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9 14: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百家争鸣”时期,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若生活在此时期,作为诸侯王,下列最容易被接受的思想是(  )
A.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法家:依法治国,强化集权,锐意变法
D.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
3.战国时期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这反映出( )
A.政治智慧,治国理政 B.政治智慧,皆出中国
C.治理国家,唯有法治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战争是人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我们提倡“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5.北京冬奥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火炬“飞扬”取自“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是我国古代哪一流派的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6.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最大贡献是
A.创办私学 B.创立法学 C.创立科举制 D.兴办太学
7.下列思想主张属于战国时期儒家的一项是
A.“兼爱”“非攻” B.“仁政”“礼治”
C.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D.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8.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9.下列思想属于道家的是( )
A.以礼治国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10.今年,全国各地都发起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活动。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这一思想流派是(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11.下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儒家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12.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思想最为受欢迎
13.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之中,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各种学派著书立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属于道家经典著作的是( )
A.《论语》 B.《道德经》 C.《韩非子》 D.《春秋》
14.下列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兼爱”“非政”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15.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主张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主张 学派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拼之。” 墨家
B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儒家
C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 道家
D “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法家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16.材料一:
材料二: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老子的石像,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
(2)据材料二,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
(3)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哪部作品?说一说这句话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帮助。
17.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生活着一群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到了距今约3万年,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人类从使用天然火到学会人工取火,期间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时间。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三:他总结父亲治理黄河没有成功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掘河流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材料五: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材料六:
(1)材料一中“学会使用火”“懂得人工取火”分别是哪一早期人类?
(2)材料二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他被我们尊称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建立的国家对我国早期社会文明发展有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5)材料五中的人物是谁?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和影响是什么?
(6)材料六图中的人物是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和韩非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法家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C项正确;儒家主张仁、礼,排除A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
据所学知,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旧的奴隶制逐渐瓦解,新的封建制逐步形成,各种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严酷刑罚,建立专制主义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得到了各国重用。儒家主张民为贵、君为轻,与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统治思想不符,排除A项;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与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统治思想不符,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统治思想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
材料中分别阐述了庄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思想,一个提倡“无为而治”,一个提倡法治。这都是治国的智慧,A项正确; “皆出中国”说法太过绝对,其它国家也有优秀的治国智慧,排除B项; “唯有法治”说法太过绝对,正确的应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排除C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题目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体现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观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主张“仁政”,C项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与民心,D项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道家的理论主张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思想,C项正确;儒家主张仁政,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BD项。故选C项。
6.A
【详解】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A项正确;孔子创立的是儒学,不是,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排除C项;太学是汉武帝时期创办,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仁政”“礼治”是儒家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是道家的思想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中各家的思想主张,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
8.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无论是贵族平民还是均可以受到教育,促进了教育的普及,D项正确;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是政治主张,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D符合题意;孔子主张以礼治国,A不符合题意;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B不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兼爱”、“非攻”,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C
【详解】
题干表格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似之处。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C项正确;材料内容和经济无关,不能体现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AB项;百家争鸣并没有脱离现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故C项正确;西汉汉代起,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墨家思想代表小市场者的利益,始终未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不受欢迎,故D项错误。故选C项。
【点睛】
1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B项正确;《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排除A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韩非子的著作,排除C项;《春秋》是孔子所编的鲁国史书,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B符合题意;“兼爱”“非政”是墨家的思想,A不符合题意;法家提倡法治,C不符合题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D不符合题意。综上可排除ACD,故选择B。
1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D项正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拼之。”与孔子的儒家思想相关,排除A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道家思想相关,排除B项;“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与墨家思想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1)春秋时期;道家学派;《道德经》(《老子》)
(2)儒家学派;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3)《论语》;这句话教育我们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言之有理即可)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又称《老子》)里。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德治国,主张实行德政。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这句话教育我们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17.(1)北京人,山顶洞人
(2)黄帝,人文初祖
(3)大禹,标志着我国早期社会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4)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5)孔子;具体行动:开创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6)孟子:主张“仁政”;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
根据材料一可知,“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学会使用火”的是北京人;“距今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2)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在涿鹿之战中,炎帝和黄帝结成的联盟打败蚩尤,黄帝,名轩辕。所以轩辕指的是黄帝。他和炎帝结成的炎黄联盟逐渐发展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
根据材料可知,用疏导之法成功治理黄河水患,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禹。禹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建立,我国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4)
根据材料四可知,“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鸣辩论”说明诸子百家争论的共同问题是治国主张和治国方略以及人性的本质或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5)
根据材料可知,“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6)
根据所学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