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9 10:1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 城镇化
素养目标
1.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特点。(综合思维)
2.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进程。(区域认知能力)
3.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1.城镇化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镇化的特点:可以用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变化、城市数量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来描述。
3.城镇化衡量标志: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城镇化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4.城镇化动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课前预习
时间 世界城镇化率
1800年 3%左右
1800—1900年 上升到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不断提高
目前 已超过50%
5.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6.城镇化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4)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7.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会产生资源问题、污染问题、交通拥堵问题、社会问题等。
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1.发达国家城镇化
(1)起步早、总体水平高,城镇化率一般达70%以上,处于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预计2030年城镇化率将超过80%。
(2)出现“郊区化”现象。
(3)重视城镇创新和城镇质量改善。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
(1)起步晚、总体水平低、地区差异大。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多在50%以下,预计在2030年可达到60%左右。
(2)世界范围内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总数超过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总数。
(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城镇化率及城镇化发展质量差异显著。
三、案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1.中国城镇化特点:起步晚、发展快、规模大、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大。
2.新型城镇化的含义: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3.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作用
(1)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2)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农产品和工业品消费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缓解投资需求扩大而内需不足的矛盾。
(3)有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一、城镇化过程及影响
1.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个动态发展过程,对其理解可从其表现、过程、动力和结果等方面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问题探究
2.城镇化的有利影响
3.城镇化的不利影响
问题 成因
资源 问题 耕地面积减少 城镇发展占用大量土地
水资源短缺 城镇人口增加,用水量激增
污染 问题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水污染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增加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增多
交通拥堵问题 大城市人口和规模过度膨胀,机动车辆数量过快增长
社会 问题 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增加、房价过高、管理粗放等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镇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例1 下图为某城镇25 年间的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可直接观察到的城镇化发展现象是 (  )
A. 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B. 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C. 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 城镇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
A. 国家户籍制度的转变 B.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
C. 区域工业的发展 D.文化教育的进步
解析:(1)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用地规模扩大都是城镇化的表现,图中能表现出来的是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2)25 年间,区域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产业不只在城镇内部扩大,而且沿交通线路延展,最可能是区域的工业发展所致,区域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
答案:(1)C (2)C
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
起步时间 早 晚
目前速度 缓慢甚至停滞 快
发展水平 高,多在70%以上 低,多在50%以下
城镇化与 经济发展 相适应 不相适应
发展结果 ①出现郊区化; ②出现大城市带; ③重视城镇创新和城镇质量改善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加大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压力;
②生态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方法技巧]运用图示法,展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例2 下图是甲、乙两国城镇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所示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发展快
B. 乙所示国家城镇化水平高
C. 甲所示国家城镇人口比重大于乙所示国家
D. 乙所示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镇中心区移动
(2)下列关于甲所示国家城镇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
B. 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C. 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D.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解析: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逆城镇化现象,乙所示国家为发达国家。甲所示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城镇化发展很快,其原因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答案:(1)B (2)B
例3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
A. 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 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加快
B.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始终快于发达国家
C. 2010 年世界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 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解析:(1)根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特点的差异,判断出城镇化曲线,另外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特点判断出另外两条曲线。(2)根据图示城镇化特点进行判断分析。
答案:(1)D (2)D
三、城镇化的影响
(1)城镇化的有利影响
有利于吸引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更新居民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城镇化的不利影响
可能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及社会问题等。
(3)城镇化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例4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镇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
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措施中,可以防治城市内涝的有 (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疏浚河道 ③加强道路建设 ④完善排水系统
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包括城镇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①曲线洪峰出现时间最早,流量最大,是城镇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③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流量最小,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应低于洪水位,应为④。(2)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可以防治城市内涝。
答案:(1)A (2)B
课后检测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1 ~ 3 题。
1. 图中所示现象是 (  )
A. 农村土地改革 B.城市产业调整
C. 区域城镇化现象 D.人口迁移现象
2. 由图可以得出,该地区在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
A. 城镇人口比重增大 B. 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C. 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D. 城镇数目不断增多
3. 该地区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有 (  )
①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②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促进地区工业化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④使农村的人口出生率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 C 2. C 3. A
解析:1. 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地区城镇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是城镇化现象。2. 城镇化的发展虽然以城镇人口比重增大为重要衡量指标,但图中只显示了城镇用地规模的变化。3. 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地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城乡差距都会随之变化。
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水平。下图为1992— 2010 年北京城镇化率及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4 ~ 5 题。
4. 1992— 2010 年,北京 (  )
A. 城镇化率不断下降
B. 城镇化速度持续加快
C. 城镇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D. 城镇化水平较高
5. 北京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城镇化具有关联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跨流域调水引起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
B. 城镇绿地面积扩大造成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
C. 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使得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
D.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
4. D 5. D
解析:4. 读图可得,1992— 2010 年北京市的城镇化比重在75%以上,城镇化水平较高,D 项正确。北京市的城镇化率慢慢增加,增长曲线比较平稳,未经历四个阶段,A、B、C 三项错误。5. 据图可知,北京地下水埋藏深度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跨流域调水不会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A 项错误。城市绿地面积扩大会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绿地具有含蓄水源的作用,B 项错误。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对地下水埋藏深度影响不大,C 项错误。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D 项正确。
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下图为日本都市圈建设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 完成6 ~ 7 题。
6. 日本都市圈建设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  )
A. 雏形阶段 B. 加速阶段 C. 调整阶段 D. 成熟阶段
7. 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 核心城市劳动力短缺 B.城市商业中心外移
C. 都市圈圈层出现萎缩 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6. A 7. D
解析:6. 从图中可看出,雏形阶段资源都流向中心城市,且中心城市的圈最大;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资源除流向中心城市外,还流向次级城市,因此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雏形阶段。7. 加速阶段因城镇化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速阶段有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不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和都市圈圈层萎缩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外移不属于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半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下图示意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港、澳、台资料暂缺)。据此完成8 ~ 9 题。
8. 半城镇化可能会使 (  )
A. 城镇化水平下降 B.城镇交通压力减小
C. 城镇服务质量下降 D.商品流通规模减小
9. 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 (  )
①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 ②限制人口流动规模 ③提高城镇服务能力 ④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C 9. B
解析:8. 由材料知,半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因此半城镇化会提高城镇化水平,A 项错误。大量人口迁入城镇,会增加城镇的消费能力,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商品流通规模会扩大,同时也会加剧城镇交通的压力,治安管理的难度增大,服务质量下降,B、D 两项错误,C 项正确。9. 据材料可知,半城镇化指城镇里面非户籍人口较多,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关键是将这部分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避免同在城镇工作,社会福利等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应该提高城镇服务能力,③正确。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④正确。限制人口流动规模无法解决部分城镇务工人员没有城镇户籍的问题,②错误。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不能解决城镇务工人员没有城镇户籍的问题,①错误。
城镇化率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下表示意2012 年、2014 年、2016 年、2017 年青岛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0 ~ 11 题。
10. 2017 年,青岛城镇化水平处于 (  )
A. 缓慢发展阶段 B.加速发展阶段
C. 成熟阶段 D. 逆城镇化阶段
11. 未来几年,青岛城镇化的特点是 (  )
A. 城镇化率增长趋缓 B.环境污染加剧
C. 地域扩展加快 D. 热岛效应减弱
10. C 11. A
解析:10. 结合表中常住总人口数量与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可计算出,2017 年青岛市城镇化率约为72.57%,且增速较慢,处于城镇化成熟阶段。11. 城镇化成熟阶段,城镇人口比重增速趋缓,即城镇化率增长趋缓。环境污染加剧不符合青岛市发展状况。城镇规模继续扩大,热岛效应仍在增强,但是地域扩展速度减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城镇出现雾霾天气。国内外多地治理雾霾成功的案例表明,合理设置城镇通风廊道(主要借助宽阔的道路、城镇开敞空间、城镇绿化用地、水域河流及低矮楼宇群等形成贯穿于城镇各部分的结构),是缓解雾霾天气的重要辅助手段。洛阳市区三面环山,并有多个森林公园,多条河流穿城而过,还有铁路干线从城镇中部穿过。多种原因导致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通风廊道并不通畅。据此完成12 ~ 14 题。
12. 洛阳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
A. 空气对流不旺盛 B.交通通达度高
C. 城镇化水平高 D. 城镇绿化率高
13. 城镇通风廊道规划的实施,促进洛阳市 (  )
A. 城镇人口比重快速提升 B. 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
C. 城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D. 城镇建筑高度大大降低
14. 洛阳城镇通风廊道建设不通畅主要是因为 (  )
A. 生态载体不足 B.城镇土地紧张
C. 缺乏技术指导 D. 缺少政策支持
12. A 13. B 14. B
解析:12.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城镇内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洛阳三面环山,地形封闭,空气对流不旺盛,加上森林、河流众多,使得水汽与悬浮污染物长期积聚。交通通达度越高,通行效率就越高,交通工具单位污染物就越少;城镇化进程快容易加剧雾霾现象,而与城镇化水平高低无必然联系;城镇绿化率越高,其吸烟滞尘的作用越强。13. 城镇人口比重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不会因通风廊道建设大幅提高。通风廊道缓解城镇大气污染问题,与产业结构布局无关,也不会使城镇建筑高度大幅降低。14. 洛阳市有多个森林公园,多条河流穿城而过,还有铁路干线从城镇中部穿过,均可作为城镇通风廊道生态载体,生态载体充足。城镇规划在中心城区确定了若干条城镇通风廊道,说明有一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城镇扩张,城镇建设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导致土地紧张,从而使得通风廊道建设不通畅。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