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9 12:4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为唐代诗歌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①李白 ②苏轼 ③杜甫 ④辛弃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朝兼容并包不复存在 D.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3.唐朝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迅速。下列文物图片不能够反映出该主题的是
A.筒车 B.套铁制锋刃的农具 C.越窑青瓷 D.曲辕犁
4.下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它所使用的动力是
A.风力 B.水力 C.畜力 D.人力
5.《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则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有时还让壮士把床举起,让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乐工则站在周围为马伴奏。下列文物可以印证该史实的是:
A. B.
C. D.
6.按照朝代更替的顺序,唐朝灭亡后出现的局面是
A.三国鼎立
B.南北朝并立
C.五代十国
D.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7.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在( )
①农民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②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下棋等活动
③长安百姓能在“市”里买到西域商品④唐三彩受到人们喜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事件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的是( )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文成公主入藏 D.陈胜、吴广起义
9.唐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10.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七乐舞姬”。造型不同的“七乐舞姬”用婀娜多姿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由此可见唐三彩 ( )
A.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的社会生活 B.是研究唐朝历史的唯一途径
C.反映了唐朝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D.在唐朝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1.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朝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①安西都护府 ②巡检司 ③北庭都护府 ④“行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8年2月,下图(《步辇图》)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关于该图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它是唐明开明民族政策的体现
B.它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
C.它描绘了唐玄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
D.它是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品
13.“卵时,江东的田间,一头牛拉着曲辕犁,农民们的劳作开始了;辰时,越州,越窑开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米’;巳时,长安西市,一路上,大食商人、东瀛学生和大月氏的金银器匠人来来往往……”这段大唐十二时辰(节选)充分体现了( )
A.唐朝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B.唐朝对外交流频繁
C.唐朝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D.唐朝经济繁荣景象
14.唐朝时的书法家中,字体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是( )
A.柳公权 B.吴道子 C.颜真卿 D.欧阳询
15.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A. B.
C. D.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含嘉仓,始建于605年,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从唐朝开始大规模存粮,成为唐代的“天下第一粮仓”。唐玄宗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占了全国储粮总数的1/2左右。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稿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1)我们经常使用的史料有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请你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属于哪一类史料?
(2)材料二中的“开元”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年号?材料二描写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唐朝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在位期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种局面称之为什么?
材料二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白寿彝《中国通史》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新唐书》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四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3)根据材料三、四,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并简述唐文化的特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而发展。
(5)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所以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著名词人,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因为④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
根据材料“……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及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题干中唐诗风格的变化体现了唐诗创作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D项正确;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说法片面,排除B项;唐朝兼容并包不复存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
依据题干唐朝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选项铁制锋刃的农具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不能够反映出唐朝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迅速,B符合题意;曲辕犁和筒车是唐朝人民发明的农业工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唐朝经济的发展迅速,AD不符合题意;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陶瓷,能够体现唐朝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迅速,C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详解】
唐朝农民制成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筒车可随水自由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所以筒车所使用的动力是水力,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5.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图片是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唐代的马不仅广泛的应用于战争、交通、运输、驿传,还大量用于宫廷贵族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中,其中唐玄宗时期的舞马最为特别,银壶上的舞马衔杯造型正是唐玄宗祝寿情景的真实再现,A项符合题意;B项图片是唐朝时期的唐三彩,与题干描述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图片描述的是唐朝时期打马球的场面,不符合题意;D项图片是唐昭陵六俊浮雕之一,与题干描述的内容不符合,不符合题意;故选A。
6.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三国鼎立时期是220年-280年;南北朝并立时期是386年-589年;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是在五代十国后期出现的。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心事灌溉工具筒车。在唐朝,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教育,喜好骑马、打球、射箭、下棋等活动,唐朝长安当时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是开放性国际大都会,人们能在长安“市”里买到西域商品。陶瓷业制唐朝有重要发展,最著名有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受到人们喜爱,因此①②③④说法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大起义,A项排除;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项排除;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大起义,D项排除。故选C。
9.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都城长安是唐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市,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10.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造型美观,釉色绚丽,形象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生活,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的社会生活,A项正确;“是研究唐朝历史的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单凭“七乐舞姬”不能反映唐朝制瓷技术领先世界,排除C项;唐三彩不属于生活用品,不能体现其在唐朝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
唐朝时,为加强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的管理,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①③符合题意;巡检司是元朝时期设置的地方机构,如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②排除;“行省”是元朝时期设置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④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12.A
【详解】
《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是汉藏两族友好情谊的历史;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A项正确,排除C项;吐蕃不是外国,排除B项;《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一头牛拉着曲辕犁,农民们的劳作开始了“体现的是唐朝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越窑开窑“体现的是唐朝手工业发展;“长安西市””大食商人、东瀛学生和大月氏的金银匠人来来往往“体现的是唐朝商业繁荣及对外交流的频繁,因此这段大唐十二时辰(节选)充分体现了唐朝经济繁荣景象,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全面,排除。故选D。
1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C项符合题意;柳公权的书法代表作是《玄秘塔碑》,他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俊丽,骨力劲健,后人把柳书与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A项不符合题意;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详解】
依据题干“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可知反映的是灌溉工具。结合课本所学,首先判断图片,图A秧马;图B曲辕犁;图C筒车;图D汉代耧车。唐朝经济繁荣,在农业方面,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一些中央的生产工具,如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属于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C正确;秧马是插秧的工具,A排除;曲辕犁是耕作的工具,B排除;耧车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D排除;故选C。
16.(1)材料一:实物史料;材料二:文献史料
(2)唐玄宗。开元盛世。
(3)社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1)
材料一:根据“含嘉仓,始建于605年,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可知是实物史料;材料二:根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可知是文献史料。
(2)
“开元”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年号。材料二描写的盛世局面被称为开元盛世。
(3)
根据“唐玄宗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公私仓廪俱丰实”社会经济繁荣,根据“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得出社会稳定。
17.(1)状况: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局面:贞观之治。
(2)思想:以民为本,不夺农时;原因:唐太宗个人品格(善于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训,以儒家“仁政”思想为指导,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3)盛唐气象: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4)胡风盛行、玄奖西行、鉴真东渡(任举出一个即可)。
(5)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盛唐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如: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可得出“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局面称之为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可得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以民为本,不夺农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思想形成的原因是唐太宗个人品格(善于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训,以儒家“仁政”思想为指导,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3)根据材料三中的“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可得出“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是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根据材料四中的“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可得出“唐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4)鉴真东渡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而发展。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5)唐文化影响深远。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盛唐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