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4*花之歌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花因为美丽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所以仰目朝天。
B.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告诉我们,要善待生命,不要停止对光明的向往,不要孤芳自赏。
C.花儿的心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因此常常仰望天空。
2.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唱出了少年的心声,歌中唱道:“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②漫步文学长廊,品读优美的诗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
③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④他们不明白到底该怎样来改变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苍穹qióng 孕育yùn 冠冕mǐn
B.赠予yǔ 摇曳yì 旖旎yī nǐ
C.馥fù郁 琼qióng 桨 鸣啭zhuǎn
D.婆娑suō 硕shuò大无朋
4.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苍穹(qióng) 孕(yùn)育 冠冕(mǎn)
B.摇曳(yè) 旖(yī)旎 馥(fù)郁
C.琼(qióng)浆 鸣啭(zhuàn) 婆娑(suō)
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苍穹(qóng) 孕育(yùn) 绿茵
B.旖旎(yǐ nǐ) 摇曳(zhuài) 祭献
C.冠冕(miǎn) 馥郁(fù) 琼桨
D.坠落(zhuì) 婆娑(suō) 领悟
二、填空题
6.课文内容回顾。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而“______________”就揭示了花的凋谢命运。
7.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 形容香气浓厚。( )
② 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
三、语言表达
8.请仿照例句,写一组排比句。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________________
9.打电话。
王楠楠同学上体育课时意外摔倒,腿受伤了,走不动路了。老师和同学们赶紧把他送到附近的人民医院。班主任李老师让李明同学打电话告诉王楠楠的家长。电话已接通,谈话已开始,假如你是李明,请你接着往下说。
家长:你好!
李明:您好!请问您是王楠楠的妈妈张阿姨吗?
家长:是的,你有什么事吗?
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最后一壶水
这是爷爷给我讲的他遇着的一个真实故事。
我爷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30来人,艰难地行走在一片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爷爷是这个排的排长。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将一被捕的共产党员押送至另外一座城市。
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国民党在一次扫荡中。接到密报,抓住了他。
爷爷还说,这个共产党员是条硬汉子,在国民党的严刑逼供中,始终紧咬牙关,一声未吭,当然也没有在他的口中捞到任何秘密。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使这位共产党员再也不能从嘴里说出一个字来。爷爷有一副好心肠,每次在沙漠中几十号人喝一壶水时,爷爷首先让这位共产党员喝。然后大家再依次喝一点,润润喉咙。应该明白,人在沙漠中行走,水就是生命。
也不知爷爷他们就这样在沙漠中走了多少天。带的几十壶水也日渐减少,最后,仅剩下一壶了。爷爷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他知道,自己手下几十号人和这位共产党员的生命都系在这壶水上。
强忍着干渴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向前又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撑不住了,望着大家干裂的嘴唇。爷爷用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从行囊中拿出了最后一壶水。
爷爷望着手上的这个与其他水壶不一样的水壶,心颤抖了。这壶水等于是几十条生命啊。
爷爷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与众不同的水壶,看了看,眼睛潮湿了。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将水壶递到这位共产党员面前,让他先喝第一口。
这些日子来,已与爷爷和爷爷的手下人渐渐熟悉的这位共产党员,睁着一双干枯但又有神的眼睛,看看爷爷,又看看爷爷手下的兵。忽然。他的一双大眼睛________水壶上的外国文字。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眼神露了出来。
停顿,短暂的停顿。猛地,这位共产党员接过爷爷手上的水壶,嘴对着水壶的嘴。咕咚。咕咚,咕咚,眨眼之间,一壶水让这位共产党员喝了个底朝天。
惊愕,愤怒的惊愕。在这沙漠地带,水是生命,比金子还珍贵。
就在爷爷的手下对这位共产党员的做法纷纷指责时,只见站着的这位共产党员的双腿软了下来,嘴里吐出肥皂沫状的泡泡,不一会儿,他倒了下去,闭上了双眼。
一脸惊讶的爷爷,发现这位共产党员的嘴角挂着一丝安详的微笑。
爷爷和他手下的人安葬了这位共产党员。
在以后的几天中,爷爷带领手下的几十号人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死亡地带。
一直对共产党员喝水一幕念念不忘的爷爷,拿着那个水壶找到一位懂外文的大夫询问。
大夫接过水壶一看上面的外文,很吃惊地问爷爷,用这壶装过什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爷爷说装过水喝。大夫直摇头,连声说,不可能,不可能。大夫还说,壶上面写着外国一种剧毒药的名称,显然是装过毒药的,如果喝用这壶装过的水,人畜只要喝一小口,也会没命的。
爷爷听到这儿,彻底明白了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抢着把一壶水喝完。压在心头的疑惑是解开了,但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
后来,爷爷率领他的几十号手下,起义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再后来。爷爷也加入了共产党。
10.文中短语“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表明了当时人们处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 “停顿,短暂的停顿”。作者为什么在此作这样的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①文中________处填入的短语应是(____)
A.看了看 B.望了望
C.盯住了 D.看过了
13.面对最后一壶水,文中那位共产党员从眼神流露出“恐惧”,也有过“短暂的停顿”,为什么牺牲后嘴角却挂着“安详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当爷爷明白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那样做后,“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结合最后两段,请你说说爷爷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鸣沙山记(节选)
西行归来很久了,有些印象已经淡漠;也有些印象经过时间的酿造,轮廓反更分明,意思也更浓郁。这从记忆里时常浮现的画面之一,是鸣沙山。
当时是晚上八时许,正值黄昏,那天天色似乎不是很晴朗,在灰暗的天空下,巨大的沙山默默地站着,显得孤寂而遥远,山光光的,除了数不尽的细沙,什么也没有。因为有山,甚至也没有沙漠的瀚海无垠的气魄。但是好像有一种什么力量,使我们都肃然。那感觉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时间退回到遥远的过去,那时生命还没有发生,没有动物的踪迹,也没有植物的覆被。有的只是永恒的静谥,和对未来的期待。
鸣沙山脚下有一个月牙泉,是与山齐名的。我们走了一段路再向右转,便看见四面黄沙之中那一弯明亮的水。水面据说较前小多了,也浅多了,但还清激。水边有几株芦苇,大有江南水乡的意味。
这时天色更暗,鸣沙山显得更高了,仿佛离天空很近。风扬起细沙,在山腰形成一团团烟雾,又飘飘扬扬地散了。我转身向山脚走去,把伙伴们留在泉边。我孤零零地站在山脚下,举目尽是灰色的沙,心中充满莫名其妙的喜悦。那感觉好像是在白茫茫的雪原上,正想扑进雪里抚摸雪的清凉,又如同在浩漫漫的大海边,正想站在起伏的海浪上随着波涛远去。
我几乎跪下来拥抱大地!拥抱这孕育着生命,哺育着人类的整个的大地!大地的景色多么丰富,多么幻妙,多么奇,又多么美!这里有塞北的荒凉和江南的妩媚,有山的静止和水的流动,两种情调极不相同的美互相对照,相互辉映,互相联结,成为一体。
15.本文写了作者游览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经历和感受。
16.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1)如果删去画“”句子中的“默默地站着”,你觉得在表达效果上有影响吗 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站在沙漠中,想象自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处想象和眼前沙漠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塞北的荒凉”和“江南的妩媚”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1)“塞北的荒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的妩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本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初到沙漠,作者一行人被瀚海无垠的气魄所震慑而肃然。
B.文中对泉水的描写与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C.文末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大地的喜爱和崇敬。
D.作者描写沙漠的荒凉是为了抒发内心的孤寂。
19.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写我国西北风光的古诗词有很多,请补全下面的诗句,再写两句自己积累的。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这个句子出自课文《花之歌》,通过“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不孤芳自赏”可看出:花的积极和乐观。告诉人们要追求光明,对生活要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故B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2.A
【详解】
②句第一句应是总领句,应用冒号,最后一句与前一句应隔开。
正确的是:漫步文学长廊,品读优美的诗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
3.D
【详解】
A 冠冕miǎn
B摇曳 yáo yè 旖旎 yǐ nǐ
C琼桨应为琼浆 鸣啭 zhuàn
4.C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音。
A冠冕(miǎn)
B旖(yǐ)旎
5.D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易错字。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苍穹cāng qióng。
B项:摇曳yáo yè。
C项:“琼桨”应为“琼浆”。
6. 纪伯伦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 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详解】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积累识记领悟能力。在学习中注重课文内容的积累,能很好地领悟课文内容。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内容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答案为:纪伯伦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 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7. 馥郁 顾影自怜
【详解】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识记。
馥郁:(书)(形)形容香气浓烈。
顾影自怜:顾指回头看;怜指怜惜。看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的情状。现多形容自我欣赏。
8.我是四季的女儿,春给我生命,夏让我成长,秋让我美丽,冬给我力量,让我完成生命的轮回。
【详解】
考查仿写句子。
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所以根据这个规则,找出题干“我是……春给我……夏让我……秋让我……”。
比如:我是大自然的精灵,土地给我滋养,阳光给我照耀,雨露给我灌溉,黑夜让我得到充分的修养。
9.示例:张阿姨,您好!我是楠楠的同学李明。楠楠上体育课时意外摔倒,腿受伤了,但是您千万不要着急,老师和同学们已把他送到学校附近的人民医院了。您现在就来医院吧!
略
10.在大沙漠中,极度缺水。
11.强调时间的短暂,表明那位共产党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选择。
12.C
13.自己喝下这壶水,保全了其他人的生命,死的欣慰,死的坦然。
14.爷爷对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思考着今后自己的路该如何走。
10.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联系文章内容可知,“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中,两个“脏”字,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环境极其恶劣,严重缺水。
11.此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根据“猛地,这位共产党员接过爷爷手上的水壶,嘴对着水壶的嘴。咕咚。咕咚,咕咚,眨眼之间,一壶水让这位共产党员喝了个底朝天”可知“停顿,短暂的停顿”,强调了实践的短暂,表现了这位共产党员面对有毒的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牺牲自己挽救大家的决定,赞扬了这位共产党员的自我牺牲精神。
12.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选择合适词语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的不同意思。比较所给出的四个词语,A、B、D三项的词语主要体现的是“看”的意思,而C项的“盯住了”,的“盯”是注视,集中视力看着,不放松的意思。更能这位体现共产党员明知道水壶上外文的意思,依旧选择牺牲自己,挽救大家的崇高精神。故选C。
13.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从共产党员眼神流露出“恐惧”和他“短暂的停顿”,可知共产党员深知喝下这瓶水必然会丧命,但是他为了保全了其他人的生命一饮而尽。从他牺牲后嘴角却挂着“安详的微笑”,可知他死的欣慰,死的坦然。
14.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回答。根据最后两段“爷爷率领他的几十号手下,起义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爷爷也加入了共产党”可知爷爷明白了这位共产党员喝掉最后一瓶水的用意后,对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他在思考今后自己的路该如何走。
15. 鸣沙山 月牙泉
16. 有影响。“默默地站着”赋予了鸣沙山以人的思想,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抒发感情。 白茫茫的雪原 浩漫漫的大海边 广阔无边
17. 鸣沙山 月牙泉
18.C
19. 长河落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