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藏戏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藏戏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9 14:1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4*藏戏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野马脱缰(jiāng) 吞噬(shì) 琼浆(qióng) 青面獠牙(liáo)
B.优哉游哉 (zāi) 招徕(lá) 随心所欲(yù) 毫无倦意(juàn)
C.哄堂大笑(hōng) 结束(shù) 行善积德(jī) 雪域高原(yù)
D.响彻旷野(chè) 婀娜(nuó) 赞叹不已(yǐ) 一鼓一钹(bá)
2.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藏戏》一文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现了藏戏浓郁突出的神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B.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戴着面具演出,二是演出时没有舞台,三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C.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D.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带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才结束。
3.下列词语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一毛不拔
B.摩肩接踵
C.柔情似水
D.大海捞针
4.藏戏表演的程序是( )
A.开场+正戏 B.开场+正戏+结尾 C.正戏
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正(zhèng)确 正(zhèng)月 正(zhèng)好
B.熬(áo)粥 熬(áo)白菜 熬(áo)夜
C.哄( hǒng)笑 哄(hǒng)骗 起哄(hòng)
二、填空题
6.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随( )所( ) ( )歌( )舞 ( )面( )刀
行( )积( ) ( )无所( ) ( )无分( )
青( )獠( ) 万( )更( )
1.上面词语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上面词语中“富可敌国”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查字典填空。
“戏”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意思是______,能组成词语______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土地。(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读完后,大家热闹地鼓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仿照此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人们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的宜城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京腔的韵味
尽管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兴起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蒙绕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的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 )了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引起我对北京的向往,可“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而过,我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我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登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逛王府井大街,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股特别的京味儿:频( )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的劲头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原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渐臻( )佳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可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的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地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沐春风。
京腔冶( )人,几天一过,我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话,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选文有删改)
10.请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11.文章中京腔的“韵味”在形式上指的是________,在内涵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以小见大,从浓浓的京腔中看出北京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对京腔怀着怎样的感情?请你摘录文中相关的句子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朗读与书写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材料二】《朗读者》节目将文字、声音和情感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文字 声音以及情感之美。研究表明,大声朗读需要集中精力,让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大声朗读会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有利于思考;大声朗读还有利于再现文章的“诗性美”。
【材料三】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四】教育家于漪(yī)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4.材料四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试着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围绕这个主题词,可以引用下列哪些诗句作为场景宣传语?用“√”选出。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4)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
16.阅读这四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 )
(2)《见字如面》这个节目提醒我们写得一手好字真的很重要。( )
(3)“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学写字。( )
(4)《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文化情感类节目,可以引发我们对朗读与书写重要性的重视。( )
17.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班级开展了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你觉得还可以开展一些什么活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B
【详解】

6. 心 欲 能 善 两 三 善 德 一 有 身 文 面 牙 象 新 青面獠牙 一无所有

7. X xì 戈 2 玩耍 游戏

8. 下课以后,有人在打扫卫生,有人在做作业,有人在思考题目。 故事读完后,大家热烈地鼓掌。 世界上还有哪几家里的电视用很多年也没有损害?

9. 蒜瓣被人们放进醋里,封起来。 我认为,幸福不是一种获取,而是一种给予。 宜城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10.shà pín zhēn yě
11. 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以及节拍、音色、抑扬顿挫的劲头儿 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原味
12.豪爽、大度的性格特点。
13.作者在北京受到“京腔”文化的陶冶,从内心深处热爱北京。“京腔冶人,几天一过,我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话,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14.练字如修面,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5.(1)√(3)√(4)√
16. √ √ × √
17.成语听写大赛、书法大赛、作文竞赛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