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6张PPT)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课文注释,想一想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金络脑 千锤万凿 焚烧
luò
chuí
záo
fén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千锤(chuí cuí)
万凿(zháo záo)
焚烧(féng fén)
√
√
√
运用:为了打造兵器盾,铁匠用铁锤用力地捶打烧红的铁块。
锤
chuí
捶
字义:秤锤,配合秤杆称分量的金属块。
组词:(秤锤)(铁锤)(千锤百炼)
字义:敲打。如:捶打。
组词:(捶打)(捶衣裳)(捶胸顿足)
劲
jìng
jìn
(劲敌)(刚劲)(疾风劲草)
(劲头)(费劲)(使劲)
运用:他写毛笔字的劲头十足,写出来的字刚劲有力,非常有个性。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读jìng的时候,是“坚强有力”的意思。如:强劲。
读jìn的时候,是“力气,力量”的意思,如:使劲。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 ,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
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 的感慨与愤懑。
以马自喻
建功立业
怀才不遇
《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想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愿和______________的决心。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执着的精神,是赞美竹石的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各”首撇要短,横撇的撇要长
“口”要小。
结构:左右
组词:笼络 金络脑
笔画:9
部首:纟
luò
首笔是短撇
“钅”窄长
四横长短不一
结构:左右
组词:锤炼 秤锤
笔画:13
部首:钅
chuí
下框方正。
“业”扁宽,两竖左短右长,横长盖下
结构:上下
组词:凿孔 凿子
笔画:12
部首:业
záo
“火”的撇捺要舒展。
“林”扁宽,第四笔和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结构:上下
组词:焚烧 焚毁
笔画:12
部首:火
fén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金络脑 千锤万凿 焚烧
2.听写生字、词语。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古诗,试着填空。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初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再读古诗,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读诗时,要抓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两句,发挥想象,感受诗人创设的辽阔雄浑的意境;抓住“金络脑”“踏清秋”,体会诗人渴望受到重用,期盼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马是六畜之一,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 王维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主要作品:《李凭箜篌引》《梦天》《雁门太守行》等。
读古诗 有韵味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燕山】
【钩】
【何当】
【金络脑】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何时将要。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把大漠里的沙子比作雪,不仅从视觉上写出了沙的颜色,而且从触觉上写出了战场寒冷的感觉。
“月似钩”,把弯弯的月亮比作钩,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武器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译文: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大漠( ),燕山( )。
沙如雪
月似钩
比喻
对偶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边塞战场的景色。用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显示了战场的清冷悲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征战沙场报效祖国的愿望。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有用武之地,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何时将要。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译文:何时将要给马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飞快地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这两句借马抒情,边塞是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展雄姿,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表现了诗人渴望被人赏识、重用,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何当( ),快走( )。
金络脑
踏清秋
这首诗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讨论交流:
学方法:托物言志是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表现自己的某种精神品质。托物言志的“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这样才能寄意于物 ,达到突出主旨的目的。
托物言志
学方法
1. 选择一个能够寄托志向的生动具体的事物,然后进行具体描写。
2. 找准事物与所要表现的志向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3. 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使所言之志有所依托。
用方法:
请你观察生活中的一个事物,仔细想想它的特征,借助这一特征,用一段话来表现某种志向或精神品质。
抓住事物特征哟
举例:
苔藓是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植物,它们没有白杨的高大挺拔,也没有花儿的阵阵清香。它们只是一片矮矮的植物,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大地。它们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甚至在人迹罕见的高山荒漠,也照样能顽强地生长。虽然它们没有可以炫耀的花朵和果实,但是它们那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却是值得赞扬的。它们默默地、执着地生长着,用自己绿色的身影装点着片片土地、块块岩石,开拓出茵茵绿洲。
马诗
咏马述志
描绘景色
大漠沙如雪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燕山月似钩
快走踏清秋
何当金络脑
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边境战场,清冷悲凉
《马诗》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骏马任意驰骋的画面,诗人希望骏马能在广阔的天地里驰骋,借以抒发自己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石灰吟》
作者:于谦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等。
初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再读古诗,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读诗时,要结合“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体会石灰经历的磨难和考验,从“要留清白在人间”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高洁品质。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视频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等闲】
【浑】
【清白】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平常。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痛苦
平常。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能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的焚烧当作是平常的事。
这两句写的是石灰的烧制过程,石灰石要变成石灰,须经过千锤万凿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焚烧。歌颂了它不畏艰难、从容不迫的精神品质。
看图记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石灰的颜色
全,全然。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想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这两句诗,诗人借石灰,一语双关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磨炼、不惧粉骨碎身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品格和气节。本诗语言简洁、生动,充盈着一种清白、磊落、刚正的英雄浩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首诗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讨论交流:
查阅资料,理解古诗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再加上古诗特有的表现手法,使古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准确把握古诗内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需要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
语文要素
1.查阅作者的 相关资料,如出生年代,家庭状况,身份地位,生平事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
2.了解时代背景。
3.查阅作者其他相关诗词作品。通过比较,能对作者有更全面的了解。
4.了解与古诗相关的知识或趣闻。
如何查阅资料,理解古诗
石灰吟
言志
托物
千锤万凿出深山
不畏艰难视死如归
以身报国
清白正直
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
粉骨碎身浑不怕
做人
《石灰吟》借咏石灰不怕磨难,清白在世的形象,抒发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竹 石》
作者:郑 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 其中画竹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墨竹图题诗》等。
初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再读古诗,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读诗时,要抓住“咬定”体会竹子的倔强和坚韧,从“千磨万击还坚劲”感悟诗人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jìnɡ
朗读视频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咬】
【任】
【尔】
你。
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任凭。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咬定”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实写竹子扎根,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有何含义?
“千磨万击”指恶劣环境对竹子和诗人的迫害;“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在,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
“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竹子临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诗意:经受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执着的精神,是赞美竹石的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
这首诗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讨论交流: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这是课后第3题哦!
《马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志向 ;《石灰吟》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于人间的志向 ;《竹石》表达了诗人历经磨难艰险却依然坚守高操守的志向。
三首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即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竹石
言志
托物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竹:坚韧不屈
傲然独立
立根原在破岩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
人:刚正不阿
顽强斗争
《竹石》借竹子立根破岩、经历磨难的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特点,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
这三首古诗,诗人或借马抒情,或以石灰自喻,或借竹明志,将自己的情感或志向寄寓在事物之中。
读完这三首古诗,诗人渴望报效祖国、施展抱负的情怀,让我们深有感触;为国尽忠的志向,让我们深深折服 ;坚定顽强的精神,令我们敬佩不已。三位诗人的雄心壮志和高尚情操也在不时地感染着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我们也要向这三位诗人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拼搏,培养高洁的品格。
树立远大的志向
含有“马”的四字成语:
车水马龙 人仰马翻 天马行空 一马当先
马到成功 汗马功劳 指鹿为马 害群之马
含有“竹”的四字词语:
胸有陈竹 势如破竹 罄竹难书 青梅竹马
描写人物高尚品格的四字词语:
刚正不阿 高风亮节 精忠报国 冰清玉洁
大义凛然 坚贞不屈 大公无私 英勇无畏
有关渴望建功立业的诗词句: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六首》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元】王 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 梅
思考:诗人借墨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注释】
①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②吾家:我家。
③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④头:边上。
⑤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即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⑥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⑦流:有流传、流布之意。
⑧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
⑨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诗人借墨梅抒发了自己洁身自爱,鄙薄流俗的情怀。
[唐]李 贺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马 诗
思考:诗人借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注释】
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故言“房星本是星”。
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天马,即铜马”。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表达了诗人空有雄心壮志但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