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一年级(必修三)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必修三第二单元《登高》
难点名称 理解《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登高》其意境辽远空旷,情感抑郁深沉,节奏一咏三叹,形象生动鲜明,不仅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而且体现了盛唐诗浑厚雄壮的博大气象。需要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画面,置身情景,反复吟咏,感受音韵美。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杜甫《登高》一诗,思想内容很大,饱含了诗人大半生的坎坷经历和穷困潦倒的喟叹.诗中真情源子诗人对现实客观世界以及社会人生的真实体验.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但学生没有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距离他们的现实人生还很遥远,所以很难体会这种在空旷壮阔的秋景中所蕴含的悲凉深沉之情。
难点教学方法 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诵读《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3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 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 四句八景,语言凝练 2.情感:悲凉、悲壮 ①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 ②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 ③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由“两岸原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知,猿声无所谓哀与不哀,只是诗人的内心哀伤,所以猿声听起来才哀伤 ④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诗人后来在《旅夜抒怀》中有一句诗:“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老病孤独的诗人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⑦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3.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根据《登高》中学到情景交融方法,鉴赏下面这首诗歌。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说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写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象:片云、孤月、落日、秋风; 特点:“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的“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小结 《登高》历来被认为杜甫七律中的压卷之作。其意境辽远空旷,情感抑郁深沉,节奏一咏三叹,形象生动鲜明,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不仅凸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而且凸现了盛唐诗浑厚雄壮的博大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