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20:4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从意象、意境入手进而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2、从写景、抒情、语言方面赏析诗歌。
3、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掌握从意象、意境入手进而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2.结合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人沉郁苦痛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会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社会之秋的深沉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仰天沉思的杜甫被高中生涂鸦成各种形象,他们调侃杜甫很忙,历史上的杜甫的确很忙,杜甫一生写下了1400余首不朽诗篇,又有散文和赋2O多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杜甫,了解杜甫。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出身于河南巩县一个具有诗书传统的仕宦家庭。后人尊称其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
三、背景介绍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一片混乱。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四、诵读诗文
一读诗歌,请同学们自行阅读,疏通字音。
二读诗歌,播放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初步品味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读诗歌,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诵读诗文。
五、鉴赏诗文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徘徊。
思考:首联写登高所见所闻 , 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赏析景色描写方法: 找意象——明意境
赏析讨论明确:
意象:急风、高天、哀啸的猿、清渚、白沙、飞回的鸟、
意境——既雄浑高远,又悲凉凄清。
2、无边萧萧下的落木、不尽滚滚而来的长江。
译: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思考:颔联写了几种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怎样情感?
明确:落木——落叶飘零,生命短暂
长江——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又感到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译: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一生百病缠身而今又独登高台。
思考: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明确:万里,路途遥远;
秋,时节清凉;
作客,客居他乡;
常,久旅;
百年,年老;
多病,身体不好;
独登,孤独;
台,高处。
4.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思考:“艰难”“潦倒”是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生活的艰难与潦倒?
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明确:不仅指自己,还指国家命运的艰难、百姓生活的潦倒。
我们不难发现杜甫所具有的那种心系天下的广博的胸襟与志士情怀,他把自己的人生悲苦与国家的悲苦、天下的悲苦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
小结:1、表现手法:全诗四联全都对仗,一二联写景,三四联抒情,写景部分诗人借哀景衬托哀情,借阔景反衬哀情,这正是由景入情的鉴赏手法。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2、感悟主旨: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壮志难酬等复杂感情。
六、拓展练习
《登高》是由景入情的杰作,这首诗首联颔联写秋日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颈联尾联写登高感触之情,沉郁悲壮,也做到了情景交融。
我们再来看一首杜甫的诗歌,用本节课你掌握的由景入情的方法来解读鉴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沦陷。杜甫赶赴灵武见唐肃宗,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思考:请找出这首诗中前两联描写的意象,分析其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被攻破的国家、草木丛生荒破的城池、悲怆溅泪的鲜花,离别惊心的孤鸟,营造了一种国破城荒的萧索悲凉意境。表达出诗人亡国之悲,离别之恨,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登高》,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