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9 20: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5.3 直线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0s,两物体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B.0~15s,两物体平均速度相同
C.0~10s,若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
D.10~20s,物体甲速度
2.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
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从A到B运动了10cm
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3m/s
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D.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C处由静止释放
4.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15s时,两同学速度相等
C.在10s~20s内,甲同学做匀速运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v=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由公式t=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小
C.由公式s=vt可知,路程由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决定,在相等的时间内路程不一定相同
D.物体通过任何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都相同
6.“1路公交车”在滨海大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1路公交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7.某同学看到学校中的一个水管在滴水,马上前去拧紧。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想到水滴下落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 于是他和几名同学找来秒表、刻度尺、数码相机等器材开始了研究。首先他们调整水管阀门使水能一滴滴的下落,并保持水管向下滴水的时间间隔相等。此时他们将刻度尺放在水滴下落路径的旁边,用数码相机拍照。分析照片之后发现,每滴水的运动规律基本相同。其中一幅照片如图所示。水滴从图中最上面一滴水位置至最下面一滴水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
B.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C.水滴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D.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在弯曲的轨道上保持一定速度行驶时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但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C.若某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1m,则该物体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D.自动扶梯上的人所做的运动不能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9.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0~60s过程中(  )
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
B.40s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
C.40s时,小车b在小车a的前方
D.两小车在20~4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vb
10.国庆节期间,小明和小华分别乘坐甲、乙两辆车外出旅游。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0~10s内,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乙
B.10s~20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10s末时,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11.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12.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如图,一举突破了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飞机起飞时,飞机为参照物,航母是运动的
B.飞机起飞时,是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原理来获得推力的
C.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由于飞机的惯性很大
D.飞机降落时,阻拦索挂住飞机后,飞机慢慢停下来是因为飞机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
二、填空题
1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出发沿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的距离为2米。在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中,乙的s-t图像是图线_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或“c”);乙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当甲运动10秒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同时从a处竖直下落到b处的过程中,每隔1s曝光一次分别得到的照片,该照片显示甲球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的运动状态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甲球所受空气阻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球所受空气阻力。
15.如图(A)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是实验室里一种很有用的测量________的工具,通电时,振针每秒上下振动50次,每次打下一个点,这样,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是________秒。观察图(B)中两条纸带上A点到E点所用的时间,甲所用的时间_______乙所用的时间(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如图(C)是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若闪光灯每秒闪亮100次,小球从位置A到位置B经过的时间是__________秒。
16.在物理学中,常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某物体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运动状态是______(选填“静止”、“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
三、综合题
17.回答问题

(1)关于实验室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①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②如图,甲乙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示数值是________℃、寒暑表示数值是________℃.
(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秒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径为________ cm,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cm/s.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运动属于________(选填“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
(3)如图所示,是使用天平时二次出现的情景,请完成下列调节方法:①测量前,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位置,则可将________调节,使天平平衡.
②测量中,把物体放于天平左盘,在右盘加上砝码,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位置,则可将________,使天平再次平衡.
18.居住在东北的小明的爸爸最近购买了一辆轿车;
(1)小轿车前方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安装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车内乘客或物体所成的像位于挡风玻璃的______(选填“正前方”、“正后方”、“斜上方”或“斜下方”),从而不会妨碍司机视线;
(2)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轿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防冻剂的凝固点______水的凝固点,沸点______水的沸点;(均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用密度______、硬度______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轿车的某些钢铁零件,可以减轻车重,从而节约燃油;(均选填“大”或“小”)
(4)制动距离(从操纵刹车装置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是衡量轿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如题图所示是甲、乙两不同品牌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实际制动距离s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图像,则___(选填“甲”或“乙”)车的刹车性能更好。通过测量获得某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所反映的规律可知,当轿车速度为100km/h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____m。
速度/km h-1 40 60 80 100 120
制动距离/m 10 22.5 40 90
19.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舫离.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__s(保留两位小数);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选填“越长”或“越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
(2)在右上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象_______ .(不需准确描点)
(3)分析表中1、2两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则第3行的停车距离为_______.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_______,致使_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20.同学们在操场上观看800m比赛时发现:同学甲开始阶段的速度很快,后面阶段的跑步速度逐渐减慢;同学乙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速度;同学丙在开始和冲刺阶段时的速度很快,中间阶段速度较慢.一同观看比赛的物理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三位同学在比赛中所做的运动属于_____(“匀速直线”或“变速曲线”)运动.
(2)如果上面三位同学的比赛情况如下表所示:则:_____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大.
21.实验题: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着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的情景,列表如下.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s/cm 0 1.20 3.42 6.12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_______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蜗牛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整个50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由图像看出乙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乙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在10~20s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此时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像看出0~15s,甲乙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相同,则两物体平均速度相同,故B正确;
C.由图像看出0~10s,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直线运动,v甲>v乙,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故C错误;
D.由图像看出10~20s,物体甲静止不动,速度为0,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用线段ab代表甲、乙的运动路程,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在0s时最大,在40s时为零,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可知甲的运动距离s甲代表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即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均匀地减小,设甲是从a到b运动,可知甲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的增大,即0~4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中可知,t=30s时,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可知此时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t=10s时,乙的运动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可知乙的运动距离s乙代表乙与出发地之间的距离,结合A中分析可知,乙是从b到a运动,t=0s时,s甲=400m,即ab=400m,t=30s时,甲距离b100m,即甲运动了300m,此时乙也距离b100米,即乙运动了100m,此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刚好等于ab的距离,可知此时甲、乙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故C正确;
D.由图中可知,t=0s甲就开始出发,而t=10s时乙才开始出发,故甲、乙不是同时出发,且由C中分析可知,甲、乙也不是从同地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小车车头在A点时,在10.00cm刻度线处;小车车头在B点时,在1.00cm刻度线处,故小车从A到B运动距离
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小车在A点时,时间为:“15:35:20”,小车在B点时,时间为:“15:35:23”,故小车从A到B的用时3s。根据可知,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
故B错误;
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则测量的时间t会偏大,根据可知,此时计算得出的全程平均速度会偏小,故C正确;
D.小车在C点静止释放至B点所用的时间为,小车在A点静止释放,C点至B点所用的时间为,分析可得,,故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该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若从C处静止释放,测量的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将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由图可知,当时间t=10s时,=100m,,所以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故A符合题意;
BC.由图可知,在10内,甲同学静止不动,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C不符合题意;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小于10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不变的,与路程与时间无关,故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由于行驶的路程不确定,所以时间也无法确定,故B错误;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由s=vt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相同,故C错误;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所以物体通过任何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都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A.如图所示,路程与时间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正比例函数关系,则路程与时间的比是个定值,所以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随着时间增加,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小,而公交车行驶时,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随着时间增加,通过的路程不变,表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随着时间增加,通过路程的增加先慢后快,所以速度越来越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下落过程中,水滴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时间间隔相等,所以判断雨滴速度逐渐变大,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小干后一半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也就是说全部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大于前一半时间内通过距离的2倍,所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即下落相同的高度所用时间越来越短,所以水滴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小干后一半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也就是说全部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大于前一半时间内通过距离的2倍,所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
A.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不改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列车在弯曲的轨道上行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即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故B正确;
C.物体每1s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但在1s内物体可能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多种运动情况,因此在1s内通过1m的路程,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故C错误;
D.当自动扶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和扶梯相对静止,则站在匀速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人也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A.由图像可知,两小车在40s时有相同的速度,并不表示相遇,故A不符合题意;
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所以两车相距越来越远,在40s时有相同的速度,此后a车的速度小于b车的速度,此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故B符合题意;
C.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小车b在小车a的后方,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20~40s内a车速度保持40m/s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
A.由图像可知,两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辆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10~20s内,甲车的s﹣t图像为一水平直线,故甲车静止,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10s末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甲车在20s内的路程为100m,故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
由图像可知,开始计时时B就开始运动,且在距离参考点O的5m处,开始计时3s后A才从O点开始运动,故①错误,②正确;由速度公式可知,在s-t图像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由图像可知,从第3s开始,A的斜率大于B,则vA>vB,且在5s末时均在参考点O的10m处,则5s末A、B相遇,故③正确;5s内A走过的路程大于B走过的路程,时间相等,则由可知,5s内A的平均速度更大,故④错误。综合可得只有②③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
试题分析:飞机起飞时,飞机跟航母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飞机为参照物航母是运动的;飞机起飞时,是利用流速和压强的原理来获得升力的;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由于惯性,飞机能够停下来是受到了阻拦索的力的作用.
A.飞机起飞时,飞机为参照物航母是运动的 不合题意;
B.说的是“推力”,而不是“升力”.推力是利用相互作用来获得的,升力是利用流速和压强的原理获得的 不符合题意;
C.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由于飞机的惯性很大 不合题意;
D.飞机能够停下来,受到了阻拦索力的作用,不是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 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力和运动的关系.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的物体在不受推力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惯性.
13. a 1m/s 2m
【详解】
[1]根据题意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所以甲的速度是1m/s,甲比乙先运动2秒,则乙运动4秒,此时甲、乙的距离为2米,则乙运动的路程为4米或8米,根据所给图像乙的图线是a。
[2]由图线可知
[3]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当甲运动10秒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仍是2米。
14. 变速 运动 小于
【详解】
[1]甲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甲球做直线运动,所以甲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甲、乙均从a处竖直下落到b处,通过的距离相等,乙球所用时间大于甲球所用时间,所以甲球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球的平均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3]甲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大,甲球做加速直线运动,甲的重力大于甲受到的阻力,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受到竖直向上的阻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甲、乙两球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所以甲受到的阻力小于乙受到的阻力。
15. 时间 0.02 等于 0.004
【详解】
[1]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2]因为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打点50次,所以每次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3]A、E两点甲所用的时间
t1=4×0.02s=0.08s
乙所用的时间
t2=4×0.02s=0.08s
所以
t1= t2
[4]闪光灯每秒钟闪亮100次,闪一次的时间为
s=0.01s
由图知球从位置A到位置B闪了4次,球从位置A到位置B经过的时间是
4×0.001s=0.004s
16. 匀速直线运动 路程
【详解】
[1]如图所示,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一直不变,故是匀速直线运动。
[2] 阴影面积为速度乘以时间,即,即求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17. 热胀冷缩 38.5 -5 3.85 19.25 变速运动 平衡螺母向右 游码向右移动
【详解】
(1) ①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这一特性制成的;②由图可知,甲的分度值是0.1℃,乙的分度值是1℃;甲图的示数为38℃+5×0.1℃=38.5℃,乙图的示数是5×( 1℃)= 5℃.(2)从A到C,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C间的距离为s=7.35cm 3.50cm=3.85cm;小球运动的时间t=2×0.1s=0.2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19.25cm/s. BC段的距离大于AB段的距离,因此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运动属于变速运动.(3)①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②测量中,当右盘放上一些砝码后天平的指针静止位置也如图所示,则应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点睛】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读取温度计或体温计的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它们的分度值,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2)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0.1s,则可知从A至B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v=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3)从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判断: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②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测量时,要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18. 斜上方 低于 高于 小 大 甲 62.5
【详解】
(1)[1]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成的虚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
(2)[2][3]防冻液中掺入了很多的其他的杂质,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所以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这是因为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3)[4][5]为了减轻车重,轿车的某些钢铁零件采用密度小、硬度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
(4)[6]分析图像不难看出,甲车的刹车性能好,因为相同的速度,甲的刹车距离小。
[7]通过对四组数据的分析可知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大,即制动距离一定与速度有关,但明显不是正比关系;所以可以想到可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过计算可知制动距离的确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可得
解得:100km/h的制动距离s=62.5m。
19. 0.67 速度 越长 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 73 m 增大 停车距离增大
【详解】
(1)根据第一组数据知道,当行驶速度是v1 =60km/h=60/3.6m/s时,反应时间是:t1 =s1/v1=11m/50/3m/s=0.67s;当行驶速度是v2=80km/h=80/3.6m/s时,反应时间是:t2 =s2/v2=15m/80/3.6m/s=0.68s;当行驶速度是v3 =100km/h=100/3.6m/s时,反应时间是:t3 =s3/v3=19m/100/3.6m/s≈0.68s,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t1+t2+t3/3=0.67s+0.68s+0.68s/3=0.67s;从表格中数据知道,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越长;
(2)汽车刹车过程分以原行驶速度的匀速行驶和由原始速度开始均匀减速直到速度为0,所以v-t图象如图:
(3)分析表格中1、2两行数据知道,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制动距离,所以第3行的停车距离为19m+54m=73m.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增大,致使停车距离增大,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知识汽车刹车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受汽车行驶速度和司机反应时间的影响.
20. 变速曲线 乙
(1)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速度保持不变;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曲线,速度变化;
(2)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详解】
(1)800m比赛应在标准跑道上跑两圈,三位同学做的是曲线运动,由题意及表中数据可知,他们的速度不断变化,因此三位同学做的是变速曲线运动;
(2)由表中数据知,三位同学的路程相等,乙用的时间最短,乙运动的最快,因此乙的平均速度最大.
21. 2.20 4.87 变速 0.11 0.12
【详解】
(1)根据照片可以获得数值,完成表格: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 间 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s/cm 0 1.20 2.20 3.42 4.87 6.12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蜗牛做的是变速运动,在前30s内的路程是3.42cm,因此平均速度v=0.11cm/s;整个t=50s内的路程s=6.12cm,由平均速度公式v=0.12cm/s.
【点睛】
解决此题关键是会用刻度尺读数,完成表格数据,然后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进行求解平均速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