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20: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诗歌,领会诗歌主旨, 熟读背诵之。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感:抑郁孤独之感和忧国忧民之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交流讨论,品味文本同时体会杜甫诗歌音律的抑扬顿挫之美。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重点难点】
1.深入诗歌意境,领会诗歌主旨
2.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3.感知抑扬顿挫的律诗中所沉淀的深沉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王维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出杜甫登高的背景——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关于登高,王维是在异乡想像着故乡的兄弟们在登高时就唯独缺少了自己,因而倍感思念家中的亲人。
那么,今天,我们同样要提到登高这样一种习俗,但却是另外一位诗人的一篇佳作,题目就叫——登高
板书:登高 其诗(出示幻灯片)
二、知人论世,揣摩情感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诗歌创作成就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三、指导诵读 :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 ??
投影诵读要领: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四、整体把握: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悲
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
五、反复吟咏,品味文本(诵读法、交流讨论法)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思考:首联写了几种意象,分别有什么样的特征,给人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明确:风——急:二字一开头就以急烈秋风,把读者带入了苍凉肃杀的秋景之中,传达出一种寒冷之意。这种寒冷对于作者而言,除了病体的寒冷,更是心冷的一种传达。
天——高:天的高远、空旷与作者的渺小,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容易让读者与诗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猿——哀有一句诗这样说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猿鸣三声则能催人泪下,悲哀之感不言而语。
渚——清,沙——白:以冷色调的方式渲染一种悲凉、清冷的气氛。
鸟——飞回,鸟为什么会盘旋 无枝可依,无巢可栖 或者是与鸟群失散,徘徊不知所去 或者……总之也是一直孤独的鸟,与当时的作者可谓是同病相怜。
首联,作者仅用十四子,却为我们描绘了六种意象,可谓是字字千金。而且每种意象都蕴含着一种情境。现在我们用凝练的语言对首联所蕴含的感情做加以概括:孤独悲凉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此联写了两种景物:落木和长江。又传达了什么
明确:无边的萧萧叶落,与无尽的长江流水,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树的生命历程与不尽的长江流水相比是那么的短暂。诗人由树及人联想到:自己也正如树一样到了生命的晚秋,韶光易逝,生命短暂之沉郁涌上心头。而看到滚滚长江的波澜壮阔景象又给了诗人一种慷慨澎拜之感,花开活落,草木荣枯是无法违背的自然规律,人也一样,难免一死,不可能向长江之水永流不尽。沉郁中带着一份慷慨、豁达。
同样,我也用四字概括其中的情感内涵:沉郁慷慨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思考:此联开始由写景转入抒情,体会作者登高时抒发了怎样的内心感受,教师可引用宋代罗大经诗评,加深学生对本联的理解。
明确:宋代的罗大经曾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年世已高,仍远离家乡,过着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秋风萧瑟中,百病缠身下,独自一人登高(登高的意义)。这种悲苦沉痛之感,不言而喻。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诗人苦的是什么 恨的又是什么
明确:长年漂泊之苦,疾病缠身之苦,穷困潦倒之苦,因病戒酒,愁苦无处排遣之苦。生命短暂之恨,时值国难,战乱连连,不能为国出力之恨,国破家亡之恨。
六、小结拓展: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那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
明确:1、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
3、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