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现代文阅读
写人篇X4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尊重学生、对学生公平、爱学生 、有上进心、富有教学艺术的年轻老师。 (3分)(答出三点即可)
在一节竞赛课上,我拖堂让安锐发言,对他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分)
答题思路:
概括:品质(性格/身份等)
分析:品质(性格/身份等)+原因
人物形象(品质、性格、身份等)
概括主要内容
写人写事:
要素:时、地、人、起、经、结
口诀:人+(为何/怎样)事+(结果)
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十二段“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一句中加点词语“笑”的含义。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将课堂气氛比做被冰镇过,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学生们的紧张(1分),课堂气氛的沉闷。(1分)。(共计4分)
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获得大家的认可/支持/赞同而开心。(意思对即可)(2分)
赏析句子
解题思路:四找
1.找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或描写方式
2.匹配(不同修辞和描写方式用不同术语)
3.概括句子内容
4.这句话表达了XX情感/表现了XX。
词语含义
答题思路:
题干中出现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式时,马上联想人物心理/心情,找到心情变化的原因)(发生了某事)。
答题公式:因为发生某事+人物心情+所以有题干中的神态/动作/语言。
5.请写出与第⑩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6.结合短文内容,请你谈一谈文中的“我”能否得到奖杯,为什么?
(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2分)
示例一:我得到了奖杯,这个奖杯是无形的,是精神上的,是学生对我的爱(一个孩子因为我的尊重、理解和爱而由衷感到快乐,对老师来说,这是最好的奖杯)。
示例二:我没有得到奖杯,我因为拖堂,将被一票否决。
示例三:我得到了真正的奖杯,在座的评委们被我对学生们的公平、尊重和爱感动,认为这是一堂真正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好课。(理由充分,语言通顺即可)(3分)
照应是什么意思?
开放题
解题思路:
符合文章中心+言之成理
《女孩独立》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携带( ) 怂恿( ) 甜腻( )
瞥见( ) 秉性( ) 翌日( )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至尊:
②豁然开朗:
yì
nì
sǒng
xié
piē
bǐng
极其尊贵。
突然明白,文中形容心情一下子好起来。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那时我怯怯的,有点像躲在松林里探头探脑的小松鼠”。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⑨段所写的故事的内容。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做小松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初次离家和陌生人住在一起的胆怯害怕的心理。
在“我”的帮助下,女儿走向了独立。
赏析句子
解题思路:四找
1.找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或描写方式
2.匹配(不同修辞和描写方式用不同术语)
3.概括句子内容
4.这句话表达了XX情感/表现了XX。
概括主要内容
写人写事:
要素:时、地、人、起、经、结
口诀:人+(为何/怎样)事+(结果)
5.文章第①段在写女儿小鸟独立的故事之前,为什么还要写“我”独立的故事?
6.“我”希望女儿独立,却又放弃寄宿制幼儿园名额,推迟女儿独立时间,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既为后面“我”有意识地帮助女儿独立做铺垫,又用“我”的独立衬托女儿的独立,从而体现文章主题。
不矛盾。
“我”放弃寄宿制幼儿园的名额是为了让女儿在走向独立前做好充分坚实的准备,以便让女儿更好地走向独立,因为“独立是要有长长的准备的,是一种积淀后的崛起”。
段落作用题
什么是矛盾?目的和想做的事是相反。
“放弃寄宿制幼儿园名额,推迟女儿独立时间”能不能帮助“女儿独立”?
7.文章中的“我”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8.你马上也要小学毕业了,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经历说说你对“独立”的理解。
“我”是爱与理智同在的母亲。
爱女儿:听到女儿诉苦,就半夜睡不着觉,因牵挂着女儿而心乱如麻。
有理智:明白“人都是要长大要独立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帮助女儿独立。
略。
答题思路:
概括:品质(性格/身份等)
分析:品质(性格/身份等)+原因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品质等)
《盲人看》
1.“盲人看”这个题目看似矛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你觉得文中的盲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细节描写说一说你的理解。
盲人虽看不见大千世界,但胸中却装着个美好的世界,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
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为他人着想、关爱孩子等(细节略)
标题含义
答题思路:
概括:品质(性格/身份等)
分析:品质(性格/身份等)+原因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品质等)
盲人真的能“看”吗?“看”只能用眼睛吗?
3.第⑤段画线句“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请联系上下文,为什么在这里要加个“又”字?第一次错在哪里?
4.请联系全文,指出第⑦段画线句“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除了字面上所表达的意思外,更深一层意思是什么?
因为第4段已有“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而这一次是怜悯和施舍一个很有自尊的人。
第一次认为他趁着停电发不义之财而指责他。
一个人不管身体有多么的残疾,他的心还是一样地热爱着生活,向往美,渴望爱。
句子含义
解题思路:表面义+文中义
本题只答文中义,“树”和“芽子”真的是大自然的“树”和“芽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5.本文是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文中的语言表现力很强、很生动,请你从中找出一句,写在下面并加以赏析。
6.第⑨段写道:“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请你为此时的盲人设计一段内心的感受。(20字左右)
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铁门前人多拥挤的景象。
略。
赏析句子
解题思路:四找
1.找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或描写方式
2.匹配(不同修辞和描写方式用不同术语)
3.概括句子内容
4.这句话表达了XX情感/表现了XX。
《理发匠》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 小说围绕哑巴理发匠的理发生涯,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方面来刻面人物形象,干净利落,手法简练。
B.第⑤段中“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既侧面表现了哑巴的执拗,也包含了对哑巴的感谢和赞美。
C.尽管哑巴理发匠手艺精湛、服务周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也必然面临着被淘汰的结局。
D.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人物,使人物显得生动丰满。
E.这篇小说,叙述张弛有度,情节波澜起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格特征鲜明的哑巴理发匠的形象。
CE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1)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勺子慢慢掏。
(2)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3.请简要概括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哑巴掏耳朵的过程,突出了哑巴手艺的精湛。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特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表现了哑巴的落寞的心境。
做事认真仔细,手艺娴熟精湛,待人热情厚道,性格执著甚至刻板。
答题思路:
概括:品质(性格/身份等)
分析:品质(性格/身份等)+原因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品质等)
赏析句子
解题思路:四找
1.找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或描写方式
2.匹配(不同修辞和描写方式用不同术语)
3.概括句子内容
4.这句话表达了XX情感/表现了XX。小升初阅读练习4篇·写人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
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我感激的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我有刹那的犹豫,可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公平的,就为了我要上一节完美的课,而不允许一个学生把话说完,那么从此以后,他还会以信赖的目光温暖我吗?
这时,铃声刺耳地响起来,我没有打断安锐。
“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完;冬天一下雪,半夜就得起来扫雪。妈妈的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
平日里的许多疑问,突然一下子被解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秋天里,他每天都有好看的落叶送我,为什么在我们打雪仗时,他会一个人在那里奋力地滚雪球,然后推进树篱中去。
安锐举起那张画:“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得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的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
“我爱我妈妈,可我不想爱秋天和冬天,老师,可以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是不安的期待。
我哽咽着微微点点头,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在我渐渐模糊的眼睛里,我看到有许多举起的手臂,有学生们的,有老师的,甚至还有评委和专家们的。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
十年后,安锐在寄给我的贺卡里写道: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这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现在,我热爱生命的每一天,因为在8岁半那年,我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原文有改动)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划线句 “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4分)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⑿段“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一句中加点词语“笑”的含义。(2分)
请写出与第⑩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2分)
结合选文的内容,请你谈一谈文中的“我”能否得到奖杯?为什么?(3分)
女孩独立
秦文君
人都是要长大要独立的。记得十四岁那年我初次离家,参加学校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学农,也就是住在远郊的农民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那时我怯怯的,有点像躲在松林里探头探脑的小松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害怕。然而期满归来时,心里就有了点底气,我还特意去照相馆拍照为证,在照片上,我的神态有点老到,仿佛一个有阅历的人。我将它视为珍宝保存在厚厚的相册里,因为它是一个至尊的见证,记载着一个女孩的初次独立,并且预示着后面尾随着许多充满荣耀的词汇:羽毛渐丰、小荷露尖,青春年华……
后来我做了母亲,我很爱我的女儿小鸟,但却明白无论母女之间如何情深意切,我们仍然是两个独立的人。小鸟四岁那年,组织上顾及我繁重的任务,拨了一个寄宿幼儿园的名额给小鸟。那个幼儿园有草木葱郁的大花园,木梯子上铺着热烈的红地毯,一切都很完美。临行的那天夜里,我在灯下给小鸟准备行装,在她的小衣服小被子上绣着名字。忽然,我扔下了针线,泪如泉涌:一个女孩小得连自己的用品都无法辨认、看管,那她如何表达心意,如何维护爱和尊严呢 独立是要有长长的准备的,是一种积淀后的崛起。终于,我们放弃了这个名额。
一晃,小鸟升中学了,被一家寄宿制学校录取,我再次为其准备行装,看着她六神无主,我便把她所爱的物品通通装进行李,我其实是个重视精神生活的人,但我永远认可物质往往会对人产生奇效,对于一个走人陌生环境的女孩,携带的爱物能够慰藉她的心。临行前,小鸟在我的厚相册里翻弄着,说要带一张妈妈的照片,我怂恿她带我学农归来的独立照,可她拒绝了,选了一张我穿便装、笑容安详的照片贴身装着,还说:“这张才像我心目中的妈妈!” 她不知道我如今的这份安详是如何获取的。
小鸟住校的第一个月里,频频向我诉苦:半夜睡不着,伸手找不到妈妈;女浴室的门坏了,洗澡时门会突然洞开;去学校的小卖店看看,因为她是个理性花钱的孩子,迟疑着比较价格,结果被店员斥责;就连钥匙圈坏了这桩小事,也会成为她独自流泪的借口。她在电话里哭泣,说感觉到离妈妈越来越远,她想放弃独立。
我说小鸟你必须试着解决这些事,至少试一试,万一解决不了,你再打电话给我。挂断电话后,我整天都守着电话机,一旦有朋友的电话进来,我只能三言两语,说我正在等一个最重要的热线电话,稍候再打给他们。确实,眼下我最大的心愿是帮助一个女孩站起来,独自迈出第一步。
小鸟的求助电话迟迟不来,我心里空空的,整理着她的小房间,那里充满着小女孩甜腻的气息,催人心软,而且我还瞥见她留着的一根小竹棍,她曾戏言这根竹棍留着将来打丈夫,她害怕会找个恶丈夫,害怕独自面对这纷繁的世界,害怕迷失童心和爱心……刹那间,我心乱如麻。
就在此时,小鸟打来了电话,说浴室门已经报修了,现在虽还是坏的,但她每次都在上面粘上透明胶,再大的风也吹不开;小卖店的人这两天已知她的秉性了,不再冷言冷语;同桌和她一块修好了老虎钳,另外,她晚上想家伤心,后来累极了,扑通一声倒在床上熟睡了,翌日清晨,看见太阳出来了,忽而感到心情豁然开朗。
如今,小鸟依旧每天打来电话,只是内容变了,她总是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她中午去了图书馆,晚饭后跟同学一块散步。她总在电话那端说:我很好,您好吗 我便在电话这端说:我很好,你好吗 那正是我心里呼唤的那种两个心心相印的平等的人在对话。
小鸟没去拍照立志,我送了她一个穿中学校服的珍妮娃娃,悄悄地把它当成小鸟独立的见证,因为一个女孩走向真正的独立,慢慢地拥有了为自己设计未来道路的勇气和能力,这真是令我喜极而泣的喜事。(原文有改动)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6分)
携带( ) 怂恿( ) 甜腻( )
瞥见( ) 秉性( ) 翌日( )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至尊:
②豁然开朗: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那时我怯怯的,有点像躲在松林里探头探脑的小松鼠”。 (2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⑨段所写的故事的内容。(2分)
文章第①段在写女儿小鸟独立的故事之前,为什么还要写“我”独立的故事?(3分)
“我”希望女儿独立,却又放弃寄宿制幼儿园名额,推迟女儿独立时间,是不是矛盾?为什么?(3分)
文章中的“我”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联系全文进行分析。(4分)
你马上也要小学毕业了,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经历说说你对“独立”的理解。(4分)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扰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盲人看”这个题目看似矛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
你觉得文中的盲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细节描写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第⑤段画线句“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请联系上下文,为什么在这里要加个“又”字?第一次错在哪里?(3分)
请联系全文,指出第⑦段画线句“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除了字面上所表达的意思外,更深一层意思是什么?(2分)
本文是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文中的语言表现力很强、很生动,请你从中找出一句,写在下面并加以赏析。(3分)
第⑨段写道:“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请你为此时的盲人设计一段内心的感受。(20字左右)(2分)
理发匠
黄荣才
①理发匠是个哑巴。大家就都叫他哑巴,叫了六十年了。
②哑巴每天天一亮,就烧开水,把两把开水壶灌满。把一个铝盆洗干净,竹椅也擦了几遍,刮胡子刀磨得锋利,掏耳勺、毛巾、香皂等用具摆得整整齐齐,然后就搬一张凳子坐在门口,等理发的人上门。有人来了,哑巴就咿咿呀呀地打招呼,哑巴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懂,不过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来人知道是打招呼。哑巴理发的式样简单却很认真,理发时,不时后退两步仔细看看,然后靠前继续动手。
③头发理完,有长胡子的,那就刮胡子。哑巴拿毛巾蘸上热水,打上香皂,用手擦起泡,捂在脸上,热热的,舒服,哑巴的手不动,等这份舒服劲过了,才慢慢擦,逐渐用力,把胡子捂热擦软了,拿出刮胡刀在一块皮上来回正反刷几遍,就是再次磨刀了。哑巴的手轻轻拉动,锋利的刮胡刀贴在脸上,刷刷地把胡子齐根刮掉,脸稍微有点麻酥酥,很舒服。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勺子慢慢掏。
④理完发,给钱的时候,你给一块哑巴也收,给两块哑巴也收,但不超过三块。有谁想多给点,哑巴脸涨得红红的,咿咿呀呀比划,坚决不收。有人丢给他就走,哑巴却急急地追上去。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也有人理完发,比划着说手头紧,先记着。哑巴点了点头,有谁难为情地多说两句,哑巴就笑眯眯地把你推出门,比划着该干活去了。到了年底,你随便给哑巴带米或者菜,柴火也行,这账就销了。哑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理完发,有人朝他竖着大拇指夸他,他会咿咿呀呀地也朝夸他的人竖起大拇指。
⑤哑巴老了,到哑巴这儿理发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哑巴理发的式样太简单,基本就是个桶圈或者平头。开始的时候还有些老年人,照顾哑巴的生意,后来连老年人也基本不来了。有时候一个月理不了三个头,最后只剩下老张头还找哑巴理发。哑巴还是天天烧开水,洗铝盆,磨剃刀、刮胡子刀,把各种工具整整齐齐摆好,然后搬一张小凳子坐到门前。等不到人,哑巴的神情很落寞,见到人也不咿咿呀呀地打招呼了,经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门口一动也不动,雕塑一般。等到天黑,哑巴再一一把工具收起来。村里把哑巴列为五保户,享受低保,村干部告诉哑巴,“政府把你养起来了,穿衣吃饭有政府供着,不会让你冻着饿了。”哑巴点了点头。
⑥哑巴还是天天准备好开水,摆好理发的各种工具,就等老张头来理发。尽管老张头一个多月才理一次发,不过就是老张头刚理完发的第二天,哑巴也是郑重其事地做好准备,好像随时有人来理发一样。老张头一到,哑巴从理发到刮胡子、掏耳朵,严肃认真,要摆弄上近两个小时。老张头不催不急,老人反正有时间,让哑巴尽兴摆弄。完了,掏出三块钱给哑巴,朝他竖起大拇指。哑巴咿咿呀呀,也朝老张头竖大拇指。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⑦老张头死了,村里人说哑巴这回该收摊了,最后一个理发的人都没了。“反正他不用愁吃不用愁穿。再说年纪也大了。”村里人觉得哑巴没头发可理也没什么。不过,忙完老张头的丧事后,有村人发觉好几天没看到哑巴了,就去看了看。哑巴已经死了,哑巴把自己的头发理了,然后用刮胡子刀切开手腕的动脉,自杀死了,所有的理发工具摆得整整齐齐。(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围绕哑巴理发匠的理发生涯,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干净利落,手法简练。
B.第四段中“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既侧面表现了哑巴的执拗,也包含了对哑巴的感谢和赞美。
C.尽管哑巴理发匠手艺精湛、服务周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也必然面临着被淘汰的结局。
D.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情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人物,使人物显得生动丰满。
E.这篇小说,叙述张弛有度,情节波澜起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特征鲜明的哑巴理发匠的形象。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6分)
①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勺子慢慢掏。
②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3)请简要概括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