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你是明朝初年的地方官员,有事要去京城奏事,应去
A.成都 B.应天 C.长安 D.洛阳
2.下列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情况,按其设置时间正确排序的是
A.图1、图2、图3、图4 B.图2、图4、图3、图1
C.图3 、图2、 图1、图4 D.图2、图1、 图3、图4
3.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①宋朝时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②武则天翻阅史书《资治通鉴》
③临安城有许多回族商人用交子做买卖④清朝百姓喜爱吃马铃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城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5.《白话本国史》中写道:“(明)太祖初定天下……所定制度,亦颇详备……然而专制的气焰太盛,私天下之心又太重。”下列能够说明太祖“专制的气焰太盛”的是( )
A.创立科举制 B.完善三省六部制 C.设立宣政院 D.废除丞相制度
6.“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7.“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明太祖 C.明成祖 D.康熙帝
8.吴晗在《朱元璋传》中提到:“朱元璋继承了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使其更加得心应手,忠实可靠地为皇家服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改革措施是
A.设立军机处 B.废丞相
C.创立科举制 D.重武轻文
9.中国古代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后,历代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权想尽了办法,实施了各种手段,变革了很多体制。下图是某朝代政府框架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0.下图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确立与强化示意图。其中相关措施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1.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文字狱的迭兴 D.军机处的设立
12.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25岁状元赵秉忠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见图)。在该卷中,赵秉忠不可能做到的是( )
A.答题的内容,只涉及“四书”“五经”
B.按照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答题
C.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后四个部分每部分两股对仗
D.答卷中,尽兴发挥自己对朝政的独到见解
13.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该机构最可能是( )
A.军机处 B.锦衣卫 C.东厂 D.西厂
14.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政权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削弱 B.君主专制强化 C.地方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膨胀
15.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这种演变反映( )
A.地方权力的一步步压缩 B.丞相逐步位高权重 C.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 D.皇权专制步步强化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楼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移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制度,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材料二 隋唐实行的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材料三 明清科举考试用八股文考经义,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士人的思想。…科举出身的官员中,相当多数往往只会空谈性理,缺乏办事能力,而许多未经科举的人才却得不到任用,这对人才的发掘、发展是很大的阻碍。
(1)根据材料一,比较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发展历程
隋朝 ①______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 唐太宗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武则天创立②______
宋朝 注重文教事业,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清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答卷文体是③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这一考试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么?
(3)明清时期,这种考试制度有何转变?
(4)材料中该制度的创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B项正确;成都是历史上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排除A项;长安(今西安)在历史上是西汉、隋朝、唐朝等朝代的都城,排除C项;洛阳在历史上是东汉、曹魏、北魏等朝代的都城,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图1是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图2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图3是元朝的政治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立行省制度;图4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按照时间顺序为图2、图4、图3、图1,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3.D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行八股取士。①符合题意;《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②符合题意;回族形成于元朝,③符合题意;明朝引进马铃薯,清朝百姓喜爱吃马铃薯符合史实,④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4.A
【详解】
依据题干“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明朝的科举制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加强了皇权,官僚队伍壮大的同时,考试范围狭窄、缺乏实用性,出现了“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的局面,即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阻碍了社会的进步,A项正确;明朝科举制度利于强化专制皇权,排除B项;材料与商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强化皇权,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创立科举制的是隋文帝,排除A项;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不能完善三省六部制,排除B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C
【详解】
依据题干“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大意是:我朝废除了丞相,设立五府,六部机构,相互牵制,稳定朝廷的统治,根据课本所学可知,明太祖继位后,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直接对皇帝负责,C项正确;ABD项与废除丞相无关,排除。故选C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丞相,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点睛】
8.B
【详解】
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君主权力采取的措施有设三司、废丞相、设锦衣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B项正确;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排除A项;隋朝时期创立科举制度,排除C项;宋朝时期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
从图中的内容可以看出,皇帝之下只有六部了,这是明朝时期的内容。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皇权,D项正确;隋朝、唐朝、元朝都有丞相,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明朝废除了中书省,即废除了宰相,而不是设立中书省,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都符合相关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睛】
11.B
【详解】
根据材料“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B项正确;废丞相,权分六部是明太祖时期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清朝兴起文字狱,排除C项;清朝设军机处,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由“明朝万历皇帝”结合所学,科举制发展到明朝,采用八股取士的方法。明代的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要按照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答题,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科举制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故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13.B
【详解】
根据材料“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元璋时为监视官民,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B项正确;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A项;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排除C项;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秦朝的三公制度,图2是明朝六部制。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B项正确;中央集权削弱与题意相反,排除A项;图片体现的是中央机构,不是地方机构,排除C项;丞相权力在削弱,直至废除,不是膨胀,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根据材料“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可以看出,秦、汉、唐、宋等朝代逐渐加强君主的权力,削弱丞相的权力,明朝废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这体现了皇权专制步步强化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权力的演变,排除A项;丞相的权力一步步被削弱,直至废除,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专制步步强化,而不是“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前朝选官标准是按门第(出身)高低,科举制按成绩(才能、学识)。
(2)①隋炀帝;②殿试制度③八股文
(3)科举考试在隋唐时期,带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等等。但到明清时期,产生了消极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不利于人才的选拔(答出一方面,意对即可)
【详解】
(1)根据“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概括可知,前朝选官即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是门第,而科举考试则通过考试以才能作为选拔的标准。
(2)第一问:根据“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第二问:根据“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制度”可知,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和武举。第三问:根据“明清时科举考试……被称为“八股文”可知,明清时期考试答卷文体是八股文。
(3)根据材料二“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和材料三“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发展是很大的阻碍”概括可知,科举制度初期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考试变得僵化,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摧残了人才;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17.(1)制度:科举制度;朝代:隋朝;皇帝:隋炀帝。
(2)受益者:封建统治者;根本目的:选拔人才,维护封建统治。
(3)实行八股取士
(4)意义: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详解】
(1)制度:根据材料一“考试制度”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国从中国学去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官员,具有公平性,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朝代和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隋朝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以考试选拔官员,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2)受益者:根据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可知科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封建统治者;根本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有利于破除身份的制约,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如此一来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有利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为了加强 思想控制,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规定考试的范围为四书五经,不允许考生自己发挥,规定考试的文体结构为八股文,考生不得更改,这就极大的制约了考生的思想创新和进步,但是对于巩固封建统治却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创立对社会产生有重要影响,如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使得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