受网罗。
D.本词虽怀古伤今,但所咏史事、人物的时间跨度很大,表现的是一种在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
20.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9.B
20.(1)历史变迁的感慨:上阕 中写古人的坟墓变成了今人的耕田,昔日的江河流水如今变成了村落住上了人家,历史、社会是变化的。(2)对争名夺利的批判:上阕 “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句收尾,是对前句描写的长安道上的人的评论,函谷打开又闭关,时局动荡,他们只关注“无浆马无草”的现状,只热衷于自己的权势,这里有词人对热衷权势者争名夺利的批判和嘲讽。(3)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襟怀:下阕 “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句借古讽今,只有高人名士才能真正领会酒的情趣,沉入醉乡睡到安稳宁静之处,体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情怀,批判了时人争名夺利的行为。“生忘形,死忘名”,人活着就应放浪忘形,死后也无须留名,词人直抒胸臆,表达了高洁超脱的情怀。
【分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B. “不见有人闲下来参与你争我夺”错误,“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的意思是“千古以来,为什么不见有人肯闲下来不参与争夺”。这是作者对那些热衷于权势名利的人的讽刺。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词情感能力。
上阕 “今人犁田古人墓”“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写古人的坟墓变成了今人的耕田,昔日的江河流水如今变成了村落住上了人家,写出了历史、社会是变化的。
上阕 以“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句收尾,是对前句描写的长安道上的人的评论,函谷打开又闭关,时局动荡,他们只关注“无浆马无草”的现状,只热衷于自己的权势,这里有词人对热衷权势者争名夺利的批判和嘲讽。
下阕 “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句借古讽今,只有高人名士才能真正领会酒的情趣,沉入醉乡睡到安稳宁静之处,体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情怀,批判了时人争名夺利的行为。
“生忘形,死忘名”,人活着就应放浪忘形,死后也无须留名,词人直抒胸臆,表达了高洁超脱的情怀。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3、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背诵全诗。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狂放愤激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将进酒(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恣欢谑( ) 径须沽取( )
2.弄懂词义。
①将:
②会须:
③钟鼓:
④馔玉:
⑤径须:
⑥沽:
⑦尔:
⑧销:
重点梳理
【重点01】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重点02】诗歌的前六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明确 ①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②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③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④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重点03】整首诗歌情感是如何变化的,找到相应语句并分析。
明确 ①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
成雪。”写青春不再的感慨,个体的渺小,流露出无尽的悲伤。
②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③愤。“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辞。
④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反客为主,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这狂,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集中体现。
【重点04】诗歌中的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
(课堂展示)
①、诗→“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 → 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李白的人格魅力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志气、豪气、骨气。也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信不疑精神,“输肝剖胆效英才”的积极奋进精神,“安得折腰事权贵”的果敢叛逆精神。
先说志气。李白特别热爱生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祖国的千山万水充满了激情;对农民、基层工等都有无限深情。
李白用天才的诗笔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李白有诗:“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这就是说,他曾经立志要像孔子那样总结论述一代政教文化,辉映千载。而实际上,阴错阳差,苦读书,勤走路,多写作,他却像司马迁一样用文史家的良知、真心反映了所处的时代的精神风貌。他坚信自己的文笔可以达到“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效果。
再说豪气。他决心用自己的才能报效社会,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种豪气,豪壮气概,他认为总会有一天长风破浪渡沧海,冲破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大量诗文可以说“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歌颂姜太公、鲁仲连、剧辛、乐毅、张良、诸葛亮,就是表明自己要像这些历史上的功臣那样,报效国家。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可以说实现了“输肝剖胆”的诺言。
三说骨气。他大写“行路难”、“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里有很深的人生哲理。表面上写行路的艰难,实际上是表明人生旅途上的艰险。他的豁达胸怀,类似庄子,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借酒销愁,抒发情怀,类似陶渊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对李白有很大影响。李白说“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愁之后干什么?还是要“效英才”啊。
总之,李白的志气,是他生活的底气;豪气,是他生活的风度;骨气,是他生活的气概。这三种气质构成了李白的人格魅力。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对诗句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2.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屏住呼吸)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4.下列不符合《将进酒》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来圣贤皆寂寞”,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评”,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的寂寞。
B.“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酒至酣畅之处,不由得“忘形到尔汝”,反客为主了,豪放至此,令人叹服。
C.“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孤独与李白同。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大济苍生”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由积极进取变成消极颓废。
5.下列对《将进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用了夸张、比兴和反衬的手法,以黄河奔流入海喻时光飞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语言豪壮,慷慨悲凉。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极言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虽怀才不遇但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D.诗歌结束于“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将一己的愁苦夸张成“万古愁”,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激之情。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应该的意思)将进酒(请)
B.钟鼓馔玉不足贵(食物珍美如玉。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古来圣贤皆寂寞(默默无闻)
C.陈王昔时宴平乐(以前的大王)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
D.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2)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3)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5)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
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8.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舞幽壑之潜蛟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而耻学于师
11.翻译下列句子。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致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1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体现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14.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
C.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诗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
D.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语言生动辛辣,极具讽刺性。
16.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②西使还已到晋昌
(唐)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地名,即今甘肃武威。晋昌即瓜州,即今甘肃敦煌。②宇文判官:岑参的好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景物描写似有一丝苍凉,而黄鹂成了这边塞城楼的一抹亮色,有一缕温情蕴含其中,彰显了诗歌的含蓄之美。
B.“边柳挂乡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游子的乡愁,好像这乡愁变成了实体物质,挂满了边塞的杨柳树。
C.颈联“白发悲明镜”与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情感是一致的,都抒发了年华已去的感伤。
D.诗题“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全诗结构谨严,对仗工整,情感真切而又有波折变化。
18.从全诗来看,尾联在内容表达上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①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②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③。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④接武曳长裾⑤。高流端⑥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⑦初不数刘伶?
[注]①浆:水。②六国:秦末复起的齐、楚、燕、韩、赵、魏。三秦扫: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③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逃匿山中,后被张良以太子名义请还。④裂荷焚芰:语出《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此处是指四皓应聘出山自毁高洁。⑤接武:犹言接踵。武:足迹。曳长裙:依附于王侯权贵。⑥端:真。⑦二豪:贵介公子、缙绅处士。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城下路”六句,词人由城下道路上风露凄迷和岸头沙边蒹葭苍苍的景象,想到古今变化——古人坟墓今已成田,有人耕犁;昔时流水,今已成陆。
B.词人用“开函关,掩函关”代指朝代的更替,富贵不能长久:用“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一句表明千古以来,不见有人闲下来参与你争我夺。
C.“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裙”是作者惋惜商山四皓不该在皇家的收买面前,改变初衷,临老还接受网罗。
D.本词虽怀古伤今,但所咏史事、人物的时间跨度很大,表现的是一种在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
20.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