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元朝开始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族 D.党项族
2.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在地方设行省 B.订立“澶渊之盟”
C.实行盐铁官营 D.在地方设“三司”
3.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设北庭都护府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设澎湖巡检司 标志着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郑和下西洋 增进了中国与欧亚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D 闭关锁国政策 完全抵御了外国侵略
A.A B.B C.C D.D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了( )
A.宣政院 B.台湾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5.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①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 ②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③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 ④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某校初一5班开展了“中国历代版图及疆域的探究”活动课,得知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是( )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7.《元史》记载:“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的职责是)“掌浮图事之教,兼治吐蕃之事。”元朝时期,负责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是
A.宣政院 B.市舶司 C.伊犁将军 D.澎湖巡检司
8.自秦汉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通常以大山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但是元朝行省的划分打破了自然地理疆界,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在全国除了“腹里”和边疆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等10个行省。元朝的这一做法
A.切断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 B.有利于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地理基础
C.严密防范封国势力的壮大 D.扩大统治区域,以利于加强专制皇权
9.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
A.傣族 B.蒙古族 C.回族 D.壮族
10.蒙古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统一就成为其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努尔哈赤
11.1264年,元设立总制院既是全国佛教最高领导机构,又监管某一地区的军政。因唐代皇帝曾在政殿接见吐蕃来朝使者的缘故,1288年,总制院更名为宣政院更加突出了这一机构管辖这一地区的职能。“这一地区”是( )
A.西藏 B.澎湖 C.琉球 D.西域
12.元朝时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一直被明清所沿用。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13.有人说,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里”。在元朝时有几个省称作“腹里”,它们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当时被称为“腹里”的是( )
A.山东山西北京 B.山东山西河南 C.山东山西陕西 D.山东山西河北
14.诗歌也能向我们讲述历史的沧桑和社会变迁。 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5.我国有很多省份,如四川省、云南省等,这些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的( )
A.中央集权制 B.禅让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大部分地方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迅速灭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注:不旋踵而亡:指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明史纪事本末》
(1)材料一图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罢相,设五府、六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总结古代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
——付永聚等《中国政治制度论纲》
材料二 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汉武帝朝的一项创举是建立刺史制度。“刺史”,顾名思义,其执掌的是刺探、察看有没有被掩盖的不法行为。刺史带有皇帝特使的性质,主要对皇帝负责。《汉官仪》记载了刺史工作的指导原则——六条问事,由刺史来纠举的不法之事。刺史实际上发挥了监督和打压地方王侯势力的作用。
——摘编自杨照《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卷四》
材料四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最终的决定权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地方治理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朝设置刺史制度的目的,分析这一措施出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四,指出元代行省制度下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管理的具体方法。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在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
依据“图片①元世祖“可知,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关。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A项正确;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排除B项;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排除C项;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元代,设立澎湖巡检司,标志着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项正确;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A符合题意;台湾府、 驻藏大臣、伊犁将军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5.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所以①符合题意;元朝实行行省制,在全国设立10个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所以②符合题意;元朝结束了民族政权分裂对峙的局面,实现大一统,所以③符合题意;在元朝统一管理下,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与交融,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所以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是元朝,B项说法正确;唐朝、宋朝、清朝不是我国历史版图最大的王朝,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7.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物机构的是宣政院,A项正确;市舶司是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项;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设立的管理机构,排除C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打破了自然地理疆界,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可以有效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势力以险据守,B项正确;行省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切断中国历史的连续性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元朝行省不属于封国,排除C项;改变行政区的划分方式与扩大统治区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民族大融合提供了条件。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藏、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正确;ABD项民族不是在元朝时期形成,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故A符合题意;忽必烈建立元朝,故B不合题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故C不合题意;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完成蒙古统一大业”是解题的关键,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1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A项正确;元朝管理澎湖和琉球的是澎湖巡检司,排除B、C项;管理西域的是北庭都元帅府,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行省制,一直被明清所沿用,故A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故B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机制,故C不符合题意;厂卫制是明代加强皇权的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D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在元朝,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被称为“腹里”。当时被称为“腹里”的是山东、山西和河北,D项正确;北京在元朝时不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不属于“腹里”,排除A项;河南、陕西在元朝时不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不属于“腹里”,排除B项、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
“胡人”在古代指少数民族,此诗简意“有少数民族懂汉语,汉人有懂少数民族的乐器”反映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其他边疆少数民族同汉族杂居相处,经过长期生活,已经没有什么区别。此诗反映了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写于元末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民族交往不断发展,B项正确;“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景观,排除A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假使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排除C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的是草原的景观,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元朝时在全国设立了10个行省。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D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开始于秦朝,排除A项;禅让制与尧舜禹有关,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科举制开始于隋朝,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6.(1)三省六部制;
(2)政治制度:行省制度。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4)加强管理,维护统治。
【详解】
(1)根据“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
(2)第一问:根据“大部分地方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行省制。第二问: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城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据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及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废除丞相后,明太祖又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认为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加强管理,维护统治。
17.(1)重大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2)目的:监督和打压地方王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历史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方也发展起来,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或威胁中央集权)
(3)具体方法:使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
(4)认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是焦点,总体看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其他围绕地方治理的认识,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1)
根据材料一“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可知反映的制度是分封制。根据材料二“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若干县,……”可知反映的郡县制。综上所述,可知我国古代地方治理方式的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2)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朝的一项创举是建立刺史制度……刺史实际上发挥了监督和打压地方王侯势力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武帝朝设置刺史制度的目的:监督和打压地方王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朝设置刺史制度的背景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方也发展起来,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3)
根据材料四“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最终的决定权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可得出元代行省制度下中央岁地方实行有效管理的具体方法:使行省权力大而不专;根据材料四“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可得出具体方法: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
(4)
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是焦点,总体看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