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9 14:0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民以食为天”,四川人的主食大米,最早源于先民种植的粮食作物( )
A.粟 B.水稻 C.小麦 D.油菜
2.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右图工具的出现反映了( )
A.原始农耕的兴起 B.原始聚落的出现
C.狩猎工具的改进 D.家畜饲养的开始
3.文物不仅属于我们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凝聚起爱国奋进力量的重要源泉。关于下图文物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
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最先进的生产工具
4.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我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掌握钻孔技术 ④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居民 D.山顶洞人
6.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地域代表,两者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使用磨制的工具 ②都种植了农作物
③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 ④都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原始农耕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8.七八千年前的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不是当时该地居民做法的是( )
A.建造干栏式房屋 B.修建木结构水井
C.住在洞穴中 D.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乐器
9.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所示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河姆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建造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结构。造成这种建筑风格相互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不同 B.农业生产方式不同
C.宗教信仰不同 D.聚落规模大小不同
11.一张历史学习卡片上有“距今7000年前”“人工栽培水稻”“干栏式建筑”等字样。据此判断,与学习卡片相关的早期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12.“曩(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况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时期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 )
A.北京人时期 B.山顶洞人时期
C.河姆渡、半坡居民时期 D.炎帝、黄帝传说时期
二、综合题
13.如下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图2这种房屋被称为什么?
(2)图2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假如你有幸到这个原始部落去做客,请你设想一下主人会用什么饭菜招待你。
(3)中国古代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人类从居住洞穴到盖房定居说明了什么问题。
14.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识图,回答下列问题。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食物话变迁】
(3)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有哪些?请分别举出一例。
【器物显繁荣】
(4)图五、图六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史料?这两幅图片说明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哪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15.中国广表的大地孕育着早期人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碳屑合成的黑色的烧骨。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材料二 远古先民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上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发明后,人类不仅可以煮食物,而且可以储存饮用水。距今六七多千年前,黄河中游地区流行着一种具有特色的陶器。人们制作陶坯的时候,在泥坯表面用矿物质颜料绘出图案,经过烧制,陶器表面就留下了彩色的纹饰。这种带有彩色纹饰的陶器被称为“彩陶”。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考古发现分别是哪一远古人类?
(2)依据材料二概括陶器的用途并依据所学回答使用彩陶的原始居民是谁?
(3)以上材料中涉及的远古居民使用的工具分别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的先民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B项正确;粟是半坡人种植的作物,不是材料所述大米,排除A项;大米即使水稻,我们的先民河姆渡人最早种植,不是小麦、油菜,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2.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图片是河姆渡骨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所以图片体现了当时农业的出现。A项正确;原始聚落约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排除B项;河姆渡骨耜是耕作工具,不是狩猎工具的,排除C项;河姆渡骨耜是耕作工具,不能体现家畜饲养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
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 7000 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制造陶器,尤其是黑陶、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C项正确;图示中是河姆渡人的陶器,半坡原始居民主要是彩陶,排除A项;河姆渡人位于长河流域,排除B项;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的手工工具,不是生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原始农业产生于约公元前 7000 年至公元前 5000 年,兴起地区是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主要标志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掌握钻孔技术是山顶洞人,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C符合题意;元谋人、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D不合题意;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故B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6.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使用磨制工具,河姆渡种水稻,半坡种粟,所以都种植农作物;都驯养家畜,出现原始的畜牧业,①②④是两者的相同之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③不是相同之处。A项正确;B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A项。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耕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远古居民是半坡人,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云南元谋县,排除A项;北京人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西南周口店,排除B项;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干栏式建筑,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七八千年前的浙江地区,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居住房屋,不住洞穴,C项符合题意;七八千年前的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当时该地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 修建木结构水井, 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乐器,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D项正确;半坡遗址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②错误,排除A、B选项;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房子,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河姆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是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自然环境;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半坡人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是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自然环境。因此造成建筑风格相互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不同,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1.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人工栽培水稻技术,建造干栏式房屋,所以与学习卡片相关的早期人类是河姆渡居民,C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北京人距今约70至20万年,排除B项;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最早掌握了栽培粟的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C
【详解】
依据题干“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河姆渡居民时期,是我国原始农耕时期,此时期的居民过定居生活,会挖井,会种植农作物,会制造陶器,居住在房屋里,C项正确;北京人不会挖井,排除A项;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植物、打猎、捕鱼得到食物,排除B项;炎帝、黄帝传说时期,与材料“古之世,无君无臣”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1)干栏式建筑。
(2)半坡原始居民。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等。
(3)自然环境。
(4)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原始居民过上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人类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改善生活环境。
【详解】
(1)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干栏式房屋;图2是半地穴式房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所以假如你有幸到这个原始部落去做客,主人会用粟、鱼、肉、蔬菜等招待你。
(3)结合图一、图二可知,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因此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旱,因此住半地穴式房屋,这是自然环境、地理气候差异等因素决定的。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走出洞穴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束缚,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14.(1)图一是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是打制。图二是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是磨制。
(2)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水稻:河姆渡人;粟:半坡原始居民。
(4)实物史料。陶器制作。
【详解】
(1)图一是打制石器,是北京人人使用的生产工具;图二是骨耜,是河姆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打制石器的制作方法是打制;骨耜的制作方法是磨制。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根据图三“炭化的稻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反映的是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根据图四“粟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4)根据图五“人面鱼纹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半坡居民时期制作的陶器;图六“猪纹陶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河姆渡居民时期制造的陶器,都是属于实物史料。
15.(1)元谋人 北京人
(2)煮食物,储存饮用水半坡居民
(3)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1)
根据材料“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碳屑合成的黑色的烧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云南元谋人。根据“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可归纳出北京人。
(2)
用途:根据“陶器发明后,人类不仅可以煮食物,而且可以储存饮用水”可归纳出煮食物,储存饮用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打制时期。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