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9 11: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1.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区域认知能力)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素养目标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3.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等。
课前预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3.科技进步能够削弱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
4.市场和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5.环境因素现已成为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三、案例: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
1.“白色产业”
(1)区位因素
(2)主要农产品:棉花、羊毛和乳品。
2.“红色产业”
(1)主要农产品:番茄、辣椒、红枣、枸杞和红花等。
(2)区位因素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合喜光的红色作物生长和红色素积累。
②气候干燥,有利于作物晾晒储存。
③草原、绿洲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是理想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
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根据某地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问题探究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方法技巧: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步骤
(1)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等确定具体位置。
(2)根据位置等信息确定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
(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般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4)评价一个区位的发展条件时,一般需分析其优势和限制性的因素,限制性因素是今后的改造对象,并与将来的发展联系起来。
例1 柑橘,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又称“挂树贮藏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主要选择晚熟柑橘品种实施该技术。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奇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游客欣赏“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列地区最有利于果农实施“留树保鲜”技术的是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
(3)“花果同树”奇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市场 C.技术 D.政策
解析:第(1)题,据材料“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又称“挂树贮藏技术”),可知“花果同树”中的花是“今年”的花,果是“去年”的果。由此得出春季是欣赏“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第(2)题,如何让果子顺利越冬,既要考虑自然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显然,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果子顺利越冬,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由于纬度低,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以及北部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使得当地冬季气温相对较高。第(3)题,“花果同树”奇观旅游观赏价值高,由此可得出其产生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农业科技起到了保障作用。
答案:(1)A (2)D (3)B
二、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越来越突出。
知识拓展: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切入,逐因素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切入,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例2 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16.8°N,112.3°E)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成的珊瑚岛,居民用水主要来自海水淡化。为了满足永兴岛军民日常菜品需求,永兴岛用无土栽培大棚种植蔬菜,蔬菜大棚内设有喷雾、风扇等设备。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永兴岛不用传统方式种植蔬菜而是发展无土栽培蔬菜大棚,主要是因为该地(  )
A.科技水平高 B.土壤贫瘠
C.气候条件优越 D.市场需求量大
(2)永兴岛无土栽培蔬菜大棚内设置喷雾设备,主要作用是(  )
A.喷灌蔬菜 B.防治病虫害
C.降低温度 D.减少太阳辐射
解析:第(1)题,永兴岛→珊瑚岛→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不能用传统种植方式→无土栽培。第(2)题,喷雾设备无法满足蔬菜的需水量,因此不能用来喷灌蔬菜;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从培育良种等科技手段方面着手;利用蔬菜大棚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喷雾设备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有限;永兴岛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大棚内温度过高时,喷雾设备可以降低温度。
答案:(1)B (2)C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在给都市提供物质食品的同时,还提供“精神食品”(观光、娱乐、休闲等)。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都市农业”的特点,下图中“都市农业”布局最合理的一组是(  )
A.①农业文化园 ②休闲农庄 ③禽蛋蔬菜基地
B.①禽蛋蔬菜基地 ②农业文化园 ③休闲农庄
C.①休闲农庄 ②城市绿化带 ③农业文化园
D.①农业文化园 ②禽蛋蔬菜基地 ③休闲农庄
2.影响“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课后检测
解析:第1题,农业文化园要与“文化”密切结合,应布局在接近消费人群的市内;休闲农庄偏重休闲,其整体风格是为繁忙的都市人带来休闲一刻,应布局在近郊;禽蛋蔬菜基地以生产农副产品为主要目的,占地面积较大,故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远郊都市农业圈内。第2题,影响“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交通。
答案:1.A 2.C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3~4题。
3.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4.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解析:第3题,8月底至次年5月中旬,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气温偏低,不利于西瓜种植的季节,而同期的海南岛因其纬度低,气温高,利于西瓜的生长,既能降低种植成本,又能利用冬季全国市场需求量大的优势,极大地提高种植利润。第4题,5—8月,全国普遍高温,西瓜大量种植,海南岛的西瓜种植竞争力弱。
答案:3.C 4.D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作物中红色素的积累。同时,“地膜+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红色产业”的发展,在山前绿洲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据此完成5~7题。
5.新疆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殊地理环境要素是指(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土壤
6.推广“地膜+滴灌”技术对新疆“红色产业”的首要意义是(  )
A.节约劳动力 B.节约水资源
C.减少田间杂草 D.减轻盐渍化
7.“地膜”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
A.播种时间提前 B.生长周期缩短
C.热量需求减少 D.光照要求降低
解析:第5题,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夏季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利于作物中红色素的积累”,因此新疆可以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殊因素为气候。第6题,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因此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为水源。滴灌将水直接作用于作物的根部,减少了水的用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普通的灌溉方式相比,能大量节约水源,同时覆盖地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地膜+滴灌”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第7题,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提高地温,利于种子萌发,可以使播种时间提前;“地膜”技术虽然能够通过保温作用改变热量条件,使农作物提前种植,但不能改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亦不能减少农作物对热量的需求;“地膜”技术是通过储存热量,达到保温作用的,并没有降低作物对光照的要求。
答案:5.C 6.B 7.A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