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印人像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印人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3-03-01 15: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课 印人像
教材分析
撕纸组合拼贴人像,用油画棒磨印,用油彩拓印等,都是新的学习内容。初次学习磨印、拓印,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法,如怎样制作印模,怎样去磨印、拓印,怎样涂油画棒才涂得匀等等,这些得靠学生自己去探索与尝试,同时借助教师的直观演示。为了方便学生掌握技法,教材提供了磨印和拓印的具体步骤图示。学生已经掌握的对印技法有助于拓印技法的学习,因为两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对折印制的。用油画棒磨印,则要用力均匀,忽轻忽重容易把纸磨破。
  小孩的头像和人像,学生是最熟悉不过的,平时经常描绘。可是要用纸撕贴,要求撕出小孩脸部的特有造型和较生动的人像姿态,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本课教学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小孩头像的磨印,第二课时完成人像的拓印。
教学目标
(一)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进行油画棒磨印、油彩拓印的练习,初步了解纸版画。
(三)用撕纸拼贴的方法制作人像,感受拓印画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磨印、拓印的技法。
难点:解决撕纸人像的拼贴次序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油画棒、夹子等
(教师)课件、撕纸拼贴小孩头像范作两幅、磨印作品若干件、油画棒、订书机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课前让学生收集硬币、纪念章等有浮雕效果的实物,并试着拓印。
(二)欣赏范作 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拓印画。提问:你画过这样的画吗?它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2.展示撕纸粘贴的范作,观察比较。
(三)直观展示磨印过程
1.展示磨印的基本工具材料。
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小男孩头像(从整体到局部):①设计好图像;②撕出脸形;③撕出发型,可贴出层次;④撕出五官,可以贴出层次;⑤可以摆好再贴,也可以边撕边贴,要注意贴的次序。
拓印稿制作,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一般的方法是根据原稿设计的要求,逐层加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立体感。
3.课件展示磨印过程。
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薄纸,用夹子夹好,用手指轻轻地揿压,待纸面出现凹凸时,再用油画棒轻轻地均匀摆涂。要有顺序,轻重均匀一致,直到头像完全显现。
几种不同方法的磨印处理:①单色磨印。②多色磨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磨印。③在纸面上先平涂一种较淡的颜色,再磨印。④磨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四)欣赏与实践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辨析头像脸形、发型、五官、表情的处理。
2.作业要求: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小孩头像并拓印画面。
(五)展评作业
让学生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
(六)课后延伸
1.课件展示磨印古代碑帖、壁画等场景,让学生感受磨印的悠久历史。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寻磨印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小知识“拓印的来源与拓印方法的变化”
关于拓印术的起源,历史上没有记载,迄今为止说法不一,难以定论。大多数人认为,拓印术始于东汉熹平年间。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拓印术的出现肯定是在纸张发明之后,并且拓印方法起源甚古,且比雕版印刷早出现。在隋代,文字的拓印技术已经很发达,这也说明了在这之前,拓印术就出现了。到了唐代,拓印术就更发达了,不仅有民间进行拓印的作坊,而且政府也专门成立了拓印的机构。
有关拓印方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字正体与反体方面的变化:最早的石刻上的文字是正写凹下去的文字,后来发展成反写凹下去的文字;另一个变化是石刻上的拓印转向木刻上的拓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