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六章 力和运动 复习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六章 力和运动 复习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9 17:2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六章 力和运动
复习课件
 力和运动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专题训练
相关知识回顾一 运动的描述
1.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_________的,但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3.物体单位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公式:v= __________,单位:m/s、km/h(1 m/s=_________km/h)。
4. 不变,沿着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________,与时间_________。
5.变速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_____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快慢程度。
位置
标准
任意
研究对象自身
时间
路程
运动快慢
3.6
直线
无关
无关
平均速度
快慢
考点知识梳理
相关知识回顾二 长度、时间的测量
6.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__,常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使用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记录结果应包括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
7.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___,常用测量工具:秒表、钟表。
8. 值与 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_________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__________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数字
单位

不可
可以
测量
真实
考点一 力
1.力是_________对________的作用,单位: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________;(2)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
2.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可以用一根带_______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物体
物体
牛顿
形状
运动状态
相互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箭头
考点二 重 力
3.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________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
4.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_______。g=___________,它表示质量为____________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N。
5.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______,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__。
地球
地球
竖直向下
质量
mg
9.8N/kg
1kg
重心
几何中心
考点三 弹 力
6.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程度大小有关。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_________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
伸长长度
考点四 摩擦力
8.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______________方向相反。
9.摩擦力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②接触面不光滑;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110.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大小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1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______,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__;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________,减小接触面的_____________,变滑动为_________,分离____________。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
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
粗糙程度
压力
粗糙程度
滚动
接触面
考点五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可见力是__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__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___________。
1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_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惯性________力,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它是________的一种属性。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均无关。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改变
维持
力来维持
不变
不是
质量
物体
是否受力
运动状态
考点六 力的平衡
14.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____________物体上,且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直线上。
15.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_______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______个物体之间。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同一个
相等
相反
同一条


(2011·台州)在行驶的汽车里,以________为参照物,车内乘客会觉得路边树木快速后退;小明在汽车上玩如图所示的陀螺,发现在车加速时,陀螺会后退,减速时却会前进,这是因为陀螺具有______。
【解析】路边的树木相对于行驶的汽车在向后运动,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乘客看到树木快速后退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车加速时车向前速度增大,陀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所以陀螺相对于汽车向后运动,减速时,陀螺相对于汽车向前运动。
【答案】汽车(或“车内人、物”等) 惯性
中考典例精析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 )
A.运动和静止都取决于人的主观感觉
B.同一物体不可以说它既是运动,又是静止的
C.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也不同
D.选择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的对象就是静止的
C
(2011·杭州)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水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不受力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
(2)当米袋刚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
(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
【解析】本题以米袋为载体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情况。(1)由“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可知米袋开始放上输送带时,输送带向右运动,米袋相对输送带向左滑动,米袋受向右的摩擦力。(2)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和传送带间没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米袋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由于惯性仍以原来的速度相对传送带向右运动,此时米袋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答案】(1)A (2)C (3)B
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
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D.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B
(2010·金华)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图甲);继续行走一会,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图甲、乙两种情景中,小刚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B.图甲、乙两种情景中,小刚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图甲情景中,小刚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图乙情景中,小刚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图甲情景中,小刚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图乙情景中,小刚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开始人是运动的,甲图中,脚碰到石头停止了运动,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前倾倒;乙图中人的脚踩到西瓜皮上,摩擦力减小,运动速度加快,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较慢的运动速度,所以人向后倾倒,综上所述,B、C、D三项错,故A对。
【答案】A
如图,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
B.木块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
木块将向右倾倒
A
(2011·温州)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解析】实心球上升、下落和在地上越滚越慢时状态均发生了改变,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可知,这三种情况下物体均受到非平衡力作用,只有球停在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时才受到平衡力作用。
【答案】D
如图所示,一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A
一、选择题
1.(2011·嘉兴)五一节期间,小华一家坐火车外出旅行。他在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内做了四个简单的实验,下列情形成实际相符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惯性、地磁场及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由于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桌上饮料杯内的饮料由于惯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杯内液面应不变;指南针受地磁场的方向而指向南北;火车上人竖直跳起后由于惯性随火车一起向前匀速运动,所以仍落到起跳点;当火车匀速行驶时,物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物体的重力也不发生变化。故选B。
答案:B 
专题训练
2.(2011·宁波)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 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 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
解析:若一个物体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可知,若这个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此物体将做变速直线运动,如C图;若此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则此物体将做曲线运动,如A、B图;D图中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直线,所以不可能的只有D。
答案:D
3.(2011·衢州)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
确的是(  )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均有关,A错;惯性不是一
种力,不能说惯性作用,B错;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
知,静止的物体永远静止,运动的物体永远运动,其状态保持不变,D错;
静止是一种平衡状态,C正确。
答案:C 
4.(2011·湖州)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解析:从题中图像可以看出紧急刹车的时刻为8:27,此时速度突然减小;从8:23到8:27这段时间内,速度始终保持在60 km/h,体现在图像上是一条水平线段,这是图像上所体现的最高速度,其余时刻的速度均低于60 km/h,所以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应小于60 km/h,综上分析可知只有D选项不正确。
答案:D
5.(2011·吉林)小轩坐在船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前进时,小轩相对于船是运动的
B.停止划桨时船会立即停止
C.用桨向后划水,船会前行,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小轩对船的压力和船对小轩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小轩相对船没有位置的变化,因此相对于船小轩是静止的,A选项错误;停止划桨时,由于惯性船会继续向前运动,B选项错误;用桨向后划水,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也给桨一个向前的力推动船向前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选项正确;小轩对船的压力和船对小轩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D选项错误。
答案:C
6.(2010中考变式题)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解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用力推课桌的上部和下部,课桌的运动状态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答案:C 
7.(2011·连云港)由于不遵守交通法规酿成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国家加大了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力度。关于汽车安全行驶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汽车最大行驶速度,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性
B.安全带主要是在汽车突然启动时对驾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C.冬天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上装防滑链,是为了减小摩擦
D.严禁酒后驾车主要是因为饮酒后驾驶员反应迟钝,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速度无关,A选项错;安全带应在紧急刹车时起主要作用,B选项错;轮胎上装防滑链是为了增大摩擦,只有D选项正确。
答案:D
8.(2011·义乌)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
的速度
B.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
C.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该实验可以直接验证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到的,它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D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D
9.(2011·广东)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
解析: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A、C选项中所述的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它们作用在两个物体上;选项D中所述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方向也相同,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只有B选项正确。
答案:B
10.(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物体甲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乙轻放到甲上后,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而乙相对于甲也静止
B.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
C.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
D.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而乙相对于甲静止
解析:D中如果乙相对于甲静止,则可将甲和乙看作一个整体,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因此当乙相对甲静止时,甲不可能向右运动。易错点:本题受力分析时,甲、乙有相对运动时,可对甲、乙分别分析,甲、乙相对静止的可用整体法分析,分析过程中易忽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错选。
答案:D
二、填空题
11.(2011·义乌)我们在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感到周围建筑物在“上升”,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在匀速下降过程中人的机械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电梯下降时,电梯相对于四周建筑向下运动,则当人站在电梯里,以电梯为参照物,会产生一种周围建筑“上升”的感觉。在匀速下降时,人的质量、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但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
答案:电梯(自己、电梯内的人等) 减小
12.(2011·威海)图中是物理教材中的两幅插图,甲图表示小铁球受磁铁作用力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
解析:从题中甲图可看出,运动的小球受磁铁的作用后,运动轨迹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乙图中用力推一只小船时,另一只船向后移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运动状态 相互的
13.(2011·安徽)沿东西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厢里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____。若乘客是面朝西坐着的,则列车是向______(填“东”或“西”)运动的。
解析:小球原来在列车的桌面上静止,刹车后车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而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此时小球的运动方向为列车原来的运动方向,由于乘客面朝西坐着,小球向乘客滚动,说明列车原来向东行驶。
答案:惯性 东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1·台州)如图甲是一枚简单的液体燃料火箭结构图,小明所在班级以“火箭中的科学奥秘”为主题开展了活动。
(1)模拟火箭升空的原理:三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活动,其中现象产生的原理与火箭升空相同的有________;
(2)验证火箭顶部圆锥形能减少摩擦:某同学利用不吸水、硬质的纸张,制成等质量、密封的圆锥体和长方体,在同一高度让两者同时自由下落,如图乙所示。
①为比较两者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他们需观察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有________。
A.在更高处让两物体自由下落
B.用木头代替纸张进行实验
C.让两物体在水中自由上浮
答案:(1)A、B (2)①两物体着地的先后(填比较着地时间等类似答案均可) ②A、C
15.(2010中考变式题)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做几次实验,记录现象如下表。
小球质量/克 小球速度 橡皮筋长度/厘米
15 慢 10
15 较快 15
15 很快 18
(1)小球在桌面做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________改变(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
(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那么橡皮筋的伸长就越________。
(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做圆周运动的小玲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探究实验的分析处理能力及对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作用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率的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小球在桌面做圆周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故其运动状态在不断发生变化;分析
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能直观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橡皮筋的伸长越长;由于橡皮筋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可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显示小球对绳拉力的大小;在探究影响绳子所受拉力大小的因素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查阅资料可知,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与圆周半径都有关,当小球在以不同速度运动时,与之相连的橡皮筋的长度也会发生改变,因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答案:(1)一定 (2)长 (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显示(或判断、体现、比较、观察等)拉力的大小 (4)实验中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只要答案合理均可)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