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ppt课件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ppt课件及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2 23:19:00

文档简介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朝诗的基本特色和谢脁生平; 2.品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 3.揣摩名句和炼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写景的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朗读《登池上楼》,并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 2.新课导入、作者简介: 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玄晖是谢朓的字,南齐“永明体”著名诗人。李白称引的“澄江静如练”,出自本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在刘宋王朝官居高位,他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在当时的黑暗的现实环境中,谢朓目睹了仕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后来受到诬陷,36岁就死在狱中。 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山水诗人。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而谢朓则使山水诗发展起来,因此他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谢灵运被称为“大谢”,谢眺则是“小谢”。他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谢宣城”之称。 谢眺的山水诗诗风清新、秀丽,李白曾写诗称赞“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是谢眺,“清发”就是赞美他清新秀丽的诗风。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又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感,成就很高。 二、诗歌朗读 1.学生齐读。 2.进行朗读指导。   ①正字音:涘、甍、霰、鬒 ②节奏把握:二一二?????? 3.结合指导,再读一遍。 三、题目解析 提问:从《登三山还望京邑》,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明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个题目为我们点明了时间、地点、事情和望的对象。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提示:可从叙事、写景、抒情三方面入手) 2.明确:     叙事: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回望京邑)     写景: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紧扣“望”字,从三山回望所见之景)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抒情: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融情入景,抒发诗人登山回望京邑所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引起的怀乡愁绪。)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五、古诗研读 1.叙事部分 师:作者并不是望“长安”“京县”,为什么要写“望长安”“视京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这两名以五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回望京邑。这是用典的写法,化用古人诗句。 2.写景部分 ①试用精美的语言写一段话,把诗人回望京邑所见之景描述出来。 ②学生写景。 ③教师引导并点评: A.景物是否全部写出?(白日、飞甍、余霞、澄江、喧鸟、杂英) B.是否突出景物的特征? 夕阳照耀下飞甍的明丽多姿,高低参差历历可见。 天空中的残霞像一片片锦缎,清澈的江水如同白练。 喧闹的鸟儿覆盖了春天的小洲,五彩缤纷的花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④写景部分是全诗的主体,诗人所写的景是非常“美”的,你们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余:残余。绮:锦缎。练:白绸缎。 A.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锦缎),把江比作练(白绸),显得形象生动、具体。 B.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         ?二是动静相衬:霞动(云霞在天空中飘动)江静,动静相谐。 C.精于先词。余霞散成绮,“余”和“散”字用得好,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澄江静如练,“澄”和“静”是相对应的,因为“澄”才显出“静”。诗人选词精当,这些词提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3.抒情部分 ①诗人回望京邑看到这幅图画,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明确:“怀”欢宴→对过去的生活怀念 “怅”佳期→对未来的担忧(不知何时方能还乡) “知”望乡→怀念家乡,怀念京城 ②最后这部分是抒情,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是像谢灵运一样把感情隐晦地隐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还是直接地抒发出来? 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诗人此去将在外久久地淹留,是多么怀念那不能参加的亲友的欢宴,直言不讳的道出了“我”对故乡的依恋。后面诗人泪下如雨、“谁能鬒不变”更直接地抒发了这种怀乡之情。 ③诗人伤心用泪下如霰、怀念京邑用头发变白来描写,这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夸张。诗人用夸张的写法抒发了离开京邑的伤感。最后两句抒发离开京城的感伤,回应开头,说明自己与王粲、潘岳一样同怀去国之悲。 六、全诗理解: 本诗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建康时晚登三山所见京邑的春日明艳壮阔的美景,抒发了眷恋京城的情感。全诗层次分明,写景如画,感情真挚,开头八句描写春日京城暮色美景,色彩鲜艳,洗练流丽,最后六句写离开京邑的忧伤。因对京邑依恋,所以淹留不忍离开,因怀念乡国,所以三山风景虽佳妙,自己却已无心欣赏。 七、这两首诗在抒情写景上有什么异同?(课后题三) 明确:同:两诗都以乐景衬写愁情。 ?????异:“大谢”以写景来抒发其郁郁不得志之情;“小谢”则是以写景来抒发其眷恋京城之情。 [板书]          白日、飞甍 望 ?余霞、澄江  抒发怀乡之情 喧鸟、杂英
课件16张PPT。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脁作者简介谢脁是一位著名的山水诗人。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而谢朓则使山水诗发展起来,因此他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 他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谢宣城”之称。。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播放停止1.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事件、望的对象在夕阳的照耀下,飞动的屋脊明丽多姿
天空的云霞散布如绮,澄静的江水宛如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杂英开满了芬芳的郊野
3.从这几句话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丽,用作动词,既含明丽之意,又兼有照射之妙
参差,既写出京都宫殿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错落有致
返回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比喻
色彩对比
动静相宜
空间之美——秋水共长天一色
返回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觉其中的美
声色俱佳, 芳香扑鼻
返回4.诗人为什么要还望京邑?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5.诗人以何种方式表达他的离乡之情?借乐景抒哀情
使情更哀
古人写眼泪的诗句 虫催织妇机成素,露逼鲛人泪作珠。才比陶潜无用处,纱巾时任酒沾濡。
幽兰露,如啼眼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返回谁能鬒不变?
以颜色暗示心情的沉重
乡音未改鬓毛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返回作业试用精美的语言写一段话,把诗人回望京邑之景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