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9 14: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梵文 D.拉丁字母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孕育的文明时,形成了下列初步认识,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诞生于两河流域
B.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C.雅利安人是古代印度的土著居民,并逐渐建立了“种姓制度”
D.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婆罗门是领导阶层,并提出“众生平等”
3.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
A.希腊半岛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扬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维护奴隶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庄园领主的利益 D.维护全体自由民利益
5.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活跃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6.《古巴比伦后期文献书信集》的一份私人契约规定:从12月2日起,伊波尼·马尔都克为塔木卡伊里·伊吉沙姆做沙马鲁工作(指代理零售商),为期一年,工资为六舍客勒银。这反映出古巴比伦( )
A.社会成员关系平等 B.出现资本主义
C.不再盛行奴隶制度 D.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7.它是迄今己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反映出发达的奴隶制度和活跃的商品经济。它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8.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其中被世人称为“律法之源”的文明诞生于下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9.迄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民法典》
B.《刑法典》
C.《商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这说明了法典
A.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B.古巴比伦存在着严格的社会等级
C.法典内容非常广泛 D.古巴比伦的民主意识萌芽
11.下图作为史料,其价值在于( )
A.是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第一手史料 B.可以以此研究该地区的文字——象形文字
C.是人类进入封建社会的物证 D.是研究该地区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史料
12.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可以采用的一手史料是( )
A.狮身人面像传说 B.《十二铜表法》青铜板 C.帕特农神庙遗址 D.《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3.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古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14.《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据此可以说明( )
A.是第一部成文法典
B.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C.严格保护奴隶主利益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15.下图为刻在黑色玄武岩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岩柱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下部是法典内容,正文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租佃、商业、婚姻、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由此可知( )
A.两河流域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西亚居民信仰国王汉谟拉比
C.《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比较广泛 D.《汉谟拉比法典》是最早的法典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三 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1)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2)材料二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律的地位如何?
(3)材料三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典?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巴比伦王国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范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公元前19世纪中期,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汉谟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人侵,在内外交困中日益衰落,直到公元前16世纪被赫梯王国吞并。
材料二:太阳神、正义神沙玛什授了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
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玛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江平主编《汉谟拉比法典》,法律出版社,2000
材料三: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江平主编《汉谟拉比法典》,法律出版社,2000
材料四:第198条倘彼损毁穆什钦努之眼或折断穆什钦努之骨,则应赔银一名那。第199条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第201条倘自由民击落穆什钦努之齿,则应赔偿银三分之一名那。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江平主编《汉谟拉比法典》,法律出版社,2000
(1)根据材料一写出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时间和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国王。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3)《汉谟拉比法典》一大特点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法原则。材料三《汉谟拉比法典》里的这两条规定,是否符合这一原则
(4)材料四《汉谟拉比法典》里的这四条规定,是否符合同态复仇法原则 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如题干描述因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叫楔形文字,B项正确;象形文字 是埃及人的,A项错误;梵文是古印度文字,C项错误;拉丁字母是从古希腊的字母文字演化过去的,D项错误。故选B。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汉谟拉比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诞生于两河流域,排除A项;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排除C项;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并提出“众生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B
【详解】
根据“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可得出这一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根据其内容可得出这是《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的利益,排除A项;庄园、领主出现于欧洲的封建庄园,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全体自由民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可知,这体现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是说《汉谟拉比法典》和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不是说维护了谁的利益、商品经济、最早法典,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出现了一方出力工作,另一方出钱购买劳动力,这反映了雇佣劳动关系,D项正确;古巴比伦王国属于奴隶制社会,出现资本主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的出社会成员的地位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奴隶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己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反映出发达的奴隶制度和活跃的商品经济,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B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被世人称为“律法之源”。古巴比伦位于图中②处,B项正确;①处是古埃及,排除A项;③处是古印度,排除C项;④处是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体现了古巴比伦存在着严格的社会等级,B项正确;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是法典的实质,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法典的内容,排除C项;地位高低与民主意识相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
材料中的内容是《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所学,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因此是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第一手史料,A项正确;两河流域是楔形文字,排除B项;当时是奴隶社会,排除C项;古巴比伦王国没有奴隶制的民主,而是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是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的,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狮身人面像传说属于古埃及,在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青铜板属于古罗马,排除B项;帕特农神庙遗址属于古希腊,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3.A
【详解】
根据题干“古巴比伦王国”“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该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因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之上,所以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排除B项;《古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都是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统治期间制定的法律,其中《古罗马民法大全》包含了 《查士丁尼法典》,排除C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故选D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是说明商品经济活跃,因此,《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它维护了奴隶主利益,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诉讼程序、租佃、商业、婚姻、伤害、债务、奴隶”可知,这体现出内容的广泛性,C项正确;材料是说法典内容的丰富性,不是说文明领先、信仰国王、最早法典,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6.(1)《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查士丁尼法典》;为了巩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十二铜表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法典”指的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写法典。
17.(1)前19世纪中期;汉谟拉比。
(2)君权神授的思想。
(3)符合同态复仇法原则。
(4)不符合同态复仇法原则;法典规定维护了不平等的等级制度。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公元前19世纪中期,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时间是前19世纪中期;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国王是汉谟拉比。
(2)依据材料信息“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3)依据材料信息“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可知,此内容体现了法典规定的在同级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原则。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第201条倘自由民击落穆什钦努之齿,则应赔偿银三分之一名那。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可知,此内容不符合同态复仇法原则;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典规定维护了不平等的等级制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