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9 13:5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样的吗? B.这不是一样的。
C.这是一样的。 D.谁也不否认这不是一样的。
2.《走月亮》一课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复写是为了表示“我”和阿妈喜欢在月光下行走。
B.反复写是为了表示“我”和阿妈去过很多地方。
C.这样的反复看似重复,实际上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D.反复写是为了加强读者的印象“我”和阿妈走月亮。
3.《三月桃花水》中的“桃花水”是指( )
A.雨水 B.流着花瓣的溪水 C.春水
4.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难道那画家的本领了不起吗? B.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C.难道那画家的本领不了不起吗? D.那画家的本领真了不起啊!
5.下列对《鹿柴》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维所写,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C.作者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D.作者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二、填空题
6.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卜( )( ) ( )( )
和( )( ) ( )( )
7.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fú( ) ruì( )利 河tān( ) 闪shuò( )
wèi jiè( ) zhàng( )子 bà( )气 老yīng(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双龙洞中的石钟乳真是大自然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林的山真秀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下面的通知,完成对话。
通知
各位中队长:
兹定于5月20日下午4点整,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六一表彰大会”筹备会,讨论表彰大会的相关事宜。请各位中队长带好笔和笔记本准时参加。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2020年5月18日
刘强看到了学校校务栏的这则通知,连忙去告诉自己班的中队长张诚。
刘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强:哦,对了,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10.如果给每个自然段的画面取名,可以分别是:____图,__图。
11.这两个自然段是按照___顺序来写的,语段中提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有“___”“___”等。
12.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把纺织娘当作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
13.“天高地阔”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天高地远,大地辽阔,形容空间大。这里用来描绘______________的情景,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花坛
一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你就可以看见一个大花坛。
花坛当中有一棵广玉兰,高大、粗壮、挺拔,枝叶繁茂。花坛左前方有两盆西洋杜鹃,一盆是红的,另一盆是白的。红的那盆最显眼,在茂密的绿叶中探出一束束的大红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花坛正前方有一棵黄杨球,大大的,圆圆的,活像一只绿色的大皮球。花坛右前方有一盆蟹爪兰,是嫁接在仙人掌上的,它的茎片扁扁的,长长的,边上长满了小刺,很像螃蟹的爪子。茎片末端倒垂着一朵朵鲜红的小花,就像一串串小铃铛,在微风中晃晃悠悠,好看极了。蟹爪兰旁边还有一盆君子兰,叶片都是左右对称的,从上到下,左边有一片,右边也有一片,大概有十几片,又长又宽,就像十几把刺向蓝天的宝剑。叶子中间矗立着两根粗壮的花茎,一根长满了嫩黄色的花蕾,另一根已有了初绽的橘黄色的花朵,很迷人。
啊,大花坛真是美丽无比呀!
14.花坛左前方有( )
A.广玉兰 B.西洋杜鹃 C.蟹爪兰 D.黄杨球
15.用“ ”从文中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16.短文是按_____顺序写的,标志性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7.习作。
我们从本单元课文中了解到的乡村生活是多么自在舒适、富有情趣,田园风光又是多么迷人!本次习作就让我们写一写与乡村有关的内容吧。
要求:①可以写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或者从其他方面了解到的关于乡村的生活、风光、人和事,还可以写自己的感受、体会等。②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表达清楚,注意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③题目自拟,字体端正,标点正确,不少于4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A项反问句,意思是这是一样的。
B项否定句,这不是一样的。
C项肯定句,这是一样的。
D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这是一样的。
2.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可以得出《走月亮》一课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理解正确是C项这样的反复看似重复,实际上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A项中,并不是表示“我”和阿妈喜欢在月光下行走。
B项中,也并没有表示“我”和阿妈去过很多地方。
D项中并不是加强读者的印象“我”和阿妈走月亮。
3.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对学过的文章要非常熟悉,在本篇文章中,“桃花水”是指春水。
4.A
【详解】
考查句子意思理解。
A 难道那画家的本领了不起吗?反问句,意思是说画家的本领没什么了不起。
B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陈述句,意思是说画家的本领了不起。
C 难道那画家的本领不了不起吗?反问句,意思是说画家的本领了不起。
D 那画家的本领真了不起啊!感叹句,感叹画家的本领了不起。
5.A
【详解】
诗词诗词赏析。
A项错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
6. bo 萝卜 bǔ 占卜 hé 和气 hè 应和
【详解】
本题考查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平时注意积累。
卜:[bǔ]预料,估计,猜测 :预~。
[bo]萝卜。
和:[hé] 相安,谐调:~美。~睦。
[hè]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
[huó]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
7. 蝙蝠 锐 滩 烁 慰藉 帐 霸 鹰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蝙蝠、锐、滩、烁、藉”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双龙洞中的石钟乳难道不是大自然的奇迹吗? 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國,时而缺。 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在水中
【详解】
1.本题考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
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真是”改为不是。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能力。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加点词“时而……时而……时而”。
3.本题考查了按要求扩写句子的能力。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扩写。
扩写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注意在修饰词后面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扩句,又称扩写,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9.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通知各位中队长5月20日下午4点整,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六一表彰大会”筹备会,讨论表彰大会的相关事宜。 我知道了,谢谢你! 带上笔和笔记本。 嗯,我记住了,我一定会准时到的。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中,从通知中提取到相应的信息,结合不同的人物身份,写出符合要求的内容即可。注意不同的人物身份和特点,不要写错别字,提取到正确的信息。
10. 夏夜门前吃饭 秋夜虫儿催眠
11. 时间 夏天 秋天
12.写出了纺织娘歌声的动听和可爱,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13. 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里享用美味的晚餐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10.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根据题目要求梳理相关信息,归纳总结文章内容,写出正确的答案。
本段选自《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从第一自然段中“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可知作者所描绘的是一幅夏夜门前吃饭图。
从第二自然段中“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可以看出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秋夜虫儿催眠图。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写作顺序的分析。
根据文中每段的第一句话“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乡下人家的,从“夏天、秋天”这两个表示季节的时间词可知道。
1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分析出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结合内容说明好处是什么。
分析题干中划线句子把纺织娘当作人来写可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乡下生活独特的风景,表达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也真实的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和谐和恬静。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句中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天高地阔”出现在短文第一段“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这句话中,为我们描绘出夏天乡下人家喜欢在露天的门前吃晚饭的景象。通过作者这种细节性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4.B
15.花坛正前方有一棵黄杨球,大大的,圆圆的,活像一只绿色的大皮球。
16. 方位 当中 左前方 正前方 右前方
14.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花坛左前方有两盆西洋杜鹃,一盆是红的,另一盆是白的。”可知,花坛左前方有西洋杜鹃。
15.
本题考查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文中“花坛正前方有一棵黄杨球,大大的,圆圆的,活像一只绿色的大皮球。”把“黄杨球”比作“大皮球”。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6.
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顺序的掌握。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阅读文章可知,文中“当中”“左前方”“正前方”“右前方”等可知,短文是按照方位顺序写的。
17.示例:
乡村生活
乡村生活,让人们心驰神往。它自由、美丽,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这里,不见钢铁森林、车水马龙,却又鸡鸭相伴。阳光扫尽负面情绪,令一切都美好。远处小丘传来一声雄健的鸡鸣,朝那望去,只见几只鸡挤作团。再定神一瞧,原来他们在争夺食物呢。它们毛色油亮,羽毛在微风中颤动。只见其中一只扑腾着翅膀,收拢爪子,弹到了石槽后面。脖颈一伸,尖嘴一啄,玉米粒就吃进肚里了。另一只“咕咕”叫唤,将半个身子扎进食槽,却不慎跌入,令我哈哈大笑。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活力,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在这里,不仅动物活力四射,景色也如诗如画。
来到一处平原,这里的风光使我惊叹不已。看那水,清澈无比,波光粼粼;闻那风,缥缈虚幻,清香舒服;摸那草,浓密柔软;听这鸣,神清气爽。将自己投入自然,感受自然,才是乡村最大的妙处。
乡村生活,滋润了我的心灵,流淌在我的笔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