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夜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第 18 课《文言文二则》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成长”。《囊萤夜读》是其中一则文言文,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才能有所成就。课文讲的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四年级学生们已经学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但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学习方法仍需要教师引导。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读、理解,教师更多的是起到点拨、帮助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
1、认读“恭、勤”等四个生字,会写“囊、萤”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能借助注释,扩词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通过看注释,扩词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三、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2、借助注释,能够用扩词方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诵读学过的文言文内容(《精卫填海》《司马光》《守株待兔》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文言文经典诵读,不仅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减少学习文言文的压力,使学习更快乐。】
板块一:回顾方法,注释解题
1、图片引入,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识记“囊”。理解意思,指导书写并补充课题。
3、读课题解题。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题目能够揭示文章的主题,顺势利导识记“囊”字, 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初步理解文章主旨,使学生快速投入文章的学习中。复习方法也为学习新课打好基础。】
板块二:读通古文,咏中体味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至少读两遍。
2、检查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多音字“盛、数”。
3、师范读,根据节奏提示,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再次展示读,读出韵味。
5、师生合作接力读。
6、去节奏提示,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通古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如果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文言文拗口难读,教学中更应该强调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以读为本”。】
板块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
1、运用方法,疏通句意。
(一)出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1、看注释,理解“胤、恭勤、通”。
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倦”,习得方法。
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带着理解读句子。
出示: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同桌合作理解句意。
2、理解“贫”。
3、哪一句话提到了“囊萤夜读”呢?(“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区分“囊”的不同意思。
4、想象画面:车胤在晚上读书没有灯油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呢
适机引导读。
5、就这样一整夜一整夜地读书,直到天明,就叫“以夜继日”。指导读好“焉”。
6、你读出了一个 的车胤?感受车胤的品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法、扩词法来自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教学中,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掌握文言文中注释、扩词的方法。】
板块四:熟读成诵,升华认知
1、师生配合,接读全文。
2、背景补充车胤资料。
3、创境诵读,感悟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诵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车胤人物的了解,使学习更有趣,达到了背诵的目标,课堂也由此达到了高潮。】
板块五: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学法迁移:出示《孙康映雪》,运用方法读一读,说理解。你认识了 的孙康。
2、拓展关于古今苦读的成语、资料。
3、总结升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学习方法的延伸,对人物品质这一主题的延伸,总结升华,强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立德树人”的思想渗透水到渠成。】
板块六:布置作业,内化延伸
1、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收集并积累有关勤学的小故事,例如《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等。
七、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看注释
看插图
联系生活
扩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