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他们被征发去戍守长城,却因雨误期,按律法当被处死,但他们却揭竿而起,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场起义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2.中国象棋是我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具有悠久历史,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中,与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有关的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楚汉之争 D.淝水之战
3.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刘邦起义
4.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下列属于属于秦的暴政的是( )
①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交国家 ②役使70万人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派40万人修筑长城
③下令统一全国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④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秦虽强大,但却短命而亡。其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6.电视剧《大秦帝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秦朝历史的关注。秦朝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短命而亡。下列关于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秦朝的刑罚残酷 B.民族矛盾尖锐
C.赋税沉重 D.秦二世暴虐
7.“他们的队伍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按法律应当斩首。‘将军您讨伐残暴的秦朝,按功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张楚王。各郡县中吃尽官吏苦头的百姓,都纷纷响应。”(摘编自《史记》中《陈涉世家》的白话译文)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恰巧遇到天下大雨致道路不通 B.天下百姓受秦朝逼迫已经很久
C.陈胜十分想被拥立为张楚之王 D.郡县受苦的官吏百姓支持陈涉
8.成语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下列成语和“楚汉战争”相关的是( )
A.卧薪尝胆 B.破釜沉舟 C.四面楚歌 D.退避三舍
9.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的根本原因是
A.大雨误期 B.秦朝法律严苛
C.秦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D.秦始皇昏庸无能
10.“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摘自《陈涉世家》的白话译文)这句话表明
A.王侯将相有天生的贵种 B.遇雨误期不能免于斩刑
C.壮士要死得有价值意义 D.守卫边塞要比斩首更好
11.李白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开疆拓土 C.焚书坑儒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2.下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259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5年 公元前215年 公元前210年
出生 六王毕,四海一 蒙恬北击胡 焚书坑儒 崩
A.该帝王开始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C.该帝王把西域纳入版图 D.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13.学者刘伸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源是( )
A.极端化的法家思想 B.集权化的政治体制
C.被激化的社会矛盾 D.大泽乡起义
14.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以下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B.消弱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C.消灭了秦军主力,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15.下图为中国象棋的棋盘,与棋盘上“楚河汉界”有历史渊源的双方分别是
A.项羽与秦王 B.荆轲与秦王
C.晋国与楚国 D.项羽与刘邦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李白的诗盛赞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扫六合”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
材料二:百代皆行秦政制。
——毛泽东
(2)材料二中的“秦政制”,是秦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的一项政治制度,并为后代所沿用实行。这是什么制度?
材料三:
材料四:见下图。
(3)秦朝建立了空前辽阔的大帝国,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西部边疆到哪里?在北部边境线上修建了什么工程?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哪个民族入侵?
(4)根据材料四,说明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哪项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五: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敞……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5)根据材料五,说明秦末爆发了什么起义?起义军建立了什么政权?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的部分措施
材料三: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 项羽本纪》
(1)材料一中所指的秦统一六国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战役?与之有关的成语是什么?这次战役的作用如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材料“他们被征发去戍守长城,却因雨误期,按律法当被处死,但他们却揭竿而起,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结合所学可知是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发去戍守长城,却因雨误期,按律法当被处死,他们揭竿而起,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A项正确;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不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B项;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不是农民起义,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C项正确;长平之战产生纸上谈兵,巨鹿之战产生破釜沉舟,淝水之战出现风声鹤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奉行的是法家思想,以严刑苛法统治人民。到秦朝末年,秦朝暴政更为严重,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和后来的项羽、刘邦等起义。所以主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B正确;修建阿房宫是秦朝暴政的一个表现,排除C;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的原因是由秦朝于暴政而发生的,不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排除AD。故选B。
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骊山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交国家;役使70万人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派40万人修筑长城;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属于秦的暴政的是①②④。C项正确;③下令统一全国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是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5.C
【详解】
详解
根据史实可知,秦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07年。故C项正确;公元前230年,辛未年,秦王政十七年,嬴政派大将内史腾率兵攻打韩国,俘虏韩王安,秦灭韩,秦王嬴政开始了他正式的统一中国的战争。排除A项;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排除B项; 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的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登基作皇帝,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长安,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刑罚残酷, 赋税沉重, 秦二世暴虐,这就是秦朝的暴政,这导致它的迅速灭亡,排除ACD三项;秦朝却匈奴七百余里,修筑长城,匈奴构不成多大威胁,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7.A
【详解】
根据“陈胜于是被拥立为张楚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根据“他们的队伍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按法律应当斩首”可知,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恰巧遇到天下大雨致道路不通,A项正确;BD项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项不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排除。故选A项。
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面楚歌 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楚汉战争”的垓下之战。C项正确;卧薪尝胆出自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与越王勾践有关,排除A项;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排除B项;退避三舍出自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徭役繁重,男子被征发去修长城、陵墓等;刑法残酷,有由于邻居犯罪而受到牵连的连坐、族诛等。秦二世更加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最终激起民变。可见,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C项正确;大雨误期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秦朝法律严苛是秦统治者的残暴统治的表现之一,排除B项;“秦始皇昏庸无能”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
由材料“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可知,材料中陈涉认为壮士不能因为戍边延误日期被杀,要死的有价值有意义,C项正确;王侯将相有天生的贵种,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遇雨误期不能免于斩刑,与材料“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不符,排除B项;守卫边塞要比斩首更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办不了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要烧掉。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C项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排除A项;开疆拓土属于疆域问题,排除B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角度,题目考查的是思想角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B
【详解】
根据材料“历史人物年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于公元前210年去世。从公元前230年开始陆续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在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B项正确;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年,排除A项;汉宣帝把西域纳入版图,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秦始皇年谱,与汉武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
根据“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可知该观点认为是因为法家思想过于极端,造成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最终激化社会矛盾,导致了秦朝的速亡,A项正确;集权化的政治体制和被计划的社会矛盾都是极端化的法家思想带来的结果,排除BC项;大泽乡起义是矛盾激化的表现,而非根源,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D项正确;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灭掉商朝,建立西周,排除A项;公元前770年西周的统治结束,排除B项;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的是刘邦和项羽,项羽通过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刘邦通过函谷关,直捣秦朝的首都咸阳,秦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
“楚河汉界”与秦朝灭亡后楚汉之争的历史典故有关,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开展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双方曾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D正确;据此分析,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年。
(2)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3)陇西;万里长城 匈奴。
(4)统一了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张楚政权。
(1)
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等诗句,结合所学可知,李白盛赞秦王灭六国,完成统一的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扫六合”,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2)
根据材料二“百代皆行秦政制”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政制”指的是秦朝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3)
根据材料三地图所展现的秦朝疆域,结合所学可知,秦朝西部边疆到陇西;其在北部边境修建了万里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
(4)
根据材料四中各诸侯国的文字情况,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这一措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
根据材料五“外内骚动,百姓罢敞”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末爆发的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后不久,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
【点睛】
17.(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
(1)
根据材料一信息,“因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可知,秦朝统一的条件是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图片可知,秦始皇为加强统治采取重要措施之一是统一文字小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另一项重要措施是统一货币,以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改变了以往币值的混乱,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3)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可知,这次战役是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是和这次战役有关的成语。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