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9 17:3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一页纸的厚度大约90mm
B.初中学生步行1km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50s
C.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14dm
D.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所需时间大约1min
2、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适宜洗澡的水温大约是60℃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0m/s
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cm 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30s
3、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如图中的四种工具不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A.刻度尺 B.螺旋测微器
C. 游标卡尺 D.日晷
4、如图。用一木质刻度尺测量物体边长,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流水 D.河岸
6、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带着吊篮一起升空时,下列说法正确是的(  )
A.以人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C.以吊篮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气球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7、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在实验中应该(  )
A.尽量使每一次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B.按实验要求认真测量,如实记录数据
C.记录数据和计算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D.当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时,可以修改数据
8、在行驶的列车上,小红听到妈妈叫大约3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路边的树木 B.小孩子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
9、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6m/s,然后以2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6m/s B.5m/s C.4m/s D.3m/s
10、下列一些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学生桌高约150cm B.中学生的心跳一分钟70次
C.小明发烧体温50℃ D.新铅笔长度约15dm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如图所示,此时该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分___________秒。
2、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位乘客和一位司机,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运动,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如图所示,小融在马路边用手机先后拍了两张街景照片,若以大卡车为参照物,小轿车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速度最大的是______(选填“小轿车、“大卡车”或“自行车”)。
4、美军侦察机拍摄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旁的导弹发射基地,在照片中量得发射场长5cm,宽3.5cm,比例尺为1:200000,发射场是规则长方形,则发射场实际长是______,实际面积为______m2。
5、小明坐在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上,火车完全通过450m的甲桥用时15s,以相同的速度完全通过1200m的乙桥用时30s,火车的车长为 _____,火车的速度是 _____m/s.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京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45min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轿车从B地到南京,前半程保持原来的速度不变,后半程用时20min,求B地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结果保留1位小数)
2、某人乘坐出租车的发票如表所示。根据发票提供的信息,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多少小时?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车费发票
车牌号 渝F9K899
日期 21-12—3
上车 11:32
下车 11:56
单价 2元
里程 12km
金额 30.00
3、小华家驾车到重庆西站乘高铁去成都旅游,小华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去西站行程中观察到路边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求:
车次 重庆西开 成都东到 运行距离
G1346 8:38 9:40 240km
G1692 8:49 10:05 240km
G1482 9:11 10:31 24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他们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达重庆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2)若他们乘坐的是高铁G148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4、小李开车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
(1)你能从交通标志牌上信息可知:80的含义是:___________。若小李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乙速度计所示,请问汽车此时超速吗?___________。(选填“超速”或“不超速”)
(2)若以图乙的车速行驶,再经过多长时间能到达香山出口?(_______)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多长时间?(_______)
5、图所示是一辆小车沿直线行驶的路程—时间图象。请你根据图像计算:
(1)小车的速度v;
(2)若小车行驶速度不变,它行驶1.5min通过的路程s'。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
(2)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测量的数据如图所示,B为AC中点,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数字格式为“时∶分∶秒”)。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①小车在下落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m/s;②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的是 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③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实验中,若当小车过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所测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正确”)。
(5)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略 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这样便于测量 ______(选填“时间”或“路程”),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2、如图所示,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除图中的刻度尺外,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_____(填名称);
(2)同学们在斜面末端增加一个金属挡板,是为了 _____;
(3)实验中可以发现vBC_____vAC;(选填“>”、“<”或“=”)
(4)实验时,小车经过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得计算的速度偏 _____。(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一页纸的厚度在90μ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1m/s,步行1km路程所用时间在1000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支钢笔的长度约14cm,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A.适宜洗澡的水温大约为40摄氏度,比人的正常体温37摄氏度稍高一点,故A不符合题意;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平均速度略大于10m/s,那么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应比这个记录小,大约为7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支2B铅笔的长约为17cm,吃饭用的筷子的长度比铅笔略长,约为22cm,故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约75次,那么一次所用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BC.刻度尺、螺旋测微仪和游标卡尺均是常见的测量长度的仪器,故ABC不符合题意;
D.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来测定时间的仪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故A错误;
B.刻度尺未放正,故B错误;
C.零刻线未与物体起始段对齐,故C错误;
D.零刻线与物体起始段对齐,刻度尺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A.若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故A符合题意;
B.不能以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若以流水为参照物,因为船在水中行驶,所以无法得出山向船尾跑去的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
D.若以河岸为参照物,山相对于岸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山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
A.以人为参照物,人和地面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地面为参照物,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人和地面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人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以吊篮为参照物,人和吊篮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气球为参照物时,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人和气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ABD.测量物体的长度要尊重客观事实,认真测量,如实记录数据,不能凑数,更不可以随意修改,故A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保留就是错误数据,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小红听到妈妈叫大约3岁的小孩“别动”,意思是让小红坐在座位上不要离开,要相对于作为静止,因此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小孩子的座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设路程为s,那么来回全程为2s,顺流而下时,所用的时间为
逆流返回原地,所用的时间为
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D。
10、B
【详解】
A.学生桌高约70c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心跳次数一分钟约60~100次,故B符合题意;
C.成年人发烧时,超过40℃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不可能到50℃。故C不符合题意;
D.新铅笔的长度约15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2 41.6
【详解】
[1][2]观察该秒表,小刻度盘分度值为0.5min,它的指针指在刻度2与3之间,偏向于刻度3,说明该表的分钟数为2分钟,秒钟数为30秒与60秒之间,再观察大刻度盘,分度值为0.1s,指针指在刻度41与42之间的第6个刻度,读数为41.6s,那么此时该表的读数为2min41.6s。
2、汽车
【详解】
机械运动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位置的改变,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运动,则他们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故选择的参照物为汽车或汽车上的座椅等。
3、左 小轿车
【详解】
[1]从图上可以看出,当选择大卡车为参照物时,原来小轿车和大卡车在对齐,后来小轿车的位置偏左了,所以小轿车以大卡车为参照物时是向左运动的。
[2]两图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三者通过的距离,发现大卡车通过的距离最短,小轿车通过的距离最长,由可知,小轿车运动速度最快,大卡车的速度最慢。
4、1×104m 7×107
【详解】
[1]根据比例尺为1:200000,则发射场实际长为
[2]发射场实际宽为
所以实际面积为
5、
【详解】
[1][2]火车匀速完全通过桥的路程等于火车长加上火车长,火车通过450m的甲桥用时15s,则有

以相同的速度通过1200m的乙桥用时30s,则有

联立①②解得
三、计算题
1、(1)100km/h;(2)102.4km/h
【详解】
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t2-t1=10h45min-10hl5min=30min=0.5h
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从B地到达南京的路程sˊ=70km,前半程保持原来的速度不变所用的时间
后半程用时
从B地到南京的平均速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
(2)从B地到达南京的平均速度为102.4km/h。
2、(1)0.4h;(2)30km/h
【详解】
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t=11:56-11:32=24min=0.4h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0.4h;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30km/h。
3、(1);(2)
【详解】
解:(1)由上图知,此处距离重庆西站为30km,限速为,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他们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达重庆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2)若他们乘坐的是高铁G148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重庆西站到成都的路程为240km,所用时间为
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答:(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他们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达重庆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为;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4、限速80km/h 超速 3min 3.75min
【详解】
解:(1)圆形标志表示限速80km/h;由图知,汽车速度表指针指向100km/h,已超过80km/h;故汽车此时超速。
(2)方形标志表示距离香山出口还有5km,若以图乙的车速行驶,则速度
v′=100km/h
以图乙的车速行驶,能到达香山出口的时间
=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要的时间
=
答:(1)80的含义是:限速80km/h;汽车此时超速;
(2)若以图乙的车速行驶,再经过3min时间能到达香山出口;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要3.75min。
5、(1)0.5m/s;(2)45m
【详解】
解:(1)根据图象可知,当t=60s时,s=30m。则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2)根据题意,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答:(1)小车的速度为;
(2)若小车行驶速度不变,它行驶1.5min通过的路程为。
四、实验探究
1、 0.24 变速 小于 偏小 小 时间
【详解】
(1)[1]实验时,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小车的平均速度可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出,所以实验的原理是
(3)[2]由图可知小车下落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t=10∶35∶05﹣10∶35∶00=5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3][4]由图可知小车在AB段所用的时间为
tAB=10∶35∶03﹣10∶35∶00=3s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在BC段所用的时间为
tBC=10∶35∶05﹣10∶35∶03=2s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因为vBC>vAB,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的是加速运动,即变速运动。
(4)[5]若当小车过B点后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而AB段路程一定,即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6][7]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的速度越大,在斜面的运动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略小一些,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2、停表 方便测量时间 >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因此除了刻度尺之外,还需要停表。
(2)[2]当小车到达斜面末端时撞击金属板发出响声,同时计时结束,是为了方便测量时间。
(3)[3]实验中发现,小车运动越来越快,所以
(4)[4]实验时,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路程一定,由可知计算的速度偏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