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十章 第三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表格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十章 第三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表格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9 18: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
3.初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机械能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难点:机械能守恒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本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的规律。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小组讨论、讲授法、共同归纳、自主阅读等。
五、教学资源准备
自制“魔术罐”、自制滚摆、单摆、斜面、铁锁、钩码、橡皮筋、细线、乒乓球及自制乒乓球弹射装置、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 提问:“魔术罐”沿不太陡的斜面滚下,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发生? 提问:1.开始魔术罐在斜面顶端具有什么能? 2. 向下滚动时又具有什么能? 3. 向下滚动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具有什么能?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唤起脑海中关于能量的知识储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生活走向物理。
新课教学 知识点1:机械能 【观察图片】 展示图片: 提问:1.飞行中的飞机具有些什么能? 2.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时具有些什么能?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 给出机械能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物体具有机械能的总量等于动能和势能两种能量之和。 机械能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形式,因而它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一致,也是焦耳。 【知识引桥】 观看小视频,“猪爸爸骑自行车下坡”,注意观察猪爸爸在骑自行车下坡的过程中高度和速度如何变化? 追问:下降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启发引导】势能减小了,是不是能量消失了?猜想可能发生了什么转化? 知识点2:机械能的转化 【实验演示】滾摆的运动 展示滾摆,将摆绳缠绕使滚摆上升到最高点静止释放。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滚摆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思考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深入分析】 (1)释放前滚摆具有什么能? (2)释放后观察滚摆的高度、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动能和势能大小变化? (3)滾摆运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归纳总结】滾摆实验有力证明了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实验】展示单摆,使单摆沿着黑板摆动,作出运动的轨迹。 (
B
C
A
) 分析:小球从A运动 至B、从B到C过程 能量的转化。 总结:滾摆和单摆实验都有力说明了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你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课件展示过山车、荡秋千,让学生讨论它们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并点评学生回答。 师生矫正,掌握各不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启发引导】:既然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 【实验】 1.乒乓球弹射实验 让两个学生用手拉动气球,然后松手,观察乒乓球弹射起来的高度,比一比谁弹射得更高,并分析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 2.钩码旋转实验 一只手捏住橡皮筋,将钩码悬挂在橡皮筋的下端,另一只手只转动钩码,使橡皮筋扭转起来,然后松手,观察钩码的转动情况和橡皮筋扭转情况。 【实验归纳】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以上实验分析可知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一试身手】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自制小发明——“小怪兽”,并分析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 【游戏】:铁锁摆回时会碰到你的鼻子吗? 介绍做法,让学生演示体会。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现象反思】这表明铁锁的机械能总量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假设没有阻力,会怎么样呢 点评归纳: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实际生活中,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往往要克服摩擦力,使机械能总和减小。 【想一想】实验中滾摆不能升到原来的高处的原因? 总结:由于摩擦,机械能减小了,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并不会消失。 【强调】可见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一般指不计摩擦阻力等。 组织学生分小组阅读“科学世界”,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近地点、远地点,说出机械能的转化。 师生矫正总结。 【点拨归纳】以上能量的转化分析都反映了一个规律:能量转化过程中总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减小,另一种能量增加。即变小的能转化为增大的能。 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概念。 学生观察、思考滚摆能量的变化。 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下降时:速度变大; 上升时:速度减小。 重力势能 下降过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变大。因而势能减小,动能变大。 上升过程中高度变大,速度变小。则势能变大,动能变小。 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理解、体会。 观看实验。 思考回答: A B:势能转化为动能。 B C:动能转化为势能。 学生举例并解释。 荡秋千、过山车等。 试分析运动中能量的转化。 从高处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从低处向高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思考 讨论 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体会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生演示 认真观察 没有打到鼻子,铁锁越摆越低。 变小,有空气阻力和摩擦。 若没有阻力,机械能不变。 理解、体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讨论交流:由于摩擦等原因,机械能总量减小。 理解、体会。 阅读自学科学世界, 思考、回答:从远地点向近地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反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理解体会,记忆。 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且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讨论积极性,体现生活处处有物理。 人造地球卫星涉及到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 PPT展示给学生练习 练习并回答 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
作业布置 一架护林飞机,正在某森林上空的一定高度匀速飞行,并不断地喷洒治虫药粉。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怎样变化?说明理由。 课后完成 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七、教学反思
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从实验现象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激发求知欲;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些有趣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当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