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一单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第一单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9 10: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素养目标
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区别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地理实践力)
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
(2)影响: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3)分类:一般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特点
(1)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为满足生存需求而经常迁移。
(2)古代农业社会:与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以集团性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
(3)15世纪至19世纪: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主,人口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人口迁移的主流是从“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向城镇迁移为主,国际人口迁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课前预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2.影响因素:收入因素、距离因素、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化等。
三、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
2.人口流动概念: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
3.人口流动强度: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4.人口流动方向: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
5.影响
(1)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2)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居住、交通、市政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一、不同历史时期世界的人口迁移及原因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 生存需求 经常迁移
古代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逃避自然灾害、饥荒等 与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以集团性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
15世纪至19世纪 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主,人口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济原因为主,以社会性、政治性原因为辅 国内人口迁移以向城镇迁移为主;国际人口迁移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小;非定居的外籍劳工增多;人口迁移目的和形式日益多元化等
问题探究
[方法技巧]1.“三看”法判断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一看空间位移——判断人口是否出现了空间移动现象,这是人口迁移的前提。
(2)二看居住地变更——判断是否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只有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才算人口迁移,这是人口迁移的必要条件。
如右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
A1、从A1到B2、从B2到C1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
B2、C1到C2是在区内流动,是人口流动。
(3)三看时间限度——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这是人口迁移的构成要素。短期的人口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2.图示法记忆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例 1 读下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 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 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 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2)下列大洲或地区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  )
A. 欧洲 B.非洲 C.北美 D.亚洲
(3)大量人口流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有 (  )
A. 增加了欧洲乡村人口比重 B.缓解了社会矛盾
C. 缓解了交通压力 D.增加了城市环境压力
解析:(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欧和南欧。(2)从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亚洲。(3)流入欧洲的人口主要流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环境压力。
答案:(1)C (2)D (3)D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进行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子女居住地迁移。
2.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镇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影响 ①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地协调;③ 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而影响经济发展
例2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及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据此完成(1)~(2)题。
(1)“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 (  )
A. 环境状况的差异 B.就业机会的差异
C. 经济水平的差异 D.迁移政策的差异
(2)“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
①增加劳动力 ②大力开发资源 ③提升住房价格 ④劳动服务业发展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舒适型移民”指人们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 项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的关联性小,B、C、D 三项错误。(2)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移入地而言,会提升住房的价格及带动当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移入地不会增加劳动力,大力开发资源也不正确。故选B。
答案:(1)A (2)B
三、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落后,战争频繁,自然灾害频发 大批迁移为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①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②由沿海迁往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规模庞大 ①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②由农村迁往城市
[知识拓展]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不同的,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住地又返回的现象,常见的人口流动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人口每日性流动,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间的通勤人口,又称钟摆人口。二是季节性流动,如每年夏季到高山牧场放牧,冬季回山谷低地的牧民;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农村务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民工;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三是人口不定期流动,如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食宿条件的改善,经济收入和业余时间的增多,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人口迁移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一般要在一年以上。
项目 内容
流动规模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方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河南、四川、广西、安徽等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类型 主要方式 以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
例3 临近春节,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昂贵,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反向春运”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2019 年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有 (  )
①人口流动的规模近年来逐渐加大 ②人口流动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③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④人口流动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反向春运”给人口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  )
A. 优化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B. 带动了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
C. 缓解了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
D. 增强了当地第二、第三产业的活力
(3)2019 年春节前,踏上“反向春运”之旅的旅客最不可能来自 (  )
A. 四川 B. 陕西 C. 江苏 D. 安徽
解析:(1)由材料可知,2019 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①正确。人口流动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人口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就业,春节期间,不回家过年,从而出现了“反向春运”,与环境关系不大,②错误。由于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大量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③正确。人口流动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为主,④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反向春运”的人口,是在短时间内,到城市里去过春节,对当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不会产生影响。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到城市里度过春节,会带动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农村老年人和孩子不是劳动力,不能缓解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农村老人和少年儿童到城市过春节,不会给当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活力起到增强的作用。故选B。(3)由材料可知,“反向春运”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的老年人和孩子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里过春节,节后再返乡的现象。这种人口流动主要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到经济发达的地区,而选项中,江苏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最不可能发生人口反向流动的情况。故选C。
答案:(1)D (2)B (3)C
课后检测
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1 ~ 2 题。
1.近年来,有很多来自我国北方地区的老人定居海南。受
2018 年海南省发布的《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
2025 年)》影响,许多人才落户海南。这两类人迁入海南
的原因分别是 (  )
A. ①② B. ①④C. ③④ D. ⑤⑥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口迁移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B. 端午节人们出游属于人口迁移
C.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
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城市迁往农村
1. B 2. A
解析:1. 来自我国北方地区的老人定居海南,是因为海南是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暖湿,是气候因素导致的。据材料可知,许多人才落户海南是因为海南省发布的人才引进计划,属于政策因素。故选B。2. 根据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将人口迁移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A 项正确;端午节出游不属于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B 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 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也是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农村迁往城市,D 项错误。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迁入欧洲、北美和大洋洲。据此完成3 ~ 4 题。
3. 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 政治 B. 社会文化 C. 经济 D. 自然生态环境
4. 这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主要影响有 (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减轻人口压力 ③制约经济发展 ④推动科技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C 4.D
解析:3. 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经济落后,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因各地经济差异,就业机会、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等差异较大,所以引起了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因此,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C 项正确。自然生态环境和政治因素对当代国际人口迁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A、D 两项错误。社会文化不会导致人口大规模移动,B 项错误。4. 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短缺问题。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高素质人才迁入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①④正确,③错误。人口大量迁入会增加迁入地人口压力,②错误。故选D。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区域总人口]×100%。读下面1985— 2010 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完成5 ~ 7 题。
5. 甲、乙、丙、丁表示的省市依次是 (  )
A. 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 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 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 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6. 甲、丙两地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 国家政策 D. 交通条件
7. 2000 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
C.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
5. B 6. A 7. C 
解析:5. 根据图示,甲地和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大,人口以迁入为主,为北京或广东。同时,甲地迁入人口比重比乙地大,说明甲是北京,乙是广东。丙、丁人口净迁移率几乎都是负值,人口以迁出为主。河南人口迁出较多,说明丙是河南。云南迁出人口相对较少,应该是丁。故选B。6. 根据上题分析,甲代表北京,丙代表河南。北京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口以迁入为主,河南经济较落后,就业机会少,人口以迁出为主,说明影响两地人口净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国家政策和交通条件不是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选A。7. 根据图示分析,乙地是广东,2000 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减小,说明人口迁入量减小,主要是因为该区进行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就业机会减少,C 项正确。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流动无关,A 项错误。广东以轻工业为主,且2000 年后城市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污染减轻,B 项错误。目前该地区户籍管理制度放宽,人口迁入或迁出多数是主动的,没有限制人口迁入。
下图是2001—2010 年和2011— 2016 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个数占比图。读图,完成8 ~ 10 题。
8.2001— 2010 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位置 B. 资源 C. 技术 D. 经济
9.2011—2016 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 人口快速增长 B.产业转型升级
C. 经济发展滞后 D.交通条件完善
10.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
A. 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C. 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D. 经济活力逐渐减弱
8.A 9.B 10.D
解析:8. 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就我国而言,人口一般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迁移。2001— 2010 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距东部地区较近,因此人口流出多,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故选A。9. 我国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逐步升级,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提高,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因此导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故选B。10. 据图分析可知,东北地区2011— 2016 年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大量年轻人口流出,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这会使得未来东北地区老龄化严重,导致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补给不足,会因缺乏劳动力,导致经济活力逐渐减弱,D 项正确;东北地区本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耕地资源、环境压力不大;由于人口数量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
下图示意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月季变化和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读图,完成11 ~ 12 题。
11. 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 (  )
A. 受气候影响流动时间较集中
B. 2— 3 月份小高峰主要是春节返回家乡
C. 流动周期一般为半年
D. 9— 10 月份小高峰主要与农业活动有关
12. 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在流入地有长期居留意愿,对流出地的影响是 (  )
A. 不利于边疆稳定和边防巩固
B. 加快生态环境恶化
C. 降低人口老龄化
D. 有利于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
11. D 12. A
解析:11. 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时间比较集中,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2— 3 月份为春节过后外
地务工人员返程高峰,流动周期一般为一年,以春节为节点,春节前夕返回流出地,春节过后进入流入地城市。9— 10 月份的流出小高峰是返乡农民忙完秋收和秋耕后再次外出形成的。因此,流动主要受春节和农业活动的影响。12. 读图可知,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大部分愿意在流入地长期居留。说明迁出地和迁入地经济差距巨大。两省区是我国的边疆省区,总体上人口以迁出为主,两省区的边疆地区条件更差,人口迁出态势更明显,不利于边疆的稳定和边防巩固。迁出使得人口减少,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和优化。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加剧人口老龄化。迁出人口受外部影响大,进而影响迁出地,会导致地方文化改变。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