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关天培 D.岳飞
2.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传入引发了中国人舌尖上的革命。下列农作物是印第安人带给中国的礼物是( )
A.葡萄 B.胡桃 C.占城稻 D.甘薯
3.明朝中后期倭寇流窜于东南“沿江郡县不下数百处”,且“杀伤人民百余万”;为平息倭患,明朝“军民之死,军需之费”不计其数。这表明当时( )
A.政府惧怕倭寇 B.倭寇活动猖獗
C.民众消极抗倭 D.海防日渐巩固
4.“它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与材料中“它”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忽必烈 B.郑和 C.朱元璋 D.宋应星
5.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以后,将在遥远东方的中国视为主要的航向目标。16世纪来到中国并搜取了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西欧国家是( )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荷兰
6.在印度尼西亚流传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 C.郑和七下西洋 D.鉴真东渡
7.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设置宣政院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玄奘西行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 郑和下西洋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D 颁布“禁海令” 完全抵御了外国侵略
A.A B.B C.C D.D
8.“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9.1405-1433年,他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由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A.玄奘 B.郑和 C.郑成功 D.戚继光
10.当代作家柏杨说过“郑和是一位航海家,他下西洋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下列与郑和史实不相符的是( )
A.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 B.郑和率领船队先后六次下“西洋”
C.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D.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1.1925年闻一多先生挥笔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诗人将当年被列强侵占的七块土地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女。其中七子之一的澳门在16世纪被哪个国家攫取了居住权( )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12.《榜葛剌进麒麟图》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城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郑和下西洋 D.新航路的开辟
二、综合题
13.封建时代的中国对外交流极为频繁,国家政策、科学技术、经济重心的变迁深刻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多在南方,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泉州,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材料三 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海上交通范围也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与中国有贸易的国家达到140多个,许多西方人慕名而来。
材料四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转变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根据材料,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中外的友好交往(陆路、水路各一例)。
(2)请从经济重心的角度分析宋代对外贸易海港为何“多在南方”?当时设立的“专门机构”是什么?
(3)你知道哪位元朝时期慕名而来的西方人?试从科技的角度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从隋唐到明清,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基本解除了东南倭患的民族英雄是谁?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吴钧《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材料二: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下图是福建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将领而建的“平远台”。
材料三:海纳百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之一,体现了包容并蓄的美德,……构建“和谐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文明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
(1)由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诗中的“我”指谁?为什么福建老百姓要建“平远台”纪念他?
(3)综合以上探究,请你就如何构建和谐海洋提一条建议。
15.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他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材料二: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哪朝人?“倭寇”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2)材料二中的“某人”指的是谁?“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永乐”指的是哪位皇帝?
(3)材料二历史事件的目的是什么?这次航海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抗倭英雄,A项正确;郑成功同荷兰侵略者进行斗争,收复了台湾,排除B项;关天培在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排除C项;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薯是明朝时期从美洲引进的,选项D符合题意;葡萄、胡桃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引入中国的,排除AB;占城稻是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排除C。故选D。
3.B
【详解】
根据题中关键信息明朝中后期倭寇流窜于东南“沿江郡县不下数百处”,可知当时倭寇活动猖獗,B选项符合题意。题中提到为平息倭患,明朝“军民之死,军需之费”不计其数,可见政府并不惧怕倭寇,A选项不符合题意。题中没有提到民众是否抗倭,C选项不符合题意。倭寇流窜严重,可见海防并不巩固,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4.B
【详解】
根据“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所以与材料中“它”相关的历史人物是郑和,而非忽必烈、朱元璋和宋应星,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来到东方,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来到中国并攫取了广东澳门的居住权,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6.C
【详解】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东汉班超出使和经营西域。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因此题干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称赞的是郑和七下西洋,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与题干的“张班立功异域”有关,排除A项;玄奘西行与题干对联无关,排除B项;鉴真东渡与题干对联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C项正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是西域都护的设置,排除A项;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的是鉴真东渡,排除B项;颁布“禁海令”不能完全抵御了外国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目的是扬国威,不以发展本国经济为目的,船队规模大,带去的中国特产都送给了沿路居民,促进了与东南亚等地区的经贸和文化交流,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在陆上,排除A项;鉴真东渡没有舰队,不符合题干中“舰队这么强大”,排除B项;戚继光抗倭不符合题干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明朝前期,明成祖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于1405—1433年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B项正确;玄奘是唐代时期的高僧,他西行天竺取经,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排除A项;郑成功是明末清初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排除C项;戚继光是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没有率船队下西洋,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405—1433年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是与郑和下“西洋”相符的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11.C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朝中期,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我国澳门的居住权,C项正确;英国、法国、西班牙,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5世纪早期时中国处于明朝前期,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因此与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AB项;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
13.(1)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2)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市舶司。
(3)马可·波罗;指南针的使用。
(4)开放到封闭;戚继光。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唐朝时期中外的友好交往中,陆路有玄奘西游,水路有鉴真东渡。
(2)
根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泉州,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可知,这就是市舶司。
(3)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慕名而来的西方人是马可·波罗;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海上交通范围也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可知,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之际、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可知,对外政策由开放到封闭;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可知,基本解除了东南倭患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
14.(1)市舶司;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领先世界。
(2)戚继光;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是民族英雄。
(3)崇尚和谐建设海洋,坚持以和为贵,爱好和平,共同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技术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领先世界等角度分析。
(2)
“我”,根据材料二信息“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戚继光。“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是民族英雄。
(3)
“建议”,依据材料三信息“构建‘和谐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文明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崇尚和谐建设海洋,坚持以和为贵,爱好和平,共同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5.(1)戚继光;明朝;日本人
(2)郑和;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或朱棣
(3)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各个国家、地区应该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1)
依据材料一“他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他”是明朝的戚继光;“倭寇”指的是日本人;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抢劫,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与奸商勾结为患,明政府派遣戚继光抗倭,他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2)
依据材料二“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或朱棣)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材料二中的“某人”指的是郑和;“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事件;“永乐”指的是明成祖或朱棣。
(3)
依据所学可知,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郑和下西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各个国家、地区应该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