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府。“天京”是现在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南京
2.“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中国北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圆明园被焚毁
C.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19世纪上半期,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其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掳掠中国劳工
4.余秋雨说:“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下图所示遗址见证了“民族沧桑的历史”是( )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沙俄侵占我国领土 D.洋务运动破产
5.下列选项中,与下图反映的事件无关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B.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D.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
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林则徐被道光帝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和英军谈判
B.《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7.圆明园曾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可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肆抢劫并焚毁,只留下了断壁残垣。罪魁祸首是( )
A.英法联军 B.英美联军 C.俄美联军 D.八国联军
8.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义和团火烧车站
9.“《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下列关于1856年这场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0.法国上蔚巴特雷给雨果写信,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这次远征英法共享之“荣耀”有( )
①《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瑷珲条约》④《勘分西北界约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1.在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12年后,“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为实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D.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美国
13.“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些文字描述的战争使( )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到破坏 B.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 D.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14.电影《火烧圆明园》讲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制造的一起暴行。参与制造这一暴行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英国与法国
D.德国与日本
15.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
A.领事裁判权 B.索银4.5亿两 C.掀起瓜分狂潮 D.火烧圆明园
二、综合题
16.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军占领香港岛……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
材料二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的哪次惨痛遭遇?
(3)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材料二: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
材料三: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不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的“强盗’’指的是哪两国
(3)材料二中遭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4)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俄国得到哪些好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府。“天京”是现在的南京,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B
【详解】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了天津、北京,在《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符合材料中的”使上国帝京一时时成为夷狄世界”的说法,故B项正确;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且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没有最终进入华北,只到达了天津白河口, 便退回了广东,排除A项;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是从辽东和山东半岛进犯,与“发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不符合,排除C项;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且列强是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与材料中“发于广东一隅”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因此19世纪上半期,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其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所示遗址为圆明园遗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洗劫了园内珍宝,为掩人耳目,火烧了圆明园,B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未进入北京,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侵占的我国领土主要在东北、西北边疆地区,排除C项;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签订《南京条约》,规定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故D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中的地图“英法联军入侵京津形势图”,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不平等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6.C
【详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评价,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ABD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7.A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A项正确;“英美联军、俄美联军”都与史实不符,排除BC项;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进入圆明园,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北京西郊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B项正确;关天培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排除A项;邓世昌殉国黄海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C项;义和团火烧教堂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
根据材料“《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是因为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A项正确;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逼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辛丑条约》中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标志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C项;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到1860年英法联军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①《北京条约》和②《天津条约》中签订的国家都有英国和法国,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③《瑷珲条约》和④《勘分西北界约记》是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条约,与题意不符。故选A。
11.B
【详解】
根据材料“在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12年后”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列强不满足鸦片战争的侵略要求,要求进一步扩大在华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为此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题文描述的是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人发动,不是欧洲人,排除C项;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是1900年,并且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项正确;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过《北京条约》割占的是九龙司地方一区,排除A项;法国和美国没有获取土地,排除B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
根据材料“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可以看出这场战争英、法、美、俄都参与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B项正确;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5.D
【详解】
依据题干“1861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知是这次远征是法国和英国共同进行的,发生在1861年之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其他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D项正确;英国从《虎门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排除A项;索银4.5亿两与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相关,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6.(1)“胜利”是指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政府腐败无能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米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所以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依据是中英《南京条约》规定。
(2)根据材料二是圆明园的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从材料一占领香港岛、材料二火烧圆明园等惨痛教训可以从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政府腐败无能等认识近代史。
17.(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英国和法国。
(3)圆明园
(4)割让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千米。
【详解】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因此,依据材料一“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因此,材料二中“强盗”是指英法。
(3)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4)19 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 150 多万平方千米, 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