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样式分别是( )
A.半地穴式、干栏式 B.干栏式、半地穴式 C.栏杆式、半地穴式 D.哥特式、洞穴式
2.我们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
A.玉米、花生 B.水稻、粟 C.花生、水稻 D.玉米、粟
3.想像河姆渡人一天的生活,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种植水稻 B.使用磨制石器 C.用纸写字 D.住干栏式房屋
4.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5.“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能为这个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传说、记载和遗址 B.遗物、遗址和传说
C.遗址、化石和记载 D.化石、遗址和遗物
6.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所示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大遗址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2021年1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公布的“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包括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下列描述属于“河姆渡人”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C.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主要栽培水稻
D.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
8.远古的东东是一位十分勤快的孩子,一天早上他吃了一碗小米粥,从半地穴式的房屋出门和妈妈一起去菜地种植蔬菜。这样的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先民中(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北京人
9.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传入的。推翻这种说法的最可靠证据是( )
A.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 B.古代先民的口耳相传
C.后世文献的详细记载 D.考古发现的碳化遗存
10.河姆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建造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结构。造成这种建筑风格相互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不同 B.农业生产方式不同
C.宗教信仰不同 D.聚落规模大小不同
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如下图)、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12.据下图可知,半坡居民
A.掌握了制瓷技术 B.具备了审美意识
C.居住在长江流域 D.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客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内有灶炕,多用木头作柱子。
(1)材料一中的房屋“建筑”样式被称作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远古人类分别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1为山顶洞人的骨针
(1)骨针的出土,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什么技术?
材料二 下图2为我国远古居民分布示意图
(2)________处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________处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3、图4反映的房屋样式名称分别是什么?从中选择一例说明当地居民为什么建造这样的房屋。
(4)远古居民因地制宜进行生产、生活,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概括说明原始农耕时期,南北方在农业种植房屋样式上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其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另一方面,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杆、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稻谷外 形完成,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
材料三 大约5000年以前,中国、印度、埃及、两河流域以及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几乎同时进入文明社会。 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其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史,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 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地中海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发祥地。古希腊地处 爱琴海,自然选择了海洋为文明发展的主要方向,地中海人的航海业、海上贸易十分发达。无论是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都在推动着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各国历史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彼此的互动性,各种文 明相互交融,彼此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又成为哪一城邦民主政治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河姆渡遗址位于什么流域?材料二内容表明当时这一带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不同,各自形成了什么文明?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如何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由于生活在潮湿环境,而居住干栏式房屋;而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B项正确;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由于生活在潮湿环境,而居住干栏式房屋,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由于生活在潮湿环境,而居住干栏式房屋;而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的先民半坡人最早培育了粟,河姆渡人最早培育了水稻,B项正确;玉米、花生等都是最早由美洲的人民培育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3.C
【详解】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纸是西汉时期发明的,C项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图中C项水稻反映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故C项正确;半坡原始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干栏式房屋,排除A项;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而非打制石器,排除B项;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鱼纹彩陶是代表作品,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
历史研究的史料按照使用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历史研究的史料最为有力的证据是一手史料,比如化石、遗址和遗物等,D项正确;传说、记载都是二手史料,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点睛】
6.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D项正确;半坡遗址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②错误,排除A、B选项;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房子,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C项正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排除B项;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C项正确;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排除A项;山顶洞人、北京人不会建造房屋,排除BD项。故选C项。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发掘结果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推翻认为中国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传入的说法最可靠证据是考古发现的碳化遗存,D项正确;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也是根据考古发现而来的,排除A项;古代先民的口耳相传具有不科学性,排除B项;后世文献的详细记载具有不确定性,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河姆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是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自然环境;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半坡人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是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自然环境。因此造成建筑风格相互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不同,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1.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类,使用磨制石器,故D符合题意;北京人、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B不合题意;河姆渡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半地穴式的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2.B
【详解】
根据题干“半波彩陶上的尖顶帽”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色彩帽子的样式有所追求,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B项正确;半坡原始居民并没有瓷器,只有陶器,排除A项;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黄河流域,排除C项;半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3.(1)干栏式房屋。
(2)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详解】
(1)根据“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房屋叫做干栏式房屋。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14.(1)磨光和钻孔技术。
(2) B A
(3)图3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4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或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较多,所以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4)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山顶洞人的骨针,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属于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因此①B,②A。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图3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4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半坡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或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较多,所以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4)原始农耕时期南北方在农业种植房屋样式上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如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前者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后者因为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较多,所以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15.(1)特点:小国寡民。城邦:雅典。
(2)流域:长江流域。农作物:水稻。
(3)特点:农耕文明、海洋文明。
对待方式:无论是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都在推动着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各国历史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彼此的互动性;各种文明相互交融,彼此取长补短。(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
(1)特点:根据所学可知,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城邦:根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小国寡民。
(2)流域: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属于长江流域。农作物:根据“稻谷、谷壳、稻杆、稻叶堆积”得出水稻。
(3)特点:根据“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结合所学可知,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不同,各自形成了农耕文明、海洋文明。对待方式:根据“无论是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都在推动着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得出无论是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都在推动着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根据“各国历史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彼此的互动性”得出各国历史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彼此的互动性;根据“各种文明相互交融,彼此取长补短”得出各种文明相互交融,彼此取长补短;还可从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分析回答。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