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2.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小明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3.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4.如图图片所反映的不是凝华现象的是( )
A.窗花 B.冰凌 C.雾凇 D.雪花
5.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6.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有时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起雾”的物态变化现象是属于(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凝华
7.以下有关现象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
B.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
C.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
D.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
8.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A.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与液体质量的多少的关系
C.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9.《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很多美食,在烹饪的过程中常能看到一些物理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牛肉火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煮饺子时盖上锅盖,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10.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11.夏天打开冰箱取冰棍时,冰箱里冒出大量“白气”,同时发现冰箱内壁附有“白霜”,取出的冰棍很快就化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冰棍化了是熔化现象
C.“白霜”是凝固形成的 D.冰棍是凝华形成的
12.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放热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
13.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 )
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
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
14.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
A.56℃ B.60℃ C.75℃ D.80℃
15.“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各容器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 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B杯中的水 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
17.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现象,此过程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8.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人预定轨道。如图,火箭点火升空时,巨大的火焰喷向下方的水池,产生大量白雾,白雾的形成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_(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9.如图所示,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熔化为糖浆后,将山楂放入锅中蘸上糖浆,等待山楂上的糖浆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20.截止2021年12月21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突破27亿剂次。小红在接种新冠疫苗过程中,护士用蘸有酒精的消毒棉球给她擦拭手臂后,小红发现手臂上的酒精很快消失,是因为酒精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三、综合题
21.(1)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 ______的;(填相同,不相同)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现在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稳定后长20cm,把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稳定后长为40cm,将它放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稳定后长30cm,此液体的温度是______℃。
22.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氮,即可制成,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1)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C。液氮倒在冰激凌上后会迅速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冰激凌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
(2)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3)网络广告宣称“液氮使得冰激凌中的水分子停止运动,迅速结成冰晶,这种冰晶分布均匀,体积只有分子大小,因此分子冰激凌的口感顺滑、绵密”指出广告语中两处描述不科学的语句。
①______;②______
23.材料阅读。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冰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有结核。当温度低到凝固点以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以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
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知,水结成冰,至少要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
(3)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过热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怎么做就可以使水冻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的水覆盖率高达70.8%,水循环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从根本上说,水循环的动力来源是____________。
24.温度计是生活和实验中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但有的温度计在制作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化、科学性的要求,因此会出现温度计刻度上的不准确性。小雨手里有一支玻璃管内径和刻度均匀(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但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该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10℃,在沸水中的示数是115℃。
(1)该温度计的1℃(1格)比实际温度的1℃要_________(填“大”或“小”),差值为________℃。
(2)若该温度计测得温度用t1表示,实际温度用t表示,则实际温度的表达式可以归纳为:t = ______。
(3)该温度计指示温度是20℃时,实际温度是_________℃。
25.在我们的地球上,水存在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由于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人工降雨过程中包含哪些物态变化过程:______。
(2)怎样才能有效、合理地使用水资源呢?请你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①______;
②______。
26.海浩与海雾
2021年1月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青岛市区和沿海地区最低气温-15℃左右。受冷空气影响,岛城前海云雾升腾,宛若仙境。大海突然“开了锅”,一时间青岛出现“海浩”的视频便在全国微信圈传开。网查,所谓“海浩”现象是在极寒天气中才会出现的一种奇观。当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引起海水强烈蒸发,水气遇到强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呈现出“白茫茫云雾”的现象,形成了“浩气”。根据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已有文献资料表明:过冷的水蒸气在有凝结核的情况下,-30℃以下可以凝结成冰雾,-10℃以上凝结的都是水雾,-30℃至-10℃之间凝结的冰水混合雾。因此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系海雾研究团队认为有关青岛“海浩”现象是冰晶组成的说法,缺乏观测依据。
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认为,此次出现的大气现象应当是海面的水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而形成雾。此次现象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平流蒸发雾。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中描述的真正的“海浩”现象时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平流蒸发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员在播报新闻时,说“1月7日青岛市区和沿海地区最低气温负15度左右”,小明认为播报员对气温的播报有误,正确的说法应为“1月7日青岛市区和沿海地区最低气温_________左右”;
(3)如图所示,物理课上老师曾带领同学们用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有颜色的水自制温度计。2021年1月7日小明想要用这个自制温度计粗略测量一下室外的温度,没有成功。请你说一下他测量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失败原因:________
改进建议: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
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B.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是液态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水蒸气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是水蒸气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A.物质同由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凝固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发生凝华现象,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窗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冰凌是由房檐上滴下的水遇冷形成的,是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综上所述,只有B不是凝华现象,故选B.
5.D
【详解】
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收热量,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处于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处于液态。海波是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均为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处于固态,还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所以物态变化为液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
A.夏天,景区用喷雾车喷雾降温,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的特点,故A正确;
B.湖面上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下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放出热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人感觉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故C错误;
D.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8.A
【详解】
图中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折叠方式相同,即表面积相同;都位于同一位置,则空气流速相同;一条在太阳下,一条在树荫下,温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这是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故选A。
9.B
【详解】
A.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因为油的沸点高,所以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煮饺子时盖上盖子,可以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B.冰棒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应向下运动,故AB错误;
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故C正确;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冰棍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冰棍化了是熔化现象,故B正确;
C.“白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C错误;
D.冰棍是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
AB.由图可知,BC段时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可知,该晶体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结束,则在时,该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B错误;
C.由图可知,EF段为凝固过程,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时间
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对应的是EF段,向外放热而温度不变,凝固点为45℃,故D错误。
故选A。
13.B
【详解】
将液态氮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由于水温远高于液态氮的沸点,使液态氮剧烈汽化变成氮气,并从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水放热凝固变为冰,所以会在水面上产生固体,故B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详解】
在温度的定义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然后将0到100℃平均分为100份,每份1℃;本题中,按照温度的定义,题中的温度计1℃对应的标准温度计的的度数为
当测得水温温度为70℃时,实际温度为
1.25℃×(70-10)=75℃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详解】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要升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不能 不能
【详解】
[1] 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A杯中水面上放封闭了一部分空气,随着杯中水温升高,杯中的水蒸发,封闭的空气压强会变大,大于外部气压,而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变大,所以A中水的沸点大于容器中水的沸点。容器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所以A杯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2]水沸腾的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能不断吸热。B杯中水的沸点和容器中水的沸点相同,当容器中水沸腾后,B杯中的水温度也能达到沸点,但由于二者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因此不能继续吸热,就不能沸腾。
17. 升华 吸收
【详解】
[1][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态,升华过程吸热。
18. 汽化 液化
【详解】
[1][2]发射架下都喷出白雾,这是由于水先经历汽化过程,变成水蒸气,再经历液化过程形成的小水滴。
19. 放出 凝固
【详解】
[1][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糖浆为液态,变为固态会放出热量,是凝固现象。
20. 汽化 吸收
【详解】
[1]酒精从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空气中,所以酒精消失。酒精发生汽化现象。
[2]汽化吸热,酒精在汽化过程中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
21. 相同 热胀冷缩 50
【详解】
(1)[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0℃的水和0℃冰的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
(2)[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3]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则液柱上升1cm上升的温度是
水银柱稳定后长30cm,此液体的温度是
22. 汽化 吸收 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冰激凌中的水分子停止运动 冰晶体积只有分子大小
本题主要考查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及辨别。
【详解】
(1)[1][2]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 196°C,在常温下达到沸点,液氮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氮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使冰激凌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
(2)[3]液氮吸热汽化,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所以会出现“烟雾缭绕”的现象。
(3)[4][5]冰激凌中的水分子停止运动说法错误的,因为物质中的分子都在运动;分子是微观的,因此冰晶体积只有分子大小说法不科学。
23. 凝结核 有结核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达到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投进去一些小石头 太阳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故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
(2)[2][3][4]由材料可知,水凝固成冰,需要有结核、达到凝固点和继续放热。
(3)[5]热水一般是沸腾的水,而过热水是指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4)[6]根据“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故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
(5)[7]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
24. 小 0.2 0.8(t1+10) 24
首先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然后结合题中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温度值,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用显示温度与示数-10℃相差的格数乘以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可得出实际温度,由此可得出温度的表达式。
【详解】
(1)[1][2]该温度计在-10℃~115℃之间一共有125格,表示的是0℃~100℃,故分度值为
故比实际温度的1℃要小,差值为
(2)[3]若该温度计测得温度用t1表示,实际温度用t表示,则显示温度与示数-10℃相差的格数乘以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可得出实际温度,则温度表达式为
t =0.8(t1+10)
(3)[4]温度计指示温度是20℃时,带入表达式可得
t =0.8(20+10)=24℃
25. 升华、凝华、液化、熔化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1]当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升华过程,吸热过程,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是一个凝华过程,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的过程,是一个熔化过程。
(2)①[2]尽量减少水污染,采用先进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
②[3]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和节约用水。
26. 凝华 液化 负15摄氏度(零下15摄氏度)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1]由材料可知,“海浩”现象是水气遇到强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2]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3]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应为“1月7日青岛市区和沿海地区最低气温零下15摄氏度左右”。
(3)[4]失败原因:水的凝固点为0℃,外界气温低于0℃,水结冰无法粗略测温。
[5]改进建议:将液体更换为酒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