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选择题
1.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荆、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A.科技进步 B.经济发展 C.军队建设 D.政治状况
2.文字的产生是一个国家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下图为一组商王占卜的关于受年(收成)的甲骨文记录,这可以用来佐证商代
文字:己已王卜贞,【今】岁商受【年】。王占曰:吉。 东土受年。 南土受年,吉。 西上受年,吉。
A.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 B.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
C.统治具备一定地域基础 D.出现了古代最早的文字
4.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
B.指事
C.形声
D.会意
5.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当下的疫情,就是特殊的课堂。我们可以从我国数千年来的抗击疫病历史中汲取对当下防控疫情的启示,假如商代有“瘟疫”,有关“瘟疫”的文字记载可能出现在( )
A.龟甲和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牌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6.下列图片所示是河南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春秋时期青铜器云纹铜禁和莲鹤方壶,由图片可看出当时的青铜器( )
A.纹饰精美,制作精湛 B.泥范铸造,工序复杂
C.数量增多,用途广泛 D.用料考究,科学严谨
7.商周时期创造了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周时期的是( )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 ②司母戊鼎 ③四羊方尊 ④甲骨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文物是文明的密码。下列文物留存了商朝文明密码的是( )
①铁制农具 ②甲骨卜辞 ③殷墟青铜器 ④牛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你知道是谁最先发现甲骨文吗?( )
A.王懿荣 B.裴文中
C.王平 D.姚思安
10.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它是商王为祭奠母亲而作的祭器,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它是( )
A. B. C. D.
11.如下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只运用象形这种造字方法
12.下列组图代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其中商周青铜文明的代表成就是( )
A.猪纹陶体 B.四羊方尊 C.铜冰鉴 D.青瓷莲花尊
13.传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你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春秋
14.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了许多青铜面具、青铜站立人、青铜神树等精美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距今约3000年。在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00l号讲解员张国立与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为大家展示了三星堆重大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的一件青铜大面具,它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的青铜面具。根据考古研究,青铜大面具的分铸技术和合金比例与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另外,三星堆青铜器上的云纹、夔龙纹等,都是中原青铜器常见的纹饰。这反映出( )
A.中原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相互影响
B.中原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深刻影响
C.三星堆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原文化
D.三星堆文化的产生比较孤立而自成体系
15.西周毛公鼎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青铜器上文字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这反映了古代青铜器( )
A.数量巨大,类型多样 B.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C.功能发生重大变化 D.具有记述历史的作用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
材料三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1)据材料一,指出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名称及其发现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繁荣时期。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1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据说,尧在帝位,咨询四岳,四岳推举虞舜作继位人。舜受各种试验后,摄位行政。尧死,舜正式即位。舜也照样咨询众人,选出禹来摄行政事。舜死,禹继位。”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除了“创造指南车”外,材料一中还提到了他的什么事迹?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与哪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有关?
(3)材料三中图一所体现的文字盛行于哪个朝代?该文字的名称是什么?
(4)材料三中图二的名称是什么?它反映了我国商周时期哪一领域的高超技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由材料中信息“王、臣、劓、刖”可知,这反映了商周时期有统治阶级,还有维护统治秩序的刑罚,呈现了当时的政治状况。D项正确;图示内容反映的是政治状况,不是科技、经济和军队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商周时朝,人们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C
【详解】
据材料“商王占卜的关于受年(收成)的甲骨文记录----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上受年”等信息可知,商朝具备一定的疆域,统治具备一定地域基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田赋收入,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甲骨文记录,但未涉及对甲骨文的评价,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因此A项正确;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与题干“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不相符,排除B项;形声是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与题干“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不相符,排除C项;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与题干“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A。
5.A
【详解】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商代有关“瘟疫”的文字记载可能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A项正确;竹简或木牌、 丝帛或麻布、 宣纸都是商代之后的书写材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
6.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图片所示是河南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春秋时期青铜器云纹铜禁和莲鹤方壶”,由图片可看出当时的青铜器纹饰精美,制作精湛,A项正确;泥范铸造,是青铜器制作方法,题干内容无法体现,排除B项;数量增多,用途广泛、用料考究,科学严谨,在题干内容中无法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②③④正确,B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①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8.B
【详解】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题干图片文物中,②是甲骨文,③是司母戊鼎,它们反映了商朝文明的发展水平,故②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铁制农具,采用牛耕技术,到汉代还出现耦犁,排除①④。故选②③组合,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9.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 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选项CD不符合题意;所以说是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商王为祭奠母亲而作的祭器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项正确;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之一,但与商王为祭奠母亲无关,排除A项;B项中青铜器是西周青铜器利簋,D项中的青铜器为西周毛公鼎,排除B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B项正确;今天我们使用的文字不是甲骨文,排除A项;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排除C项;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商朝。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是商周青铜文明的代表成就。B项正确;河姆渡居民用来盛装东西的陶器,是猪纹陶体,排除A项;铜冰鉴,是战国时期青铜酒器,排除C项;青瓷莲花尊,一般指北朝青瓷莲花尊,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作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B
【详解】
根据材料“根据考古研究,青铜大面具的分铸技术和合金比例与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另外,三星堆青铜器上的云纹、夔龙纹等,都是中原青铜器常见的纹饰”结合所学可知三星堆的青铜面具的分铸技术和合金比例等都与中原出自同一系统,可见中原文化对三星堆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B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三星堆文化影响到中原文化,排除A项;从材料看出三星推文化不是孤立存在而自成体系的,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可知,这些均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在我们现在看来,这就是历史,D项正确;材料是说青铜器记录内容的文化价值,不是说数量、类型、书写材料、功能,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6.(1)名称:甲骨文。意义:其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答出一点即可)
(2)夏商周时期。
(3)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
(1)名称:根据材料中的“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中的“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繁荣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级,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器反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一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用途广泛等。
(3)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有生产规模大、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等特点。
17.(1)黄帝;平定蚩尤乱;
(2)禅让制;尧、舜、禹
(3)商朝;甲骨文;
(4)司母戊鼎;青铜制造;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事迹”,由材料一信息“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得出:平定蚩尤乱。
(2)“制度”,据材料二信息“尧在帝位,咨询四岳,四岳推举虞舜作继位人。舜受各种试验后,摄位行政。尧死,舜正式即位。舜也照样咨询众人,选出禹来摄行政事。舜死,禹继位”可知:禅让制。“首领”,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制度与尧、舜、禹有关。
(3)“朝代”,由图一可知,该文字是甲骨文,盛行于商朝。
(4)“名称”,由图二信息可知:司母后鼎。“领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了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制造领域的高超技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