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难点解析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难点解析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19 09: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
D.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
2、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酒精 C.汽油 D.氯化钠
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化合物中元素都显化合价,则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相同
D.燃烧一定都伴随发光发热,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5、下列探究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的是
A.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B.利用红磷和白磷探究燃烧的条件
C.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6、小华配制50g浓度为5%的KNO3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 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
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 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100g98%的浓硫酸加入400g水稀释能得到19.6%的稀硫酸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C、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8、如图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50g水中加入25gB 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在氧气流中灼烧
B.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在空气中点燃,看火焰颜色
C.检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鉴别固体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10、某同学自制汽水(如下图)并记录了心得,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温度/℃ 0 5 10 15 20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g 6.9 7.45 8.85 9.6 10.35
A.①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1:50 B.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
C.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气泡增多 D.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有碳酸氢钠析出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
(2)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一种)。
(3)t2℃时,将80g丙的饱和溶液与2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烧杯中盛有115g,温度为80℃,溶质为M,溶质质量为15g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记录如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1)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65℃时,该溶液是_____(“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或“无法判断”);
(2)5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
(3)该物质是_____
A.微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易溶物质 D.难溶物质
3、打开汽水瓶盖是,汽水会自动喷出来的原因______;喝了汽水以后,会常常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和______有关系。
4、分别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乙醇的水溶液:溶质______;溶剂______。
(2)蔗糖溶液:溶质______;溶剂______。
(3)碘酒:溶质______;溶剂______。
5、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葡萄糖由___种元素组成,其中葡萄糖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要把10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1%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g。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求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H2SO4溶液质量;
2、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g,它在反应中起___________作用。
(2)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计算该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精确到1%)。
3、实验室常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
(1)欲配置 100g 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取用 1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___mL。
(2)含 0.04mol 溶质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能产生多少克的氧气___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氧气,请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该剩余气体______________。
4、小路向容器中加入85g过氧化氢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产生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
(1)最终产生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g。
(2)求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质量分数是指混合物中某种物质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5、某市售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请回答:
(1)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质量为_____。
(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杀死细菌和新冠病毒。某医院需配制0.5%的过氧乙酸2kg,需要这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请你跟随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此实验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实验内容](1)溶质种类的影响
分析: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0℃时,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试管①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较多Ca(OH)2未溶 在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
(2)温度的影响(以KNO3为例)
分析: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 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5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 在不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1.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pH约为5.6,pH越小,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越多.
2.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和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如图: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关闭活塞和止水夹K1,打开K2、K3双手握住锥形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打开止水夹 K1,关闭止水夹 K2,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排尽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 K1,打开 K2、 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K2、 K3充分振荡丙装置,分别测得丙、丁瓶装置中溶液的pH为5.5和6.5。分析可知,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丙装置中 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丁装置中.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装置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除了氯化钙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实验方法:_____;
现象:_____;
结论:_____。
(6)实验二:用二氧化碳数字传感器测得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如图是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反思)由实验一、二分析,改进实验装置,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能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措施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进行再探究。
(初步探究)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继续探究)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溶液也可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氯化铜溶液中含有H2O、Cu2+、Cl﹣,到底哪种微粒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呢?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H2O;
猜想二:可能是_____;
猜想三:可能是Cl﹣。
(分析交流)猜想一肯定是错误的,因为_____。
(实验探究)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如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其他条件不变,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_____(填化学式)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反思)猜想_____成立。
(拓展应用)与课本中二氧化锰相比,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_____(填“二氧化锰”或“氯化铜溶液”)更适合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深入探究)小组同学查阅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影响的实验资料得知,100℃时,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纯过氧化氢24h的分解率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离子 加入量(mg/L) 分解率%
① 无 ﹣ 2
② Al3+ 1.0 2
③ Fe3+ 1.0 15
④ Cu2+ 0.1 86
⑤ Cr3+ 0.1 96
(交流反思)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通过以上探究可得出的结论:_____(写一点即可)。
(继续探究)在实验时,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氯化铜溶液的颜色有绿色、蓝色等,氯化铜溶液颜色与什么有关呢?
(1)小组同学提出氯化铜溶液的颜色可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实验)步骤Ⅰ:用托盘天平称取无水氯化铜固体5.0g置于小烧杯中;步骤Ⅱ: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
室温下的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如表:(水的密度为1g/mL)
加入水的体积/mL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溶液颜色 深绿 墨绿 墨绿 蓝绿 绿色 深蓝 蓝色 蓝色 浅蓝 淡蓝
a 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氯化铜溶液颜色和其浓度有关。
b 仅从上述实验数据判断,为配制蓝色的氯化铜溶液,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超过_____(数据精确到0.1%)。
(2)老师提示氯化铜溶液颜色还与温度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_____。
4、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的溶解实验。
(定性研究)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发现1号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2号试管中固体没有完全溶解。要使2号试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列举一条即可)。
(定量研究)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溶液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M
请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1)请计算实验2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2)现将实验2中的溶液稀释成1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请判断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实验4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__。
5、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1)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_________(举一例)。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蒸馏水中(如图),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_____(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反思)(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___________。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变成氧化铝,其原因是______。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发生的化合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从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错误。
B、t2℃时,b的溶解度为50g,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
C、t3℃时,ab的溶解度大于50g,c的溶解度小于15g。则50g水中能溶解ab的质量大于25g,溶解c的质量小于7.5g。所以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正确。
D、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温度,有溶质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t1℃时溶解度b>t1℃时溶解度a>t3℃时溶解度c,所以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称量固体药品时可以将药品放入烧杯内在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量,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溶解时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速溶解,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发过程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C
【分析】
【详解】
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酒精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选项不符合题;
C、汽油不溶解于水,在水中易浮而分层,无法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得到溶液,故C选项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选项A错误;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选项B正确;
C、化合物中元素都显化合价,但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一定相同,例如硝酸铵中前边和后边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同,分别为:-3价,+5价,选项C错误;
D、燃烧一定都伴随发光发热,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通电的灯泡发光发热,选项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需要控制溶剂种类、质量、温度等因素,比较溶质溶解的最大限度,所以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B、探究燃烧条件时,需要对比红磷和白磷在相同条件下能否燃烧来对比得出燃烧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C、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需要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温度等条件相同,对比有无二氧化锰存在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通过测量氧气被消耗后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来实现的,故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故选D。
6、B
【详解】
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使用了游码,砝码和KNO3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说法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
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说法错误;
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说法错误;
答案:B。
7、B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100g、98%的浓硫酸加入400g水稀释能得到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C、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D、碳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分析】
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能溶解的最多的质量。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A的变化趋势比B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的B,则50g水中加入25gB 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g,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不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A的变化趋势比B大,所以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降温结晶法,正确。
故选C。
9、B
【详解】
A、在氧气流中灼烧,炭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与氧气不反应,可除去炭粉,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区别不大,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C、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取样,分别溶于水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
A. ①中溶质的质量为10g,溶剂的质量为500g,溶液的质量为510g,则①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10g:510g,即1:51,不符合题意;
B. 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10.3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10.35g碳酸氢钠,则20℃时,500g水中最多溶解51.75g,而②中500g水中加入的是1.5g碳酸氢钠,所以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 ⑤摇匀放入冰箱后,因温度降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气泡减少,不符合题意;
D. 由表格数据可知, 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6.9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9g碳酸氢钠,则0℃时,500g水中最多溶解34.5g碳酸氢钠,而题中500g水中加入的是1.5g碳酸氢钠,则⑤摇匀放入冰箱后不会有碳酸氢钠析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
(1)甲
(2)恒温蒸发溶剂
(3)30%
【解析】
(1)
由图可知,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甲。
(2)
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温度没有改变,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状态,可采用的方法是恒温蒸发。
(3)
t2℃时,丙的溶解度为60g,80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将80g丙的饱和溶液与2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
(1)无法判断
(2)13g
(3)B
【分析】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能溶解的最大的质量。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1)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则65℃时,无法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因为由50℃降温至20℃可知,每降低15℃,析出固体的质量依次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一样,所以无法判断65℃时该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故填:无法判断。
(2)
由表中数据可知,50℃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为2g,溶液的质量为113g,说明该温度下此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3g,故说明5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13g;故填:13g。
(3)
由上述分析可知,20℃时该溶液中溶解的M的质量为15g-8.4g=6.6g,说明该物质是可溶物质;故填:B。
3、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 温度
【详解】
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是,汽水会自动喷出来的原因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喝了汽水以后,会常常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和温度有关,故填: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温度。
4、
(1) 乙醇 水
(2) 蔗糖 水
(3) 碘 酒精
【分析】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1)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对于液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如果有水,水一定是溶剂。乙醇的水溶液是由乙醇和水形成的溶液,故溶质为乙醇,溶剂为水;
(2)
对于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蔗糖溶液是蔗糖与水形成的溶液,故溶质为蔗糖,溶剂为水;
(3)
对于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故溶质为碘,溶剂为酒精。
【点睛】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方法:(1)对于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2)对于液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如果有水,水一定是溶剂。
5、3三 6∶1 400
【详解】
由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可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则说明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葡萄糖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根据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要把10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1%的溶液,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故填:3(或三);6:1;400。
三、计算题
1、
(1)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x=32.5%
答: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2)解:设反应消耗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
y=50g
答: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50g
【分析】
(1)
见答案;
(2)
见答案。
2、
(1) 1.0 催化
(2)1.6
(3)设该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3. 4g
所以该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是5%。
【解析】
(1)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 0g,它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8. 0g-(67. 4g-1. 0g)=1. 6g;
(3)
见答案。
3、
(1)解:设需取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100g×3%=10%x,x=30g,即30mL
(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0.04mol×34g/mol=1.36g
设能产生氧气的质量为y
y=0.64g
答:能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64g
(3)通过分液漏斗向装置内加水,将氧气排出,然后利用右边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
【分析】
(1)
见答案;
(2)
见答案;
(3)
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想收集氧气,可通过分液漏斗向装置内加水,将氧气排出,然后利用右边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
4、
(1)6.4
(2)16%
解:设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则有
所以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00%=16%;
答: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是16%。
【解析】
(1)
由图可知,t3时刻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最终产生氧气的总质量为6.4g,故填:6.4;
(2)
见答案。
5、
(1)200g
(2)解:2kg=2000g,设需要这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x
2000g×0.5%=x×40%
解得x=25g
答:需要这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25g。
【分析】
(1)
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质量为500g×40%=200g;
(2)
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温度、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温度 不同 温度 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和质量 不相等
【详解】
(1)探究溶质的种类对溶解度的影响,即除了溶质的种类不同外,温度和溶剂的质量都必须相同,由30℃时,5mL蒸馏水中溶解的KNO3、Ca(OH)2质量相同,说明在温度相同、溶剂的量、溶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故填温度、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实验结论第一空故填温度;第二空故填不同;
(2)探究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时,除了温度不同之外,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和质量必须相同,要改变的因素故填温度;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故填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和质量;由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可知在不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实验结论故填不相等。
2、CaCO3+2HCl═CaCl2+H2O+CO2↑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K1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说明空气已排尽 大于 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取装置甲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 有气泡产生 说明溶质有氯化氢气体 收集的二氧化碳无论是排水法还是向上排空气法,都得不到100%纯净的二氧化碳 收集二氧化碳排水法比向上排空气法要纯 升高水的温度 使用热水收集
【详解】
(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检验空气排尽,即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其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K1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说明空气已排尽。
(4)关闭 K1,打开 K2、 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K2、 K3充分振荡丙装置,分别测得丙、丁瓶装置中溶液的pH为5.5和6.5。分析可知,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丙装置中大于丁装置中。所以要加装仪器进行氯化氢气体的吸收,避免造成干扰,则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5)实验结束后,装置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除了氯化钙外,还可能有氯化氢气体(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取装置甲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溶质有氯化氢气体。
(6)从图中可知,收集的二氧化碳无论是排水法还是向上排空气法,都得不到100%纯净的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排水法比向上排空气法要纯。
[结论反思]由实验一、二分析,改进实验装置,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可用热水或者在过程中给水加热,所以能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措施是升高水的温度或使用热水收集。
3、 Cu2+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CuSO4(合理即可) 二 二氧化锰 空白实验,与其他实验做对比 铁离子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14.3% 将无水氯化铜固体5.0g置于小烧杯中,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然后垫上石棉网给烧杯中的溶液加热,边加热边观察溶液的颜色并做好记录。
【分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详解】
[初步探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作出猜想]溶液中存在铜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所以可能是铜离子所起的作用;故猜想二:可能是Cu2+。
[分析交流]过氧化氢溶液由过氧化氢和水组成,本身含有水分子,所以水分子不能作为催化剂使用;故原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实验探究]根据猜想,需要验证氯离子和铜离子的影响,前两步实验,验证钠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都不能影响反应,所以此时需要验证铜离子的影响,因此可以加入硫酸铜溶液,都可以验证铜离子的影响。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其他条件不变,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反思]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加入铜离子的溶液,过氧化氢溶液产生大量气泡,所以猜想二成立。
[拓展应用]二氧化锰为固体,可以容易与过氧化氢溶液分离,而含铜离子的盐溶液,则无法与过氧化氢溶液分离,不能做到很好的重复利用;故与课本中二氧化锰相比,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二氧化锰更适合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交流反思]①是什么都没添加的空白实验,与后面的实验形成对比,找到影响因素;在①和②的对比实验中,可以看出铝离子加入后,分解率未发生变化,因此证明铝离子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实验①的目的是空白实验,与其他实验做对比;通过以上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铁离子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继续探究](1)从上述实验数据判断,为配制蓝色的氯化铜溶液,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超过。
(2)要验证氯化铜溶液颜色还与温度有关,可将无水氯化铜固体5.0g置于小烧杯中,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然后垫上石棉网给烧杯中的溶液加热,边加热边观察溶液的颜色并做好记录。
4、加水或升温 50% 800 不饱和 210
【详解】
[定性研究]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2号试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有升高温度、加水。
[定量研究]
(1)实验2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0% ;
(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有:(200g+x)×10%=100g, 解得x=800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800g;
(3)由实验3中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由实验3中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实验4中M的数值是210。
5、 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金属是否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 用砂纸打磨 2Al+3HgCl2=2AlCl3+3Hg 上升 2Al+6H2O=2Al( OH )3+3H2↑ 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 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Hg+S=HgS
【详解】
①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交流与讨论]
铝常温下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铝使铝具有抗腐蚀性,方程式为:

可以通过砂纸打磨去除表面的氧化铝;
[实验探究]
(1)铝比汞活泼,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gCl2=2AlCl3+3Hg
(2)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 故填:上升;
[实验结论]
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H2O=2Al( OH )3+3H2↑。
[实验反思]
(1)关闭活塞 K ,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不能变成氧化铝。
(2)硫粉会和单质汞生成硫化汞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故填:Hg+S=H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