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9 13:2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选择题
1.下面四句,只有一句没有多余的话,请选出来( )
A.他年纪不算大,可头上却有点秃顶了。
B.前面一站是山海关,站台在列车前进方向的左侧。
C.阴历十五前后,月亮圆的时候,钱塘江正涨大潮。
D.各班文艺委员,听到广播后立即到政教处领电影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埋头(mái) 僻静(pǐ) 含糊(hú) 避免(bì)
B.幼稚(zhì) 残暴(chán) 占据(jù) 酷刑(xínɡ)
C.拘留(jū) 彻底(chè) 剥削(bāo) 牺牲(shēnɡ)
D.寄托(tuō) 瞪眼(dènɡ) 执行(zhí) 送葬(zànɡ)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的一年开始了,万象更新,每个人都有一个新希望。
B.站在讲台上,他拿腔作势地学老师讲课,乐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C.今天是周末,妈妈难得抽出空带我去看模型展览,令我喜出望外。
D.“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真是见微知著啊!
4.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敌人杀害,亲人和同志们都( )悼念。
A.沉默 B.沉重 C.沉痛 D.沉思
5.下面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含糊 糊弄 糊涂
B.勉强 顽强 强词夺理
C.摩托 摩平 按摩
D.吆喝 喝住 齐声喝彩
二、填空题
6.形近字组词。
瞪( ) 泰( ) 鞋( ) 刑( )
橙( ) 秦( ) 靴( ) 刊( )
7.指出下列各句各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
(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
(2)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3)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 )
(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5)这庄严的宣告,传到大江南北,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水黑山之间,使全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 )
三、语言表达
8.照样子写句子。
例:同学注视着我。
全班同学焦急地注视着我。
1.大雁飞上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泪珠落在鱼汤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表发出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例:茶树丛中传来姑娘们的欢笑声,仿佛美妙的银铃声。(比喻)
我来到了家乡的小河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浪花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纪念章使用铜胎镀金材质,通径为50毫米,主要元素为五星、“70”飘带、团锦结、如意祥云和光芒,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核心部分为五星,代表国家荣誉。“70”飘带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奋斗历程。团锦结环绕在五星和“70”飘带周围,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章体外环以如意祥云、光芒,象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礼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辉煌成就,表达在70年辉煌奋斗成就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决心。
【材料三】
据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给下述对象中符合条件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及以上荣誉并健在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参战荣立一等功以上奖励并健在的军队人员(含退役军人);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
2019年1月1日以后去世的,在此次发放范围之内。
1.请从上面三则材料中分别概括提取出3条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阅读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1.在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2.读一读父亲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此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A句成分赘余。
(1)句子主干:他秃顶了。
(2)弄清成分关系。“秃顶”就是“头上的表现”。
(3)可以删去“可头上”。
B句成分赘余
(1)句子主干:前方到站是山海关,站台在左侧。
(2)弄清成分关系。“左侧”就是指“列车前进方向的左侧”。
(3)可删去“列车前进方向的”。
C句成分赘余:
(1)句子主干:阴历十五前后,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
(2)弄清成分关系。只有阴历十五日月亮才圆。
(3)可删去“阴历十五前后”或“月亮圆的时候“之一。
2.D

3.D

4.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
沉默指不说话;
沉重:分量重;程度深,一般形容心情或负担;
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
沉思:深思。
根据词义可得知答案。
5.D

6. 瞪眼 泰山 鞋子 刑法 橙子 秦国 皮靴 刊物

7. 设问 比喻 拟人 比喻 排比

8. 一群大雁快活地飞上天空。 一颗颗晶莹的泪珠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这块手表发出奇妙的声音。
【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仔细观察例句不难发现是对原句子加上恰当的修饰词然后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这就是给句子扩写,按照这个规则对下面的句子进行类似的扩写即可。
9. 静静的河水如同一面镜子,倒映出我美好的童年。 春风唱着、跑着扑向沉睡的大地。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设计体现了我们的国家荣誉、民族大团结、70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果,以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决心。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将颁发给在国家成立前后对国家作出极大贡献的人员。
【详解】
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及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于信息的提取与整合类题目,可按照下面几个步骤进行:先关注标题,通读文本,整体感知;再抓住关键词,圈点勾画重要信息;接着结合前后文,合理取舍,分条概述;最后对每一条进行加工完善。认真阅读三则材料,抓住关键信息,概括提取即可。
(1)可概括提取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可概括提取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设计体现了我们的国家荣誉、民族大团结、70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果,以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决心。
(3)可概括提取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将颁发给在国家成立前后对国家作出极大贡献的人员。
11.:“ ? 。 , 。 ?”
12.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安危,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人。
【详解】
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句号的基本用法: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这一句口诀,基本包含了句号的使用方法,它一般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也可以表示比较缓和的祈使和感叹语气。例句: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二、问号的基本用法: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问号也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也包括设问和反问等类型。例句:你怎么又迟到了?
三、叹号的基本用法:感情强烈句和段,其中叹号常出现。请求反问都该用,有它文章起波澜。感叹号常用句末,表示增强语气!例句:老天有眼,让我们再次相见啦!
四、逗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例句:这个西瓜非常大,而且特别甜。
五、顿号的基本用法: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一般来说,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二是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六、冒号的基本用法: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七、引号的基本用法:1、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2、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父亲是一个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安危,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