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二战中一次登陆战的战役图解。这次登陆战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是( )
A.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D.促成二战胜利转折
2.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欧洲、亚洲战争策地形成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③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有关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共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有美国参加
B.都调整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C.都涉及到如何打败法西斯的问题
D.都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4.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这里的“战时同盟”指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轴心国集团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5.下图是某一战役的部分信息,该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时间:1942年7月 地点:斯大林格勒 意义:转折点、扭转形势
A.法国军队与苏联军队 B.德国军队与苏联军队
C.英法联军与德国联军 D.英法联军与德奥联军
6.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对此海报发行的理解错误的是
A.欧洲战场是消灭德国法西斯主战场
B.苏美英团结战斗推动欧洲战场走向胜利
C.苏美英已经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海报意在鼓舞反法西斯国家的信心
7.下列表格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其中①处的内容应该是
德国突袭波兰 战争爆发
日本偷袭珍珠港 战争达到最大规模
① 战争转折
日本投降 战争结束
A.莫斯科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德国无条件投降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8.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相(如图)。这一变化是因为( )
A.德国在二战开始时军事上受挫 B.德国在苏德战场遭遇重大打击
C.德国在诺曼底遭遇重大的失利 D.德国法西斯主义被彻底地打败
9.下图为二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A.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 B.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
C.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
10.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德国和美国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苏联 D.苏联和中国
1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面年代尺反映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全面冷战
12.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B.德国闪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13.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苏联 B.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美、英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
14.它不仅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发生了重要转折,这场战役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凡尔登战役
15.1945年9月5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说:“今天枪炮沉没,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材料描述景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 B.苏联红军取得斯大林格物胜利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D.中途岛海战,美军掌握制海权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9年10月7日,德奥便缔结了秘密的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5月20日,意大利同德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1894年法俄同盟缔约成立。法俄同盟国1904年英法协约和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而成为三国协约……这样,所有强国这时都已加入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给国际关系带来种种灾难性的结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两大敌对联盟的争斗,给世界带来了哪一灾难性后果?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原子弹、Ⅴ-1飞弹和Ⅴ-2飞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而大战中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又为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个国家成为战争中也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国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他们在广播里用波兰语辱骂德国,并丢下几具身穿波兰军服,实际上是德国囚犯的尸体,接着,全德各电台都广播了“德国遭到了波兰突然袭击”的消息。9月1日拂晓,德国便大举入侵波兰。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材料三:
材料四: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
材料五:朕深鉴于世界之大势与帝国之现状,欲以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之臣民。朕已命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接受其联合公告……
——1945年8月15日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材料三中图1、图2两幅图片反映了世界人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走向了联合。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列举这种联合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各举一例即可)
(3)依据材料四、五,指出德、日法西斯的结局。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一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相对苏德战场而言的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处于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境地,B项正确;导致二战全面爆发是德国突袭波兰,排除A项;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排除C项;促成二战胜利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③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是打击日本法西斯,④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英法美联军共同打击德国。故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是德国、日本法西斯走上侵略道路的表现,不能体现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
3.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只有雅尔塔会议涉及到了如何打败法西斯的问题。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美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排除A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调整了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雅尔塔会议调整了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排除B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影响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会议影响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结合所学知识:二战期间,为打败法西斯国家,1942年,美、苏、中、英等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的开始。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5.B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根据所学可知,1942 年 7 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6.A
【详解】
根据材料“1942年”“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绞死希特勒》反映的是美、英、苏三国团结抗击德国法西斯,无法说明欧洲战争是消灭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A项符合题意;《绞死希特勒》反映出美英苏团结战斗,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推动欧洲战场走向胜利,海报意在鼓舞反法西斯国家的信心和斗志,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军投降,苏军转入反攻,此役成为了苏德战场乃至二战的转折点,D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诺曼底登陆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排除B项;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战事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4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在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国战败,此后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因此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B项正确;德国在二战初期采用闪击战,攻占了北欧和西欧一些国家,战争形势对德国一方有力,排除A项;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排除C项;1945年,德国法西斯被彻底战败,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9.A
【详解】
根据材料中美国与其余四国军火对比情况可知,美国的军火生产逐渐领先其余四国并逐步拉大差距,可知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A项正确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排除B项;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排除C项;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0.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德国和苏联,德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以及克服经济危机先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信奉马列主义,对资本主义构成严重挑战,C项正确;在20世纪上半期,美国、中国既不是现存世界秩序挑战者,也不是意识形态的挑战者,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1.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日本愉袭珍珠港,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二战胜利进程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故年代尺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故C符合题意;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苏全面冷战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B
【详解】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项正确;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1931年,属于二战的局部战争,排除A项;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C项;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是1941年,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欧洲第二战场是相对苏德战场而言的,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是德国处于东西夹击的境地,D项正确;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的扩大,排除A项;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
根据材料“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发生了重要转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6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这一战役是二战中关键性的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不仅是苏德战争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A项正确;诺曼底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发生在西欧,而不是苏德战场,排除B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没有促成苏德战场发生根本转折,排除C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德国与法国之间的惨烈战役,不是二战中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和平来了,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说:“今天枪炮沉没,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C项正确;材料是在喜庆和平的到来,ABD三项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事,排除。故选C项。
16.(1)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消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统治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3)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
【详解】
(1)根据“所有强国这时都已加入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给国际关系带来种种灾难性的结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大敌对联盟的争斗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根据“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消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统治地位;根据“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3)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原子弹、Ⅴ-1飞弹和Ⅴ-2飞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而大战中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又为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等信息可知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日本。
17.(1)事件:德国突袭波兰;日军偷袭珍珠港。影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政治: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军事:诺曼底登陆等。
(3)结局: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4)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面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9月1日拂晓,德国便大举入侵波兰”可知反映的是1939年9月法西斯德国突然进攻波兰,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依据材料二“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可知反映的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也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结合材料三图片“反法西斯联盟”“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反法西斯力量联合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中美英苏等国于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英苏等国还通过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协调行动;在军事上的表现有美英盟军于1944年6月在法国实施诺曼底实施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苏军形成了两面夹击德国的态势。
(3)依据材料四“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材料五“朕已命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接受其联合公告……”可知反映了1945年,德国、日本先后宣布无条件投降。结合材料三图片“反法西斯联盟”可知这一结局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但是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面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为了防止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