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指导地位的确立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发展对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能按照课堂展示的时间轴,梳理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等史实,了解大会的主要内容、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历史地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能够通过教师给出的数据和自己实际生活的感受,从国家的发展变化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来源于实践,也高于实践、能够指导实践,进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感悟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不懈追求,同时认识作为青少年对于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北京建国门、天安门、复兴门50年代老照片与当代照片,从北京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出本课。 观察图片,感受变化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出国家的发展变化
回首来时路 思想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以时间轴的演示和材料,说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成功实践,为之后我们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思想基础。 经验、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继续用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建国以来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建设经验与成就奠定了之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时代背景:和平发展是主流 出示尼克松访华与邓小平访日相关照片,说明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认真听讲,回忆所学 从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说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温故引新
中国特色路 启: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出示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材料,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凤阳粮食产量表、深圳1983年相关经济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并没有成熟的计划、理论进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实践中总结开辟的。1982年,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运用时间轴演示,并出示改革开放后我国GDP增长曲线图与邓小平南方谈话相关文献、图片资料,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改革开放的实践、国内外实际情况,密不可分。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也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承:江泽民“三个代表” 出示我国1980、1990、2000年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数据,说明到2000年,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国家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的目标。因此,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江泽民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与此相对应的,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展: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出示中共十七大报告相关材料,提问:胡锦涛总书记将代表全党提出怎样的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活动探究: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完成的“我与祖国共成长”时间轴与《导学案》材料1-3,说一说近十年我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发展,仍然存在哪些问题?同时,结合《导学案》十九大报告图解材料,说一说为了继续推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做出了哪些理论探索?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从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历史使命、工作策略和发展理念四个方面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 回顾与总结: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与成果,我们看到,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国家实际与人民利益出发,与时俱进。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了解时事,开阔视野,感受发展,寻找问题 引导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将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与指导思想理论的形成联系起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